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575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人,均行18导联心电图(ECG)检查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575例病人中有392例病人CAG阳性,临床符合率68.2%.ECG检查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34.9%.心电图ST-T改变伴典型胸痛病人,CAG阳性率85.1%,心电图ST-T改变伴不典型胸痛病人,CAG阳性率43.3%,典型胸痛无心电图ST-T改变,CAG阳性率74.7%,不典型胸痛无心电图ST-T改变,CAG阳性率35.8%.结论典型胸痛伴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要优于不典型胸痛伴心电图ST-T改变,无心电图ST-T改变的典型胸痛病人不能排除冠心病,CAG检查可避免ECG检查对冠心病诊断造成的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95例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其临床症状及其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从发作性胸痛、胸闷为主诉或伴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或疑似心绞痛,并经心脏超声、胸片检查排除了其他心脏病患者95例,其中典型心绞痛36例;疑似心绞痛的非典型胸痛59例;伴有ST-T改变者87例(缺血型改变25例、非特异性改变62例)。分别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径狭窄≥50%为造影阳性,诊断冠心病的依据。结果:95例患者造影阳性的45例,其中36例典型心绞痛造影者阳性34例(伴ST-T典型缺血型改变23例、非特异性改变者10例、无改者1例),阳性率94.44%;59例非典型胸痛造影阳性11例(伴非特异性ST-T改变),阳性率18.64%。两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典型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相关性高,非典型胸痛或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患者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6例心电图有ST-T改变且伴有胸痛的高血压病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DCG)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DCG是否存在动态的ST-T改变分为有动态变化组(A组)和无动态变化组(B组),分别对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对冠心病的确诊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血压病伴胸痛者,心电图有动态的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年女性胸痛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涛  杨萍 《山东医药》2008,48(46):28-29
目的了解女性胸痛与冠心病发病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0~60岁具有典型心绞痛或非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有ST—T缺血性改变的女性患者76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对胸痛症状、绝经年龄、出现胸痛症状距绝经时间、ST-T缺血性改变、配偶有无、血脂、血糖、高血压病史、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6例胸痛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CAS)组24例(占31.58%),冠状动脉正常(CAN)组52例(占68.42%);CAS组与CAN组比较,高血压、无配偶、绝经期后、典型心绞痛症状、非典型心绞痛症状百分比以及血清Lp(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女性胸痛患者仅以症状及心电图变化作冠心病诊断误诊率较高,对疑诊冠心病患者应行CAG检查或冠脉造影CT筛查。  相似文献   

5.
ST-T改变的高血压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电图有ST-T改变的高血压病病人与无高血压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从而研究高血压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166例心电图有ST-T改变的胸闷、胸痛病人分成有高血压病组与无高血压病组,然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狭窄情况。结果高血压病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78.7%)高于无高血压组;不稳定型心绞痛(61.1%,P=0.006)及三支病变(25.0%,P=0.04)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病组。结论高血压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重,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心电图诊断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和高血压史患者的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史伴心电图ST-T改变,临床拟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35~78岁。结果8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39例(48.75%),阴性41例(51.25%);冠心病组39例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29例(74.36%),非冠心病组41例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20例(48.78%)。结论临床依据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应慎重。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伴胸痛与心肌缺血的心肌核素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高血压伴胸痛患者 SPECT心肌负荷显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 MIBI)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定性与半定量记分法 ,比较了 2 0例冠状动脉造影 ( CAG)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运动前后心肌显像特点。结果  ( 1)心肌灌注断层分析 :高血压组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为 65 % ,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其中 47( 75 .8% )个节段为可逆性缺损 ,8( 12 .9% )个节段为部分可逆性缺损 ,3 ( 4 .8% )个节段为固定性缺损 ,另有 4( 6.5 % )个节段存在反向分布 ;高血压组 7例心室壁肥厚患者 ,与 13例无心室壁肥厚患者心室壁节段灌注异常比较 ,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 P<0 .0 5 )。 ( 2 )心功能参数分析 :高血压组运动负荷显像、静息显像左心室射血分数 ( L VEF )值测定未见明显差异。高血压组患者运动负荷显像左心室舒张末期心室容积 ( LVEDV)平均为 66.4± 12 .5 3 ,明显低于静息显像 L VEDV 73 .6± 14 .2 3 ( P<0 .0 0 1)。结论  ( 1)心肌灌注显像异常可以发生在 CAG正常有 /或无心肌肥厚的高血压患者中 ,但随着心肌肥厚的加重 ,心肌缺血有加重趋势。 ( 2 ) CAG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8.
