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为研究患者来源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差异性,选取临床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髓干细胞进行成骨分化诱导? 【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临床6名患者(骨质疏松症3人,非骨质疏松症3人)的腰椎骨髓血液中分离获得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体外扩增至3-4代后进行实验?成骨诱导液的成分包括地塞米松(100 nmoL/L),二磷酸抗坏血酸(0.05 mmoL/L),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溶解于含有100 mL/L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中?通过测定hMSC的增值与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反应干细胞成骨分化活性?定量PCR检测Runx-2?ALP及成骨标志基因osteocalcin(OC)和osteonectin(ON)表达水平;通过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确认并定量检测钙离子浓度?【结果】 比较两组干细胞增殖差异,骨质疏松组较非骨质疏松组降低,而ALP含量无显著差异?Q-PCR检测显示在第3?7天时,骨质疏松组Runx-2?ALP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的成骨相关基因OC在3?7?14 d时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而ON仅在第7天表达具有显著差异;矿化结节染色及钙离子定量检测显示,较之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矿化结节染色浅,钙定量降低?【结论】 使用成骨诱导干细胞分化方案(地塞米松?二磷酸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结果提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较非骨质疏松患者降低?因此,选取有骨质疏松症患者自身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治疗的种子细胞可能并不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摘要: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研究中,受关注较多的干细胞主要是骨髓源性间 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尽管 BMSCs有着极强的成骨潜能,但仍然存在数 量有限、取材困难等问题,阻碍其临床应用进程。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ADSCs)同样可以进行成骨分化,且具有来源丰富、易于培养、低免疫原性等优点。但到目前为止,关 于 ADSCs治疗 PMOP的研究较少。为解决种子细胞来源问题,探索 ADSCs在 PMOP治疗方面的应用潜力,该综述总 结了近10年发表的关于 ADSCs与 PMOP关系的文献,详细阐述了 ADSCs应用于 PMOP的有效性,ADSCs成骨分化 的潜能及诱导因素,成骨分化的可能机制等问题,以期为促进 ADSCs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杜仲醇提取物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早期成骨/成脂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方法:培养大鼠bMSCs,用杜仲醇提取物分别诱导bMSCs 8 h,1、3、7 d,采用荧光定量PCR(RT-qFCR)的方法检测成骨相关基因Id4、Runx2、ALP和成脂相关基因PPARγ、Adipoq、aP2的表达变化。结果:Id4诱导3 d后表达略有上调;Runx2基本无变化;ALP诱导7 d后显著升高;PPARγ和aP2诱导3 d达最高峰,然后下调;Adipoq诱导7 d显著上调。结论:杜仲对bMSCs的成骨/成脂分化具有双重调节作用,提示杜仲醇提取物中既含有促成骨分化,也含有促成脂分化的成分。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是一种绝经后女性常见的疾病,中药在防治PMOP方面具有其优势和特色.掌握常用中药的中国医学、现代医学及药理研究进展,能更好地为中医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思路.根据中老年患者肾虚血瘀脾虚的病因病机特点,同时结合PMOP的使用频率,总结常用中药淫羊藿、葛根、黄芪、丹参的中医属性、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进展及实验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来单味中药提取物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宇  莫胜丹  李瑛 《海南医学》2005,16(2):136-137
目的 在严格文献质量基础上,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尽可能全面收集临床试验资料,然后用Peto法对其结果进行检验,以证实其是否具有同质性,然后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即Peto法进行统计,效应尺度用机会比(Odds Ratio 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表示,疗效判断分有效和无效两种。结果 23个研究结果具有同质性,OR合并值等于4.801,95%可信区间为3.8-6.1。结论 采用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为特征并易发骨折的代谢性骨病。近年来中药对OP治疗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许多中药具有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被应用于防治OP。本文对防治OP常用单味中药及活性成分、方药和成药进行总结整理,以期加深人们对中药治疗OP的认识,并为抗OP新药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制外用中药穴位敷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予外用中药穴位敷贴,内服钙尔奇 D 片治疗,对照组予内服钙尔奇 D 片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2组用药前、用药后6个月腰椎骨密度、PINP 及 S-CTX、VAS 疼痛评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中176例获得完整随访,治疗组85例,对照组91例,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值无明显变化,但在 PINP 及 S-CTX、VAS 疼痛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能缓解绝经后妇女疼痛,降低骨转化指标,提高绝经后妇女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阐明GBE在细胞水平上对骨质疏松治疗及预防的意义。