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应用改良免疫-PCR方法检测肾合征出血热(HFRS)特异性抗体。方法在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的PCR管中进行免疫-PCR反应,以链霉亲和素作为连接分子连接生物素标记二抗和生物素标记DNA。PCR扩增DNA分子,琼脂糖电泳及扫描判断结果。结果改良免疫-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78.5%。常规免疫-PCR法和ELISA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3%和47.4%。结论改良免疫-PCR方法对出血热特异性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的免疫-PCR法和间接ELISA法,可用于肾综合出血热持异性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3.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我国除病毒性肝炎之外受害最大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我国除青海、台湾外,全国各地均有病例发生,病死率为3%-5%。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因农民接触鼠类机会较多,我院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80%-90%以上为农民,其首诊多为乡村基层医院。因此,基层医院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对该病的转归及预后至关重要。由于该病早期临床表现复杂、近年不典型病例增多、新疫区不断增多、没有特异性诊断技术、临床医生认识不足等因素,误诊误治病例逐年增多,常因此导致延误治疗甚至病情恶化。现将笔者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14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体会曾力华,柳秋云(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415003)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早期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与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无论是临床工作者,还是流行病学工作者,掌握该病的早期诊断知识,对患者尽快作...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灭活疫苗的问世,为该病提供了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近年来国产疫苗已在疫区的人群中使用,近期的防病效果较为理想,然而远期的防病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持久性.我省自1994年底在野鼠型出血热疫区东海县桃林乡,家鼠型疫区赣榆县厉庄乡和混合疫区灌云县东辛农场分别进行了HFRS沙鼠肾Ⅰ型灭活疫苗和地鼠肾Ⅱ型灭活疫苗的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并进行了连续4年的血清抗体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肾综合征出血热实验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实验诊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介绍了国外在重组抗原的应用、IgG抗体的亲合测定、快速诊断及基因诊断和分型诊断方面的主要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我省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高发省,近年来年发病7000多例,90%以上的县、市、区都有疫情报告。为此,我们选择姬鼠型疫区,使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鼠脑纯化HFRSⅠ型灭活疫苗进行了免疫效果观察,共观察8333人(接种者4081人),证实免疫反应率较低(3.19%),未出现异常反应;全程免疫2周后荧光抗体阳转率达83.67%,但中和抗体阳转率仅为31.4%,且两者的GMT都很低,分别为31.45和6.86;隐性感染者接种后未出现异常反应;经过一个流行高峰的观察,该苗近期流行病学效果较好,疫苗保护率达100%。但远期流行病学效果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散发性出血热肾综合征(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患者的诊断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62例已经确诊为HFRS的临床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1例。分别采用临床常规诊断方法和在此基础上采用Settergren诊断标准对患者病情进行再验证。结果 B组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该组患者诊断的特异性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传统方法与Settergren诊断标准相结合的方法,对疑似患有HFRS的临床患者进行诊断可以使该类患者的临床准确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11.
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点发病流行强度与曲线拟合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预测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发病流行强度和流行规律。方法 对 3 1个国家级HFRS监测点 18年来发病率逐年划分发病流行强度等级 ,并利用SAS6 12版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 ,建立数学模型。结果 总体上划分为 5个高发病区、9个中发病区、17个低发病区 ;并分别得到了 2 4个监测点 18年的发病率和 5个监测点 9年的发病率多项式曲线拟合模型 ,其中有 2 6个监测点模型检验 ,P <0 0 5。结论  1994和 1995年是发病高峰 ,大部分地区在 2 0 0 0年前后有上升的趋势 ;对HFRS发病率进行多项式拟合是较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沿海岛屿、平原丘陵、山区半山区不同地理区域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证实台州地区为家、野鼠混合型疫源地,分析了三种不同地理区域HFRS的流行强度和疫源地类型、宿主动物间的关系。沿海地区野鼠和家鼠带病毒率低、带病毒鼠数量少,HFRS的发病率较低;丘陵、平原地区以野鼠型为主,为HFRS中发地区;山区、半山区以家鼠型为主,为HFRS发病严重地区。