临床工作中,对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患者,尤其伴不典型胸痛及其它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AD)危险因素时,常拟诊CAD。本文总结73例心律失常拟诊CAD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探讨心律失常与CAD的关系。  资料和方法 1994年8月~1998年12月对73例临床拟诊CAD的心律失常患者行CAG。A组为典型心绞痛组,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42~78(60.3±5.4)岁。36例胸痛发作或静息时伴心电图缺血型ST-T改变(简称ST-T改变)。病程4个月~12年。具有CAD易患因素(仅统计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3项)28例,其中同时具有3项中2项或以上者1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夜间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3例24h动态心电图有ST-T改变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56例有间歇性夜间显著ST-T改变的患者为研究组,47例有持续性ST-T改变的患者为对照组,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显著升高(31.9%比67.9%),胸闷、胸痛(27.7%比66.1%),高血压(48.9%比71.4%),高脂血症(31.9%比42.9%),糖尿病(17.0%比46.4%)的发生率及左前降支(LAD,21.3%比57.1%)、左回旋支(LCX,14.8%比37.5%)、右冠状动脉(RCA,12.8%比35.7%)病变比例明显增大(P0.05或0.01)。结论:24h动态心电图中夜间ST-T显著改变诊断冠心病价值较大,可以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一个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ST-T异常或有病理性Q波)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方法选择曾在我院住院,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ST-T异常或有病理性Q波),伴或不伴胸闷、胸痛临床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608例(其中心电图ST-T异常526例,异常Q 波52例,同时有ST-T异常和异常Q 波30例,心电图异常伴胸闷、胸痛的446例).冠脉造影显示病变狭窄≥50%诊断为冠心病,<50%定义为冠脉造影正常.结果 608例冠脉造影正常患者中,高血压365例、心血管神经症84例、X综合征41例、心瓣膜病26例,这些疾病为患者主要病因,患者心电图异常或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可能与上述疾病有关.结论高血压、心血管神经症、X综合征、心瓣膜病为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伴或不伴胸闷、胸痛临床症状而冠脉造影正常患者的主要病因,患者心电图异常或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可能与这些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疑诊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的症状、病程、心电图(ECG)ST-T改变、血液生化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评价应用ECG与CAG对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在疑诊或确诊为冠心病并进行CAG的患者中抽取2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非老年组(45~59岁)及老年组(≥60岁);按照有ECG ST-T改变伴典型心前区闷痛和不伴典型心前区闷痛者分为A、B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A、B组间CAG与ECG的改变,及其心前区闷痛的病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g). 结果非老年组CAG阳性A组占88.8%,B组占5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CAG阳性A组占90.8%,B组占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A组TC、LDL-C、Fg明显高于B组,非老年A组TC、TG、LDL-C、Fg 明显高于B组(均为P>0.05或P>0.01).老年组患者心前区闷痛病史明显长于非老年组,多支病变明显多于单支病变. 结论 ECG ST-T 改变伴典型心前区闷痛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优于仅有ST-T改变者,特别是对于非老年患者单纯ST-T改变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依据,应结合患者典型的心前区闷痛症状、病程、TC、TG、LDL-C、Fg结果综合作出判断;CAG可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减少误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不明原因心房颤动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48例心房颤动的中老年患者分别分为伴典型胸痛(A组)23例和伴非典型胸痛(B组)25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两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和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中有2l例(91.3%)有冠心病,而B组中仅有5例(20%)有冠心病,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血脂水平、血糖水平、高血压发病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非典型胸痛或非典型胸痛伴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诊断冠心病要慎重,必要时应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高血压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胸痛患者50例临床资料,依据患者ST-T变化分为两组,即ST-T动态变化21例为分析组,ST-T段无动态变化2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电图表现。结果分析组冠状动脉检测出阳性16例,占比率76.19%,检测出阴性5例,占比率23.81%;对照组分别为7例(24.14%)、22例(75.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心电图ST-T段改变与冠心病存在正相关性,通过对此指标水平的监测,利于早期冠心病的诊断,临床需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磁图(MCG)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及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中的作用.方法 ①冠状动脉造影(CAG)的104例患者,分为CAG阳性的冠心病组及CAG阴性的非冠心病对照组,对照观察MCG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②收集所有同时行超声心动图(UCG)、CAG及MCG检查患者共205例,以UCG检查为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93例,室壁厚度≥12 mm)和对照组(112例,CAG阴性,室壁厚度〈12 mm).确定QRS波最大磁通量(R1)、QRS波最小磁通量(R2)、QRS波最大磁通量与QRS波最小磁通量的差值(R1-R2)在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并观察MCG在诊断左心室肥厚中的作用.