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肾透明细胞癌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46例(52个肿瘤)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资料。结果肾透明细胞癌超声声像表现较复杂,病灶表现为均匀性实性低回声16个,均匀性实性高回声14个,杂乱混合回声11个,单纯囊性4个,多房囊状并分隔厚薄不一7个;依据超声造影表现将病灶分为Ⅰ型32个,Ⅱ型9个,Ⅲ型11个。结论超声造影对诊断肾透明细胞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了解肾癌的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多期螺旋CT扫描资料,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6例中,43例经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典型肾癌CT表现为肾实质内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影,部分为混杂密度或高密度,增强后实质及边缘呈不同程度一过性强化。另3例CT影像学诊断为肾癌而病理报告1例为肾囊肿并出血,另1例为肾脏真菌性感染,诊断正确率达93.5%(43/46)。结论:CT对肾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但必须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3.
小肾癌的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比较小肾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并探讨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肾癌(≤3 cm)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回声、边界、环状无回声及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肿瘤血管按主观分为0~Ⅳ级.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包括起始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的增强表现.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实性肿块35个(周边有环状无回声10个),囊实性肿块10个;界清或尚清37个,边界欠清8个;肿瘤血管分级:0级5个,Ⅰ级6个,Ⅱ级14个,Ⅲ级14个,Ⅳ级6个.45个小肾癌超声造影平均增强起始时间为(13.84±3.80)s,达峰时间为(19.49±4.73)s,消退时间(26.91±5.86)s.超声造影显示同步增强39个,缓慢增强6个;达峰时高回声14个,等回声22个,低回声9个;同步减退19个,快速减退19个,缓慢减退7个.超声造影后25个肿块内部显示部分不增强或"蜂窝状"增强,20个肿块显示假包膜.结论 超声造影提高了肿瘤血管、内部结构和假包膜的显示,对小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反映的肾癌硬度与超声造影反映的血流灌注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肾癌患者术前先行ARFI检查,声触诊组织成像(VTI)技术初步判断肿瘤硬度、大小和边界,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测量肿瘤及距肿瘤边缘至少2 cm的正常肾皮质的剪切波速度(SWV),随后行超声造影检查,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肿瘤内造影剂灌注过程及强化程度,将ARFI反映的肿瘤硬度与超声造影反映的血流灌注信息进行对比.结果 24例肾癌中,肾透明细胞癌18例,乳头状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2例,肾集合管癌1例.VTI检查肿瘤呈现灰黑色18例,灰白色4例,等亮度2例;VTQ测量正常肾皮质SWV值(2.10±0.94)m/s,肾肿瘤SWV值(2.47±0.61)m/s,高于肾皮质者19例(79.2%),其中超声造影表现为高强化18例,低强化1例;低于肾皮质者5例(20.8%),其中超声造影表现为高强化2例,低强化3例.不同硬度的肾癌灌注程度不同,质地硬者灌注高,质地软者灌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FI技术反映的肾癌硬度与超声造影反映的血流灌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囊性肾癌病例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分析其超声特点.结果 本研究39例病灶,均为单侧发病,肿瘤最大径2.5~12.0 cm,平均(5.0±2.2)cm.其中单纯性囊性占位3例(7.7%),复杂性囊性占位8例(20.5%),囊实混合性占位28例(71...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在肾脏良性囊性占位中的表现,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2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脏良性囊性占位患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观察囊性占位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观察病灶囊壁、分隔及实质成分等内部结构的增强表现.结果 本组24个囊性肾占位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单纯性囊肿11个,复杂性囊肿5个(其中4个伴出血或感染),肾实质和肾盂炎症5个,肾脏血肿2个和肾盏憩室1个.24个囊性病变最大直径范围2.1~19.4 cm,其中<3.0 cm 7个.常规超声显示囊性肿块8个,囊实性肿块16个,其中内见分隔12个,钙化6个,囊壁增厚或实质成分4个.5个病灶囊壁或分隔上发现彩色血流信号,19个未显示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后15例见病灶增强,其中7个表现为少分隔规则增强,5个囊壁增强,3个蜂窝状增强,另9例未见增强.结论 囊性肾占位无增强、囊壁增强或少分隔规则增强应考虑良性病变,超声造影对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典型肾癌的CT表现及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肾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16例肾癌均为单侧单发,其中实性8例、囊实性6例、囊性2例。10例肾癌表现为相对乏血供。实性乏血供肾癌的强化特点为皮质期呈轻度、轻中度强化或无强化,实质期强化密度略减低或无明显变化,无延迟强化趋势。8例实性病变中5例突入肾窦,2例出现环状钙化。4例囊实性肾癌实性部分及壁结节血供较丰富,强化节律与富血供实性肾癌相近。2例囊性肾癌囊壁厚薄不均,均可见“浅分叶”,1例与肾实质交界区可见低强化软组织密度影。