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以及复合因子对兔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和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的促增殖作用。方法分离传代培养10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骨关节韧带的ACL和MCL的成纤维细胞,接种96孔板,并加入浓度为0(对照组)、1、5、10、50、100ng/ml的aFGF或bFGF,浓度为0(对照组)、1.56、3.13、6.25、12.50、25、50ng/ml的EGF,单独或aFGF EGF两种因子联用与细胞(n=4)共同培养48h,以XTT方法测定其促细胞增殖作用。结果3种生长因子单独应用对ACL和MCL都有促进作用,aFGF对两种细胞均存在量效关系;bFGF 1ng/ml,EGF 5ng/ml对ACL作用最好,而对MCL则是bFGF和EGF均存在量效关系。浓度为5ng/ml的aFGF与50ng/ml的EGF联合1ng/ml aFGF与3.13ng/mlEGF作用于ACL或MCL均有协同作用。结论3种生长因子对ACL和MCL均有促进作用,单独应用aFGF或联用EGF优于单一因子促进兔ACL和MCL细胞的增殖,并且提示低浓度的aFGF联用EGF优于单一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内侧副韧带(MCL)和前十字韧带(ACL)细胞增殖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10周龄新西兰白兔内侧副韧带和前十字韧带细胞,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aFGF和EGF,以XTT方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行为。结果:aFGF在1ng/ml时即对两种细胞具有显著的促进增殖作用,其浓度达50ng/ml时,对MCL细胞的促进作用最大,达100ng/ml时对ACL细胞的促进作用最大。EGF在0.78ng/ml时即对MCL细胞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在1.56ng/ml时始对ACL细胞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其浓度达3.125ng/ml时对2种细胞的促进作用最大。aFGF和EGF在超过其最佳浓度后,随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均下降。结论:aFGF和EGF可以促进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雌二醇(estradiol,E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促进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hemangioma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VEC)增殖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对其促进作用的影响。方法取2例皮肤增生期草莓状血管瘤标本进行HVEC培养。传至第3代时采用无雌激素培养液IMEM进行干预实验,实验分5组:1组为对照组,仅IMEM培养;2组加入17-β-E2;3组加入bFGF;4组加入17-β-E2和bFGF;5组加入17-β-E2、bFGF和4-羟基-他莫昔芬(4-OH—tamoxifen,4-OH—TAM)。药物浓度分别为:17-β-E2 100pg/ml,bFGF 10ng/ml,4-OH—TAM 1×10^-6mol/L。分别在培养第0、3、6和9天进行细胞计数(cell count,CC)和DNA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检测。结果2例血管瘤HVEC体外成功培养,细胞呈鹅卵石样,Ⅶ因子相关抗原(factor Ⅷ—relatedantigen,又称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染色阳性。例1在第9天,1组示HVEC增殖不明显,2组CC及PI为1组的1.4倍和1.6倍(P〈0.05);3组CC及PI为1组的2.6倍和2.3倍(P〈0.01);4组CC及PI为1组的3.7倍和2.9倍(P〈0.01);5组的CC和PI与1组相似(P〉0.05)。例2的实验结果与例1相似。结论体外实验显示,bFGF可显著促进血管瘤增殖;而雌激素和bFGF的共同存在对血管瘤的促增殖作用更加明显,二者存在协同作用;TAM则能明显抑制其协同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导致HaCaT细胞凋亡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B(PPAR[3)的表达情况,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HaCaT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TNF—α小剂量组(10ng/ml TNF-α处理)、TNF—α大剂量组(20ng/mlTNF-α处理)、EGF+TNF—α小剂量组、EGF+TNF—α大剂量组,后2组先用20ng/mlEGF培养4h后,再分别予以10、20ng/ml TNF—α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easpase.3)荧光检测试剂盒测定caspase-3的活性,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5、10、20、40ng/ml的EGF处理HaCaT细胞,采用反转录.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PAR[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与TNF-α小剂量组[(32±6)%]、TNF-ct大剂量组[(57±6)%]比较,EGF+TNF—α小剂量组、EGF+TNF-α大剂量组细胞凋亡率[(20±3)%、(28±4)%]明显下降(P〈0.01),caspase-3活性降低、存活率上升(P〈0.01)。20ng/mlEGF处理细胞时,PPAR[3mRNA及其蛋白表达最强。