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师南 《右江医学》2011,39(3):339-340
<正>临床上常见腹腔内感染较严重的术后病人,如阑尾穿孔手术病人,或肠梗阻引起的肠道扩张的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常出现腹胀、恶心等到现象,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临床上最常采用胃肠减压、肛门排气、禁食,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预防腹部术后肠梗阻的经验.方法 将2004年10月~2008年10月腹部手术中发现腹腔炎症重、范围广或腹腔易粘连体质的65例病人,术后给予中西医综合措施,观察肠梗阻发生情况.所有病人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4年.结果 有3例病人在术后1~6个月间出现阵发性腹痛,考虑由肠粘连引起的不全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缓解.其余病人未出现肠梗阻症状.结论 中西医结合是预防腹部术后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腹部闭合性损伤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永庆 《中外医疗》2009,28(5):26-26
目的探讨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人及时诊断并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1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人诊疗分析,明确病人的损伤作用机理、受伤部位,综合B超、CT及腹腔诊断性穿刺等检查,对病人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有手术指征的病人,及时手术,术中进行了正确的处理。结论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人,要早期做出正确的诊断,把握好手术指征,术中进行正确的处理。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刘晓峰 《中外医疗》2009,28(8):31-31
目的探讨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人及时诊断并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人进行诊疗分析。结果明确病人的损伤作用机理、受伤部位,综合B超、CT及腹腔诊断性穿刺等检查,对病人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有手术指征的病人,及时手术,术中进行了正确的处理。结论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人,要早期做出正确的诊断,把握好手术指征,术中进行正确的处理。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腹部卒中即自发性腹腔内或腹膜后血管破裂,以腹内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外科急腹症.作者综合分析了三十多年来国内文献报告的腹部卒中61例.本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同时伴有休克,查体多有腹膜刺激征.对长期有高血压病史、妊娠或产褥期病人突然出现腹痛伴腹内出血征象,应考虑本病之可能.本文重点讨论了本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科引流在腹部外科及肥胖病人术后引流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8年5月-2009年9月施行腹腔手术850例,术中常规于腹腔及切口内放置多侧孔血浆引流管,术后经血浆引流管观察出血、感染引流等情况.结果 对所有行腹腔手术病例观察未出现因放置腹腔引流及皮下引流所致的再度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术后恢复优于未放置引流组病人.结论 腹腔手术施行外科引流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恢复期.该技术应用安全,取材简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腹腔脏器出血性急性腹痛,常由外伤性(腹部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或病理性脏器破裂所致. 腹腔脏器出血性急性腹痛的共同特点为:①血入游离腹腔产生腹膜刺激征;②不凝血产生移动性浊音;③大量血液积聚盆腔,行肛门、阴道指诊可察觉;④失血量大可有失血性休克表现;⑤腹腔穿刺有不凝血;⑥腹部开放性损伤病人可见伤口;闭合性损伤一般可以指出明确受伤部位.  相似文献   

8.
