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道息肉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 ,内镜下治疗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微波及激光等 ,但对于直径≥ 3cm的巨大粗蒂或宽基息肉 ,镜下电切除易发生肠出血及穿孔 ,只能采用手术切除[1] 。我们对消化道巨大息肉采用单纯尼龙圈套扎治疗 ,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我院在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2月对内镜下发现的食管、胃及结肠的 2 5例 2 7枚巨大息肉行镜下单纯尼龙圈套扎治疗。男 17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4 2岁。术前经电子内镜检查并取材活检排除恶性肿瘤 ,并常规查血小板计数 ,凝血筛选。息肉位于食管 1枚、胃 3枚、结肠 …  相似文献   

2.
尼龙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胃肠道息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息肉因可发生癌变和出血,发现后应予切除。为了提高内镜下切除息肉的安全性和治愈率,1999年以来,作者采用尼龙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胃肠道息肉39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频电凝与尼龙圈套扎治疗直结肠大息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患直结肠>2cm息肉的患者而言,高频电凝治疗时有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穿孔等危险,有较大的医疗风险,手术治疗则代价大。为寻找有效而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我院运用经内镜高频电凝切除及尼龙圈套扎2种方法,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3年4月至1999年11月,我院在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直径>2cm息肉12例(下称电凝组)。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72岁,平均33.6岁。息肉位于直肠5例,直乙结合部1例,乙状结肠5例,降结肠1例。息肉直径2.1~2.5cm10例,2.6~3cm2例,与尼…  相似文献   

4.
经内镜尼龙圈套扎预防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后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尼龙圈套扎预防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后出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内镜下对息肉先行尼龙圈套扎阻断根部血流,再行高频电切术切除。并随机选择同时期仅行高频电切术切除的病例进行对比。结果经内镜尼龙圈套扎组32枚息肉均成功套扎,术中无并发症发生。行高频电切除后,无早期出血发生。对照组32枚息肉中有2枚息肉出现切除术后早期出血。两组均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结论尼龙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肠较大息肉安全、可行,对预防出血有一定作用,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
经结肠镜摘除大肠息肉对大肠癌早期防治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尼龙圈套扎治疗通过内镜检查排除恶变、直径较大、蒂粗的息肉。根据息肉大小选择尼龙圈,将尼龙圈尾部钩挂在套扎器前端的金属钩上,然后收入塑料外套管中,经活检孔送入套扎器,释放套圈,将套圈套住息肉基底的蒂部,收塑料外鞘管使套圈处于息肉蒂部合适部位,缓慢收金属套管内心,同时缓慢放外鞘管,两者交替进行,待有阻力后,观察息肉颜色变紫,证明阻断了息肉的血液供应,停留2min后释放圈套,观察息肉蒂部无出血后,退出内镜。结果 35例均套扎成功,其中33例一周后复查后均完全脱落,未见出血、穿孔;1例因息肉蒂部较粗局部黏膜坏死后尼龙套圈相对松弛,息肉恢复供血,随进行二次套扎,息肉脱落,1例套扎时助手用力过大,息肉机械性割断,蒂部搏动性喷血,用止血钛夹夹闭止血成功。所有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粗、长蒂的较大的大肠息肉,是一种成功率高、微创、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法治疗亚蒂或粗蒂大肠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科收治的巨大大肠息肉患者33例采用结肠镜下尼龙圈结扎装置将尼龙圈套扎于大息肉根部,协同高频电切除治疗。结果本组33例亚蒂或粗蒂大肠息肉均套扎成功。术后2周复查结肠镜示:息肉完全脱落消失或残留少许蒂部22例,治愈率66.7%;其余11例(33.3%)息肉瘤体明显缩小均超过1/3以上,其中7例部分脱落,创面形成溃疡,再次行高频电切除,其余4例再次套扎,1周后协同高频电切除。所有病例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结肠宽基底或亚蒂息肉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高频电切除等治疗手段优势互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治疗服用抗栓药物患者结直肠小息肉的临床可行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治疗的42例不停用抗栓药物患者的结直肠小息肉(3~9 mm)临床资料,对息肉切除的术中活动性出血、穿孔、术后迟发性出血、切除的完整性、标本完整回收情况...  相似文献   

9.
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 ,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治疗方法是高频电切除术[1] 。但该项技术对于宽基底或粗蒂的息肉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出血、穿孔的危险性。为了提高内镜下摘除息肉的治愈率 ,降低出血和穿孔的危险性 ,作者近来采用了尼龙圈套扎法对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宽基底或粗蒂息肉进行了内镜下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住院和门诊经内镜检出的消化道宽基底和粗蒂息肉病人 15例 ,男 7例 ,女 8例 ,年龄 2 8~ 77岁 ,平均 4 9 7岁 ,均有上腹不适或腹泻、便秘病史。1.2 内镜检查结果 息肉位于食管、直肠…  相似文献   

10.
纤维结肠镜摘除大肠息肉71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1.
大肠息肉摘除前注射肾上腺素溶液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科经内镜用高频电流圈套器摘除结肠息肉87例,治疗中我们分组对患者进行圈套前息肉底部预防注射肾上腺素溶液,并与未注射组作比较。一、资料与方法患者男44例,女43例,年龄4~85岁,平均52.7岁。肠镜检查指征为:便血...  相似文献   

