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资料报告 ,约有 70 %~ 80 %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并非是颅内血管本身的问题 ,而是脑血管以外脱落的栓子进入颅内血管引起栓塞所致。其中 ,颈动脉狭窄和粥样斑脱落栓塞约占 60 %。颈动脉狭窄 >70 % (1 -狭窄内径 /正常内径 )的患者其卒中可达 1 3 % ,无症状者为1 %~ 2 %。因此 ,积极治疗颈动脉狭窄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和降低卒中致残率、致死率有重要意义。目前 ,其诊断和治疗已取得重大进展 ,超声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和有关生化因子的测定可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和管壁斑块的…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介入材料、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已被应用于颈动脉狭窄尤其是高危患者的治疗,以改善颅内动脉供血,预防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巢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7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1.7%,术后残余狭窄率〈20%。术后1周内患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术中及术后发生心率减慢23例,血压下降15例,血管痉挛7例,发生脑栓塞、高灌注综合征各1倒。随访3个月-1年,共有9例复查了DSA,1例出现轻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8月至2006年3月期间,采用颈动脉支架治疗15例颈内动脉狭窄病人(狭窄≥70%,NASCET法),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临床随访3至20个月.结果 15例患者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小于20%.术中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或颈内动脉远端血管痉挛,治疗后好转,术后未发生新的卒中,3个月后颈动脉彩超未显示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脑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1 328例脑保护下行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328例患者均顺利将脑保护装置于颈动脉人颅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8.2±6.7)%,治疗后为(19.2±11.1)%,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明显减轻(P<0.01).其中768例患者进行了平均1年随访,无1例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 脑保护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96.7%,治疗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35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出现可逆性卒中;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1例出现颅内出血。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保护伞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王嵩  肖福  李牧 《当代医学》2008,14(22):91-9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96.7%,治疗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35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出现可逆性卒中;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1例出现颅内出血.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保护伞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成年人群中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为150~200人/10万,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85%,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约20%~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栓子脱落所致[1].所以,及早地发现和诊治颈动脉狭窄可以有效地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随着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为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下面就我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2003年2月至2005年3月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10例病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法:收集5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和同期48例无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症状作比较分析.结果:(1)狭窄组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事件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影像学:两组均以基底节区腔隙性病灶为主;狭窄组中分水岭梗死比率高(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须排除合并颈动脉狭窄,对于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应强调个体化治疗,以利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病人卒中率可高达13%。颈动脉狭窄既会因为狭窄血管供血区域的缺血导致血液动力学脑梗塞,也可因狭窄部位血栓形成,栓子的脱落导致远端脑组织梗塞引起,临床可予药物抗凝、抗血小板、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等治疗。  相似文献   

11.
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在我国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在美国占第三位。美国每年有75万人患脑卒中,包括治疗费用和因丧失劳动能力所造成的损失估计达450亿美元。缺血性卒中占据了脑卒中所导致的致残和死亡原因的80%以上。至少20%~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导致。上世纪90年代进行的北美有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离试验(NASCET)、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CST)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研究(ACAS)等几项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已充分证实,对于重度有症状或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来说,  相似文献   

12.
赵豪  邓欢  黎彪  雷冬  季一飞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4,19(1):187-192
目前,我国脑缺血性卒中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位居 所有疾病首位[1] 。研究[2] 发现,在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 性 脑 缺 血 发 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 患 者中有 20%的患者存在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最 常见的病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3] ,且颈动脉粥样硬化 性狭窄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且男性高于女 性[4] 。在以大动脉粥样硬化为病因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占比例最大[5] ,大动脉 粥样硬化导致的TIA患者在早期复发缺血性卒中的风 险会增加 1倍[6] ,且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伴有动脉粥 样硬化的患者,在未来 5年内发生大血管事件的风险 远高于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动脉狭窄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梗死复发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筛查出轻度颈动脉狭窄组患者42例及中度颈动脉狭窄组患者77例,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脑梗死的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42例轻度颈动脉狭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随访期内脑梗死复发5例(5/42),而77例中度颈动脉狭窄组有19例复发(19/77),中度颈动脉狭窄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轻度颈动脉狭窄组(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脑梗死的复发有关,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是青年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青年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淼  乔清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15(4):719-721,728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成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最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卒中的高危因素,狭窄程度与卒中的危险程度成正相关。研究显示,60岁人群中0.5%存在颈动脉狭窄,〉80岁者有10%存在颈动脉狭窄团。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情况,分析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2006年3月-2007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其异常所占比率。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狭窄和(或)粥样斑块形成者占81.8%,支持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结论早期发现和干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可能对于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狭窄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IP)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难题,发病率占缺血性脑卒中的9.8%~42.0%,使脑卒中病死率增加4倍以上,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与卒中进展性的关系研究尚少。本研究通过对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的检查,探讨颅内外血管狭窄与SIP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支架血管技术治疗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置入支架,术中12例进行球囊预扩张、15例均应用脑保护装置.结果 15例支架置入均获成功,血管残余狭窄程度<30%.术后随访13例(10~18个月),1例发生再狭窄(狭窄率>50%).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以明显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102例颈动脉狭窄接受颈内动脉颅外段支架植入术的病人作为研究组,90例药物治疗的颈动脉狭窄病人作为对照组,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和死亡为终点事件对所有病人定期随访2年,比较两组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方面的效果。结果 2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4.95,P<0.05)。研究组亚组危险因素比较分析显示,年龄>70岁、高血压、有两种以上血管性危险因素、缺乏系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病人术后更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较药物干预能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能更有效且安全治疗及预防缺血性卒中,术后长期随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NHISS评分6~10分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术后将颈内动脉直径狭窄率50%以上者纳入治疗组,术后7天再次行NHISS评分,所有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共计应用颈动脉支架48枚,全部支架释放准确。患者症状不同程度改善,随访至今最长64个月未再发生脑血管事件。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尤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较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曾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现在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迅猛发展,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40例颈动脉狭窄CAS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