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复习1985年4月~1990年9月间收集的35例脊髓内肿瘤的MRI。男20例,女15例,年龄4~74岁。全部病例均无外伤或脊椎手术史。35例中26例有组织学诊断,另9例仅作临床观察,11例为室管膜瘤,5例星形细胞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例恶性淋巴瘤,2例转移瘤,1例神经鞘瘤。MRI检查采用0.5T MR机和表面线圈,所有病例均采用连续5mm层厚自旋回波T_1加权(600ms/40ms)二次重复序列,和自旋回波横断T_1加权(800ms/40ms两次激励),以及5~10mm层厚层距的自旋回波矢状T_2加权象2000/120,两次激励)。2例作梯度回波(800/22,  相似文献   

2.
胶质瘤的MR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报道29例病理证实的胶质瘤 MR 表现,其中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纤维性星形细胞病、小脑星形细胞瘤各4例,逆分化的星形细胞瘤8例,饲肥星形细胞瘤、逆分化少突胶质瘤各2例,少突胶质瘤1例,少突星形细胞瘤3例,纤维细胞性胶质瘤1例。其中3例是复发病例。用0.15T 常导型MR,IR 法(1400/400/30=TR/TD/TE)SE 序列(1200—2000/60-100=TR/TE)获 T_1及 T_2加权象。作者见到,①在 T_1加权象上4例多形性成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及MRI图像特征,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儿童患者12例,对本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均为单发,其中6例位于左侧小脑半球,4例位于右侧小脑半球,2例位于小脑蚓部;根据成分不同分为3型,即囊性、囊实性和实性为主;囊性部分CT平扫呈低密度,MR平扫呈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实性部分及壁结节CT平扫呈略低或等密度,MR平扫T_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_2WI呈略高信号或等信号。瘤体边界清晰,瘤周水肿轻或无。增强后囊性部分无强化,囊壁不同程度强化,实性部分及壁结节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儿童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本病需与其它某些小脑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MR影像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肿瘤患者,其中,生殖细胞瘤8例,松果体细胞瘤5例,星形细胞瘤3例,脑膜瘤2例以及畸胎瘤2例均经MR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生殖细胞瘤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瘤体均匀强化。典型的"蝴蝶征"见于8例中的2例。松果体细胞瘤在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瘤内或瘤周钙化见于5例中的3例。星形细胞瘤在T1WI上呈等、低混杂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并伴发肿瘤坏死、液化。脑膜瘤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质显著均匀强化。畸胎瘤呈囊实性团块,瘤内脂肪成分在T1WI、T2WI上均呈高信号。结论松果体区肿瘤随其病理组织学类型而有各自的特征性MR影像表现,有助于对其作出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颅内和体部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特征,探讨MR对其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外皮细胞瘤9例,术前均经MR检查.MR检查序列包括SE T1WI、FSE T2WI、FSE T2WI脂肪抑制和梯度回复回波(GRE),其中6例行SE T1WI或GRE动态增强扫描.分别确定病变形态、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 结果 9例中,位于颅内3例,四肢4例,腹膜后1例,腹股沟1例.病灶多呈不规则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直径4.8~13.5 cm,平均6.7 cm,其中<5 cm 1例,5~10 cm 7例,>10 cm 1例.9例病灶内可见坏死,6例可见蚯蚓状和结节状血管流空信号.SE T1WI肿瘤实质成分呈低、等或略高信号,所有病例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6例动态增强扫描病例中,动脉期显著强化5例,中等程度强化1例;门脉期均显著强化,强化程度与邻近大血管相仿.颅内、外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表现无明显区别. 结论 血管外皮细胞瘤呈不规则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瘤内常见血管流空和坏死,T2WI呈略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延迟强化,强化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MRI扫描包括平扫T1WI、T2WI、水抑制和T1WI增强。结果鞍区(n=5),小脑(n=4),基底节(n=3),侧脑室、脑干、四脑室各1例。在MRI上实性肿瘤(n=4)T1WI为低、等信号,T2WI为稍高、高信号,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囊实性肿瘤(n=11)的实性成分(包括合并壁结节的3例)T1WI呈不均匀低、稍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等、稍高、高信号,呈不均匀明显强化或不规则环形强化;囊性成分T1WI为均匀低信号,T2WI为均匀高信号,囊液可被抑制(n=7)或不被抑制(n=4),囊壁为明显、轻度强化或不强化。伴出血、钙化各1例。粘液性毛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结论该病多见于小脑和鞍区,实性或囊实性,可有出血、钙化;若合并周围组织侵犯、脑脊液播散,要考虑粘液性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硬膜外血肿很少累及腰椎,临床症状很难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鉴别。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8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特发性硬膜外血肿的影象特征及其与椎间盘病变间的关系。男性12例,女性6例,9例作了MR检查,5例行CT扫描,4例同时进行了MR和CT检查。使用1.5TMR扫描机,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矢状T_1加权象TR/TE为300/11,矢状及横断T_2加权象2500/30,70,  相似文献   

8.
