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及现状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发病率逐年增加,病死率高的重症肾脏疾病。其发病率普通人群为0.5%~1%,住院患者为2%~7%,重症监护室及术后患者为4%~25%。随着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血管造影剂(介入治疗)、增强CT造影剂以及静脉尿路造影剂的广泛应用,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多,造影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造影剂肾病(CIN)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目前CIN已经占急性肾功能衰竭住院人数的10%,占医院继发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位⑴。一旦发生CIN,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如何预防CIN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本科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50例CIN高危患者进行水化治疗,现将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碘造影剂在放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由其引发的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简称CIN)的文献报告也日渐增多。现认为CIN已成为继外科手术、低血压之后医源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位原因。CIN的发生使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有所增加,甚至还增加患病率和死亡率。多数文献研究结果显示,CIN的发生与许多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心内科介入诊治术的广泛开展,临床造影剂应用日益增多,造影剂相关并发症也相应增多,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率明显增加。CIN成为继低灌注性和药物性急性肾损伤后院内获得性肾损害(ARF)的第三位病因[1],也是影响介入手术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PCI术后CIN的预防,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CIN尚无满意的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造影剂肾病(CIN)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07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6例,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测定介入治疗前和术后第1、2、3d肾功能,分析造影剂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并记录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结果236例患者中,男184例,女52例,平均年龄(64.6±11.5)岁,发生CIN46例,发生率为19.5%;CIN组中原有肾功能不全者6例,心功能不全者19例,同非C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造影剂剂量CIN组为(328±166)ml,非CIN组为(248±124)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组在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除复发心绞痛外)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CIN的发生率较高,CIN可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及病死率,对高危患者需要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培根  董国峰 《医学综述》2012,18(2):256-258
随着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心血管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一项常规诊疗措施,由此导致的造影剂肾病(CIN)成为医源性急性肾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关于CIN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是造影剂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肾小管的直接毒性作用、Tamm-Horsf-all糖蛋白引起的肾小管梗阻以及免疫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是指血管内应用造影剂后出现的急性肾损伤,是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可造成严重肾功能损害和不良心血管结局,严重情况下还可导致患者死亡。CI-AKI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阐明,研究CI-AKI的发病机制对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CI-AKI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CI-AKI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水化对造影剂急性肾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纳入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采取依达拉奉加水化预防,对照组采取水化预防。在头颈CT血管造影前、造影后第24h及第48h采血查血清胱抑素C(Cys C)、血肌酐(SCr),统计造影剂肾病(CIN)人数,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2组各自造影后第24h、第48h血Cys C与造影前比较,造影后第48h血Cys C与第24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SCr在造影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造影后第24h、第48h联合组肾损伤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2组均未出现CIN和严重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水化能够减轻造影剂所致急性肾损伤,可以考虑将依达拉奉联合水化试用于造影剂急性肾损伤的预防。血Cys C较SCr反映造影剂急性肾损伤更敏感。  相似文献   

9.
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断肾功能不全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4例,其中造影后发生CIN 23例,未发生CIN 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日用药情况、造影剂使用剂量、造影前后的肾功能变化;根据造影后2周内血肌酐(Scr)水平是否下降至造影前水平,将发生CIN患者分为肾功能恢复组(12例)和肾功能未恢复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造影日用药情况、造影前肾功能、造影剂使用剂量、造影日出入量.结果所有肾功能不全患者的CIN发生率为52.3%(23/44),其中Scr在132.6~168 μmol/L患者的CIN发生率为42%(8/19),Scr>176.8μmol/L的患者CIN发生率为60%(15/25);在23例CIN患者中,造影剂用量平均(144.79 ±71.8)ml,其中用量超过造影剂安全使用剂量的占43.5%(10/23),危险因素评分为5.14±1.3,与未发生CIN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使用造影剂的剂量与CIN的发生呈正相关(F=10.4,P=0.003).发生CIN患者造影后24、48、72 h的Scr、肌酐清除率(Ccr)与造影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造影前后尿量无明显变化.发生CIN患者12例(52.2%)造影后2周内Scr下降至造影前水平,11例(47.8%)肾功能未恢复,其中4例(17.4%)造影后开始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组与肾功能未恢复组患者造影前Scr水平[恢复组(194.5±70.7)μmol/L,未恢复组(443.8±282.9)μmol/L]、超过造影剂安全使用剂量的人数(恢复组2/12,未恢复组8/11)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造影剂的剂量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造影前Scr水平以及造影剂是否超过安全剂量与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CIN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造影剂肾病是常见的医源性肾损伤,血肌酐是观察肾脏功能最常用指标,但是它对急性肾损伤的反应比较迟钝,而且肌酐水平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探讨KIM-1检测在诊断早期冠脉造影后出现的急性肾损伤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心内科冠脉造影69例造影剂危险积分≥6分或eGFR≤60 ml/min的高危患者,并且收录其临床资料包括既往史、病史、诊断、化验、用药记录、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冠脉造影记录。收集患者术前血、尿,术后3,6,12,24小时尿以及术后1,2,3天血,采用ELISA法测定69例行冠脉造影的高危患者术后尿KIM-1水平,并与血肌酐进行相关分析,了解其诊断CIN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结果 Pearson检验结果提示术前术后KIM-1(R=0.230、P=0.049)变化与肌酐变化呈直线正相关。在诊断CIN上,NGAL的特异度为95.2%,敏感度为75%。结论在急性肾损伤新型生物指标中,KIM-1是比较好的指标,能较早诊断C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糖尿病患者行介入诊疗术治疗前后对肾功能的影响,了解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下肢血管介入诊疗手术的3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使用造影剂前后血清肌酐的变化。