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原发性月经过多患者子宫内膜活检样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其受体(VEGFR-1及VEGFR-2)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设计:前瞻性临床研究。机构:大学医院妇产科。患者:24例原发性月经过多患者及18例健康育龄妇女。干预:血激素水平测定、官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图像分析测定子宫内膜活检样本中血管内皮细胞VEGF-A、VEGFR-1、VEGFR-2及CD34的染色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子宫内膜血管VEGF-A、VEGFR-1、VEGFR-2及MVD的免疫组化染色情况及计算机辅助立体分析法进行血管免疫学测定。结果:尽管两组MVD无显著性差异,但分析每单位面积染色的毛细血管数目时发现,原发性月经过多组血管内皮细胞VEGF-A、VEGFR-1及VEGFR-2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1.8倍、1.8倍及2.0倍。原发性月经过多组小动脉VEGFR-2的阳性表达亦为对照组的2.0倍。结论:原发性月经过多患者毛细血管VEGF-A、VEGFR-1及VEGFR-2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其子宫内膜血管结构异常及高渗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淑艳 《海南医学》2010,21(10):86-8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外周血和腹腔液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6例不同期别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积液中VEGF的含量,并与32例非内异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各期腹腔液及术前外周血中Ang-2和VEGF含量随期别增加而升高,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Ang-2和VEG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异症组术后外周血中Ang-2和VEGF含量有所降低,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与Ang-2的协同调节在内异症血管生成中起重要的作用;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ng-2与VEGF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水平,并探讨IGF-1及IGFBP-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64例(内异症组),另选择同期入院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4例作为对照(非内异症组),2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毕分别取2组患者的内膜组织,经免疫组化、染色等步骤,制作好切片,在光镜下进行结果判定.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GF-1在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均呈中度、强阳性表达,在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间质细胞(59例)及腺上皮细胞(62例)呈中度、强阳性;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48例)及腺上皮细胞(52例)呈阴性表达;IGFBP-3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间质细胞(62例)及腺上皮细胞(60例)呈阴性表达,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58例)及腺上皮细胞(52例)呈阴性表达,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51例)及腺上皮细胞(48例)呈强阳性表达.结论:IGF-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均呈中度阳性及强阳性表达,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则大部分呈阴性表达;而IGFBP-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大多数均呈阴性表达,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大多数呈阳性表达,推测IGF-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而 IGFBP-3在对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其受体3(VEGFR-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及其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2例EMs患者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32例在位内膜组织和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各标本中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并用组织学评分对实验结果进行半定量统计,比较其表达强度。结果:VEGF-C在EMs组在位、异位内膜和对照组均有表达,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在EMs组在位和异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异位内膜(P<0.05)。结论:VEGF-C与其受体VEGFR-3结合参与了EMs病程,并可能通过促淋巴管新生作用而促进了E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VEGF及TSP在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小板反应素(TSP)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的方法及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检测VEGF及TSP在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内异症组)及14例非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组织(对照组)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组织VEGF表达增加,TSP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VEGF可能参与异位子宫内膜的形成及某些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裸鼠模型,探讨内皮抑素治疗内异症的作用。方法采用皮下种植方法,建立内异症裸鼠模型,光镜下观察异位病灶的形态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内皮抑素的不同给药方法裸鼠异位内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裸鼠共25只,20只成模,以内皮抑素按2mg/(kg.d)分别自尾静脉注射(静脉注射组8只)及局部注射(局部注射组7只),对照组注射5只(局部注射)同体积PBS,比较3组异位病灶VEGF的表达。注射内皮抑素的两组异位病灶的VEGF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之间比较,局部注射组VEGF的表达较静脉注射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成功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皮下种植模型,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内皮抑素对内异症裸鼠异位内膜VEGF分泌的抑制、局部给药效果好于全身用药,给今后内皮抑素应用于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血清中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6例内异症患者和24例对照组患者血清中sFlt-1和TNF-α的浓度。结果 内异症组和对照组血清中TNF-α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332±3325)pg/mL和(1483±742)pg/mL,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Flt-1的浓度在I、Ⅱ型内异症组有显著增加,而TNF-α浓度在Ⅲ、Ⅳ型内异症患者中增加明显。结论 血清中sFlt-1浓度的增加表明sFlf-1也许在内异症发病早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血管因子 VEGF和 TGF-β1 在汉族和维吾尔族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以探讨血管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在无异位症妇女的正常子宫内膜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的表达。 