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骨肉瘤人工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采用人工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35例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的人工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及肢体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肢体功能恢复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缓解骨肉瘤人工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型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96例肿瘤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未发生感染及假体松脱,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重要方法,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和科学的患肢功能锻炼,对于提高手术疗效以及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肢功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君 《中国护理管理》2013,(Z1):172-173
目的:探讨定制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对股骨远端肿瘤患者保肢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14例股骨远端肿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定制型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术前施行常规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功能锻炼、饮食、休息和给予出院指导。结果:2例骨肉瘤患者术后9个月因局部复发行截肢术,16个月时因肿瘤肺转移死亡;另有2例骨肉瘤患者术后36个月出现肿瘤肺转移死亡;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患肢肿胀明显,行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随访期间患者膝关节功能按Enneking制定的标准进行评定,优6例,良3例,差5例,优良率达70%。结论:定制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对股骨远端肿瘤患者进行保肢治疗,具有肿瘤切除彻底、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对提高手术疗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定制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对股骨远端肿瘤患者进行保肢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12例股骨远端肿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定制型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术前施行常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监测、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及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并发症的预防、患肢护理及功能锻炼、并对患者的饮食、休息和出院给予指导.结果 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8个月因局部复发行截肢术,18个月时因肿瘤肺转移死亡;另有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36个月出现肿瘤肺转移死亡;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患肢肿胀明显,行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随访期间患者膝关节功能按Enneking制定的标准进行评定,优6例,良3例,差3例,优良率达75%.结论 定制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对股骨远端肿瘤患者进行保肢治疗,具有肿瘤切除彻底、术后关节功能良好等优点,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促进骨肉瘤特制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和机体康复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58例骨肉瘤特制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饮食与疼痛的护理,根据特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要点,择期开始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术后2周伤口拆线,切口均Ⅰ期愈合,4周观察膝关节伸屈活动度5 ~ 100°,其中4例屈膝达不到90°,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精心护理骨肉瘤行特制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患者,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功能恢复和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行人工假体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行人工假体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下肢评分量表(MST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肉瘤行人工假体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骨肉瘤人工假体置换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均行肿瘤段广泛性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后行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术前后均行新辅助化疗,术后5d时2组均在CPM机上进行训练。训练组于术后当日即进行直腿抬高、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张等长收缩。踝泵运动,7~14d逐渐行屈膝、站立及步行等主动功能训练。结果:治疗14d后,训练组膝关节ROM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P〈0.01);Enneking评定,训练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0%、73.0%,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训练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83与70分,P〈0.01)。结论:早期配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恶性骨肉瘤人工假体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常用于诊断为膝关节肿瘤患者的治疗[1],通过肿瘤病损切除,膝关节假体植入来避免截肢,在积极的康复训练后短期效果理想.但 Etienne Caron等[2]对 290 例行铰链式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至少 5 年的随访发现,37%患者存在并发症(感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其中 19%需要重新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步态训练对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83例股骨远端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均行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早期步态训练.干预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3个月膝关节疼痛评分[采用疼痛视...