3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均使用等渗非离子造影剂,剂量100~200ml,接受水化(静脉或口服水化)。结果造影剂使用前肾功能正常者28例,肾功能异常者2例;造影剂使用后无CIN患者发生。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毒性药物、血管内有效血容量减少、使用ACEI和造影剂种类是发生CIN的危险因素,但如在介入前给予肾功能不全患者危险因素充分评估和给予积极干预,对高危患者严格掌握造影的适应证,同时造影时给予非离子型造影剂中等剂量100~150ml/每次,术后充分水化,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期间住院的32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资料,回顾分析造影剂肾病(CIN)各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按照造影剂肾病的诊断标准,共有19例患者可诊断造影剂肾病。结论造影剂剂量和术前原有肾功能水平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320例,检测术前及术后48 h、72 h的血清肌酐,比较CIN组与非CIN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不良预后事件.结果 320例心肌梗死患者共发生CIN 62例(19.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糖尿病肾病、心源性休克及造影剂用量是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IN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9.68%,明显高于非CIN组的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者的常见并发症,会增加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应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危险因素、
临床预后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总结123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91例并发CIN患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事件及防治策
略。结果术前伴随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大剂量使用造影剂与CIN的发生密切相关。CIN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
死亡率,以及术后1年的心源性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非CIN组患者的明显升高。结论慢性
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造影剂剂量是3个独立的CIN危险因素,而且CIN可以影响病人的预后。目前加强冠脉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的综合管理,特别是水化疗法,是目前防治CIN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蔡辉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17-1718,1738
目的造影剂肾病(Contrast media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发生于对比剂(CM)应用之后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大约占所有获得性肾功能不全的11%。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茶碱药物是否可以减少CIN。方法 280例接受造影剂患者随机分成碳酸氢钠加氨茶碱组(n=152)和仅用碳酸氢钠组(n=128)。分别于造影剂应用前后测验血尿素氮、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造影剂应用剂量相似。结果符合CIN者14例,其中6例男性。CIN患者的平均年龄(58.64±8.96)岁,9例患者血肌酐≥1.5 mg/dl。CIN患者的造影剂用量为(196.4±116.8)ml。与非CIN(4.55±3.9)患者相比,CIN患者危险计分较高(12.00±2.90)。茶碱药物组患者CIN发生率明显低于仅用碳酸氢钠组(1.6%比7.9%;P=0.015)。茶碱组仅有2例CIN,对照组有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茶碱组有1例、对照组有2例出现少尿。根据CIN危险计分,低危险患者应用茶碱后CIN发生率无显著下降,中至重度危险者CIN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4)。结论茶碱可以减少CI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李勇  郭志刚  李鹏  侯玉清  屠燕 《广东医学》2008,29(5):824-826
目的探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收集624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按CIN诊断标准将其分为CIN组(53例)和非CIN组(571例),分析CIN发生危险因素及CIN患者的预后。结果624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有53例发生CIN,CIN发生率为8.49%,多变量逻辑分析显示CIN的危险因素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造影剂剂量;CIN组与非CIN组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率分别为3.77%和1.40%(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43%vs2.80%)、(3.77%vs1.75%)、(7.55%vs4.55%)及(13.20%vs7.36%),其中两组患者术后1年心源性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造影剂剂量是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CI术后CIN患者心源性死亡率较非CIN患者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操作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性。方法 6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使用造影剂威视派克行介入操作,分析入选病例的基础资料、CIN的发病率,分组讨论CI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冠脉介入后有56例发生CIN(发病率为8.6%),使用较高剂量造影剂(≥95 mL)、左心收缩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高龄、eGFR〈60 mL/(min.1.73m2)、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血压、存在冠脉病变的患者CIN发病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60 mL/(min.1.73m2)(RR=6.50,P=0.003)、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RR=2.67,P=0.049)、高血压(RR=5.11,P=0.036)是CIN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造影剂剂量较大、左心收缩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高龄、eGFR〈60 mL/(min.1.73m2)、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存在冠脉病变等高危因素的患者CIN发病率高,eGFR〈60 mL/(min.1.73m2)、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可能是CIN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造影剂(CM)涉及的诊断及治疗手段逐渐增加,其在医学领域的价值不可替代,但CM导致的肾脏损害问题亦日渐凸显出来,造影剂肾病(CIN)是目前医院内发生急性肾衰竭的第3位常见原因,也导致晚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虽发生率不足2%,但其发生后患者的病死率却高达34%。CIN的危险因素是肾髓质缺血,另外细胞凋...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20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48h内的血清肌酐水平变化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有13例发生CIN,CIN发生率为10.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N的危险因素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造影剂剂量及高龄.结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造影剂剂量及高龄是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收集1991年4月~200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按CIN诊断标准将其分为CIN组(53例)和非CIN组(571例),分析CIN发生危险因素及CIN患者的预后。结果 624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有53例发生CIN,CIN发生率为8.49%,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IN的危险因素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造影剂剂量;CIN组与非CIN组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率分别为3.77%和1.40%(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43% vs 2.80%)、(3.77% vs 1.75%)、 (7.55% vs 4.55%)及(13.20% vs 7.36%),其中两组患者术后1年心源性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造影剂剂量是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CI术后CIN患者心源性死亡率较非CIN患者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