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肌钙蛋白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120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于入院后即测定肌钙蛋白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电图变化、预后及治疗情况等.将患者分为肌钙蛋白阳性组与肌钙蛋白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使用率、机械通气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中有11例患者肌钙蛋白升高,升高率为9.2%.肌钙蛋白阳性患者入院时收缩压低于阴性患者(P=0.009;<0.05);机械通气率、死亡率高于阴性患者(P=0.044,0.012;<0.05);两组患者的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及多巴胺和(或)多巴酚丁胺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7,0.941,0.200;>0.05).结论 肌钙蛋白可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升高.肌钙蛋白升高患者机械通气发生率高、预后差.肌钙蛋白升高可能是与治疗无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肠内营养风险评估及管理方案,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初步拟订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肠内营养风险及管理方案,于2021年9月—11月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方案内容。 结果 共14名专家完成2轮函询。2轮函询中,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38和0.839。第2轮函询中,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836、0.714、0.683(P<0.05),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0.23。最终构建的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评估及管理方案包括5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肠内营养风险评估及管理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实用性,可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serum cholinesterase, CHE)水平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ADHF)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急诊入院的ADHF患者, 最终纳入研究244例, 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 依据CHE四分位数的第一和第三分位对患者分组并进行随访, 对组间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进行比较。随访的主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和因心衰恶化住院的复合终点, 次要终点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或时依Cox回归或分层Cox比例风险分析识别主要和次要终点发生风险, 并构建临床、生物标志物和两者的复合模型。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CHE分组的生存曲线并比较其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HE水平和其他营养和预后指标的曲线下面积, 以识别复合终点事件。结果在350 (100, 683) d的随访期内, 158例患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在调整了主要混杂因素的多变量Cox分析中, 胆碱酯酶水平与复合终点显著相关。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无论临...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了解其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以确定营养干预的重点人群。方法采用NRS2002、同时测定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肌酐(SCr)等生化指标,对168例老年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评价其营养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68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中,NRS2002评分≥3分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51例(30.4%),DNⅤ期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最高达62.5%,与DNⅢ期2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8.5 kg/m2者18例,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0.7%,ALB<30 g/L患者27例,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6.1%,NRS2002评分与BMI、ALB、PA、SCr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NRS2002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营养评估方法,能够早期发现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预后营养指数(PNI)和微型营养评估表(MNA)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效果.方法 收集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基线资料,以患者3个月时的预后作为终点绘制PN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NI最佳截断值并分组,再应用PNI、MNA分别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与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功能状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评价PNI、MNA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PNI最佳截断值为50.375.120例患者中,PNI评估为营养不良者50例(41.7%),MNA评估为营养不良者57例(47.5%).PNI与MNA评估的营养不良组或营养正常组在年龄、体质量、手臂围、小腿围、体质量减轻、体质量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总淋巴细胞计数、总蛋白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的一致性验证结果显示,PNI与MNA具有高度一致性(κ=0.647).结论 PNI与MNA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具有高度一致的评估效果,其中PNI更为客观,而MNA更为主观.  相似文献   

6.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约占急性心衰的65%,是急性心衰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其死亡率达30%~60%[1].本文就ADHF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运动康复是促进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早期康复的重要手段。该文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运动形式、运动方法、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等,以期丰富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康复的干预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营养素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衰弱患者中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4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70岁,NYHA心功能分级在Ⅱ—Ⅲ级),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慢性疾病、用药史及衰弱评分量表。采集相关血标本测定微营养素浓度。以门诊参加体检的无心力衰竭病史或症状的老年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组的血清镁、血清钙、血清铁、维生素B12以及25-羟维生素D[25-(OH) D]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0. 05)。其中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组的25-(OH) D的浓度明显低于心力衰竭组(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 D(降低)是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的危险影响因素(P 0. 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易发生部分微营养素的不足或缺乏,其中维生素D水平的低下与衰弱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病人中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以及其可能对病人长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68例诊断心力衰竭并出院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病人出院前进行数据采集,应用微型营养评估法对病人进行完整的营养评估,将病人分为营养良好,潜在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组.用Cox回归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为心肌缺血(42%),14.13%病人存在营养不良,59.78%的病人存在潜在营养不良,26.09%的病人营养良好;平均随访25个月,3组病人的死亡率分别为75.8%、34.7%和17.6% (P<0.001);在Cox多因素分析中,营养不良是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子(P<0.001,OR=6.25,95%可信区间为3.03~12.87).[结论]心力衰竭病人中营养不良及潜在营养不良发病率较高;营养不良是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病人中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以及其可能对病人长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68例诊断心力衰竭并出院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病人出院前进行数据采集,应用微型营养评估法对病人进行完整的营养评估,将病人分为营养良好,潜在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组。用Cox回归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为心肌缺血(42%),14.13%病人存在营养不良,59.78%的病人存在潜在营养不良,26.09%的病人营养良好;平均随访25个月,3组病人的死亡率分别为75.8%、34.7%和17.6%(P0.001);在Cox多因素分析中,营养不良是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子(P0.001,OR=6.25,95%可信区间为3.03~12.87)。[结论]心力衰竭病人中营养不良及潜在营养不良发病率较高;营养不良是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家庭赋权方案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营养管理能力、患者营养改善情况、心功能指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月本院心内科住院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赋权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主要照顾者营养管理能力、心功能指标和营养改善情况。结果 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干预3个月的观察指标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3个月的患者主要照顾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3个月的患者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ini-nutrition assessment special for heart failure,MNA-HF)、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营养改善情况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高于对照组,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  相似文献   

12.