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肉瘤的传统治疗以截肢手术为首选,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以及人工关节假体制作工艺和材料学的进步使保留肢体功能成为可能。目的:观察人工肿瘤假体在股骨下端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者保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例股骨下端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行肿瘤段广泛性切除或根治性切除,然后进行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膝关节,置换前后均行新辅助化疗。结果与结论: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6~72个月。无瘤3年生存者8例,无瘤5年生存者6例,5年总生存率为66.7%。其中6例患肢屈伸活动均可达到0°~100°,3例患肢屈伸活动为0°~70°。根据Enneking功能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优6例,良2例,可1例。随访未见与材料有关的炎症和排异反应。结果说明该人工肿瘤假体置换后能重建膝关节结构,使膝关节功能达到较好的恢复,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临床应用4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1994.01/2002-12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13~57岁;股骨远端32例,胫骨近端13例;骨肉瘤27例,骨巨细胞瘤1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骨转移瘤1例,韧带样纤维瘤1例,软骨肉瘤1例.均采削国产肿型膝关节假体置换,铰链式膝关节假体24例,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21例.参照骨肿瘤保肢术后肢体功能评价标准(MSTS93),对生存患者的肿瘤型膝关节假体功能进行评分.45例患者平均随访64.9个月(12~156个月),末次随访30例患者,上存,15例患者死亡,其中骨肉瘤14例,骨转移瘤1例.8例发生与假体相关并发症,7例行翻修术,1例截肢.30例无瘤生存患者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的1年生存率为96.67%,5年生存率为86.40%,10年生存率为62.7%:膝关节周围肿瘤型假体的总体平均评分为20.23分(7~27分),优9例,良14例,中5例,差2例,患者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为76.7%.提示采用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能获得满意的肢体功能和假体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稳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S组43例和PCR组42例。PCR组给予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PS组给予后稳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P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PCR组(P0.05);术后3个月,PS组疼痛评分、骨关节炎评指数分均低于PCR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PCR组(P0.05)。结论:后稳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创伤较小,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骨肉瘤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护理的经验.方法 对我院开展的34例骨肉瘤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熟悉手术步骤,熟练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及用途,严格的无菌技术.结果 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成功,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 通过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及医师的共同努力才能保障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熟练的手术配合及有效的手术间管理为骨肉瘤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6例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患者进行了规范化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性护理干预,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和术前锻炼,术中进行有效的预防,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机械性辅助预防、引流管护理、输液部位的正确选择。结果:26例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后患者无一例发生下肢DVT。结论:规范化的下肢DVT预防和护理结合正确的术后抗凝治疗,可有效地预防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人工关节重建对关节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6/2004-06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接受肿瘤切除、人工关节重建治疗患者58例。骨肿瘤类型包括骨肉瘤31例,软骨肉瘤9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血管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7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转移瘤4例。肿瘤生长在股骨远端41例,胫骨近端15例,同时累及股骨和胫骨2例。肿瘤采用enbloc肿瘤切除,残留骨缺损选用定制或组配式膝关节假体进行重建,手术前后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均行辅助化疗,定期随访,观察肿瘤控制、并发症及早期功能康复情况,采用Enneking保肢功能评价标准从关节活动度、疼痛、稳定性、肌肉的力量、心理评价和生活能力、有无并发症等6个方面评定肢体功能,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结果:58例患者中获得平均37个月有效随访的53例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股骨远端肿瘤切除重建后1周患者即可负重行走,胫骨近端肿瘤切除重建后4周患者开始负重行走,术后3个月时53例患者功能评定:优38例;良10例;可5例。股骨远端肿瘤和胫骨近端肿瘤切除人工关节重建后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平均分别为88°~176°和120°~172°,股骨假体的早期功能明显优于胫骨假体。②感染2例,关节脱位4例,无假体断裂及松动。③局部复发5例,肺转移12例,死亡13例,生存患者平均生存时间26个月。结论:人工关节重建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将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其中股骨假体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ⅡB及Ⅲ期骨肉瘤的保肢综合治疗的经验与体会,探讨保肢手术在晚期骨肉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骨肉瘤患者行保肢手术43例,其中ⅡB期36例,ⅢA期1例,ⅢB期6例。肿瘤部位均位于四肢长骨干骺端。根据患者肿瘤局部的条件及全身情况,分别采用瘤段切除人工假体替代、瘤段骨体外灭活回植及自体骨移植术等保肢手段重建骨关节功能,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手术前后化疗。7例Ⅲ期骨肉瘤患者中3例进行了肺部转移灶切除术。上肢瘤段切除后功能重建的所有患者及下肢行假体置换的病例术后近期即可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患者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0%和35%,肿瘤局部复发率为14%。