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DNA甲基转移酶与CD11a基因在SLE患者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DNMT)的表达异常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SLE缓解期、活动期及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DNMT及CD11a基因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缓解期患者PBMC中DNMT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组(t=5.90,P<0.0001);活动期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t=2.26,P=0.0001);缓解期与活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P=0.089).SLE缓解期、活动期及对照组PBMC中DNMT3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NMT3B的表达水平极低.SLE缓解期PBMC中CD11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35,P<0.0001);活动期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t=2.99,P=0.006)和正常人对照组(t=6.57,P<0.0001).DNMT1的降低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间无显著相关性(r=-0.34,P>0.05),CD11a的升高与SLEDAI间呈显著正相关(r=0.48,P<0.05),DNMT1与CD11a间无显著相关性(r=-0.18,P>0.05).结论 DNMT1表达水平降低在SLE的发病中可能起作用.但不是决定DNA甲基化状态的惟一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方法 应用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了33例SLE患者和16例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ICOS的自然表达水平,同时收集SLE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并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来判定SLE患者疾病活动程度,比较分析不同组别SLE患者ICOS表达水平与SLEDAI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SLE组T淋巴细胞IC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和非活动期SLE组(P<0.01),非活动期SLE组与正常人对照组T淋巴细胞ICOS表达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与非活动期组SLE患者T淋巴细胞ICOS表达水平均与SLEDAI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01、r=0.56,P=0.03)。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T淋巴细胞ICOS表达增高,ICOS可能与SLE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aspase-1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Caspase-1和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aspase-1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1.20±0.33)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79±0.25),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Caspase-3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0.87±0.16)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66±0.10),差异有显着性(P<0.05).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aspase-1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aspase-1和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增高,Caspase级联反应可能参与了SLE患者淋巴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80/CD86和CTLA-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2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CD80、CD86、CTLA-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D86的阳性表达率为90.63%,正常人对照组为60%,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D86的mRNA表达的平均水平(0.6410±0.0174)亦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4510±0.040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TLA-4的阳性表达率为81.25%,其mRNA表达的平均水平为1.0020±0.0624,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D80的阳性表达率和CD80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86和CTLA-4的异常表达可能在SLE疾病活动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及其受体(IL-6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9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IL-6R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水平。结果 ①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及正常人IL-6R阳性表达率为100%。②PBMC中,IL-6RmRNA表达水平:活动期SLE患者为0.902±0.273,非活动期SLE患者为0.519±0.11,正常人为0.573±0.24。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③血清中IL-6水平:活动期组为71.89±20.02pg/mL,非活动期组为17.96±6.93pg/mL,对照组为0.035±0.035pg/mL。活动组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和对照组(P=0.00),非活动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IL-6水平与PBMC上的IL-6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87和r=0.615,P<0.05)。结论 IL-6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可能在SLE疾病活动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LE患者PBMC中IL-6受体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疾病活动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催乳素(PRL)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产生抗体和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LE患者和正常人PBMC,用催乳素(PRL)和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和植物凝集素(PHA)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用ELISA测定PBMC分泌的IgG型抗体和抗dsDNA抗体。结果 ①10-9mol/LPRL可刺激SLE患者的PBMC增殖。