结果 ①以CAG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MCG7项参数中任意2项以上阳性,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1.25%,特异性为59.72%,任意3项以上阳性,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5.63%,特异性为69.44%.MP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79.20%.②确定R1、R2及R1-R2诊断左室肥厚的标准为〉18.5pT,〈-10pT及〉28pT,三项参数诊断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敏感性分别为58.82%、55.88%、55.88%,特异性分别为68.75%、80.36%、71.43%.MCG 7项复极参数中任意3项以上阳性,诊断左心室肥厚的敏感性为64.71%,特异性为69.64%.结论 ①心磁图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相似,在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MCG绝对无创,更易于临床推广应用.②心磁图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诊断中具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痛特征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 连续入组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经过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住院患者240例,根据临床病史的描述将患者分成无胸痛组(55例),不典型胸痛组(79例),典型劳力心绞痛组(64例)和支架植入组(42例).将不同胸痛性质与CAG和FFR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的关系,并以贝那普利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浆BNP浓度可否作为判断左心室肥厚的逆转及左室舒张功能改变的临床指标。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74例,平均年龄(72.0±11.6)岁,其中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34例、不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予以高血压病患者贝那普利5~10mg/d治疗36周,所有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及其试剂盒快速测定血浆BNP水平,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相关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经贝那普利治疗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的关系,并以贝那普利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浆BNP浓度可否作为判断左心室肥厚的逆转及左室舒张功能改变的临床指标.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74例,平均年龄(72.0±11.6)岁,其中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34例、不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予以高血压病患者贝那普利5~10 mg/d治疗36周,所有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及其试剂盒快速测定血浆BNP水平,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相关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经贝那普利治疗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昼夜血压变化与自主神经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伴左心室肥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5例,不伴左心室肥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进行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等监测,分析昼夜血压变化、血压负荷、血压类型及心率变异功率频谱指标。结果 (1 )左心室肥厚组2 4hSBP、2 4hPP、SBP负荷值尤其夜间SBP负荷值均较非左心室肥厚组偏高,两组差异显著;而DBP及DBP负荷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性。(2 )左心室肥厚组以非杓型血压为主;而非左心室肥厚组以杓型血压为主。(3 )两组HRV功率频谱改变比较,左心室肥厚组HRV昼夜节律性减弱甚至消失;而非左心室肥厚组HRV呈昼夜节律变化。结论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者自主神经损害明显,在高血压治疗中应注意尽可能减少血压负荷,恢复血压昼夜节律,改善心率变异,减少及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方法选择曾在海安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这120例患者中,有60例伴有左心室肥厚,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60例患者未伴左心室肥厚,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以及冠状动脉检查,并且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完成检查之后,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扩张、冠状动脉高度狭窄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以及左心室体积增大所出现的患者人数,观察组中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若其伴左心室肥厚,则患者左心室重构率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率均比较高,在临床上应加强注意。  相似文献   

20.
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心功能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399例AMI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直径狭窄程度≥50%)和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组(直径狭窄程度<50%),比较分析二组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心功能情况。结果399例AMI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23例,占心肌梗死患者的5.76%(23399);冠状动脉狭窄376例,占94.24%(376399)。与冠状动脉狭窄组比较,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组的AMI患者平均年龄较小,其中小于40岁的患者占26.08%(623),女性多见。二组在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冠心病危险因素数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组的AMI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低于冠状动脉狭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的AMI患者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应引起足够重视。其临床特点为心功能较好,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的AMI患者具有相似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数目和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发生率,但在年轻人、女性相对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