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生存状况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收集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CHF监护病房住院的108例患者的基线资料,随访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生存状况,以生存状况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HF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的病死率为18.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肢水肿、BMI及明尼苏达生活质量得分与心力衰竭死亡相关,调整OR (95%CI)分别为18.566(1.299~265.408)、0.583(0.404~0.841)、1.075(1.017~1.135).结论 CHF患者的短期病死率较高,营养状况差,生活质量下降,预后较差;入院时水肿等症状明显的患者,短期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影响心力衰竭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力衰竭是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据最近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为0.9%,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我国现有心力衰竭患者400万。出院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极高,大量研究发现许多因素可导致患者再人院或死亡,这些因素包括人口学、临床特点、心力衰竭病史及并存的其他疾病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任丘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日至2017年12月30日连续入院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 252例,按患者发病1年随访时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2 912例,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340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冠心病史、吸烟、饮酒、颈动脉斑块形成、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文化程度、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肌酐、胱抑素C、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是发病1年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及关注预后不良人群,采取积极预防,可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不同预后急性会厌炎患者的特异性症状及检查结果,以确定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急诊系统中1995年至2014年的698例经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确诊的急性会厌炎患者,将患者按预后分为两组:最终进行急诊气道干预者为重症组(n =115),未进行气道干预为轻症组(n =583)。采用χ2检验及成组 t 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既往史、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运用 Spearman 相关系数分析呼吸困难分级与会厌水肿程度的关系;并用 Logistic 回归确定可能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男女比例为1.366∶1,重症患者易发生于冬春季节及夜间。重症组中有吸烟史者较轻症组多(χ2=41.957,P <0.01)。患者呼吸困难严重程度与不良预后呈正相关(r =0.573,P <0.01),但入院时会厌水肿程度分级与不良预后无关(r =-0.024,P =0.52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 =1.84,95%CI:1.41~3.22,P =0.001)、夜间发病(OR =2.61,95%CI:1.98~3.16,P =0.07)、有吸烟史(OR =1.63,95%CI:1.05~3.39,P =0.04)及 PaO2降低(OR =2.97,95%CI:1.58~4.49,P =0.02)为急性会厌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夜间发病、吸烟史及 PaO2降低是急性会厌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入院时会厌水肿不重,而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亦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5.
6.
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我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640例研究对象的选例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所有患者依据随访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将随访6个月后死亡的患者分为死亡组(40例)和随访6个月后存活的患者分为存活组(600例)。对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并筛选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中年龄≥60岁、ISS评分≥16分、创伤部位数量≥4处、受伤至就诊时间>3 h、受伤部位为颅脑、心肺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存活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ISS评分≥16分、创伤部位数量≥4处、受伤至就诊时间>3 h、受伤部位为颅脑、心肺均为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65、3.328、2.426、4.007、2.935、2.441,P<0.05)。结论 年龄≥60岁、ISS评分≥16分、创伤部位数量≥4处、受伤至就诊时间>3 h、受伤部位为颅脑、心肺均为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依据其制定急救预案,降低急诊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颅脑外伤仍是目前引起青壮年死亡和残障的首要因素,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都居创伤中首位或仅次于四肢骨折^①,在各级医院的急诊中相当常见。明确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利于迅速判断病情,并作出是否需要转院治疗决定。此外,也有助于与病人及其家属在第一时间内的交流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长期机械通气(LTMV)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在ICU机械通气≥7d的患者人ICU时的一般情况、原发病分布、通气前生命体征、辅助检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气管切开时间。根据撤机后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依照设定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生存组22例,死亡组20例。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校正心率(PAR)及血尿素氮(BUN)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均〈0.01),气管切开时间明显晚于生存组(P〈0.05),血浆白蛋白(ALB)、血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计数(PLT)均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或P〈0.01);而两组间的机械通气时间、白细胞计数(WBC)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气管切开时间、HCT和PLT与LTMV患者的预后呈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气管切开时间、HCT和PLT是影响LTMV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根据Glasgow临床结局评分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患儿128例,预后不良组患儿7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治疗时间、惊厥、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血白细胞计数、入院时脑脊液蛋白含量、脑脊液糖浓度(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1岁、惊厥、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血白细胞计数<4×109/L或>20×109/L、入院时脑脊液蛋白含量>1 500 mg/L、脑脊液糖浓度<1.5 mmol/L(P<0.05)。结论 临床中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近期预后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需加强对患儿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积极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以利于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152例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完成衰弱评估;分析老年心力衰竭相关信息,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年龄、合并症数量、心力衰竭分级和负面情绪均为引起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了解衰弱现状和危险因素,有利于针对性进行防护干预,降低衰弱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和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心理状况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20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 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D)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并分析患者发生不良心理状况的危险因素,同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  相似文献   

12.