12.
在内镜下尼龙圈结扎消化道大息肉及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内镜下尼龙圈结扎消化道巨大息肉及上消化道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我科于2002年6月~2007年12月对74例共85枚直径大于3 cm的消化道息肉和直径大于2 cm的上消化道间质瘤行内镜下单纯尼龙圈结扎或尼龙圈结扎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其中78枚行尼龙圈结扎联合高频电凝电切,7枚行单纯尼龙圈结扎.结果 本组中7枚行单纯尼龙圈套扎者均一次性套扎成功,术后复查示息肉均完全脱落消失.78枚同时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残端均干燥无渗血,标本顺利回收,无1例发生出血或穿孔者.结论 尼龙圈结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术方法安全、可靠、疗效肯定,可优势互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高频电摘除大肠息肉651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1998年,我院应用高频电圈套器和热活检钳在结肠镜下摘除大肠息肉651例,疗效满意。 1 一般资料:本组男432例,女219例,男女之比为1.97:1。年龄4~81岁,平均年龄46.97岁。其中60岁以上149例,占22.9%。 2 临床表现:便血及粘液血便228例(35.1%),腹泻209例(32.1%),大便习惯改变184例(28.3%),大便形状改变18例(2.8%),大肠癌术后随访查出息肉12例(1.8%)。 3 大肠镜检:共检出息肉患者651例,息肉1674枚,其中单发347例,…  相似文献   

14.
我院15年间进行结肠镜检查8000例,其中10岁以下188例,检出大肠息肉103例,在结肠镜下电凝切除息肉98例,活检钳夹除5例,共切下息肉112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金属夹及尼龙圈套在预防结肠粗蒂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经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虹口院区消化内科就诊,息肉顶部直径>10 mm同时蒂部直径>5 mm的息肉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息肉预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预先金属夹夹闭组(A组)和预先金属夹联合尼龙圈套套扎组(B组)。回顾性分析每组患者息肉形态、部位、大小、病理类型及术中,术后出血发生率、金属夹使用数量、息肉残留率、息肉复发率等指标。 结果A组和B组息肉形态以山田Ⅲ、Ⅳ型为主,主要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息肉顶部、蒂部平均直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的术中出血发生率(6.4%对0,P>0.05)、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1.6%对2%,P<0.05),术中和术后迟发性出血均经内镜治疗后停止。A组3例患者术后3个月息肉基底部残留;B组患者术后3个月手术创面良好,息肉基底部无残留,息肉无复发。 结论对于蒂部直径超过5 mm的粗蒂息肉,预先使用金属夹和尼龙圈套可有效预防息肉切除术后出血,是否联合使用需要根据蒂的长短和直径具体决定。  相似文献   

16.
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四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迟发性出血在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后发生率低,但危害较大,我院发生4例,采用不同方法均顺利止血,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27岁~38岁。大肠单发息肉2例,多发性息肉2例,其中1例乙状结肠密集15颗息肉;息肉大小0.5~2.0cm。全部病例均在术前查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正常,并每日肌肉注射维生素K120mg,3d后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息肉切除后均留下白色电凝面,观察1~3min无出血后退镜。术后进流质饮食1~3d,常规应用止血敏、止血芳酸及抗生素。出血发生时间为息肉切除术后48h~7…  相似文献   

17.
背景:消化道出血是内镜息肉摘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目的:观察金属夹联合尼龙套圈对内镜带蒂大息肉摘除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一2012年8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89例带蒂大息肉患者,分为尼龙套圈组(A组)和金属夹联合尼龙圈套组(B组),回顾性分析息肉形态、部位、大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息肉形态均以山田Ⅳ型为主,主要位于乙状结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息肉顶部、蒂部平均直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的术中出血发生率(12.8%对10.0%)、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10.3%对4.0%)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出血均停止。A组2例患者术后3个月息肉复发,B组手术创面愈合良好,无息肉残端残留。结论:金属夹联合尼龙套圈能有效预防内镜下带蒂大息肉切除术中和术后的出血。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采用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 CSP)与热圈套息肉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 HSP)治疗10~15 m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接受结肠镜检查、发现至少1枚10~15 mm息肉、并行结肠镜下切除患者资料154例,息肉173枚,形态表现为巴黎分型Ⅰsp、Ⅰs或Ⅱa。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息肉随机分成CSP组(息肉85枚)和HSP组(息肉88枚)。比较两组手术方式在息肉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切除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肠镜指征、回肠末端插管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息肉在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上具有可比性。CSP组在息肉完全切除率、术中出血率、术后延迟出血、穿孔等方面与HSP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CS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HSP组[(63.5±23.6)s比(184.3±62.4)s,P<0.05],使用金属夹亦明显少于HSP组[(0.8±0.5)枚比(1.4±0.7)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P与HSP在切除10~15 mm结直肠无蒂息肉上有相似的完全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但CSP手术时间更短,金属夹使用数量更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下采用尼龙圈套扎和联合电凝电切除消化道广基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消化道广基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通过内镜下尼龙圈套扎联合电凝切除息肉,对照组行单纯内镜下电凝切除息肉,观察并随访其术后疗效。结果治疗组一次性治疗成功率为98.1%,对照组为88.4%。结论对于消化道广基息肉内镜下尼龙圈套扎联合电凝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