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既往认为帕金森病(PD)的病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衰老、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近来神经免疫炎症机制在PD中的作用受到普遍关注。许多临床研究[1,2]发现PD患者血清、CSF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高,炎症活化T淋巴细胞亚型增多,并且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增多。在PD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研究中,应用示踪剂[11C](R)-PK11195标记激活的小胶质细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为主要病理改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炎症反应能够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的研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非甾体类药物的抗炎症反应作用可延缓PD的进展。炎症反应在PD中的作用研究已成为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炎症反应在PD中的作用以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炎症假说”颇受关注,该假说认为炎症反应参与抑郁症的发病。小神经胶质细 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激活时会增加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引发机体的炎症状态,进而参与 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蛋白激酶在调节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蛋白激酶 C(PKC)可能是 此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激酶。此外,PKC 的表达水平和活动变化可能均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文章对 PKC 进行简要概述,并通过总结动物及临床研究证据来明确 PKC 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 对可能参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 PKC 相关信号通路进行重点阐述,以期为抑郁症免疫炎症假说提供研究 思路,为寻找抗抑郁治疗新靶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神经干细胞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强直、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及姿势步态异常等。病理上表现为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经典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也只是对症疗法,不能阻止患者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的进程,因此移植不失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运动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PD与外周和中枢炎症密切相关。PD患者首先出现便秘等运动前症状,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和肠道微生物失调加速肠神经胶质细胞激活、α-突触核蛋白聚集以及外周免疫细胞增殖,产生各种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大脑内,各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和组织相关分子模式(DAMPs)激活小胶质细胞,主要通过TLRSNF-κB-NLRP3信号通路促进NLRP3炎性小体组装,促炎因子释放,最终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外周促炎因子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外周免疫细胞进一步加剧中枢神经炎症。文中总结了外周炎症和中枢炎症在PD发病中的作用,为今后治疗PD提供可能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最近几年的国内外临床及基础研究入手,综述了α-突触核蛋白、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小胶质细胞、T细胞等已知的相关致病因素对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并从可能的细胞功能调节网络阐述其分子效应机制,探讨神经免疫相互作用及其相关细胞或生物分子在帕金森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同时提出在基础实验和临床应用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炎症/免疫异常细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小胶质细胞激活后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以探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损伤作用的可能机制。阐明帕金森病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 建立原代小胶质细胞培养。筛选和鉴定的方法,以细菌细胞壁脂多糖为工具药激活小胶质细胞,通过免疫组化,MTT,ELISA等方法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数量和功能的文化。结果 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体积增大,OX-42表达上调,释放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合成超氧阴离子(O2)及分泌细胞因子TNF-α量显著增多,而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可能与释放NO,O2^-及细胞因子TNF-α等细胞毒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帕金森病和非典型帕金森病的诊治过程中,迫切需要一种可靠的生物标记物,以提高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并可用来评估对治疗的反应。神经丝轻链蛋白(NfL)可能是一种同时具有诊断和预后作用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本文简要介绍了NfL的结构和检测方法,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对NfL在两类疾病中的诊断、预后以及评估药物反应方面的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以上的人群,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的PD患病率接近2%,与欧美发达国家持平[1]。其病理特点包括残存神经元胞浆内路易小体(LB)形成、胶质增生和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A)能神经元丢失。目前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众多研究[2]显示,遗传因素是PD发病的基础,环境因素是其诱发因素,氧化应激反应、免疫异常、炎性反应、线粒体  相似文献   

10.
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LSEP)顶部记录为N_(20)-P_(25)复合波,中央前记录为P_(22)-N_(30)复合波。已有的研究表明,中央前成份由运动区起源,并同运动及运动机制有关。帕金森病是由黑质-纹状体病变引起的锥体外系综合征。对该病的体感诱发电位研究国内仍未见类似报道。本文拟研究早期帕金森病的SLSEP顶、中央前成份的异常特征、病理机制及可能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T细胞相关炎症因子与帕金森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纳入41例确诊的早期PD患者(病程<5年、Hoehn-Yahr分期≤Ⅱ期),选择39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神经变性病患者作为对照,测定两组外周血中T细胞相关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7A(IL 17A)、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  相似文献   

12.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具有自我更新和神经分化的能力。我们在此探讨移植转染了v-myc基因的HB1.F3细胞克隆是否为治疗帕金森病的一个可行手段。体内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HB1.F3细胞(200,000个活细胞每3μL)立体定向移植(即日病灶移除范例)与对照组(营养因子或灭活细胞移植)相比帕金森病行为症状明显减轻的病鼠模型的6-羟基多巴胺毁损纹状体。此移植的影响来自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反应性在黑质-纹状体通路上的保护作用。移植的HB1.F3细胞在神经元标志丝裂素活化蛋白2标记及突触体素阳性反应端标记的受损大脑中能够存活。而且,内源性神经发生在移植大鼠脑室下区被激活。为了进一步研究HB1.F3细胞移植后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细胞培养研究.发现大量HB1.F3细胞都是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胺和环磷酸腺苷调节的磷酸化蛋白32表达阳性细胞,同时大多数细胞也呈巢蛋白阳性表达,表明这一群细胞为成熟和未成熟细胞的混合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4.
神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 ( 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术将神经毒素 6 -羟基多巴 ( 6 - hydroxydopamine,6 - OHDA)注入大鼠右侧纹状体内 ,制备经典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观察黑质致密带内多巴胺 ( dopamine,DA)能神经元缺失、胶质细胞的增生和肿瘤坏死因子 (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 α)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右侧黑质 DA能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 ,同时伴有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明显增高 ( P<0 .0 5 ) ,TNF- α在模型组右侧黑质和纹状体内有阳性表达 ,且主要分布在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上。结论 神经胶质细胞可能是通过 TNF- α等细胞因子 ,导致或参与 DA能神经元的大量的变性、死亡。以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作为靶点的药物研究有可能为 P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与炎症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不清,发病机制复杂。有报道炎症反应促进了该病的进展,这其中包括小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炎症因子的参与,补体的过度激活及补体受体表达的变化。现对这些文献报道中关于帕金森病与炎症反应的关系进行综述,为探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深入,发现神经免疫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均参与其中,这为今后治疗AD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18.
P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异常,免疫异常的启动机制目前尚不明。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氧化应激,环境影响因素与神经炎症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存在各种假说,包括氧化应激与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线粒体功能异常、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神经炎症机制、基因与环境影响因素、一氧化氮毒性作用和凋亡等。本文就帕金森病的氧化应激、环境影响因素、神经炎症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神经炎症反应在创伤性脑损伤(TBI)的继发性损伤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创伤后神经炎症反应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子、细胞和组织器官等不同层次都有表现,TBI发生后,受损或死亡的细胞释放危险信号,诱导炎症因子分泌,激活免疫细胞和胶质细胞相关受体,诸多细胞和炎症介质相互影响,共同介导有害或有益的神经炎症反应。神经炎症引发的级联反应影响TBI的预后,在TBI的治疗中,针对性应用了许多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的手段,但神经炎症反应在TBI中的二重性也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