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5例经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PT)治疗胆管结石。全部成功,其中4例结石排净。EPT适应症选择主要依据ERCP,为胆总管结石,良性乳头狭窄症。切口在乳头11~12点时位,EPT疗效肯定,是一种新的介入放射学治疗胆管结石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冠状动脉夹层的造影表现,分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14例中男13例,女1例。临床诊断冠心病,其中9例有心肌梗塞史。冠状动脉造影均显著涔膜撕裂瓣片形成的线样透亮线。其中12例为PTCA术后。轻度内膜撕裂3例,平行夹层分离4例,局限型夹层分离5例,螺旋型分离2例。14例中9例假腔内造影剂排空正常或轻度排空延迟,真腔无明显受压,病人无重要临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数字电影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数字电影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应用的经验。材料和方法:分析196例数字电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图像。其中5例为PTCA术,16例为PTCA+支架植入术。结果:数字电影技术操作简便。图像质量高,可清晰地显示冠状各级分支、侧血管及钙化等。结论:数字电影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用潘生丁核素心肌断层显像随访30例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7.8%术前心肌显像呈缺血表现的室壁节段在术后缺血消失或改善,而术前心肌显像仅表现为梗塞的节段术后无变化.术后1个月3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7%,在术前心肌显像有缺血改变的24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8%.半年复查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7%及83.3%.半年内12.5%病例心肌显像发生再缺血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表明此法可以作为PTCA后短、长期疗效的评价手段,为PTCA选择合适的病例及合适的病变血管.  相似文献   

5.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疾病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 简称为连接区) ,顾名思义,即是胆管,胰管与十二指肠连接的区域,包括胆管下端,胰管下端与十二指肠乳头及周围( 一般指以乳头开口为中心,直径2cm 的区域) 。在连接区疾病,常用的影像诊断检查方法包括无创性CT 扫描,有创性的ERCP、PTC,以及以往曾用过的生理性胆系造影( 即静脉法胆系造影) 、口服胆囊造影、常规( 单对比或气钡双对比) 钡餐检查及低张十二指肠造影等,临床还常用十二指肠内镜检查等。本文将有关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疾病影像诊断的下述诸问题:一、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的解剖与生理;二、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正常影像学表现;三、胆胰管异常连接;四、胆胰管括约肌段狭窄;五、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肿瘤;六、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结石;七、十二指肠乳头区憩室;以及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疾病的比较影像学等,就手边的文献资料结合我们近年工作中的经验体会详细进行讨论,力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望我国影像诊断界同仁重视研究该连接区疾病的早期征象,争取作到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夹层(附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夹层的造影表现、分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14例中男13例、女1例。临床诊断冠心病,其中9例有心肌梗塞史。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内膜撕裂瓣片形成的线样透亮线;其中12例为PTCA术后。结果:轻度内膜撕裂3例、平行夹层分离4例、局限型夹层分离5例、螺旋型分离2例。14例中9例假腔内造影剂排空正常或轻度排空延迟,真腔无明显受压,病人无重要临床并发症。5例假腔造影剂排空延迟,真腔中-重度受压,其中3人出现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体征。结论:结合临床预后冠状动脉夹层可分为真腔受压和真腔无明显受压两大类,后者一般不产生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而前者可产生严重临床并发症,需要紧急治疗。  相似文献   

7.
作者总结近年106例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的急性合并症,如急性冠状动脉闭塞、血栓脱落引起远端栓塞、冠状动脉夹层及冠状动脉痉挛共19例,对各种合并症的血管造影表现,尤其对PTCA所致冠状动脉夹层按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后认为,正确认识合并症的血管造影表现,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的形态学表现,与PTCA急性合并症的可能性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胆道造影在胆道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目的:通过MRI胆道造影(MRcholangiography,MRC)与CT、US、经皮穿刺胆道造影术(PTC)或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手术、病理的对照研究,评价MRC显示胆道梗阻部位,确定梗阻原因的能力。材料与方法:30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在GESigna1.5T超导系统上进行了MRC检查,并与PTC或ERCP、CT、US、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本组资料中,MRC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准确性达100%,优于有损伤性的PTC或ERCP。MRC确定梗阻原因的准确性达70%,类似于PTC或ERCP、CT、US。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无损伤性的MR胆道造影在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和定性上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对于梗阻性黄疸,特别是行ERCP失败和不宜行PTC或ERCP的病人是最有效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炎的X线诊断及临床意义(附1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炎的上消化道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4例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的慢性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炎患者。对其上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或ERCP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作一分析。结果:(1)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炎的造影表现特点为憩室内侧壁模糊(11例),外侧壁与周围脏器粘连(7例),憩室本身及附近肠管激惹,移位(6例)。(2)12例(85.7%)同时合并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结论:(1)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炎,钡餐造影或ERCP检查可以对此作出明确的诊断。(2)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系病变有一定的病因学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架在冠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冠心病患者植入冠脉支架,冠脉造影示A型病变1例,B型13例及C型5例。支架樾入用于预防PTCA后再狭窄14例,治疗PTCA急性并发症(内膜撕裂和急性闭塞)5例。