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掌握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在全省8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7个监测点查到活螺,4个监测点查到感染性钉螺,3个监测点查出粪检阳性者,1个监测点查出粪检阳性家畜。监测点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感染率分别为0.15%和2.74%。,牛、羊的感染率分别为2.82%和3.19%。结论监测区疫情较2005年有所下降,但流动人群和局部区域的家畜感染率仍较高,需加大防治力度,才能有效控制流行。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效果与评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评估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现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统计2004-2006年居民粪检阳性率、家畜粪检阳性率、急性血吸虫病发病人数、实有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变化情况;2007年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和粪便毛蚴孵化法调查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并现场抽查核对防治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结果2004-2006年全省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9%、0.07%、0.02%,家畜感染率分别为0.19%、0.06%、0.02%;发生急性血吸虫病人数分别为38、11、3例;钉螺面积分别为7882、5357、4067hm^2;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为2131、1185、703hm^2。2007年在12个县(市、区)共调查193个村,检查居民42227人,查出粪检阳性14人,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03%。其中有10个村查到了粪检阳性病人,病人最多的村查出阳性3例,感染率为1.42%;调查各种家畜4292头(只),其中牛906头,羊3386只,未查到粪检阳性家畜;现场走访140户427人,其中送粪查病231人,查病登记结果和走访情况完全一致。结论2004年以来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逐年稳定下降,各项血吸虫病疫情指标已达到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2005年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了解血吸虫病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全省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病情及相关因素等的调查。结果有4个监测点发现了粪检阳性者,人群校正感染率为0.24%;分别有7个点和4个点查到钉螺与感染性钉螺;有1个点查出阳性家畜,其中牛和羊的感染率分别为6.25%和2.11%。结论监测结果基本反映了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较重地区的疫情。感染性钉螺分布与病人分布高度一致。在多数地区家畜已不是主要的血吸虫病传染源,但在局部疫区仍起着重要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7年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为全省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四个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分析调查结果。结果监测忖居民感染率为0.29%,黄牛及水牛的感染率分别为2.10%和1.30%,查出钉螺面积约75hm2,平均钉螺密度为(0.29只/0.11m2,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经过逐年防治,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明显下降,仍应加强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治和查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5.
2008年镇江市丹徒区三洲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镇江市丹徒区三洲村疫情变化情况。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方法,2008年在监测区内开展螺情、病情等疫情监测。结果2008年共查出有螺面积27 hm^2,其中感染性钉螺面积14hm^2,活螺密度为0.86只/0.1 m^2,感染性钉螺密度为0.002 1只/0.1 m^2,钉螺感染率为0.25%。查出间接血凝试验阳性28例(3.10%),粪检阳性9例,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1%,未查见粪检阳性家畜。2008年监测点内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和新发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结论监测区内血吸虫病疫情较稳定。江滩灭螺工作要结合环境改造进行综合治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在全省8个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监测点的居民感染率0.10%,家畜感染率为0.90%,感染性螺平均密度0.0022只/0.1m2。结论近三年监测点人与家畜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2007年渔民感染率有所增加,局部地区感染性钉螺面积增多和密度增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2015年南京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要求,在全市11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 11个监测点常住居民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率为2.97%(97/3 269),粪检阳性率为0;流动人群IHA阳性率为0.52%(12/2 298),粪检阳性率为0。家畜粪检未发现阳性。查出有螺面积147.295 3 hm2 ,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结论 2015年南京市血吸虫病疫情明显下降,但仍需加强监测工作,以巩固现有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8.
