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机制心动过速并存的心内电生理特点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8例患经全面的心内电生理检查,确定存在两种不同机制的心动过速,常规消融一种心动过速后,重复电生理检查,诱发第2种心动过速;,再次消融治疗。结果:房室结折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AVNRT+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AVNRT+室性心动过速1例,AVRT+IART1例。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7月~1999年2月,我们采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患者36例,均为常规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未能预防发作或不能坚持药物治疗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9~61岁,平均41.7±9.3岁;发病时间0.5~25年。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0例。合并先心病2例,高心病1例,冠心病1例。射频消融前均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 1.2心内电…  相似文献   

3.
慢 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S F型AVNRT)及隐匿性旁路传导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中常见的类型 ,但通过体表心电图鉴别有一定难度。本文对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电消融术确诊的 4 5例S F型AVNRT及AVRT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逆行P(P′)波的位置、形态进行对比分析 ,以寻求体表心电图在PSVT分型诊断中的价值。1 临床资料收集 1999年 4月至 2 0 0 2年 1月在我院住院的PSVT患者 4 5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19例 ,年龄 13~6 0a。有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史 ,无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报道射频消融(RFCA)治疗2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经验和结果,并对AVNRT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治疗AVNRT的方法学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男性10例,女性13例,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慢-快型AVN-RT者21例,快-慢型AVNRT者2例。均在DSA下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征,以放电初始出现交界区性心律作为成功靶点标志,以心内电刺激加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不能再诱发出AVNRT作为其RFCA治疗终点。结果:20例获成功,3例未成功者中有1例因术中发作房颤而另1例因靶点太靠近希氏束而被迫放弃治疗。结论:本文结果表明,下位法消融慢征作房室结改良术治疗AVNR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185例6个月~15岁小儿行食道心房调搏检查,发现房室结双径道(DAVNP)41例,三径道3例。44例中有6例(11.1%)引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0/44例(22.7%)在常规心电图(ECG)上表现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I°AVB)、问歇性I°AVB、Ⅱ°AVB呈不典型文氏现象等三种类型。提示PSVT与I~Ⅱ°AVB也是小儿DAVNP引起的较为常见的心律紊乱现象,探讨了DAVNP引起PSVT或AVB的电生理类型及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202例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 方法:对202 例快速心律失常进行RFCA 治疗,其中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3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56 例,房性心动过速2 例,心房扑动2 例,心房纤颤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 例。本文重点总结AVRT和AVNRT 的RFCA 经验。 结果:202 例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92 例(AVNRT56 例,AVRT136 例),首次消融成功率95.8% (184/192 例),8例复发,其中6 例经再次RFCA 治疗成功,最终治愈率为94.8% 。结论:RFCA治疗PSVT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可作为这类快速心律失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报道射频消融(RECA)治疗2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经验和结果,并对AVNRT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治疗AVNRT的方法学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男性10例,女性13例,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慢-快型AVNRT者21例,快-慢AVNRT者2例。均在DSA下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征,以放民初始出现交界区性心律失作为成功靶点标志以人电刺激加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不能再诱发出AVNRT作为其RF  相似文献   

8.
房室结双径路室房传导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行舟  马长生 《铁道医学》1996,24(3):131-133
对150例房室结双路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1)100%病例存在室房传导;(2)50.9%右室S1S1刺激可出现氏阻滞,49.1%病例则直接表现为1:1传导突变到2:1传导;(3)41%病例在室房氏阻滞或2:1传导发生前V-A值终恒定不变,余59%病例V-A值延长22±13ms,表现弱的递减传导;(4)在127例次V2后可见H2波的病例中,V2-H2随SAS1缩短缩短而延  相似文献   

9.
对53例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导管射频消融(RFCA),其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26例,房室旁路所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7例;21例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中5例为病窦综合征。全部病例一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结果表明RFCA是治疗老年人PVST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报告2例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患者的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结果。2例均有反复发作的心动过速病史。服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心动过速发作时的电图1例RP’>P’R1例RP’<P’R。心腔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右后间隔旁道引起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即PJRT。消融靶点CS_(56)(CS电极为6极)或CS_(9、10)(CS电极为10极)处VA’不融合但最短且A’最早,在此部位射频消融成功阻断旁道的逆传,术后随访3~4个月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依据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冠状窦口向上扩张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于冠状窦口 周围射频消融治疗AVNRT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AVNRT患者在进行系统心内电生理检查后,进行 射频消融。此15例病人靶点均选在冠状窦口附近,其中窦口上缘12例,偏侧缘2例,近下缘1例。电位示小A大 V,功率 15~ 30W,平均放电时间为(72.0± 16.8)s。结果 12例一次放电成功,2例放电两次成功, 1例三次就位放 电成功。其中9例出现交界性早搏,3例出现短暂交界性心律,3例无任何心律异常改变,无1例出现一过性或永久 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3个月~1.5年均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选择冠状窦口上缘行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 AVNRT患者具有较佳的临床效果和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射射导管消融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方法,方法 左侧旁道采用经股动脉逆行法在二尖环瓣环心室侧标侧和消融,左侧旁道在三尖瓣环心房侧标测和消融,用下位法消融慢径行房室结改良。结果 67例SVT患者中房室折返性心运过速(AVRT)4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5例,AVRT消融成功率97.6%(左侧100%,右侧88.9%),AVNRT消融成功率96%,并发症为1  相似文献   

