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李强峰 《海南医学》2006,17(1):73-73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一些手术问题及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1例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过程.结果21例分流管梗阻2例,感染2例,分流泵分流阀外露2例,经采用相应措施后好转5例,死亡1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但并发症也很多,正确的术中操作和术后处理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就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VPS)治疗脑积水的适应征、手术方法和效果做一介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对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客观的临床评估。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参照Salmon的脑积水分流术疗效评定标准,30例基本恢复正常,26例明显好转,27例轻度好转,15例无变化,恶化12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疗效显著,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适当的分流管及精细的手术操作,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积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手术技术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2例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22例病人中,19例病人症状有明显好转(表现为头痛、行走不稳等原有症状消失);术后出现引流管堵塞的4例,其中3例分别于术后2个~3个月更换引流管,1例到外院治疗;1例腹腔感染后将分流管腹腔端外置待腹腔感染治愈后,重新置管.结论:严格无菌操作,手术方式的改进及术前、术中、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1998年以来对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中操作逐步进行改进,累计治疗各类脑积水106例,随访结果满意.本研究着重讨论针对其并发症预防的几点技术改进.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脑积水患者106例,男78例,女28例.年龄20 ~ 74岁,平均39±岁.交通性脑积水88例(83%),梗阻性18例(17%),外伤性脑积水98例,(92.5%),其他8例(7.5%).  相似文献   

5.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脑积水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生  申明峰 《中原医刊》2006,33(21):34-3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脑积水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38例患者经CT证实后,均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1个月内意识障碍明显改善29例,GCS评分由6.25±2.04提高到9.30±4.10,术后复查CT脑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1例原发性脑干伤术后无明显改善死亡。结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脑积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外伤性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并发症,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原因及预防方法加以探讨.方法 40例确诊为外伤性和脑积水患者,根据腰穿测压结果选择合适的分流管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术后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并发分流管梗阻,1例急性硬膜外血肿,5例腹痛,经对症处理均治愈,无直接手术死亡者.结论 分流装置的阻塞及术后腹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前者主要与分流管泵阀压力选择不当有关,后者与分流管和脑脊液对腹膜的刺激有关.分流管阻塞者经及时调整可治愈;其次,术中止血时需注意分析出血原因,给予适当处理.对术后腹痛者应注意鉴别肠穿孔及其他原因后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脑积水为神经外科常见病,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总结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手术方法、结果和并发症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随访1年,无颅内出血、颅内积气、硬膜下积液、颅内感染或腹腔感染等病例。无1例死亡。结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并发症与手术本身有关,改进手术方法,个性化设计治疗方案,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手术方法,结果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3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脑室端梗阻1例,腹腔端梗阻1例,过度分流1例。结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并发症与手术本身有关,提高手术技巧,选择适当的分流阀,避免脑室端位置不当,缩短腹腔内分流管长度,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手术中的细节问题,通过对常规分流手术方式的改进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改良方法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与同期开展的27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对比研究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利用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预后,评价改良手术方式的优越性.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9个月~3年),改良组48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37例,改善7例,症状无改善4例.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分流管阻塞2例,硬膜下积液2例;常规手术组27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5例,改善6例,症状无改善6例.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均为分流管堵塞.经统计学分析,改良组患者预后较常规组好.结论 常规分流手术方式中部分手术步骤可以进行改进,正确处理手术中的细节问题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提高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报告14例并发症,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主要并发症是分流管梗阻才感染,其它可出现脑出血,癫痫,脑疝,导管脱出等。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并发症率较高,需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转归,评价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对柳氮磺吡啶(SASP)或5-氨基水杨酸(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灌肠,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活动期UC患者中,轻度占25.0%(32/128),中度占53.9%(69/128),重度占21.1%(27/128);SASP或5-ASA是控制症状的主要药物,对于中度UC患者,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而发病年龄轻、结肠病变范围大、低血红蛋白、大便以血为主、低血清白蛋白、病变伴有溃疡是提示疗效差的相关因素。结论:对于UC病变处于活动期时,应及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疗效相对较好的治疗方案,并分析影响疗效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2):140-142