中江县大田坝村2005年血吸虫病监测点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掌握丘陵地区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评价防治效果,为科学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中江县大田坝村开展2005年监测工作。结果 监测点钉螺面积18070m^2,平均活螺密度0.064只/框(每框=0.11m^2),感染螺密度0.0001只/框,钉螺感染率0.098%。监测点平均血清学阳性率9.84%,粪检未检出感染者。耕牛感染率5.80%。结论 中江县血吸虫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应加强沟渠灭螺和耕牛防治力度,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西昌市新农村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对西昌市新农村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人群、家畜病情和螺情监测.结果 监测点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为0.44%,未发现血吸虫病感染家畜,钉螺面积6 140 m2,钉螺平均密度0.34只/0.11m2,未发现感染钉螺.结论 2011年西昌市血吸虫病已经控制在比较低水平,应继续加强综合防治和监测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14年云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个血吸虫病疫情较重的县(市)的4个村作为国家级监测点。按全国监测方案的要求,对监测点内居民进行血吸虫感染血清学筛查(IHA)和病原学检查,并开展监测点基本情况调查、家畜病情监测和螺情调查。计算和分析人群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家畜感染率、钉螺感染率和活螺密度等监测指标。结果 IHA共筛查4 310人,受检率为79.68%,阳性率为8.40%,洱源县前甸村阳性率高达12.53%。女性阳性率略高于男性,30岁及以上年龄段、农民、民工和初中文化程度者感染率较高。血检阳性者中未查出粪检阳性者。现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24例。4村均未检出感染性家畜和钉螺,活螺平均密度为0.023 3~0.056 6只/0.1 m2。结论监测点村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云南省血吸虫病处于低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掌握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4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要求,在江苏省选取7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省6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及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及螺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为1.50%~4.61%,男性高于女性,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各年血检阳性者粪检阳性率为0~0.14%,未发现本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46%~15.97%,未发现粪检阳性。共调查羊、猪等各类家畜1 453头·次,未发现阳性。共开展钉螺调查2.16亿m2,查出有螺面积1 291.01 hm2,活螺密度为0.01~0.47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自2012年以来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监测和防治,提升监测点哨点医院被动监测能力建设,并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建立更加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掌握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4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要求,在江苏省选取7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省6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及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及螺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为1.50%~4.61%,男性高于女性,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各年血检阳性者粪检阳性率为0~0.14%,未发现本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46%~15.97%,未发现粪检阳性。共调查羊、猪等各类家畜1 453头·次,未发现阳性。共开展钉螺调查2.16亿m2,查出有螺面积1 291.01 hm2,活螺密度为0.01~0.47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自2012年以来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监测和防治,提升监测点哨点医院被动监测能力建设,并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建立更加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掌握江苏省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制订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82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的监测调查。结果全省监测点常住居民血检阳性率为1.63%、粪检阳性率为0.035%;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2.42%,粪检阳性率为0.988%。推算全省流行区居民平均血吸虫感染率为0.0074%,牛感染率为0.80%,羊感染率为1.90%。结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继续呈较为稳定的低流行态势;流动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远高于常住居民;全省流行区中散放的家畜较少,总体感染率较低,但局部地区家畜感染率仍较高。流动人群和家畜仍为全省局部地区重要的血吸虫病流行因素。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207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结果 207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1.01%,耕牛感染率为1.14%,活螺平均密度为0.50只/0.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4只/0.1m2,钉螺感染率为0.08%。结论与2009年相比,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出现了明显下降,但疫情仍不稳定且容易反复,需进一步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加强耕牛管理以及查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分析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资料, 掌握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方法 方法 根据 《湖北省血吸虫 病监测方案》(2009年版) 的要求, 在全省13个市的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 (市、 区) 共设立207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 开展 人畜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监测, 并对监测点内的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结果 2014年湖北省207个血吸虫病监 测点中, 27个监测点无血检阳性病例, 129个监测点无粪检阳性病例。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0.17%, 耕牛感染率为0, 活 螺平均密度为0.339 3只/0.1 m2 , 有螺框出现率为10.12%, 钉螺感染率为0。不同流行类型中, 垸内型地区居民血吸虫感 染率最高, 为0.22%; 不同年龄组人群中, 50~岁年龄组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最高, 为0.3%; 不同职业居民中, 农民和渔民 血吸虫感染率较高, 分别为0.21%和0.67%。2014年全部监测点内均未发现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病例, 未发生急性血吸 虫感染。 结论 结论 湖北血吸虫病疫情大幅下降, 全省血吸虫病各项疫情指标均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四川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为山丘型流行区制定消除阶段的血吸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四川省设立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病情、野粪污染、钉螺分布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四川省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筛查94 119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28%~3.11%,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居民和农民为主;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66 91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10%~1.59%;均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5年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126头·次,均未发现粪检阳性病畜。5年累计检测各类野粪205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2015—2019年累计开展钉螺调查8 484.08 hm2,查出有螺面积724.80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2.43 hm2、复现有螺面积63.00 hm2;逐年平均有螺框出现率为6.87%~19.63%,平均活螺密度为0.18~0.62只/0.1 m2,5年间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水平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钉螺分布环境有所增加,血吸虫病疫情发生反复的风险仍然存在。今后仍应继续加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以期尽早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 2017-2019 年云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疫情,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全省 18 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各设立 1 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基本情况调查以及流动人群、家畜和钉螺感染情况监测,在 13个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监测,在 7 个监测点开展野粪感染情况监测。 结果 2017-2019 年,云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本地人群血检阳性率为 6. 40%,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 0. 92%。 血检阳性者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共调查家畜 6 070 头次,未发现病畜。 共检测 2 150 份野粪,未查到阳性。 监测钉螺面积 5 675. 58 hm2,查出有螺面积 199. 12 hm2,有螺框出现率为 0. 54% ~ 0. 73%,活螺平均密度为 0. 017 2~ 0. 031 3 只 / 0. 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未查到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有螺面积处于较低水平。 今后应重点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的防控,建立更加敏感的监测体系,继续加强以传染源和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