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成人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睾丸肿瘤组26例、肿瘤样病变组14例)的常规超声和超声影像检查资料,比较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超声造影对其的诊断效能。结果 睾丸肿瘤组、肿瘤样病变组在病变大小、形态及回声的均匀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增强形态、增强模式及“假包膜”征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超声对睾丸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正确率为88.5%、64.3%及80.0%;超声造影对睾丸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正确率为100%、92.9%及97.5%。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两种方法中,Z=1.835,P=0.0665,两种方法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声造影特征有助于不同类型睾丸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肾脏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恶性肿瘤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CEUS定量分析在肾脏肿瘤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鉴别肾脏肿瘤良恶性。本文对CEUS定量分析技术在肾脏占位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对肾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及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比较病变区造影剂灌注的变化规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恶性肿瘤17例,良性病变14例。分析超声造影特征后发现肾恶性肿瘤中11例表现为皮质期快速增强,廓清时间早于周围肾皮质,为快进快退型。良性病变超声造影特点为造影剂廓清过程与周围肾皮质一致或晚于肾皮质,囊肿造影全程均无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肾脏病变的血流灌注特征,对鉴别诊断肾脏病变的良、恶性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肾柱肥大是肾脏正常解剖变异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在临床上虽无病理意义,但在超声检查中,肥大的肾柱其形态、回声酷似肿瘤,常被误诊为肾占位性病变。近年来,超声造影已开始运用于肾占位性病变中,本文旨在通过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在肾柱肥大与肾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增强形式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行乳腺手术的104例患者共104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将其增强形式分为无增强、周边增强、均匀增强、区域增强和不均匀增强.总结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微血管显像特征.结果 超声造影无增强提示良性,诊断敏感性18.3%,特异性97.7%,阳性预测值91.7%,阴性预测值46.2%,准确性51.5%.周边增强提示恶性,诊断敏感性39.5%,特异性98.3%,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69.4%,准确性73.8%.结论 超声造影增强形式有助于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造影对肾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肾良恶性肿瘤进行常规超声及二维超声造影检查,在此基础上行三维重建,并与二维造影进行对比,分析三维超声造影对肾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肾良性肿瘤18例,二维造影多表现为等增强或低增强,呈"慢进慢出";三维造影表现为病灶内较少的平直规则的周边血管和内部血管.肾恶性肿瘤50例,二维造影多表现为高增强,呈"快进快出";三维造影多表现为病灶内多支蜿蜒扭曲的周边血管和内部紊乱的微小血管组成的血管网.三维超声造影可直观立体显示肿瘤血管分布特征,在显示肿瘤血管方面优于二维超声造影(P<0.05).结论 三维超声造影可显示肾肿瘤血管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对鉴别肾肿瘤的良恶性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对肾良恶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肾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肾占位性病变,采用造影剂SonoVue及反向脉冲谐波技术进行超声造影,观察肾占位病变区造影剂的灌注过程及造影后声像图特点。结果35例肾恶性肿瘤中多数超声造影显示为“快进快出”。而肾良性占位性病变中1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表现为“慢进慢出”;肾柱肥大超声造影后与正常肾组织的显像一致;肾囊肿、肾外伤血肿等病变则内无造影剂显示。造影前后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8.7%(55/62)与100%(62/62)。结论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肾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对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肾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肾肿瘤的价值,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96例肾癌患的临床、超声诊断以及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6例患均手术及病理切片检查,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8%。结论: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肾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在肝脏HC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细胞性肝癌(HC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增强造影检查并观察动脉相、门脉相和实质相的动态造影变化,对不同性质的病变的造影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造影结果诊断34例HCC中34例均经病理或AFP证实,33例具有造影剂的快进快出及动脉相均匀性或非均匀性增强的特点。超声造影在HCC中的快进快出即动脉相快速增强,门脉相和实质相快速消退的特点并具有较高诊断敏感性(97%)和特异性(99%)。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异常回声的筛选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周围型肺部病变患者59例,其中原发性肺癌组27例,非肺癌组32例(包括肺脓肿12例,结核球19例,血管瘤1例).先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病灶的形态、边界、回声特点、血流情况,然后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声学定量分析参数,最后行手术或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结果.结果 在血流检出率方面,超声造影明显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声学定量分析方面,肺癌组峰值强度(PI)和增强强度(EI)明显高于非肺癌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绘制ROC曲线,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得知:取PI>15.7 dB作为判断肺癌标准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66.7%,81.2%);取EI>10.77 dB作为判断肺癌标准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81.5%,68.8%).结论 超声造影可提高对肺部病变内有血供组织和坏死组织的鉴别,有助于提高活检阳性率;造影参数PI和EI值有利于原发性肺癌和非肺癌之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98例乳腺癌和132例纤维瘤患者的灰阶超声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肿瘤呈光滑整齐、圆形或椭圆形、有包、回声均匀、无皮肤或组织浸润、纵横比<1乳腺纤维瘤比例明显高于乳腺癌比例;肿瘤呈锯齿状毛刺样、不规则、无包膜、回声不均匀、有皮肤或组织浸润、纵横比>1乳腺癌比例明显高于乳腺纤维瘤比例.