目的:探索单孔腹腔镜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以拓展单孔腹腔镜在妇科手术领域的应用。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妇科2017年10月~2018年1月5例宫颈鳞癌IB1期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根治术,所有操作均在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配合自制单孔PORT下完成,包括广泛全子宫切除、双侧输卵管或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等,术后随访时间8~9月。结果:5例宫颈癌根治手术均在单孔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180~260 min,平均(218.0±28.5)min,术中出血量30~500m L,平均(196.0±168.1)m L,术后疼痛VAS评分1~3分,平均(1.8±0.6)分,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4~96 h,平均(57.6±24.4)h,术后住院5~7 d,平均(6.0±0.6)d,术中术后均未发生泌尿系损伤、血管损伤、淋巴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5例患者脐部伤口愈合良好,伤口隐蔽,未见明显瘢痕,阴道残端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手术是可行的、安全的,但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更多样本的研究评估。  相似文献   

13.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经病理证实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75例,其中增生型36例,硬化苔癣型28例,混合型11例。年龄12~69岁,平均36.81岁;病程<3年10例,3~10年48例,>10年17例。依患者意愿分为超声组45例,对照组30例。超声组采用聚焦超声,治疗功率为4.0 W,连续直线扫描方式,治疗时间20~40 min,通常治疗1次。对照组用药物治疗,使用3个月。于治疗后第1、3和6个月依近期治愈标准判断疗效。 结果:超声组临床治愈12例(26.7%),显效28 例(62.2%),好转5例(11.1%),总有效率为100%,无复发。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3.3%),显效5例(16.7%),好转19例(63.3%),无效4例(13.3%),但停止治疗1~2个月,复发21例(70.0%)。 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快速、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乳腔镜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乳腺疾病的效果,探讨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本科经乳腔镜治疗的各类有代表性乳腺疾病手术患者20例,并随机选取本科同期行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美容效果、手术时间、并发症及疗程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与传统手术比较,乳腔镜手术美容效果明显,乳腔镜患者美容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61-65
目的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疗效及其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于本院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LC治疗,观察组行TUSPLC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疼痛、胃肠道恢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 VAS评分及术后止痛药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ICAM-1、MPO及IL-1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ET、NO、CD3+及IgM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SPLC对胆囊结石患者疗效理想,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小、胃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腋下小切口与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 方法:143例患者按手术时间和患者自身对手术的选择性分为腋下小切口治疗组(n=96)和胸腔镜治疗组(n=47)。所有病例均为外科治疗适应证。二组均采用肺大泡切除及壁层胸膜机械性磨擦。腋下小切口组加胸顶部胸膜切除术。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术中及术后失血量、术后疼痛及止痛药物用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自发性气胸的复发及治疗费用。 结果:术中及术后失血量、术后疼痛、止痛药物用量、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自发性气胸的复发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治疗费用方面腋下小切口组低于胸腔镜组(P<0.05)。 结论:胸腔镜和腋下小切口对于治疗自发性气胸有着相似的治疗结果,安全、可靠、创伤小、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1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对肾小球病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氯沙坦为代表药物,并选择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7例,继发性肾小球病变44例。随机配对分为卡托普利组(Cap)26例,依那普利组(Ena)25例,氯沙坦组(Los)20例。观察疗效120d,并分别作治疗前与治疗后30、60、90d以及停药后30d的尿蛋白定性、定量、肾功能、尿钠、尿钾、血尿素氮、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平均动脉压(MAP)等的测定。结果:三组病人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和肌酐清除率均明显降低,但停药后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治疗中血肌酐、尿蛋白选择指数无明显变化,三组之间亦无明显差异。结论:三组药物对肾小球疾病患者均有肾脏保护作用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基线水平无差异,两组均应用洋地黄、利尿剂、ACEI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芪苈强心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出汗改善情况、心功能好转率、6分钟步行距离、血清离子变化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出汗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和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周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血清N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周后治疗组血清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两组血清K+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无停用芪苈强心胶囊者。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对患者止汗作用明显,短期内即可见效;有一定的强心作用,但起效相对慢;有一定的保钠作用,对血钾影响不大;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PS)疗效的因素.方法 分治愈组及死亡组总结分析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19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情况.结果 使用PS前两组PH、PCO2有显著性差异;孕周、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史、PS剂量有显著性差异.缓慢给药病例与快速给药病例肺出血、脑出血、动脉导管重新开放等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期足量使用PS,使用前注意改善通气、纠正酸中毒,PS注入速度应缓慢,以不少于15分钟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VAD、M2和MP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4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及意愿分为3组:VAD治疗组15例,M2治疗组19例,MP治疗组11例,经MP、M2方案治疗无效或治疗缓解后复发的难治/复发MM患者18例。结果: 初治MM患者VAD方案组完全缓解例数2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例数11例(73.3%); M2治疗组完全缓解例数1例,部分缓解例数11例,总有效例数12例(68.2%); MP治疗组完全缓解例数0例、总有效例数5例(45.5%);VAD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MP组和M2治疗组(P<0.05)。难治/复发MM的 VAD方案组完全缓解率1例(5.6%),部分缓解8例(45.0%),总有效例数9例(50.0%)。结论: 在初治、难治/复发MM患者中, VAD方案缓解率高,起效快,骨髓抑制轻,不影响肾功能,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诱导治疗的一线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