13.
对150例房室结双径路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者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1)100%病例存在室房传导;(2)50.9%右室S1S1利激可出现文氏阻滞,49.1%病例则直接表现为1:1传导突变到2:1传导;(3)41%病例在室房文氏阻滞或2:1传导发生前V—A值始终恒定不变,余59%病例V—A值延长22±13ms,表现弱的速减传导;(4)在127例次V2后可见H2波的病例中,V2一H2随S1S1缩短而延长,H2一A2在121例次中保持不变,6例延长10~20ms.认为房室结双径路并AVNRT患者室房传导及房室结快径逆传具有其特有的非递减传导或弱递减传导特性。  相似文献   

14.
食道调搏 (TEAP)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还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主要根据有无房室结传导的跳跃现象 ,即S R间期≥ 6 0ms为AVNRT ,S R间期 <6 0ms为AVRT[1] 。本文报道 2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确诊为慢—快型AVNRT ,而TEAP时无房室结传导的跳跃现象。1 病例介绍例 1,女患 ,35a ,阵发心悸 5a ,突发突止 ,持续时间 10min~ 1h左右。入院后经体格检查、心脏B超及X线胸片检查 ,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TEAP检查S1S2 刺激 ,…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安全而有效的根治方法。房室结双径路的射频消融,从过去的快径路改良到目前提倡的慢径路改良,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作者报告25例AVNRT的RFCA结果,并对其消融方法及消融终点进行讨论。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患者中男8例,女17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5±20)岁。发作时心电图呈窄QRS心动过速,频率150~220次·min1。常规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1.2 方法 经…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相当一部分腹主动脉瘤(AAA)患者同时合并有腹股沟区疝或/和肺气肿,而主髂动脉闭塞症(AOD)患者却少见这种情况。我们对这两类疾病伴发疝及肺气肿的情况进行了对比性研究,认为这并非偶然现象,值得对其原因进行探讨。1 材料和结果  1989年1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AAA患者61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2例,年龄58~83岁,平均69.8岁。收治AOD患者47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7例,年龄49~78岁,平均67.3岁。AAA患者中18例(30%)伴有疝或…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用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的37例顽固性心动过速,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SVT)3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4例,心房扑动(AF)2例。除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再次手术失败外,全部手术成功。发生右股部血肿1例,其余均无并发症出现。随访4~11月,2例AVRT者复发SVT,行二次RFCA术治疗均成功。表明RFCA术为目前治疗顽固心动过速最安全和有效的非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18.
旨在评价食管心房标测在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定位价值对3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射频消融术前行食管心房标测测量RE—P′E及P′V1—P′E时距,与腔内电生理及消融靶点对照结果发现左右两侧房室旁道(AP)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RE—P′E及P′V1—P′E时距各具特征,相互无重叠,该特征对区别三者有肯定价值诊断符合率为93%  相似文献   

19.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室上速的常见类型。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射频消融方法治疗AVNRT,使得AVNRT的治疗获得了明显改观。本文仅对AVNRT的电生理特性、导管消融治疗的技术和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作一文献综述。1 AVNRT的电生理特征AVNRT的最常见类型是慢—快型即慢经前传快经逆传形成的,这种类型约占全部AVNRT的病例近90%。因为心房和心室激动几乎同时发生,这种类型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是以P波或看不到或出现在QRS复合波的终末部分。极少情况P波出现QRS波前。用心内电生理记录,…  相似文献   

20.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00例的体会。方法:经射频导管消融(RFCA)介入技术。结果:100例中房室折反性心动过速(AVRT)66例,慢-快型房室结折反性心动过速(AVNRT)34例,首次消融成功95例(95%),并发症3例,5例PSVT复发。结论:最终治愈率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