方法:将50、100、150、200和400 mg·L-1GBE与成脂诱导液加入到已纯化的第3代BMMSCs中(50、100、150、200和400 mg·L-1GBE组),不加药的BMMSCs为对照组,共培养7 d,观察BMMSCs的形态学和表面抗原CD44、CD105和CD34的表达;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BMMSCs中脂滴形成情况,并对BMMSCs的成脂能力进行定量分析;采用RT-PCR法检测BMMSCs中脂肪组织脂肪酸结合蛋白(AP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的亚型(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形态学检测,体外培养的原代BMMSCs 3 d后可见细胞呈梭形,7 d后细胞呈漩涡状生长,同向排列;表面抗原标记物染色,CD44和CD105呈阳性表达,而CD34呈阴性表达,证明其为BMMSCs;油红O染色,约7 d后显微镜下见大量脂滴形成,并随着GBE浓度的增大脂滴数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BMMSCs的A510值降低(P<0.05);RT-PCR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细胞中AP2和PPAR-γ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GBE在体外可抑制BMMSCs的成脂分化能力,且抑制能力随着GBE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作为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诱导分化为成软骨细胞.具有方便取材,回植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外源基因转染率高并能高效稳定表达等优点.创伤和骨关节炎常常导致关节软骨的退变,关节软骨缺乏血管和神经,自身修复能力有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软骨细胞将为关节软骨退变性疾病、创伤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着重对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软骨分化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骨髓基质细胞定向成脂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髓内脂肪细胞的作用,并为相关实验提供脂肪细胞来源,并观察地塞米松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取大鼠双侧股骨骨髓细胞,用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分离,获取骨髓基质细胞。以地塞米松作为脂肪细胞分化诱导剂处理骨髓基质细胞,油红O染色,光镜下脂肪细胞计数。结果以递增浓度(0,1×10-8,1×10-7,1×10-6,1×10-5moL/L)地塞米松处理骨髓基质细胞,并培养21天,1×10-5moL/L组中诱导分化生成的脂肪细胞达到90%以上,对照组中脂肪细胞几乎为0。各组脂肪细胞比例随地塞米松浓度增大而增多,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在高浓度的地塞米松诱导下,骨髓基质细胞可分化为脂肪细胞,这可能是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利福平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 cell, BMSC)成脂分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Sprague-Dawley大鼠BMSC并随机分为4组: 5μg/ml利福平+10-6mol/L地塞米松(A),PBS+10-6mol/L地塞米松(B),5μg/ml利福平(C)和PBS(D)。分别应用罗丹明123结合流式细胞仪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μg/ml利福平对BMSC的P糖蛋白活性和胞内地塞米松蓄积浓度影响。各组孵育14d后,分别进行油红O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定量检测三酰甘油含量、碱性磷酸酶活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mRNA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表达。结果 利福平减少BMSC胞内罗丹明123强度和胞内地塞米松蓄积量(P<0.01)。B组诱导BMSC成脂分化、PPARγ mRNA表达增加和三酰甘油含量升高。A组、C组和D组BMSC未发生成脂分化,PPARγ mRNA表达增加和三酰甘油含量无统计学差异。A组BMSC碱性磷酸酶活性和Runx2 mRNA表达最强(P<0.01),B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Runx2 mRNA表达下降(P<0.01)。结论 利福平上调BMSC的P糖蛋白活性,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骨痹通消颗粒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成骨与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髓,体外进行hBMMSC的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成骨及成脂分化潜能来鉴定hBMMSC。以完培组(基础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作为对照,采用CCK-8法测定1%、2%、5%、8%、10%体积分数的骨痹通消含药血清A组作用24 h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在96孔板的培养过程中,每孔加入地塞米松溶液0.52 μl,以完培组(基础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和损伤组(基础培养组+10%的胎牛血清+0.52 μl地塞米松溶液)作为对照,采用CCK-8法测定2%、5%、8%体积分数的骨痹通消含药血清B组对激素环境中细胞活力的影响。以无激素诱导细胞作为对照组(基础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将体外激素诱导的hBMMSC细胞分为模型组(基础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10-5 mol/L地塞米松溶液)、实验组(基础培养基+5%的骨痹通消含药血清+ 10-5 mol/L地塞米松溶液)。茜素红染色试剂盒测定各组成骨分化后矿化结节的形成;油红O染色试剂盒测定各组成脂分化后脂滴的形成;RT-qPCR测定成脂相关标志基因PPARγ、C/EBP-α与Fabp4中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相关蛋白BMP-2、Runx2及β-catenin的蛋白表达含量。 