收集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6月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52例及慢性乙型肝炎无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乙肝肝硬化组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共40例,占76.9%,慢性肝炎组有营养风险患者7例,占17.9%,两组间营养风险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BMI、TSF、AMC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钙和钠存在显著差异(均PO.05),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高比例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状态,存在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及钠、钙等微量元素的缺乏,临床治疗时应注意补充。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在本科室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33例为干预组;选择同期入院的其他科室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33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进行临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干预组再进行营养干预,两组观察时间均为一个月。在观察期满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观察并测量其生化指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总胆红素结果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结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可延缓病程的进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尿液中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L FABP)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早期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入选ADHF患者57例,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两组。分别在入院时、入院12、24、48小时测血清肌酐(SCr)、uL FABP。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12、24、48小时uL FABP诊断AKI的诊断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AKI组uL FABP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P<0.01),并且早于SCr的升高。ROC曲线分析表明,uL FABP入院12小时截断点为63.28 μg/g·Cr时AUC为0.78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83%和84%,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24小时截断点为86.12 μg/g·Cr时AUC为0.876,敏感度85%,特异度88%;48小时截断点为105.30 μg/g·Cr时AUC为0.911,敏感度94%,特异度89%。结论 uL FABP可作为早期预测ADHF患者AKI的发病有效标志物,较传统指标SCr能更早预测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因AHF入住我院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定义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或心衰再住院治疗,根据患者检验结果计算PNI,分析其对AHF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年内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PN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PNI最佳截断值为46.35(95%CI:0.661~0.833),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66.2%。PNI≤46.35的营养不良组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的风险是营养良好患者的3.44倍(95%CI:1.276~9.273,P=0.015)。此外,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是影响AHF患者1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入院时低PNI评分与AHF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NI用于评估AHF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营养不良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表现尤为突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患者的预后起着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现状、原因,营养筛查的目的、方法,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量表(以下简称NRS 2002)评估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时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并评估其与心功能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用NRS 2002评分对确诊为慢性心衰的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同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药物对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1—2018-07期间在我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ADHF患者101例。根据是否接受CRRT治疗,分为CRRT+常规药物治疗组45例(以下简称CRRT组)及常规药物治疗组(以下简称药物治疗组)56例。对两组全因28 d死亡率、住院期间总液体净出量、出院时NT-proBNP水平以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对所有入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20 d,记录患者出院后首次心衰事件发生时间,并统计30、60、120 d心衰事件发生率。结果:和药物治疗组相比,CRRT组出院后发生首次心衰事件中位时间更久(78 d vs.38 d,P=0.029),出院后30、60 d心衰事件发生率更低(7.5%vs.23.1%,P=0.045;12.5%vs.34.6%,P=0.015),住院期间总液体净出量更多[(13.10±9.70) L vs.(9.25±5.08) L,P=0.038],治疗过程中新发电解质紊乱更少(8.9%vs.26.8%,P=0.022)。两组28 d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vs.7.1%,P=0.301),出院时NT-proBNP水平与基线值差异相似(-6 933.55±12 843.09 vs.-6 726.69±17 413.01,P=0.953)。结论:CRRT能够显著改善ADHF患者循环容量过负荷,减少心衰事件的发生,同时对电解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观察45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西孟旦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记录左西孟旦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和头痛。护理要点是加强用药期间的心电监护,尤其是负荷剂量给药时及持续给药初期;监测血钾、肝肾功能及自觉症状变化;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和反应通知医生,调整剂量和用药时间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近10年的文献分析,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营养现状及其对术后功能恢复、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 Database、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10年1月1日—2019年5月31日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采用单个率的Meta分析,整合营养不良患病率及死亡率,采取定性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营养状况与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患者2179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血清白蛋白(ALB)浓度评定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平均患病率为46%(95%CI:45%~47%),而使用微型营养评估(MNA)评定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平均患病率为17%(95%CI:12%~22%),营养不良风险患病率为42%(95%CI:45%~47%)。定性评价结果显示,营养不良风险组(MNA简表为8~11分)较营养良好组(MNA简表为12~14分)术后4个月活动能力下降(OR=2.03,95%CI:1.24~3.31),且MNA评分减少1分,死亡风险增加15%(HR=0.869,95%CI:0.757~0.998);营养不良组(ALB<3.5 g/dl)的脓毒症(P<0.001)、肺部感染发生率更高(P=0.019),且ALB减少1 g/dl,死亡风险升高0.59倍(RR=0.59,95%CI:0.53~0.6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极高,这对患者术后活动功能、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有不良影响,且营养状况越差,预后越差。建议将ALB和MNA同时纳入老年髋部骨折的护理计划中,当通过ALB未能诊断营养不良时,进一步采用MNA评定法,以便更早发现患者存在的营养问题,从而提前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