结论EGF在抑制TNF-α导致的HaCaT细胞凋亡的同时,亦增强细胞中PPAR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探索体外诱导表皮干细胞向汗腺上皮分化可能性,为汗腺组织工程探索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分别收集正常皮肤表皮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分选表皮干细胞;于不同时间点连续观察,不同浓度EGF(50~1000ng/mL)作用于表皮干细胞后的细胞生长动力学变化,免疫荧光鉴定汗腺细胞表型(NHE-1,NKCC-1)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EGF对于细胞的毒性。结果50ng/mL和100ng/mL EGF对表皮细胞促增殖能力明显,且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500ng/mL和1000ng/mL EGF抑制细胞增殖。1000ng/mL EGF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表皮干细胞经过50ng/mLEGF诱导后表达汗腺上皮相对特异性标记NHE-1及NKCC-1。结论表皮干细胞可成为汗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重要来源。50ng/ml EGF可作为相对优化的表皮干细胞诱导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凋亡及Ⅰ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IGF-Ⅰ对骨代谢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rhIGF-Ⅰ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独或与rhIGF-Ⅰ共同刺激成骨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rhIGF-Ⅰ刺激成骨细胞,免疫细胞化学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一定浓度IGF-Ⅰ能明显增加成骨细胞数量(P〈0.05),在0.1~100ng/ml这种作用与IGF-Ⅰ的浓度呈正相关;TNF-α在0.1~100n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成骨细胞凋亡(P〈0.05),并使S期细胞减少(P〈0.05),而IGF-Ⅰ能抑制,TNF-α对成骨细胞的促凋亡作用(P〈0.05);经IGF-Ⅰ的刺激,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GF-Ⅰ对大鼠成骨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在0.1~100ng/ml之间呈浓度依赖性,IGF-Ⅰ能抑制,TNF-α诱导的大鼠成骨细胞凋亡,IGF-Ⅰ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再生刺激因子(HSS)及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肝细胞增殖再生作用合适剂量及其联合效应。并推测HSS作用时相。方法:以^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DNA增殖;体外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不同时间加入HSS,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结果与结论:1.HSS(≤100μg/ml)和EGF(≤100ng/ml)对肝衍生细胞均有显著刺激作用(P<0.01),并存在剂量关系,但剂量过大,刺激作用反而下降。2.HSS、EGF存在协同作用,原代肝细胞、肝癌细胞株(SMMC.7721、BEL.7402)体外培养48h后,经(^3H)TdR掺入法检测cpm值分别为各自对照组的5.94,298和3.36倍。3.体外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于贴壁后0h,20h加入HSS其刺激作用较40h组显著,提示HSS可能主要作用于肝细胞再生G1/S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rrALR)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分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庆大霉素(GM)或(和)m~LR,^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HK2细胞的增殖:吖啶橙/溴乙啶(AO/EB)染色和钙磷脂结合蛋白/碘化丙啶(annexin 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各组HK2细胞的凋亡。结果(1)rrALR对常规培养条件下的HK2细胞有直接的促增殖作用。并具有量效关系(在25ng/ml~50μg/ml的浓度范围内逐渐增强,P〈0.01)和时效关系(培养12h即有该作用,48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P〈0.05);(2)rrALR能够促进GM损伤后的HK2细胞增殖,有明显剂量依赖性(P〈0.05);(3)rrALR呈剂量依赖性抑制GM诱导的HK2细胞凋亡(P〈0.01)。结论rrALR能够促进体外常规培养和GM损伤后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抑制GM诱导的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提示ALR可能对小管上皮细胞的中毒性损伤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人胚半月板细胞,探讨半月板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大量扩增最佳作用组合及浓度。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健康妇女意外流产并自愿捐献的4个月人胚半月板,体外分离、培养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用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Aggreca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性状。取第3代细胞贴壁后使用血清饥饿法同步化细胞,加入IGF-1(1、10、50、100μg/L)、TGF-β1(0.1、1.0、5.0、10.0、50.0μg/L)、bFGF(5、10、50、100、200μg/L)作用于半月板细胞,每样本设8个复孔和阴性对照组,分别于作用后48h和72h采用MTT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情况,以确定各生长因子最佳效应浓度。