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经汤口服联合自制温宫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妇产科门诊就诊,确诊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1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2例),分别接受温经汤口服联合自制温宫贴穴位贴敷治疗和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疼痛缓解程度;检测血清疼痛介质水平及计算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两组治疗后血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催产素(O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明显降低,β-内啡肽(β-EP)明显升高(P 0.05);治疗组治疗后前列腺素(PGE_2)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温经汤联合自制温宫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调节血清疼痛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雷火灸联合排卵监测治疗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且中医辨证属于寒凝血瘀诊断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雷火灸联合排卵监测,对照组单纯予排卵监测,比较2组6个月经周期内的妊娠率、痛经症状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以及血清CA-125、子宫直径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6个月经周期内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痛经症状、中医证候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CA-125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平均直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火灸联合排卵监测能提高子宫腺肌症不孕患者的受孕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隔药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艾条温和灸法(以下称单纯艾灸法)进行干预,每个月经周期施灸7次,连续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腹部疼痛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隔药灸组与单纯艾灸组治疗前后腹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隔药灸组疗效优于单纯艾灸组(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隔药灸组和单纯艾灸组有效率分别为95%、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多方位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及其所致的抑郁、焦虑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治疗,试验组采用香囊、脐疗、足浴、口服中药四者综合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焦虑评分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血清CA125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HAMA、VAS评分及血清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HAMA、VAS评分及血清CA125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多方位疗法能有效改善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痛经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效果满意,且优于单一中药内服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配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全部患者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痛经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配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周期性针灸疗法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程度、频率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治疗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针疗组接受周期性针灸疗法,对照组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用痛经症状CMSS(The 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量表评估痛经症状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针疗组中医证候治疗总有效率88. 89%(40/45)明显高于对照组68. 89%(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对照组VAS评分显著高于针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痛经症状严重程度及频率得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对照组痛经症状严重程度及频率得分显著高于针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针疗组不良反应率2. 22%,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5. 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周期性针灸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中医证候消失,降低痛经症状发生评率,缓解痛经症状及疼痛严重程度,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21-123+127
目的观察中药序贯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研究组45例口服中药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和停药3个月的VAS评分,子宫动脉PI、RI和血清PGF2α/PGE2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子宫动脉PI、RI以及血清PGF2α/PGE2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停药3个月,两组上述指标仍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序贯疗法可减轻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子宫动脉血流灌注,疗效显著而持久,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月经期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刻镇痛效应。方法:将44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治疗组于月经第1天针刺气海、关元、三阴交,留针同时行温针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于月经第1天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1粒,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各时间段患者的疼痛强度。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温针灸治疗痛经从施治15 min开始起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从30 min开始起效,温针灸施治后30 min镇痛效果最明显,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60 min镇痛效果最明显,两组治疗后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180 min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疼痛强度明显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86.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起效快。长期疗效优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能代替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关元、子宫、三阴交、血海、膈俞)埋线疗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治愈29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5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VAS)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清热调血汤对湿热蕴结型痛经患者疗效、镇痛效应及子宫动脉血流影响。方法将120例湿热蕴结型痛经患者(病例来源:2018年1月—9月期间秦皇岛市中医医院以及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妇科门诊)随机数字法分为芬必得组(共60例,予以西药芬必得治疗)和热敏调血组(共60例,予以热敏灸+清热调血汤治疗),对比分析热敏调血组和芬必得组的近期(随访3个月)和远期(随访6个月)临床疗效、痛经时VAS评分、炎性相关因子、子宫动脉血流指标等的差异。结果热敏调血组和芬必得组的近期(随访3个月)治疗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6.67%vs 63.33%,P0.05),但热敏调血组的远期(随访6个月)治疗优良率高于芬必得组(88.33%vs 68.33%,P0.05)。热敏调血组和芬必得组近期(随访3个月)和远期(随访6个月)的痛经时VAS评分、炎性因子(IL-6、TNF-α、hs-CRP)、血流指标(RI)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同一随访时刻点比较,热敏调血组的痛经时VAS评分、炎性因子(IL-6、TNF-α、hs-CRP)、血流指标(RI)均低于芬必得组(P0.05)。热敏调血组和芬必得组近期(随访3个月)和远期(随访6个月)的血流指标(EDV、PSV、PI)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同一随访时刻点比较,热敏调血组的痛经时VAS评分、炎性因子血流指标(EDV、PSV、PI)均高于芬必得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清热调血汤可显著提升湿热蕴结型痛经治疗的临床远期疗效,可降低机体炎性反映,改善患者痛经症状和子宫动脉血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雷火灸结合三伏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寒凝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三伏贴和瓜蒌薤白白酒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雷火灸结合三伏贴治疗。干预前,干预1周后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1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痛胸闷、心悸、畏寒肢冷、气短乏力、倦怠懒言、失眠多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火灸结合三伏贴治疗有助于改善寒凝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育肾活血方对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0月就诊于上海市中医医院的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血瘀证患者,共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给予育肾活血方颗粒剂,对照组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共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子宫腺肌病血瘀证中医证候积分、子宫体积,以及血清CA12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痛经严重程度、痛经持续时间均降低(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痛经严重程度减轻(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痛经严重程度、痛经持续时间均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经期下腹固定性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温经汤配合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温经汤结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5%(58/62);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55.2%(32/5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痛经症状积分及VAS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经汤配合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可以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中药,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以温经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治疗.对照组40例用消炎痛治疗.结果 两组远期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7.56%,两组远期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对原发性痛经的镇痛效应。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单穴(十七椎穴)组85例,多穴(十七椎、次髎、地机、三阴交穴)针刺组87例,观察针刺疼痛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单穴组及多穴组VAS读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治疗后VAS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疼痛时针刺十七椎及多穴均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有镇痛效应;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即刻镇痛可单取十七椎穴。  相似文献   

16.
陆煜  马瑞芬  钱黎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8):134-136+140
目的考察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我院治疗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血清内的前列环素E2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6.9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PGE2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和PGE2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4例(10.26%),对照组为11例(28.21%),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为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两部分。收集100例非原发性痛经和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回顾性研究结果,招募3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取穴神阙、关元,给予隔药灸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和痛经视觉模拟评分(dysmenorrhea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的变化情况。【结果】(1)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在月经期间测试SAS、SDS评分显示,原发性痛经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原发性痛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隔药灸治疗后,3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患者的SAS、SDS以及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隔药灸治疗后,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患者的SAS、SDS以及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能改善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焦虑、抑郁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施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方法 :以雷火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随机分为艾灸AM组、艾灸PM组各40例。AM组治疗时间为8:00-11:00,PM组治疗时间为13:00-16:00,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分析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经期PFG_(2α)检测及痛经症状评分。结果 :AM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2.50%、92.50%,明显高于PM组患者27.50%、82.50%(P0.05)。结论 :上午施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刺关元和同时针刺关元、三阴交两穴对原发性痛经镇痛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20例针刺关元、三阴交,B组20例针刺关元。观察针刺前、针刺后及起针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VAS各项指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针刺30 min内,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起针后60 min、90 min、120 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优于B组。结论:针刺能有效缓解原发性痛经的疼痛症状,针刺关元配伍三阴交较单针关元穴镇痛效果显著,说明关元配三阴交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可能有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20.
经痛消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痛消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经痛消方)及对照组(40例,口服少腹逐瘀胶囊),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经血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显著优于对照组(87.5%,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P<0.05或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经血PGF2α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经痛消方对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及盆腔血液循环,降低经血PGF2α含量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