弥漫浸润型肾癌1例,边界不清,类似炎性病变,轻度强化,肾脏边缘可见棘状突起,伴肾周筋膜增厚、桥隔增粗及肾门旁淋巴结肿大。结论:不典型肾癌CT表现形式多样,需结合形态和强化特征综合分析;多层螺旋CT可全面显示病变,发现有价值的细节,从而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肾巨大乳头状肾细胞癌伴肾静脉癌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对左肾巨大乳头状肾细胞癌伴肾静脉癌栓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发现左肾包块3年,出现肉眼血尿5 d到我院就诊。3年前体检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提示左肾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错构瘤。5 d前出现肉眼血尿就诊我院,复查彩超示:左肾多发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肾癌;左肾静脉内异常回声,考虑癌栓。行增强CT扫描示:左肾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弥漫性肾癌);左肾静脉血栓形成,左肾动脉及输尿管异常改变,考虑受侵犯不除外。完善术前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左肾)乳头状肾细胞癌,侵及肾盂,输尿管断端查见癌细胞,肾静脉内癌栓。术后患者未行进一步治疗,出院后失访。结论临床接诊肾脏实性肿物患者,尤其是声像图表现为高信号时,应谨慎对待,首先考虑肾癌可能,其次考虑肾错构瘤可能,及时行超声、CT及MRI检查,尽早确诊并治疗,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胎儿肾脏微囊性病变产前超声特征及肾脏的病理改变.方法 对产前超声检查、临床随访(家族史调查证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1例)或引产后病理检查(5例)证实的6例孕22~32周肾脏微囊性病变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分类诊断特征及引产后肾脏病理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产前超声显示6例胎儿双侧肾脏对称均匀性增大,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肝门脉区回声增粗(2例)呈纤维网格样变(2例),CDFI显示6例肾血管充盈良好,频谱呈高阻力指数血流,羊水指数低于正常或在正常范围内.引产后病理标本显示5例胎儿双侧肾脏弥漫性增大,失去胎儿肾脏特有的"桑葚"状表现,肾皮质及髓质见多发微小囊肿,集合系统发育不良;镜下显示5例胎儿肾实质内见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囊肿,并见肾小管囊性扩张,1例肾小球Bowman囊扩张.5例引产儿尸检病理诊断:胎儿肾小管囊性变4例,肾小球囊性变1例;1例经临床追踪随访后诊断胎儿肾脏微囊性病变.结论 胎儿肾脏微囊性病变产前超声表现为肾脏增大,弥漫性回声增强,病理表现为肾小管或肾小球的弥漫性微囊性扩张.  相似文献   

10.
多排CT鉴别诊断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与囊性肾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与囊性肾瘤(CN)的多期螺旋CT表现特点,以期提高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盲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MESTK和6例CN患者的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ESTK和CN均表现为肾脏内单发的边缘规则多囊性肿块.其中MESTK Bosniak Ⅲ型5例,Bosniak Ⅳ型1例;6例CN均为Bosniak Ⅱ型.6例MESTK均为囊实性肿物,肿瘤内均可见数量不等的实性成分,间隔平均厚度为0.93 cm,而6例CN均表现为完全囊性病变,囊壁未见实性成分,间隔平均厚度为0.23 cm.增强扫描,MESTK的实性部分和CN的囊壁均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延迟强化.结论 多期螺旋CT扫描可为MESTK和CN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肿瘤有无实性成分是鉴别两者的重要CT征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囊性肾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27例囊性肾癌超声表现和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本组27例囊性肾癌患者经超声检出25例,声像图表现为混合回声(16例)、低回声(5例)、稍高回声(3例)及等回声(1例)4种类型,其中混合回声型居多,占64.00%(16/25),且肿瘤最大径在3.60~11.00cm。超声图像表现为后3种回声的肿瘤最大径均≤4.00cm,超声表现往往提示为肾脏实质性占位。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部分肿瘤在其实性或分隔上可显示彩色血流信号;3例行超声造影,部分分隔和囊壁可见少许微泡灌注,提示此处有微血管存在。结论:超声对囊性肾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因而目前超声仍是囊性肾癌的一种主要诊断手段,结合超声造影﹑增强CT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囊性肾癌可以起互补作用,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环状高增强(PHR)征象对于肾常见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7例肾常见肿瘤(136个肾细胞癌,84个肾错构瘤)患者的超声造影图像,比较PHR在肾癌与肾错构瘤组间以及肾癌不同亚型组间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肾癌组中,PHR的检出率为36.76%(50/136),肾错构瘤组未检出PHR;采用PHR诊断肾癌,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分别为36.76%(50/136)、100%(84/84)、60.91%(134/220)、100%(50/50)、49.41%(84/170)、0(0/50)、50.59%(86/170).PHR在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癌、肾嫌色细胞癌及肾集合管癌四种肾癌亚型间检出率分别为31.03%(36/116)、81.82%(9/11)、62.50%(5/8)、0(0/1).结论 超声造影检出的PHR征象可作为诊断肾癌的特异性指标,且对于鉴别肾肿瘤的良恶性及肾癌病理亚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直径4 cm肾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4 cm肾脏占位患者,其中肾细胞癌4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7例,比较二者各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44例肾细胞癌患者中,34例(77.3%)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10例(22.7%)表现为均匀性增强;33例(75.0%)表现为消退期低增强;26例(59.1%)呈周边环状增强。