同法设7个组,每组8个复孔,分别为:阴性对照组、bFGF最佳效应浓度组(50μg/L)、TGF-β1最佳效应浓度组(5μg/L)、IGF-1最佳效应浓度组(50μg/L)、bFGF和TGF-β1最佳效应浓度联用组、bFGF和IGF-1最佳效应浓度联用组、TGF-β1和IGF-1最佳效应浓度联用组,48h和72h用MTT比色法得出吸光度(A)值并分析软骨细胞的增殖效应。结果第3代半月板细胞扩增前后细胞均表达Ⅱ型胶原和Aggrecan蛋白。48h和72h50μg/L IGF-1,5μg/L TGF-β1及50μg/L bFGF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促细胞增殖作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即为各生长因子最佳效应浓度。生长因子联用:bFGF50μg/L与IGF-150μg/L联用、IGF-150μg/L与TGF-β15μg/L联用具有协同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50μg/L与TGF-β15μg/L联用无协同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TGF-β1、IGF-1单独使用均可体外扩增人胚半月板细胞,最佳效应浓度联用时bFGF/IGF-1、IGF-1/TGF-β1的扩增效果优于各自单独使用,可用于体外大量扩增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H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内侧副韧带和前十字韧带细胞增殖行为的影响。方法 培养成年新西兰白兔内侧副韧带和前十字韧带细胞,在培养淮中分别加入HA、bFGF或两者的合物,以MTT方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行为。结果 单独使用HA对前十字韧带细胞的增殖作用不明显,对内侧副韧带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bFGF在1ng/ml时即对两种细胞显著的促增殖作用,其浓度达50ng/ml时,促进作用最大。100μg/mlHA与100ng/ml bFGF联合使用时,对两种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较单独使用HA或bFGF强。结论 HA可以作为bFGF的载体联合使用以促进韧带创伤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针对骨组织工程中成骨细胞与基质材料间促粘附问题,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成骨细胞粘附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分别用5、10、50、100及200ng/ml浓度的bFGF诱导培养24小时作为实验组;不含bFGF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观察接种后0.5、1、2、4、及8小时各时间点成骨细胞粘附情况,体现学计量粘附细胞数量。结果 10ng/mlbF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胚胎、新生及成年三个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皮肤的表达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取胚胎、新生和成年大鼠皮肤,经4%多聚甲醛固定、包埋与切片后,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EGF和bFGF的定位与表达特征。结果 EGF的阳性表达可见于胚胎、新生及成年三个发育阶段大鼠皮肤,主要位于表皮棘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bFGF在新生和成年大鼠表皮及真皮呈强阳性表达,但在胎鼠皮肤则为弱阳性乃至阴性,结论 EGF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皮肤呈强阳性表达,表明其对上皮的发生、表型维持以及损伤后的修复十分重要。而大鼠胚胎皮肤bFGF低表达或缺乏的结果表明它可能是动物胚胎创伤后无瘢痕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经不同浓度大蒜汁浸泡含旋毛虫肌幼虫的肉块对小鼠感染力的影响,来评估大蒜汁对旋毛虫幼虫的杀灭效果。方法30只昆明小鼠分为5组,喂食经不同浓度的大蒜汁(浓度分别为100.00%、50.00%、25.00%、12.50%)和生理盐水浸泡半小时含有旋毛虫肌幼虫的肉,饲喂30d后剖杀小鼠,观察和计数肌幼虫数。结果小鼠饲喂经100.00%、50.00%、25.00%、12.50%浓度大蒜汁和生理盐水浸泡半小时含有旋毛虫肌幼虫的肉后,在单位肌肉中检出旋毛虫肌幼虫数为0条、10条、60条、140条和235条。结论含旋毛虫肌幼虫的肉经一定浓度的大蒜汁浸泡后其旋毛虫肌幼虫的感染力会降低。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quantitat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EGFR) in human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tissues, the binding of isotope-labele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125I-EGF) to pooled membrane samples from human RCC was studied. Specific EGF binding to membranes at 4C reached a plateau after 2 h of incubation and remained constant up to 8 h; specific binding at 25C reached a plateau after 30 min of incubation,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125I-EGF binding to the membrane was displaced by both EGF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L, but not by insulin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Scatchard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EGF