结果 :VEGF和 TGF-β1 在异位症患者异位、在位内膜中的表达较无异位者增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维汉族妇女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中 VEGF与 TGF-β1 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VEGF的表达与 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VEGF与 TGF- β1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异位症者 ,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激酶插入区受体(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KDR)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M)在位内膜和卵巢异位内膜及其周围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在O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VEGF和KDR在51例Ⅱ~Ⅲ期OEM患者的44份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其邻近卵巢组织、20份子宫内膜组织及18份非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内异症)患者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对表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VEGF和KDR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及异位内膜的腺上皮细胞质中。VEGF和KDR在卵巢异位上皮的阳性率分别为63.6%、54.6%,而在异位上皮邻近卵巢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6.8%、15.9%,VEGF和KDR在异位内膜的阳性率均高于卵巢异位内膜邻近卵巢组织(P=0.000 1和P=0.008 4),且两者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00)。VEGF和KDR在OEM子宫内膜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75.0%,而在非内异症子宫内膜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6.7%、27.8%,VEGF和KDR在在位内膜中的阳性率同对照组子宫内膜上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在OEM卵巢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上的阳性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与KDR在卵巢异位内膜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邻近卵巢组织,提示VEGF与受体KDR协同表达可能与OEM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VEGF、KDR在OEM在位内膜的阳性率高于非内异症组子宫内膜,且两者在OEM卵巢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上的阳性率相似,支持在位内膜决定论学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Ms异位内膜38例(实验组)和正常子宫内膜40例(对照组)中COX-2、VEGF和KDR的表达。结果 ①EMs异位内膜组织中COX-2、VEGF和KDR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EMs异位内膜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984,P〈0.05)。结论异位内膜组织的侵袭力增强及血管生成可能与COX-2、VEGF高表达有关,二者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和复发评估作用。方法:检测28例肺癌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血清TK1水平,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分析各组TK1水平差异以及术后TK1变化情况与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RFS)的相关性。结果:28例肺癌患者的TK1平均浓度为(2.954±0.176)pM,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63±0.163)pM(P〈0.001),术后1个月TK1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1.801±0.176)pM(P〈0.001),且术后1个月TK1水平评估为PR组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RFS)显著高于SD+PD组(P〈0.05)。结论:血清TK1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诊断和复发评估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吴育  徐桂萍  石文剑  伍湘伊 《西部医学》2010,22(7):1211-1213
目的探讨氯胺酮超前镇痛对围术期血浆内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 56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超前镇痛组(Ⅱ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前10分钟静脉推注氯胺酮0.5mg/kg,术中给予氯胺酮0.25 mg/kg/h持续泵入。两组患者于麻醉前(T1)、手术缝皮时(T2)、术毕24小时(T3)分别抽取静脉血6ml测血浆血管紧张素AⅡ含量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于手术结束后4、12、24和48 h分别观察术后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两组患者静脉镇痛泵首次触发时间,按压有效进药次数和芬太尼总量。结果Ⅱ组AⅡ较Ⅰ组在三个时间点均降低,且在T2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Ⅱ在T2、T3时间点较T1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清IL-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Ⅰ组各时点相比血清IL-2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VAS评分,Ⅱ组较Ⅰ组在术后4、12、24和48 h各个时点均降低,且在术后4、12和48 h三个时间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PCIA泵的使用Ⅱ组与Ⅰ组首次触发时间、按压有效进药次数、芬太尼总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超前镇痛能够抑制围术期AⅡ值升高,提高IL-2水平,有效控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减轻由于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导致的免疫抑制状态。同时可明显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体重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前后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探讨其对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1例10kg以下婴幼儿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结束时、术后第一天、第二天和第四天采取其静脉血样,观察其血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变化。结果T3浓度在体外循环后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二天降至最低,至术后第四天仍未恢复至体外循环前水平;T4在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第一天轻度下降,第二天明显下降(P〈0.05),第四天恢复至体外循环前水平;TSH于体外循环时轻度升高。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明显下降(P〈0.05),第四天升高超过体外循环前水平。