腹腔脏器出血性急性腹痛 ,常由外伤性 (腹部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 )或病理性脏器破裂所致。腹腔脏器出血性急性腹痛的共同特点为 :①血入游离腹腔产生腹膜刺激征 ;②不凝血产生移动性浊音 ;③大量血液积聚盆腔 ,行肛门、阴道指诊可察觉 ;④失血量大可有失血性休克表现 ;⑤腹腔穿刺有不凝血 ;⑥腹部开放性损伤病人可见伤口 ;闭合性损伤一般可以指出明确受伤部位。腹腔脏器出血性急性腹痛的诊断思路 :急性失血征象伴腹膜刺激征 ( +)腹部外伤史 ( +)开放性损伤 :依据创口部位推测损伤脏器闭合性损伤 :依据受伤部位推测损伤脏器      (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总结肠梗阻患者急诊手术指征,术中术后的处理.得出结论:肠梗阻以粘连肠梗阻较常见.肠梗阻的急诊手术指征应根据患者:(1)腹痛发作急骤且剧烈;(2)腹部压痛明显并有腹膜刺激征;(3)体温升高,脉率加快,血压下降,早期出现休克;(4)呕吐物为血性液体等辅助检查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皮下植入化疗泵行腹部肿瘤腹腔灌注化疗时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7年4月至2005年12月180例腹部肿瘤病人共植入化疗泵180个,均为腹腔化疗泵.单管106例,双管74例.术后观察做腹腔化疗时的并发症及防治情况.结果:在植入化疗泵的180例中出现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6.7%,其中早期(1个月内)4例,包括皮下积液、局部感染、皮下血肿及药泵翻转等.后期(1个月后)8例,包括导管堵塞、导管不畅及针眼药液外渗等.结论:皮下植入化疗泵的并发症多因操作不当引起,细致规范的操作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李健 《吉林医学》2012,33(6):1241-1242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分布及临床诊治特征,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老年急性肠梗阻病例资料。结果:黏连性肠梗阻(45.0%)、肠道恶性肿瘤(21.7%)及腹外疝(13.3%)是导致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经手术,95.0%(57/60)的患者治愈出院。结论:术前诊断与正确的术式选择是控制老年急性肠梗阻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粘连性肠梗阻3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3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36例中非手术治疗有效24例;手术12例,其中术后肠瘘1例,切口感染伴裂开3例,再发粘连性肠梗阻2例。结论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恶化趋势者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尔泰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对155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关腹前腹腔内应用术尔泰,观察术后5年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与88例同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5年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0例(12.9%),对照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1例(23.8%)(P〈0.05)。治疗组术后通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5)。结论术中正确使用术尔泰具有较好的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麦志惠  潘辅全 《四川医学》2009,30(6):878-879
目的分析了解粘连性肠梗阻病程发展,正确掌握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对1990年-2006年9月我科手术治疗的312剜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急诊手术探查218例,中转手术9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3例,其中15例为肠绞窄患者。死亡9倒,均为出现肠坏死患者,治愈298例(95.5%),好转5例。结论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手术治疗,最好在发病后24h内手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改善绞窄性肠梗阻预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张畅生  魏孟奇 《热带医学杂志》2005,5(2):223-224,239
目的 总结84例肠梗阻急诊手术指征及术中,术后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3年收治的316例肠梗阻病人的病历资料,其中84例为肠梗阻急诊手术。结果316例梗阻病人,非手术治疗232例,占73%;急诊手术84例,占26%,其中手术后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54例,占63%;82例获治愈,好转1例,死亡1例。结论10年间肠梗阻病人以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常见,肠梗阻手术指征应根据梗阻原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综合判确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粪石性肠梗阻成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5月我院海南分院收治的1例粪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治疗经验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入院后经保守治疗无效,在全麻下接受腹腔镜探查术、小肠切开粪石取出术,术后16 d再次出现梗阻,肠镜下明确为粪石梗阻,术后23 d二次行剖腹探查、小肠切开粪石取出术。患者二次术后第3天恢复胃肠道功能,第9天进固体食物,第13天痊愈出院,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进食番石榴可能为海南地区粪石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诊治应注意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疗效,为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51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结果保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手术治疗,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式的选择对临床疗效及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姚硕  李林虎 《吉林医学》2010,(34):6199-6201
目的: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其临床表现进行讨论。方法:回顾分析1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结果:本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均采用非手术疗法,效果满意,无1例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表现为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肠梗阻,治疗上首先行非手术治疗,该方法安全、有效,避免了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周朝晖   《中国医学工程》2009,(2):107-108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21d,3例经保守治疗28d无效而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术后并发肠瘘,经再次手术后治愈,1例并发腹腔脓肿,经腹腔引流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5d以内,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的并发症较多,疗效差,宜慎重。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有随访结果 的临床或X线、CT检查诊断为急性肠梗阻的50例病例CT及X线平片资料。结果 MSCT诊断肠梗阻存在的正确率96%(48/50),敏感性95.34%(41/43),特异性92%(46/50);X线立卧位平片诊断有无肠梗阻存在的正确率66%(33/50),敏感性76.74%(33/43),特异性68%(34/50)。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17例CT检查病因诊断正确率82.35%(14/17),定位诊断正确88.23%(15/17)。结论 MSCT能准确判断有无肠梗阻存在,显示梗阻部位及判断梗阻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