并发症主要为肩关节脱位、膝关节活动范围不理想、局部肿瘤复发。结论:对ⅡB及Ⅲ期骨肉瘤患者进行选择性的保肢手术是可行的,有效的术前化疗可以提高保肢手术成功的机会;经济问题是骨肉瘤患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工假体可使保肢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背景:随着新化疗方案的成熟,骨肿瘤5年生存率明显升高,膝关节肿瘤保肢手术已替代截肢术,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的:比较膝关节肿瘤保肢手术采用单纯铰链型与旋转铰链型假体置换的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病例来自1999-06/2006-0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病科.对象: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病科收治的膝关节骨肿瘤患者72例,排除失访9例,余63例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15~58岁,平均31岁.其中采用单纯铰链型假体置换40例,采用旋转铰链型假体置换23例.方法:胫骨上端肿瘤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根据Ennecking外科手术切除原则,按最佳边界切除肿瘤.单纯铰链式假体铰链关节复位后置螺栓,调整关节松紧度后锁定;可旋转式放置高分子聚乙烯衬垫,安装关节旋转轴.股骨下端肿瘤瘤段切除假体置换切口起自大腿内侧沿股内侧肌后缘下行,止于胫骨上端髌韧带内侧,按最佳边界切除肿瘤.单纯铰链式假体铰链关节复位后置螺栓,调整关节松紧度后锁定;可旋转式放置高分子聚乙烯衬垫,安装关节旋转轴.主要观察指标:按MSTS膝关节评分标准、ambulation scores、关节屈伸度及感染、复发、置换时间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63例患者随访时间9个月~8年.①单纯铰链型假体置换组:置换时间(2.663±0.336)h,复发5例,转移死亡3例,感染2例.旋转铰链型假体置换组:置换时间(2.572±0.288)h,复发3例,转移死亡2例,感染2例.旋转铰链型假体置换组1例置换后发生旋转轴聚乙烯轴套断裂关节脱位,再次手术更换轴套后未再出现并发症,两组无假体松动病例.②去除复发及转移病例,余50例进行功能评估,两组MST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mbulation scores各个单项及总分旋转铰链型假体置换组均高于单纯铰链型假体置换组(P<0.05).③两组术后膝关节伸直角度均能达到或接近0°,单纯铰链型假体置换组屈曲度(119.375z±17.490)°,与旋转铰链型假体置换组(125.000±15.34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60). 结论:①旋转铰链型假体在置换后功能方面优于单纯铰链型假体.②按ambulation scores标准,膝关节功能方面旋转铰链型假体置换组优于单纯铰链型假体置换组,而MSTS评分未能体现,因此ambulation scores在评价膝关节保肢术后功能方面更敏感和适用.③在置换时间、置换后临床屈伸功能及并发症方面单纯铰链型与旋转铰链型假体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郭征  王臻  王军琳  王哲  付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42-43,i0001
目的:观察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人工关节重建对关节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1999-06/2004-06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接受肿瘤切除、人工关节重建治疗患者58例。骨肿瘤类型包括骨肉瘤31例,软骨肉瘤9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血管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7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转移瘤4例。肿瘤生长在股骨远端41例,胫骨近端15例,同时累及股骨和胫骨2例。肿瘤采用enb1oc肿瘤切除,残留骨缺损选用定制或组配式膝关节假体进行重建,手术前后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均行辅助化疗,定期随访,观察肿瘤控制、并发症及早期功能康复情况,采用Enneking保肢功能评价标准从关节括动度、疼痛、稳定性、肌肉的力量、心理评价和生活能力、有无并发症等6个方面评定肢体功能,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 结果:58例患者中获得平均37个月有效随访的53例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殷骨远端肿瘤切除重建后1周患者即可负重行走,胫骨近端肿瘤切除重建后4周患者开始负重行走,术后3个月时53例患者功能评定:优38例;良10例;可5例。股骨远端肿瘤和胫骨近端肿瘤切除人工关节重建后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平均分别为88&;#176;-176&;#176;和120&;#176;-172&;#176;,股骨假体的早期功能明显优于胫骨假体。②感染2例,关节脱位4例,无假体断裂及松动。③局部复发5例,肺转移12例,死亡13例,生存患者平均生存时间26个月。 结论:人工关节重建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将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其中股骨假体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矫正畸形、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膝关节功能。术后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康复锻炼,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改善假体膝关节的功能,从而影响着手术的效果。对43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术后功能康复锻炼,并对患者手术前及康复锻炼后的膝关节评分变化进行观察。功能康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手术前膝关节评分。功能康复锻炼能改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背景随着新材料和新假体的出现和发展,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已经成为常规的手术方式.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困绕着术者.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假体及手术中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及对患者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设计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对象研究对象为2000-02/2003-09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36例实施了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方法回顾分析了36例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48膝,用美国JohnN Install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通过比较每个患膝在术前和术后的得分评定手术效果.主要结局观察每个患膝在术前后的得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前平均评分39分,随访后平均评分85分,优良率95%.术后疼痛减轻,关节伸屈功能和活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结论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后交叉韧带,选用后稳定性假体,术后患者伸屈功能改善程度优于保留后交叉韧带术式,且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术中的软组织力学平衡也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膝关节周围组织应松解充分,否则将引起关节不稳或活动受限.围手术期采用抗凝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术后鼓励病员进行康复训练也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