为描述足月新生儿缺血缺氧脑损伤的一个特殊类型的MR所见,回顾性地研究了中央皮质-皮质下脑损伤的7例脑瘫病例的MR影像。病儿行MR检查时年龄为4个月~11岁。3例用0.6T、4:例用1.5TMR 设备行矢状面和横断面T_1WI(SE400~600/14~28/2~4)横断面IR成像2400~4500/600/20~32/1~2(TR/TI/TE/excitation)及横断面PD和T_2WI。胶质增生定义为T_1WI呈低信号,PD及T_1WI呈高信号。囊性病变区的信号强度在所有脉冲序列中与脑脊液相近。5例在生产时有严重的缺血缺氧病史,2例病史不详,均除外了先天  相似文献   

9.
儿童颅内脑膜瘤十分少见,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4%~4%,作者报道8例,年龄4~18岁,男女各4例。7例采用1.5T MR,1例采用0.5T MR检查,层厚5mm,矩阵256×192,均行横断面SE序列T_1加权象(TR/TE,600/20ms)和T_2加权象(2000/30~80ms)检查,以及矢状和冠状面T_1加权象检查,并作了Gd-DTPA静脉增强后MR检查(0.2ml/kg,最大量20ml)。此外,7例同时行增强前后CT扫描,层厚亦为5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结果 21例中,71.4%发生于20岁以下青少年.小脑蚓部10例,小脑半球4例,鞍区6例,右颞叶1例.分3型:囊肿型2例(9.5%),囊肿结节型11例(52.4%),实质型8例(38.1%).3例瘤内可见钙化,4例可见出血.肿瘤实性部分及壁结节CT呈等密度5例,稍低密度13例,MR T1WI呈等信号8例,稍低信号11例,T2WI呈等信号2例,稍高信号17例;囊性部分CT平扫呈明显低密度,MR 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壁结节均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囊壁明显强化4例,轻度强化2例,无强化9例.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结论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道了7例缺血缺氧脑病(AIE)发生后不久的MR弥散加权成像(DWl)的检查结果,发现主要为脑白质异常。所有病人均在1.5T检查仪上行MRI检查。常规成像包括矢状位T_1WI自旋回波(SE)(TR/TE=600/8ms),横断面T_2WI快速自旋回波(TR/TE=4000/104),横断面液体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不典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原发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影像学资料,其中儿童6例(4~13岁),成人7例(23~54岁),平均年龄29.45岁。结果病变数目、部位:单发11例,多发2例,共有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7个。发生于幕下7例,幕上6例。MRI表现:病灶实性部分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囊变或坏死部分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病灶多呈实性或囊实性类圆形肿块,实性4例,囊性或囊实性9例,增强扫描囊壁及壁结节多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3例中,1例伴瘤内出血及钙化,7例伴幕上脑室扩张,4例伴瘤周轻度水肿。结论对于颅内不典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及术前评估,MRI扫描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节性硬化症的MR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TS的MR影像特征.材料和方法本组17例.采用MR T1WI横断面、矢状面及T2WI横断面扫描.结果室管膜下结节17例,共119个结节,主要分布于侧脑室前角、体部及三角区外侧壁上,T1WI以等信号、高信号为主(91/119),T2WI以混杂高信号最多见.皮质结节12例,共120个结节,主要分布于额叶、顶叶(93/120).白质病灶8例,病灶呈放射带状、楔形及非特异性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3例,均位于室间孔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结论MRI是结节性硬化症最好的检查方法之一,其MR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脊膜转移瘤的分型和各类型的临床及MRI特征。方法: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活检病理或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脑脊膜转移瘤123例,对各型脑脊膜转移瘤的临床资料及MRI平扫、增强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硬脑膜-蛛网膜型78例,原发颅外肿瘤74例,颅内肿瘤4例,增强扫描31例呈连续线状强化,47例呈局限结节强化。软脑膜-蛛网膜型33例,原发颅外肿瘤19例,颅内肿瘤14例,增强扫描23例呈连续线状强化,6例呈局限结节状强化,4例两者表现均有。