结论10kg以下婴幼儿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囤术期不同时期可以发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表现为T3、T4和TSH的下降,这表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低体重婴幼儿甲状腺激素代谢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围术期患儿甲状腺激素的监测及术后尽早补充甲状腺激素对患儿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COX-2和HIF-1α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石蜡组织切片中环氧合酶2(COX-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NHL和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石蜡组织切片中COX-2和HIF-1α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NHL中COX-2高表达(52.38%),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炎(10.00%),P<0.05;COX-2的表达与NHL的Ann Arbor分期显著相关,P<0.05;HIF-1α在NHL中的表达率(66.67%),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炎(15%),P<0.05;HIF-1α的表达与NHL的Ann Arbor分期显著相关,P<0.05;NHL中COX-2与HIF-1α的表达呈中等强度正相关性(P<0.05,rs=0.539)。结论:COX-2和HIF-1α的过度表达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作为临床监测非霍奇金淋巴瘤进展的指标之一,可能成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肝硬化(LC)、乙肝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体内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调节活化因子(RANTES)、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α和MIP-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CHB患者(40例)、LC患者(40例)、HCC患者(53例)的血液标本,采用Luminex 技术检测血清趋化因子RANTES、MIP-1α、MIP-1β和MCP-1的表达水平,并以25例健康志愿者血液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趋化因子MIP-1α、MIP-1β和MCP-1在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9.590、106.490和72.330 pg/ml,高于CHB组、LC组和HCC组;趋化因子RANTES在HCC组的表达水平为16948.440 pg/ml,依次高于正常对照组、CHB组、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lt;0.008)。结论趋化因子RANTES的表达水平与乙肝相关HCC的发生关系密切,可以作为HCC发生发展的辅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组(O组)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在入室后(T1)、切皮前(T2)、手术进行30 min后(T3)、手术结束后患者清醒时(T4),在外周静脉采血4 mL,测定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浓度。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前MCP-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手术结束时MCP-1浓度与T1时比较浓度明显升高,在T4时点与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CP-1表达的影响,开腹组要优于腹腔镜组,这可能与CO2气腹及手术时间较短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况燕  徐红  何中慧  覃锦耀 《广西医学》2010,32(11):1320-132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血清TNF-α的水平动态变化及其在EM疗效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EM组患者80例,手术前、术后7d、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与40例正常健康妇女(对照组)比较。结果EM组术前血清中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P〈0.05)。术后1周血清中TNF-α水平下降,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EM组随访58例,未复发的52例治疗结束后血清TNF-α水平呈下降趋势,复发的6例治疗结束后血清TNF-α水平呈增高趋势。结论EM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EM复发有关,EM患者血清TNF-α水平的动态检测有作为EM疗效评价、复发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胸科手术机械通气前后血清中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表达的差异,寻求早期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VALI)的特异性标志物,并作为临床治疗的作用靶点。方法将入选行开胸肺叶切除手术的2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手术部位、术式相同的患者分别纳入双肺通气( TLV)组和单肺通气( OLV)组,每组10例。每例分别在机械通气前( T0)、手术结束时( T1)、术后24 h( T2)和术后48 h( T3)采取静脉血样本,离心取上清液置-80℃保存。 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中LBP的表达水平。结果 LBP随着时间延长呈不断升高趋势,两组中各时点间LB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与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即两组LBP升高的幅度不同,OLV组较TLV组上升幅度大。结论 LBP的表达水平随着机械通气的时长呈升高趋势,OLV升高幅度较TLV大,机械通气会影响LBP的表达水平,LBP可能参与了VLAI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1,6-2P)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36~69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C组(NS,n=30)和F组(FDP,n=30).C组为对照组,于麻醉前静脉输注生理盐水(NS)4mL/kg;F组为实验组,静脉输注1,6-二磷酸果糖250mg/kg.两组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相同.于给药前、术毕及术后第5天采外周静脉血3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IL-4、IL-5和IL-10及Th1/Th2比值.结果与正常值相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各细胞因子升高(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毕Th2型细胞因子IL-10升高(P〈0.01),实验组Th1型细胞因子升高(P〈0.01);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毕Th1/Th2比值下降,实验组上升(P〈0.01),组间相比(P〈0.01);术后第5天两组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静脉输注1,6-二磷酸果糖后可增加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水平,Th1/Th2平衡向Th1细胞免疫反应偏移,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抑制物-1(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 40例HDCP患者作为病例组,予以解痉、镇静、降压和利尿等常规治疗1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的变化。另选择同期正常妊娠期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MMP-9水平和MMP-9/TIMP-1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1周后,病例组患者血浆MMP-9水平和MMP-9/TIMP-1比值均较前明显上升,血浆TIMP-1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HDCP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和MMP-9/TIMP-1比值表达异常。调节血浆血清MMP-9、TIMP-1水平和MMP-9/TIMP-1比值可作为HDCP患者治疗疗效随访和预后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