樾主支架20个,其中前降支10个,回旋支2个,右冠8个。结果 术后冠脉扩张效果满意,无残余狭窄。无一例发生急性和亚急性心脏事件,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支架植入对复杂冠脉病变和急性冠脉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经验。材料和方法:10例冠心病患者作冠状动脉造影确认有14支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率70%~75%者5支,90%~100%者9支)。全部病例均作ELCA手术。ELCA采用脉冲间期为180-220msec,光导纤维直径为1.3~1.6mm,能量密度14.5~21.0mJ,激光频率为20Hz。ELCA术后辅以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CA)。结果:9例13支狭窄动脉中,9支狭窄率>90%者,作ELCA+PTCA成功,其中7支动脉狭窄率减至15%以下,2支减至40%~45%,1例因术中导丝头断裂,失败。成功的9支动脉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示:内膜光滑4支,毛糙3支,夹层动脉瘤1支(2月后随访消失),术中出现血栓1支。术后6个月内造影随访,3例动脉再度狭窄。结论: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可用于PTCA难以成功的有钙化硬斑、挟窄段较长(>2.0cm)和闭塞的冠状动脉,安全有效。但它并不能避免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采用血管内支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利用运动试验来追踪评价其1年疗效。材料与方法:观察32例PTCA成功病例,其中6例在术后1~8个月被诊断为再狭窄,选择Gianturco-Roubin型支架做再成形治疗,在术后第1、6、12个月测定其运动试验结果,将所测定指标与单纯PTCA组病例做同期对照。结果:6例血管造影均为原部位的单支血管再狭窄,经支架成形处理后,狭窄度由90.5%±3.4%(x±s)下降为10.2%±6.7%;术后1年追踪运动试验表明,支架成形组较单纯PTCA组在运动耐量和运动时间方面占优势。结论:再狭窄的发生除了与血管内膜增生反应相关外,还与血管壁的慢性回缩和结构重塑相联系;血管内支架可对抗这一过程的发生,从而提高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胆管癌影像学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6例胆管癌,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文中重点阐述胆管癌的超声(US)、CT扫描(CT)、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的影像学特征,并将检查结果做对比分析,试图评价四种影像学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分为插管法与无管法两种,无管法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如同时使用解痉药,即称无管低张力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这是目前被广为采用的方法,对于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的价值尚有争议,多数作者认为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1),但也有少娄作者持不同意见,如Kaude(2)认为常规钡餐不比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差,我们收集资料较完整的70例胰,十二指肠病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肝外胆管恶性梗阻PTC诊断(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外胆管恶性梗阻PTC诊断(附15例报告)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放射科茅士戈本文报告15例临床资料完整,肝外胆管恶性梗阻PTC诊断。1一般资料共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7~76岁,平均63.3岁。均有无痛性或上腹隐痛伴进行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最低...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简称PTC)广泛应用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但PTC不成功时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鉴于此,我们开展了经皮肝穿刺胆囊胆管造影(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ecystocholangiography,PTC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 X 线征象与诊断在外科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和低张双重造影方法,分析了1 2 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及 X 线资料。结果:12 例中, 腺癌9 例、恶性淋巴瘤2 例及平滑肌肉瘤1 例;病变位于十二指肠球部1 例、乳头部5 例、乳头上区4 例、乳头下区2 例; X 线表现为不规则狭窄及充盈缺损,亦见不规则腔内钡斑。结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X 线表现有一定的特点,若能结合临床并仔细观察 X 线征象, 可减少误、漏诊。某些 X线征象对于决定能否外科手术切除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直接PTCA) 和静脉溶栓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AMI) 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124 例AMI患者( 直接PTCA组60 例,溶栓组64 例) 均于发病2 周时和12 周后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将左室心肌分为20 个节段,并对心肌摄取99TcmMIBI的程度进行打分,分别计算发病2 周时心肌显像的总积分(S2WS) 、发病后12 周心肌显像的总积分(S12WS)和两者相减的积分(SDS)。直接PTCA组和溶栓组分别有38 人和35 人于心肌显像后行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结果 直接PTCA 组与溶栓组比较:S2WS为18-3±6-9 和28-6 ±7-3(t=7-3,P< 0-001),S12WS为11-2 ±4-2 和24-4 ±6-2(t= 11-7,P< 0-001),SDS为7-6 ±3-2 和4-3 ±1-1(t= 5-4,P< 0-001)。直接PTCA组和溶栓组入院2 周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 分别为(41-4 ±6-5) % 和(39-5 ±7-2)% (t= 1-5 ,P> 0-05),出院12 周后的LVEF 分别为(62-6 ±7-8)% 和(51-4 ±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201Tl再注射及再注射后延迟显像对心肌存活的检测能力,对62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201Tl运动、3~5小时再分布、201Tl再注射后16~35分钟及再注射后12~19小时延迟心肌断层显像。15例患者于显像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于PTCA后重复运动再分布心肌显像。结果:62例患者运动再分布显像共有126个不可逆缺损节段,其中48个节段再注射后16~35分钟出现放射性填充,心肌存活检出率为381%(48/126);51个节段再注射后延迟显像出现再分布,心肌存活检出率为405%(51/126)。两种显像方案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16,P>005),但两者结合62个节段示有放射性填充,心肌存活检出率可提高到492%(62/126)。15例患者PTCA前共检出17个心肌存活节段,术后12个节段201Tl灌注改善,阳性预测率为706%;PTCA前检出11个梗塞节段,术后9个节段201Tl摄取无改善,阴性预测率为818%。结果表明:201Tl再注射与延迟显像心肌存活检出率无明显差别,但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201Tl再注射及再注射后延迟显像对心肌存活的检测能力,对62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201Tl运动、3 ̄5小时再分布、^201Tl再注射后16 ̄35分钟及再注射后12 ̄19小时延迟心肌断层显像。15例患者于显像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与PTCA后重复运动-再分布心肌显像。结果:62例患者运动-再分布显像共有126个不可逆缺损节段,其中4个节段再注射后16 ̄35分钟出现放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