全脑膜型12例,原发颅外肿瘤9例,颅内肿瘤3例,增强扫描软、硬脑膜及室管膜均异常强化,呈线状、条带状。MRI平扫部分病灶无法发现,而增强扫描能准确显示所有病灶。结论:不同类型脑脊膜转移瘤MRI表现形式多样,MRI增强扫描能显示更多病灶,对其准确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内肿瘤成像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分析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颅内肿瘤显像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6年5月~9月共21例颅内占位,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岁.应用西门子3.0T MR扫描仪(Trio Tim),头部表面线圈,扫描序列包括常规序列和SWI序列,其中常规序列包括FLASH序列T1WI、TSE序列T2WI和FLAIR序列,扫描包括横断位和矢状位.全部病例均在静脉注射Gd-DTPA后,进行轴位和矢状位增强扫描,对比剂剂量为0.1mmol/kg体重.将SWI图像与常规序列比较,并与CT和病理对照分析.结果:21例颅内肿瘤中脑膜瘤7例、胶质母细胞6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转移瘤2例、生殖细胞瘤1例,大脑胶质瘤病1例.与CT及病理对照,SWI较常规序列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确定边界、显示瘤内出血、血管结构及钙化,显示瘤周水肿及静脉受压情况.结论:SWI可以作为颅内肿瘤显像的重要补充序列,结合其他序列对肿瘤提供更全面、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0.5T超导系统、自旋回波技术对12例四脑室肿瘤病人作了 MR 检查,并均有组织学诊断。病人年龄1—34岁,男9例、女3例。其中髓母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4例,星形细胞瘤2例、神经节神经胶质瘤1例。正常四脑室正中矢状反转恢复象(IR)腹侧为桥脑,背侧是体部髓质(小脑中央白质),颅侧有上髓帆,其上方是四迭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膜转移瘤的MRI表现及增强后FLAIR序列T2W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脑膜转移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硬脑膜转移瘤5例,软脑膜转移瘤15例。所有病例行常规MRI平扫及SE T1WI和FLAIR序列T2WI增强扫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平扫检出6例,病灶边界均显示不清;MRI增强扫描检出所有病例,SE-T1WI上病变主要表现为脑膜的线状和/或结节状强化,FLAIR T2WI对软脑膜转移瘤病灶范围的显示更清楚,可鉴别强化的血管与病变。结论:MRI增强扫描是诊断脑膜转移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增强后FLAIR序列T2WI与SE T1WI同时使用,可提高对软脑膜转移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作者搜集了120例膝关节经过MR检查和关节镜检查的病例。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16~78岁(平均37岁)。全部病例MR和膝关节镜检查的间隔不超过6周。用1.5T磁共振仪(signa)T_1WI(600~800/20)行矢状面成象,层厚4mm,无间隔,距阵256×192。患者仰卧,腿部全伸且外旋15°。前交叉韧带(ACL)分别在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位上观察,分为完整、完全撕裂和部分撕裂三种类型。如果ACL显  相似文献   

19.
作者分析了12例青春期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MR和CT表现并与成人组做了比较。男性2例,女性10例。5例在最初检查时17岁或更年轻。7例在十几岁时出现症状而检查时在18岁以后。12例病人的脑脊液检查与MS一致。11例做了普通和增强高分辨力横断头部CT 扫描。1例做了双剂量延迟扫描。12例均用1.5T 扫描机做横断及矢状面T_1和横断T_2加权成像MR 扫描。1例还做了增强MR 扫描。结果表明,病灶在普通CT 扫描为典型的低或等密度。注药后显示为不规则增强。在同一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核磁共振成像)在高原脑水肿检查中的运用,总结适合高原脑水肿检查的序列。方法:对9例高原脑水肿患者12次MRI检查进行回顾,对比T1WI、T2WI、水抑制FIR、扩散加权LSDW等序列在横断、矢状及冠状扫描所成图像分析。结果:T1WI、T2WI序列可充分显示高原脑水肿形成的大脑形态、结构和信号改变IFIR序列能够抑制掉T2WI图像中脑脊液形成的高信号,更好的显示病变脑组织;LSDW序列能够从分子水平显示早期脑缺血缺氧改变,矢状面、冠状面检查能够显示脑水肿造成的大脑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和发现脑疝的存在。结论:横断位T1WI、T2WI、FIR序列检查可以作为高原脑水肿的常规检查序列,横断面LSDW序列可以作为补充检查方法。必要时可以进行矢状面及冠状面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