黄梦红  肖飞 《系统医学》2023,(20):109-111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旨在为此类患者后续诊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2月昌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门诊3个月随访结果分为病情加重组(n=41)和病情无变化组(n=79)。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静息心率、呼吸频率、尿量、收缩压、体质指数、肌酐、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D-二聚体(D-dimer, D-D)、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慢性心衰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呼吸频率、静息心率、尿量、收缩压、体质指数、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加重组Hcy、NT-proBNP、D-D显著高于病情无变化组,ALB、LVEF显著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 (HD)间期心力衰竭 (Heartfailure,HF)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76例维持性 HD患者于 HD间期发生 HF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维持性 HD患者于 936 0例次 HD间期中发生 HF 2 16例次 (2 .30 % ) ,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透析不充分 (42 .15 % ) ,感染 (40 .12 % ) ;高血压控制不良 (36 .0 5 % ) ,贫血未纠正 (2 7.6 2 % ) ,水钠未控 (12 .79% )。结论 透析不充分、感染、高血压控制不良、贫血未纠正、水钠未控等因素 ,是诱发 HD间期 HF的常见危险因素 ,必须设法纠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后伴发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06例因CHF在我院就诊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评分,≥20分且由2名以上专科医师确诊者为CHF后伴发抑郁组,余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CHF后伴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4例CHF患者伴发有抑郁,占22.6%.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心功能分级、丧失工作能力以及家庭经济收入在两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1);CHF后伴抑郁组女性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心功能分级、丧失工作能力以及家庭经济收入为CHF后伴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血管医师在治疗CHF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应积极减少抑郁的危险因素,在神经精神科医师的协助下积极识别和防治CHF并发的抑郁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收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力衰竭患者136例,进行老年综合评估以及衰弱状态评估,分为衰弱组及非衰弱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结果 衰弱组老年患者的老年综合征如睡眠障碍、视力障碍、尿失禁、便秘等发生率高于非衰弱组(P<0.05)。衰弱组体重指数、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与非衰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合并心房颤动、红细胞计数增高、血红蛋白低、肌酐高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应充分考虑高龄、合并心房颤动、血肌酐增高等危险因素,尽早做好干预措施,从而降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衰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分析50例发病48 h内的急性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起病1个月的改良Rankin评分(m RS评分)将患者分为功能恢复良好组和功能恢复不良组。入组患者加做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结合DTI测量患侧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值),计算FA值减低的百分比(LFA)。采集的危险因素包括早期运动障碍加重、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入院时随机血糖、入院时升高的收缩压、入院时升高的舒张压、入院时血脂水平、入院时尿酸、梗死灶体积、LFA值。单变量分析影响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预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代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LFA(OR 1.863,CI 1.199~2.864,P=0.006)是预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FA可能是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调查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0月47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心肝肾病史、白细胞、尿蛋白、尿量、低蛋白血症、合并感染、脏器损害等情况.统计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病死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病死率为2.6%...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国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活检诊断为IMN的患者,选取随访时间≥12个月的患者,进行临床指标与预后相关性分析.结果 总计137例IMN患者入选,活检时年龄16~73岁,男性占57.66%.至随访终点估计肾小球滤过滤(eGFR) <30 ml/min的患者18例,占13.14%.生存分析显示:活检时有高血压、年龄≥60岁、血肌酐升高(≥133 μmol/L)及随访过程中蛋白尿未发生缓解的IMN患者预后较差.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HR=5.709,95% CI2.173~ 14.998)、年龄≥60岁(HR=18.200,95% CI3.904 ~ 84.869)、活检时血肌酐升高(HR=22.235,95% CI5.586 ~ 89.304)、蛋白尿未缓解(HR =4.681,95% CI1.682~13.060)均为IMN患者进展至eGFR< 30 ml/min的高危因素(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12.280,95% CI 1.945~77.540)及活检时血肌酐升高(HR=11.450,95%CI2.230 ~58.783)为IMN患者进展至eGFR< 30 ml/min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8,0.030).结论 IMN成人患者预后相对良好,活检时年龄≥60岁及血肌酐升高为IMN患者进展至eGFR< 30 ml/mi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科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患病率、心力衰竭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入住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887例,54.2%为男性,年龄(69.83±13.57)岁。回顾性分析内科ICU患者心力衰竭患病率,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资料评价心力衰竭特点。调查心力衰竭基础心脏病因与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 回归探讨心力衰竭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在887例ICU患者中,≥65岁老年患者占74.1%,53%患者存在器官功能不全;(2)本组内科ICU患者心力衰竭患病率为22.8%(202例),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测的187例心力衰竭患者中,62.5%(117例)左室射血分数>50%;(3)基础心脏病因分析显示,冠心病居心力衰竭基础病因首位(52.5%),其次为瓣膜性心脏病(17.8%),27.2%心力衰竭患者未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疾病;(4)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OR=7.364,95% CI:4.979~10.890,P<0.01)、瓣膜性心脏病(OR=18.023,95% CI:9.280~35.002,P<0.01)、糖尿病(OR=2.154,95%CI:1.227 ~3.784,P=0.0076)、呼吸衰竭(OR=1.527,95%CI:1.045~2.229,P=0.0285)以及肾脏功能不全(OR=2.638,95% CI:1.621 ~4.294,P=0.0001)显著增加内科ICU患者心力衰竭发病风险。结论 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危重症临床实践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发病受到多因素影响。警惕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对危重症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明川 《大医生》2022,(4):78-80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5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析与整理其临床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肾功能不全发生情况分为观察组(发生肾功能不全者,151例)和对照组(未发生肾功能不全者,201例).分析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