1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中,13例(76.5%)表现为均匀性增强,4例(23.5%)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3例(17.6%)表现为消退期低增强;2例(11.8%)表现为周边环状增强。二者各超声造影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超声造影对鉴别诊断肾细胞癌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囊性肾癌是指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合性的一种较少见的肾细胞癌,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单房囊肿型肾癌极易误诊为肾囊肿。本文主要总结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并对近年来超声造影新技术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多囊性肾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景  丁华野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7(3):214-216,I056
肾脏是囊性病变好发器官 (包括先天性和肿瘤性病变 )(表 1)。多囊性肾细胞癌、多囊性肾瘤、部分分化性囊性肾母细胞瘤和肾盂囊性错构瘤是肾脏少见的以弥漫囊性改变为特点的肿瘤性病变。这 4种肿瘤临床都表现为良性过程或只有局部恶性潜能。影像学检查非常类似 ,容易误诊。本文主要对上述 4种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论述。表 1 肾囊性病变先天性发育异常先天性肾盂积水先天梗阻性微小囊性肾发育不良囊性发育不良多囊肾 (成人型 ,婴儿型 )髓质海绵肾幼年肾单位肾结核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良性肿瘤多囊性肾瘤肾盂囊性错构瘤低度恶性或…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47岁。体检行常规超声检查:右肾肾盂内见一31 mm×25 mm囊实性团块,其内伴少许分隔及囊壁钙化;CDFI示其内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遂行超声造影检查:右肾囊实性团块囊壁及其内分隔11 s开始增强(图2),与肾皮髓质呈同步增强,囊内分隔呈不均匀高增强,囊内部分无回声区呈持续无增强,60 s左右囊内分隔增强开始消退,囊壁与肾皮髓质呈同步消退。超声造影提示:右肾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考虑肾癌(囊性细胞癌)?术后病理诊断:肾囊性细胞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不同大小的无症状的肾实性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4例腹部超声检查发现的无症状肾实性结节患者,结节大小(3.44±1.86) cm,分为≤3 cm组和>3 cm组,分析各组良恶性超声造影图像特点.结果 ≤3 cm组结节33例,其中肾癌22例;>3cm组结节41例,其中肾癌27例.部分良恶性结节造影图像有交叉表现,以环状增强和高/等增强为诊断条件,超声造影对≤3 cm肾癌诊断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为81.8%、86.7%.以快/同进、高/等增强、环状增强和非均匀增强为诊断条件,超声造影对>3 cm肾癌诊断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为94.1%、92.9%.结论 超声造影对无症状的肾实性结节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对肾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及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比较病变区造影剂灌注的变化规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恶性肿瘤17例,良性病变14例。分析超声造影特征后发现肾恶性肿瘤中11例表现为皮质期快速增强,廓清时间早于周围肾皮质,为快进快退型。良性病变超声造影特点为造影剂廓清过程与周围肾皮质一致或晚于肾皮质,囊肿造影全程均无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肾脏病变的血流灌注特征,对鉴别诊断肾脏病变的良、恶性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直径≤3cm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病例超声造影资料。结果 85例小肾癌中,5例囊性肾癌超声造影时可见分隔状强化,80例实性小肾癌中超声造影呈"快进快退"52例,"快进慢出"20例,"慢进快出"4例,"慢进慢出"4例。小肾癌超声造影时多呈富血供表现,其坏死灶和假包膜造影后更易显示。结论超声造影对常规超声诊断有困难或结果不一致的肾脏小占位病变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分析在鉴别乏血供肾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乏血供肾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对其进行造影定量参数分析,其中肾透明细胞癌20例、肾乳头状细胞癌11例、肾嫌色细胞癌8例,对三种不同病理亚型乏血供肾癌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及定量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增强后肿瘤形态、增强类型及消退方式在乏血供肾透明细胞癌(ccRCC)、肾乳头状细胞癌(pRCC)及肾嫌色细胞癌(chRCC)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不规则、不均匀增强、慢退对于乏血供肾癌的诊断及鉴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CEUS检查不同病理亚型乏血供肾癌的定量参数比较,结果显示三种肾癌的上升时间(RT)和达峰时间(TTP)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cRCC的达峰强度(IMAX)和AUC明显高于pRCC和chRC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特征及其定量参数分析在鉴别不同病理亚型乏血供肾癌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提高其诊断准确度,为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