由此可见,HFRS流行与一定地理区域的疫源地类型和宿主动物带病毒状况有关,突出了家鼠型HFRS在我区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休克、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汉坦病毒主要感染人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是HFRS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国内外学者尽管在汉坦病毒致病机制方面开展了诸多研究,如病毒诱导的免疫病理反应、宿主遗传与细胞凋亡、血小板减少与功能障碍、血管内皮损伤等,但HFRS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也无特效治疗药物,深入探讨汉坦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寻找有效治疗药物仍是汉坦病毒/HFRS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阐述HFR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在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0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伴急性肾衰竭患者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前者采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后者采用传统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治愈好转率达97.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差异亦有显著性,治愈好转率达69.2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伴急性肾衰竭安全有效,优于传统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厦门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出血热),出血热宿主动物及其自然感染汉坦病毒状况,明确主要传染源种类,为预防和控制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笼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对鼠肺检测出血热病毒抗原,血清检测抗体。结果 2008-2009年厦门市鼠形动物总捕获率为8.02%,属于2目2科6种,以褐家鼠(45.14%)为优势种。宿主动物血清阳性率为13.45%,褐家鼠血清阳性率为21.52%;宿主动物带毒率为2.52%,带毒指数为0.037 77。宿主动物带毒率调查阳性均为褐家鼠,全市褐家鼠带毒率为2.63%,此次监测结果与厦门市20世纪80年代宿主动物调查结果无差别(P>0.05)。结论厦门市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出血热疫源地,提示应根据褐家鼠的生态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以褐家鼠为主的鼠密度,降低出血热发生和流行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通化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为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鼠密度用夹夜法。结果在现场布放鼠夹1330只,捕鼠124只,鼠密度为9.32%。鼠分为2科5属8种。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结论通化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具有多宿主的流行病学特征,应据此特征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旅客列车上的鼠类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情况。方法在经过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列车上捕捉鼠,进行出血热病毒的特异抗体和抗原检测。结果在4组列车上捕获26只褐家鼠,12只小家鼠,有1只小家鼠携带出血热病毒抗原,携带率为8.33%,褐家鼠中没检测出病毒抗原或抗体。结论该4组列车经过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的主要大城市,由于列车上的鼠类携带出血热病毒,可远距离地将出血热病传播到沿铁路线的城市,因此,列车上灭鼠对控制出血热疫区扩散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罹患HFRS的危险因素和传播途径。方法:采用配比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即100例HFRS病人按1:2配对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获取有关HFRS传播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系统探讨了罹患HFRS的主要危险因素;按照各因素入选模型顺序,依次为皮肤破损、直接接触鼠类、疫区野外劳动史、住宅鼠患、养猫和养狗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上述6种因素是传播HFRS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2007—2011年辽宁省监测资料,了解近几年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对辽宁省2007—2011年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辽宁省各市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辽宁省共报告HFRS病例4 177例,死亡33例,病死率为1.23%;发病率有回升趋势,死亡率、病死率逐年平稳下降;病例主要集中在辽东、辽西及中部地区的抚顺、沈阳、葫芦岛、锦州、铁岭和丹东等市,5年间6市报告发病数占辽宁省报告病例总数的74.48%(3 111/4 177);发病呈春季和秋冬季2个季节高峰,11月为全年最高发病月份;4 177例病例中,男性3105例,女性1072例,男女性别比为2.9:1,青壮年、农民居多;鼠种分布村内、村外优势种分别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鼠密度为2.64%~5.63%(532/20 151~874/15 433),鼠带毒率为0.77%~4.80%(5/650~43/895)。结论辽宁省HFRS疫情有回升趋势,个别地区鼠密度和(或)带病毒率仍然较高,HFRS流行的隐患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江西省某县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人员发病的原因,为今后类似事件的调查提供经验与借鉴。方法 回顾性收集4例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疫苗接种资料,应用胶体金法和ELISA法对病例血清标本进行汉坦病毒IgM/IgG抗体检测。结果 4例疑似病例均有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史。病例1和病例4有发热、“三红”、“三痛”、水肿和尿蛋白阳性等出血热相关的症状,病例1汉坦病毒IgG抗体检测阳性,病例4的IgM和IgG阳性,病例2和病例3无出血热相关的典型症状,汉坦病毒IgM/IgG抗体检测阴性。依据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综合研判,病例1和病例4被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病例2和病例3排除流行性出血热。结论 该起事件共发现2例流行性出血热确诊病例,2例误诊病例。建议加强医疗机构对出血热诊治知识的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出血热的实验室诊断率,提升医疗机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早发现和早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