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直接一次性抽吸取栓(ADAPT)技术与支架取栓术对于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取栓的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7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DAPT组和支架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手术信息及临床预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手术方式是否为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史和术前NIHSS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术后NIHSS评分、90dmRS、症状性出血率以及是否静脉溶栓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不同临床结局为因变量,结果显示,性别、手术方式、血管再通率、年龄并不是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P>0.05),术前NIHSS评分(P=0.031)和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P=0.010)是临床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在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ADAPT技术与常规支架取栓术具有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支架取栓,观察组采用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比较两组静脉和动脉再通时间和取栓次数;术前和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颈动脉最小血流量(Qmin)和最小血流速度(Vmin)变化;以及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和动脉再通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CSS评分、BI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颈动脉Qmin和Vmin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血管、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0月泉州德诚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支架取栓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再通情况、取栓次数、再通时间、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血清神经凋亡指标[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及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结果:观察组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取栓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再通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情况、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及神经凋亡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及14 d,观察组NIHS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48 h及72 h,观察组血清BDN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及神经凋亡指标均显著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与直接吸引一次性通过技术(ADAPT)对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支架取栓技术,实验组采用ADAPT技术,对比两组血管再通率、脑出血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出血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APT技术能够提高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改良直接抽吸取栓术(ADAPT)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栓塞性脑卒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改良ADAPT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栓塞性脑卒中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该改良技术核心是血栓抽吸导管或颅内支持导管管头明确越过血栓后才开始直接使用20 mL的注射器进行手动持续抽吸;所有患者术后依据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启动规范抗凝药物治疗,每月门诊随访观察有无再发卒中。结果12例患者闭塞血管均成功再通,其中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2b~2c级3例(25%),mTICI 3级9例(75%);从穿刺到血管再通平均时间为37.7 min,首次取栓再通8例(66.7%),其中颈内动脉闭塞首次取栓再通成功率达80%,出院时平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0±9.22)分,与术前基础NIHSS评分相比,平均下降7分,术后90 d功能恢复良好(mRS评分0~2分)9例(75%);术后脑出血3例(25%),其中1例为小点状出血(HI1)而无明显症状、1例为血肿<梗死面积的30%并有轻微占位效应的出血(PH1)恢复良...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64-66+70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予以Solitaire FR 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 导管抽吸技术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入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42 例,所有纳入对象均接受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 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对血管再通情况、NIHSS 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中TICI Ⅱb 级6 例,TICI Ⅲ级36 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颈内动脉痉挛3 例中,M1 段痉挛2 例,M2 段痉挛1 例。治疗前24 h NIHSS 评分12~24 分,平均(16.6±4.5)分,治疗后24 h NIHSS 评分4~18 分,平均(8.6±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2,P=0.000)。结论 对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目前采取Solitaire FR 支架机械取栓、5F Navien 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表现,降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支架取栓对闭塞血管再通状况的临床改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1年2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抽吸取栓治疗,研究组予以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法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术后血管的再通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管再通成功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41,P<0.05);经治疗,两组mRS评分均有明显好转,且研究组(2.12±0.34)分优于对照组的(2.79±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9,P<0.05)。结论 与单纯应用抽吸取栓治疗相比,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更具临床疗效,且有利于提升闭塞血管再通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对血管再通率及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43例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治疗,记录术后血管再通、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评分、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评分。结果术后血管再通率为88.37%,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为6.98%;术后2周,与术前对比,NIHSS评分、IADL评分、PSM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治疗效果较好,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利于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机械取栓、药物溶栓及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疗效.方法 对27例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患者进行腔内介入治疗.其中男性21例,女性6例.术后随访90 d,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应用支架取栓器23例,支架结合抽吸技术3例,动脉溶栓1例.腔内治疗后即刻再通率67%,症状性脑出血11%,90 d随访预后良好率33%,死亡率18.5%.结论 特定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腔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取栓在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对比.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128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A组(n=46)和B组(n=40)和C组(n=42).其中A组均接受血栓抽吸手术治疗,B组均接受支架取栓术治疗,C组于支架取...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住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重度血栓负荷,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A组(40例),同期未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B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患者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住院期间MACE及随访12个月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有无差异.结果 A组TIMI血流3级及TMPG 3级患者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A组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靶血管血运重建(TVR)率及总的MACE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TIMI血流、TMPG分级,降低患者12个月的TLR、TVR及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比较大腔导管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溶栓和单纯导管溶栓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疗效差别。 方法 收集急性DVT患者62例,分2组,其中实验组29例,行大腔导管血栓抽吸后导管接触性溶栓; 对照组33例,单纯行导管接触性溶栓。对比2组的患肢消肿率、溶栓效果、溶栓时间、溶栓药用量、出血并发症和2年通畅率、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情况。 结果 实验组在患肢消肿率、溶栓效果、溶栓时间、溶栓药用量和2年通畅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而在出血并发症及PTS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 结论 大腔导管吸栓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对急性DVT的治疗安全有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梁冬 《黑龙江医学》2021,45(5):488-489
目的:对比置管溶栓术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或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别纳入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置管溶栓术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治疗,观察组采用置管溶栓术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比较两组血栓清除率、血栓清除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血栓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抽吸时间以及置管溶栓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溶栓术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效果较好,可缩短溶栓时间,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血栓抽吸导管在ACS急诊PCI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在ACS常规急诊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院住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9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高危、极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随机分为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A组(51例),同期未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B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CTFC)、术后心肌呈色分级(BMG)、术后ST段抬高回落幅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有无差异。结果 A组TIMI血流3级、CTFC、BMG、术后ST段抬高回落幅度及LVEF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常规急诊PCI中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TIMI血流、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及术后心功能,但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提出急诊早期诊治原则.方法 对2004-2008年5月在同仁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确诊的2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5例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患者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16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9例;首诊时确诊5例,余20例在诊断为其他疾病并对症处理病情不缓解后被确诊.首诊确诊的5例早期保守治疗后治愈,18例行手术治疗,包括行手术取出栓子、坏死肠管切除加端端吻合术10例及单纯坏死肠切除并吻合术8例;2例因全身情况恶化未行手术死亡.共死亡9例.结论 急诊早期应提高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警惕,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导管联合平行导丝技术在冠脉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冠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2±1.4) h短于对照组的(21.1±1.6)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分别为100.00%、0.00%优于对照组的65.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过程中应用微导管和平行导丝技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慧  李永健 《黑龙江医学》2022,46(2):153-155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小剂量重组人尿激酶原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南开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确诊并行急诊的90例STEMI老年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血栓抽吸+10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置管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评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解放军第九二医院收治的SAP患者5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腹腔置管引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联合抗生素治疗。测定腹腔灌洗前、灌洗后24、48、72 h的腹水淀粉酶、血清淀粉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4、48、72 h,两组患者腹水淀粉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血清淀粉酶,血清TNF-α、IL-8和C反应蛋白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SIRS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MO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腺炎相关性腹水在SAP病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早期腹腔内置管引流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炎症反应,联合抗生素灌洗可有效清除血清中促炎因子,控制腹腔内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微创穿刺碎吸术应用在脑出血颅内血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时间段内该院收治的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65例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开颅手术;研究组=32例,给予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总体满意率.结果 组间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1.8%和93.8%;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体满意率90.6%与对照组7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碎吸术在脑出血颅内血肿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提高了治疗总体有效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