binding generated a straight line, indicating a single class of binding sites for EGF, with a dissociation constant (Kd) of 21.1 times1010M and a maximum number of binding sites of 57.2fmol/mg membrane protein. When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in the incubation medium was adjusted from 0.71mg/ml to 2.84 mg/ml, Scatchard analysis revealed identical Kd values, 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binding sites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resence of EGFR on RCC membranes and indicate that these receptors can be studied quantitatively.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on,FN)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单独或联合应用时对成骨细胞在生物衍生骨支架上黏附的影响,并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取第3代成骨细胞,以bFGF(0.1、1、10和100ng/ml)刺激,接种于FN(0.1、1、10和100μg/ml)或多聚赖氨酸(Polylysine)修饰的生物衍生骨支架上,MTT法检测组间细胞黏附效率差异,电镜观察细胞密度与形态。GRGDS肽封闭后再次重复上述步骤。结果单独应用FN与bFGF均可增加成骨细胞在生物衍生骨支架上的黏附效率(P〈0.05),联合应用时,产生的效应显著增强,两者存在交互作用(P〈0.01)。而Polylysine与bFGF无此交互作用(P〉0.05)。电镜观察发现,两者联合应用时细胞密度、铺展效果均优于单独应用。应用GRGDS肽后,FN联合bFGF产生的黏附促进作用被显著阻断。结论bFGF与FN对成骨细胞在生物衍生骨三维支架上的黏附存在协同刺激作用,细胞黏附产生这一效应的机制很可能是由RGD-整合素α5β1途径来介导的,需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表皮生长因子对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观察了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体外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酶消化加物理方法分离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分别在体外培养,细胞汇合后消化,一部分用盖片法培养,用特异性抗体鉴定细胞纯度,另一部分做细胞增殖实验。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EGF,培养24、48、72小时,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EGF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EGF浓度为5.0及10.0ng/ml时,明显刺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的增殖,MTT与流式细胞仪两法一致。EGF不刺激细胞凋亡。结论:采用酶消化结合物理方法分离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及上皮细胞,方法简便、快速,细胞纯度高,在体外生长良好,可用于体外研究着床及异位子宫内膜生长的机制。当EGF浓度为5.0及10.0ng/ml时,确实刺激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携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 ic fibrob last grow th factor,bFGF)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效能,观察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对bFGF基因转染的反应。方法将从1只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分离培养的第1代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分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和空白组(C组),3组细胞分别以2×104个/孔接种于24孔培养板。细胞生长至60%融合时,A组与克隆有bFGF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悬液共培养,B组与不携带任何基因的慢病毒悬液共培养,C组未接受外加处理。共培养48 h后检测3组的细胞周期、胶原合成能力、培养液中bFGF的表达及不同时间各组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共培养48 h后在A组测出bFGF浓度为870±60 pg/m l,而B、C组培养液中未能检测出bFGF的表达;共培养6 d后,M TT法检测,A组吸光度(A)值0.427±0.037与B组0.320±0.042和C组0.308±0.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细胞周期较B、C组缩短,A组细胞G1期,S期和G2/M期的时间分别为16.28、12.60和11.04 h;而B、C组分别为23.61、16.90和21.33 h及21.56、19.80和21.41 h;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细胞每分衰变数(7 281.69±805.50)高于B组(5 916.40±698.11)和C组(5 883.57±922.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慢病毒载体能有效实现bFGF基因在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转染;bFGF基因转染能促进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