结论 灰阶超声可初步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月125例疑为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超声及CT检查,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超声显像诊断后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48例,肾上腺皮质腺瘤41例,皮质腺癌11例,肾上腺转移癌9例,髓样脂肪瘤8例,结节样增生2例,肾上腺结核4例,胰尾部肿瘤1例,肝脏肿瘤1例,肾上极肿瘤1例。结果肾上腺肿瘤的病理类型不同,声像图表现亦各不相同。超声显像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6.0%(120/125),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1.2%(114/125)。结论超声显像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较大,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声造影诊断转移性肝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转移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转移性肝癌患者首先行常规超声检查,然后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连续成像技术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大小、位置、数目、增强时相的表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病灶67个,超声造影后发现病灶106个.转移性肝癌的动脉相增强模式有四种类型:①37个病灶(37/106,34.91%)动脉相呈快速整体高增强,退出迅速,门脉相及延迟相呈低增强;②56个病灶(56/106,52.83%)动脉相周边呈环状快速高增强,推出迅速,延迟相呈低增强;③12个病灶(12/106,11.32%)动脉相、门脉相病灶均匀等增强,延迟期呈低增强;④1个病灶(1/106,0.94%)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病灶均呈低增强.肿瘤的大小为决定其增强模式的重要因素.结论 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时间与转移灶的血供密切相关,在转移性肝癌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高回声肾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9例高回声肾肿瘤的超声造影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肾透明细胞癌.1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6例显示造影后增强和局部增强,呈快进慢出(6/11);1例表现为快进快出(1/11);4例表现为先增强,随后造影剂廓清完全,呈不增强(与肾皮质对比瘤体呈负显影,4/11).5例肾透明细胞癌均呈快进快出(5/8);2例表现出快进慢出(2/8);1例为完全不增强(负显影,1/8);5例有假包膜.肾透明细胞癌快进快出的比例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肾肿瘤的快进慢出和"负显影"的超声造影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对高回声肾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高回声肾肿瘤的超声造影特征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小体积肾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直径小于30 mm的肾脏实质性占位病例进行超声造影,做出良性或恶性病变的诊断,与手术后病理检查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8例患者中35例手术。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出恶性肿瘤25例,全部手术,结果 24例为恶性肿瘤,1例为良性肿瘤。另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良性肿瘤13例,其中10例手术,8例为良性肿瘤,2例为恶性肿瘤。未手术3例中,2例随访失联,1例随访中。超声造影对小肾脏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为92.30%,特异度为90.00%,诊断指数182.30%,约登指数82.30%,诊断符合率91.66%。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χ2检验分析,P=0.5637。结论超声造影在小体积肾脏肿瘤中的良恶性鉴别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超声检查在临床广泛的应用与大量的体检,超声对包括亚临床肾肿瘤的效果显示了明显的优势。其检出率与术前诊断率之高当属前列,所以如此是因肾脏的解剖结构与肾肿瘤的回声特点所决定的。由发生学看,肾脏是由生肾索尾侧部分化成生后肾组织和中肾管尾端外凸的输尿管芽,两种不同组织结构组成。前者为肾单位即人的肾实质,其所包被的后者即集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对肾上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50例(良性29例,恶性21例),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重点观察并记录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包括:增强时相、增强顺序、增强模式、增强程度,并比较其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超声造影增强特征诊断肾上腺...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齐铮琴  赵玉珍 《临床荟萃》2004,19(10):600-600,F003
B型超声检查的应用普及,为肝内占位病变的早期发现提供了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彩色多普勒的临床应用,从血供和血流动力学方面为肝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但其不能显示随时改变的血流信号,部分有血供的肝肿瘤因探测角度,流速较低或位置较深等原因.不能测及血流信号。近年来,能量多普勒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由于其显示的  相似文献   

19.
超声造影评估正常肾脏皮质与锥体的血流灌注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利用超声造影评估正常肾脏皮质与锥体的血流灌注差异.方法对30名健康人共60个肾脏行超声造影(CEU),利用ACQ软件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观察指标为肾皮质和肾锥体的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及达峰强度(PI),并计算两者的差异.结果肾皮质的AT、TTP及PI 分别为(12.24±3.56)s、(20.67±4.35)s和(25.33±4.17)dB;肾锥体为(14.18±3.34)s、(22.27±3.28)s和(23.03±3.43)dB.两者AT,TTP和P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肾皮质与肾锥体的超声造影TIC定量参数不同,讨论两者的定量指标,可为临床肾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阻力指数(RI)在超声诊断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143例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病人的168个病灶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脉冲多普勒血流检查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90例103个病灶,其中并门静脉癌栓广泛形成3例;转移性肝癌4例11个病灶。肝血管瘤23例28个病灶,肝腺瘤15例15个病灶,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9例9个病灶,炎性假瘤2例2个病灶。12例肝血管瘤14个病灶经CT或(和)MRI扫描及随访得以诊断,3例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广泛形成病人经其他影像学检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余者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肝脏恶性肿瘤RI明显高于肝脏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t=9.74,P〈0.05)。结论 RI在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