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宁德市医院儿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96例,分为未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组和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组,每组各98例。对比实施前(2016年1月—12月)、实施后(2017年1月—12月)护理质量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家长焦虑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工作质量、健康宣教、护理安全及护理操作的评分均较高,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家长SAS评分较低,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优质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还利于降低家长焦虑程度,改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儿科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儿科住院患儿12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措施,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和护理过失、家属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各方面的差异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与常规儿科护理相比,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以及护理过失,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医院儿科的临床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英吉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2015年1—12月收治的11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开展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护理风险、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分别为0.91%、0.91%,低于对照组的7.2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保证了患儿的就医质量,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防范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患儿1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风险防范式护理;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焦虑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焦虑度,能够为患儿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程雪 《包头医学》2016,40(4):232-234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临床儿科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医院收诊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有效护理率、焦虑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有效护理48例,护理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护理42例,护理有效率为84.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5.231.P值为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2.6±8.5)分和(59.2±1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改进临床儿科护理质量,降低儿科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200例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有护理质量有效率、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有效护理97例,护理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有效护理83例,护理有效率为83.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0%。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儿科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在2016年2月至11月来我院就诊的45例患病儿童和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患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2月至11月的4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在研究的过程中采取正常的护理,在管理上依据原有理论管理;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的45例患儿作为实验组,在研究中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将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家长的满意度和焦虑指数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研究数据表明,接受了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儿的护理质量,并且,接受了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患儿家长的焦虑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焦虑状况,相比之下,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的满意程度。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对患儿的护理时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同时减轻了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降低了家属的不必要焦虑,也提高了家属对医院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儿给予了系统性的风险防范式护理,然后对其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文书、基础护理、特色技术护理、病房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满意度等均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儿科患儿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风险防范式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还能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就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与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儿科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分别予以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患儿家属SAS评分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实施护理管理前后SAS评分改善情况及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防止了潜在事故的发生,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儿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儿科收治的患儿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患儿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予以风险防范式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科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从而降低儿科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