②10-9mol/L的PRL分别可以刺激SLE患者PBMC分泌IgG型抗体和抗dsDNA抗体,且活动期患者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和正常人对照(P<0.01)。③PHA+PRL、IL-2+PRL刺激SLE患者PBMC分泌IgG型抗体和抗dsDNA抗体分别显著高于PRL组(P<0.01);抗IL-2抗体+PRL组低于PR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IL-10+PRL组与PRL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RL能够刺激体外培养的SLE患者PBMC分泌IgG型抗体和抗dsDNA抗体;PHA、IL-2与PRL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药芪加真武汤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凋亡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 ,制取芪加真武汤含药兔血清。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9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芪加真武汤的含药血清(20%、10%、5%)、地塞米松(0.001mol/L)及两者联合刺激下细胞凋亡和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SLE患者PBL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Fas表达明显多于正常组(P<0.01),FasL表达与正常组差异不明显(P>0.05)。②10%、20%含药血清显著减少SLE患者PBL的凋亡率(P<0.01),显著降低Fas表达(P<0.01),升高FasL的阳性细胞率(P<0.05);③地塞米松可增高SLE患者PBL的凋亡率(P<0.05),但对Fas、FasL的表达无影响(P>0.05);④含药血清联合地塞米松显著减少PBL凋亡率(P<0.01),降低Fas表达(P<0.05),明显升高FasL的阳性细胞率(P<0.01)。结论 SLE患者PBL存在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紊乱,中药芪加真武汤在体外可纠正其紊乱,缓解由地塞米松引起的PBL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和意义,并对相关机理进行探讨.方法 ①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HGF及MMP-9水平;②绘制ECV304细胞株生长曲线;③明确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的作用浓度;④流式细胞仪检测MMP-9水平.结果 患者血清HGF明显升高(P<0.001),MMP-9明显降低(P<0.001);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HGF浓度下降(P<0.05),MMP-9浓度升高(P<0.05);活动期HGF高于非活动期(P<0.05),MMP-9低于非活动期(P<0.05);肾损组HGF高于非肾损组(P<0.001),MMP-9则低于非肾损组(P<0.05);关节炎组HGF高于非关节炎组(P<0.01),MMP-9水平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HGF水平作为SLE的诊断指标,则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灵敏度为66.7%;以MMP-9水平作为SLE的诊断指标,则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灵敏度为97.2%;同时检测HGF及MMP-9水平,灵敏度为66.7%(24/36);rhHGF的作用浓度为8ng/mL;正常ECV304细胞株MMP-9的表达量为39.74%,rhHGF刺激后MMP-9的表达量为40.32%.结论 HGF及MMP-9可能参与SLE的发病机制,其水平可作为反映疾病活动程度、肾脏损害以及疾病进展与改善的指标,且血清MMP-9水平诊断准确性更高;rhHGF可促进ECV304细胞株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T淋巴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状态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9例活动期SLE患者和7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CD4+与CD8+T细胞,并分别提取DNA.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对CD4+与CD8+T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在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正常对照组CD4+T细胞平均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CD8+T细胞(P<0.05).活动期SLE患者CD4+T细胞平均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处于低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mRNA、TLR2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 运用Taqman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活动期SLE患者28例、稳定期SLE患者13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LR4、TLR2的mRNA表达水平,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LR4mRNA较正常人和稳定期SLE患者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其中复发的、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活动期SLE患者较未经治疗的初发患者TLR4mRNA升高更明显(P<0.05)。SLE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TLR2mRNA较正常人对照显著降低(P<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TLR4mRNA表达水平升高,尤其是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患者TLR4升高更为显著,其原因可能与感染作为诱发SLE活动因素之一有关。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T-bet和GATA3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关系,探讨T细胞在SLE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半定量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活动期SLE患者、稳定期SLE患者、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T-bet和GATA3mRNA表达状况.结果 GATA3实时荧光定量PCR△Ct值:活动期(8.92±1.29)明显低于稳定期(12.20±1.18)和正常人(11.80±0.80),所以活动期患者GATA3mRNA表达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和正常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半定量PCR显示活动期(0.15±0.15)也明显高于稳定期(0.04±0.05)和正常人(0.03±0.0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方法均显示稳定期患者与正常人GATA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T-bet实时荧光定量PCR△Ct值:活动期为10.52±0.82,稳定期为9.93±1.13,正常人为10.23±1.32;半定量PCR:活动期为0.30±0.23,稳定期为0.28±0.14,正常人为0.22±0.11,两种方法均显示活动期患者、稳定期患者、正常人T-bet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调控Th2细胞的转录因子GATA3的升高可能与SLE活动有关,而调控Th1细胞的转录因子T-bet可能与SLE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6号染色体候选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已发现16号染色体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位点,结合基因芯片结果,选择16号染色体OAZ、CARD15、DNAJA2、IL-4R4个基因作为候选基因进行表达研究。方法 SLE患者42例(以SLEDAI进行活动性评分),正常人对照36例,抽提静脉全血RNA,逆转录为cDNA,加入相应的Taqman引物、探针在ABIPrism7900型高通量荧光定量PCR仪上进行荧光实时定量PCR,采用看家基因GAPDH进行标化。结果 SLE患者OAZ基因表达水平为正常人对照的2.22倍,CARD15为2.51倍,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P<0.01);DNAJA2为1.19倍,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IL-4R为0.47倍,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P<0.01)。结论 SLE患者16号染色体存在疾病相关基因,OAZ、CARD15表达增高,IL-4R表达降低,这些基因参与了不同的调控通路,需要进行结构与功能相关性的研究以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3.
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活动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黏附分子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sVCAM-1和sICAM-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 ①SLE患者血清sVCAM-1平均水平为2342.45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39.68ng/mL(P<0.001);SLE患者血清sICAM-1平均水平为802.34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26.15ng/mL(P<0.001)。②SLE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和sICAM-1水平活动期均高于非活动期(P均<0.001),肾损组均高于非肾损组(P均<0.001)。③SLE组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阳性呈正相关,与血清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④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sVCAM-1水平和sI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01)。结论 sVCAM-1、sICAM-1可能参与SLE的发病,与SLE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未经药物治疗的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细胞亚群分布,白介素12、白介素18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方法 运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初发SLE患者、10例正常人Th1/Th2细胞亚群分布;ABI7700Real-TimePCR法同时检测38例患者和28例正常人IL-12、IL-18及其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 ①初发狼疮患者Th1较正常人明显减低(P<0.05),但Th1/Th2无显着性改变.②与正常人组相比,SLE组患者IL-12、IL-18mRNA及其受体表达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值均<0.05);③面部红斑组患者Th1/Th2、IL-12P35较正常人组降低(P均<0.05);④RNP阳性组患者IL-12P40较正常人组升高,IL-12P35、IL-18较正常人组降低(P均<0.05).结论 SLE是一种以Th1细胞下降,Th2细胞相对占优势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源于诱导向Th1细胞分化的一系列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减少和细胞因子间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CF/c-kit信号通路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17例寻常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标本中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干细胞因子表达及基底层黑素细胞c-kit的表达情况。结果 白癜风非皮损区干细胞因子、c-kit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皮损区干细胞因子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皮肤(P<0.05),而c-kit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皮肤(P<0.05)。白癜风非皮损区表皮干细胞因子、c-kit mRNA表达平均水平与正常对照近似(P>0.05);皮损区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高于非皮损区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区c-kit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皮损区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SCF/c-kit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白癜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MMP-9和TIMP-1检测采用ELISA方法。结果 ①SLE患者血清MMP-9平均中位数水平为65.00ng/mL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组267.50ng/mL(P<0.001)。②SLE患者中,血清MMP-9水平活动组低于非活动组(P<0.05),肾损组低于非肾损组(P<0.01),低补体C3血症者低于无低补体C3血症者(P<0.05),低血清白蛋白血症者低于非低白蛋白血症者(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者低于无白细胞降低者(P<0.01)。③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MMP-9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④患者MMP-9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P<0.01),与C3(P<0.05)、白细胞(P<0.01)、白蛋白/球蛋白比值(P<0.05)呈正相关。⑤血清TIMP-1水平在SLE组与对照组、SLE各相关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MMP-9可能参与SLE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VEGFmRNA和其蛋白、VEGF受体2(KDR蛋白)、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表达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 ①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的VEGFmRNA及其蛋白、KDR和MVD表达明显强于正常人对照组(P<0.001);皮损处与非皮损组相比,VEGF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KDR、MVD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期与静止期比较四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高密度组(MVD≥17.88)与低密度组(MVD<17.88)的VEGFmRNA及其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KD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ASI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结论 ①VEGF及其受体在银屑病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②MVD值可反映寻常性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