结果 原代细胞培养7 d后,可见梭形、纺锤形或多角形的贴壁细胞。第三代细胞生长均匀,平行排列,透光率好。成骨诱导21 d,细胞发生改变,局部细胞聚集,并有矿化结节产生,茜素红染色呈阳性;成脂诱导21 d,脂滴与油红O染液结合变为红色,油红O染色呈阳性。与完培组比较,10%体积分数的含药血清A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与完培组比较,损伤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与损伤组比较,2%、5%、8%体积分数的含药血清B组细胞活力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染色面积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中矿化结节与沉积升高,染色范围也更广(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脂质积累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较细胞内脂质积累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PARγ、C/EBP-α和Fabp4的表达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PPARγ、C/EBP-α和Fabp4的表达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MP-2、Runx2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BMP-2、Runx2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含量降低(P<0.05)。 结论 骨痹通消颗粒能够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hBMMSC的增殖及其向成骨分化的能力,抑制成脂分化,为临床上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传代倍数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为自体MSC修复骨组织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部分参数。方法:采用全髓直接接种法分离培养胸科手术取下肋骨骨髓,贴壁细胞达90%以上融合时消化传代。传代细胞部分以1×106/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含100ml/L胎牛血消(FBS)的L-DMEM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传代;部分在培养基中添加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及抗坏血酸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如此连续传10代。结果:5代以内成人MSC成骨分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以第3代最强,第6代后MSC成骨分化能力逐渐减弱。结论:不同代次的MSC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不同,6代以后明显减弱。做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成人MSC体外培养不宜超过5代。  相似文献   

16.
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于中胚层,具有自我更新、修复机体系统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近年来已筛选出许多诱导MSCs成骨分化的中药单体。该文总结了中药诱导MSCs成骨分化作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活性抑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在糖皮质激素诱导下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BMSC,分别给予维拉帕米(verapamil)5.09 μmol/L(A组)、10.18 μmol/L(B组)和20.36 μmol/L(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CTRL组)。培养至第7天,用罗丹明123荧光染料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P糖蛋白活性,各组再以1×10-6 mol/L地塞米松诱导7天。分别于第7天和第14天,检测各组三酰甘油含量(triglycerides,TG)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力。结果 第7天时,A、B和C组的罗丹明123平均荧光强度和阳性细胞数均高于CTRL组(P<0.01);A组低于B组(P<0.01),C组最高(P<0.01);各组TG含量和AKP活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时,A、B和C组的TG含量分别为(15.00±0.32)、(15.53±0.52)和(16.46±0.50)mmol/L,均高于CTRL组的(14.03±0.66)mmol/L (P<0.05),A组低于B组(P<0.05),C组最高(P<0.05);A、B和C组的AKP活力分别为(113.60±10.83)、(89.60±6.07)和(60.00±26.24)U/L,均低于CTRL组的(199.80±68.75)U/L(P<0.01),A组低于B组(P<0.05);C组最低(P<0.05)。结论 P糖蛋白活性抑制剂(维拉帕米)能降低BMSC的P糖蛋白活性,促进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Ang(1?7)]脱羧形成的一种肽Alamandine对大鼠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ADSC)成脂分化的影响,以及Alamandine调控成脂分化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1、1.0、10.0 μmol/L)的Alamandine处理大鼠ADSC,光镜观察脂滴大小,细胞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测定,油红O染色法检测成脂分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脂肪分化相关蛋白标志物。确定最适浓度后,检测Alamandine处理大鼠ADSC不同天数的细胞成脂分化程度。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II,AngⅡ)和Alamandine共处理大鼠ADSC,相同方法检测成脂分化程度,探讨Alamandine与AngⅡ对ADSC成脂分化的影响。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D(mas associated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D,MrgD)拮抗剂处理大鼠ADSC,同样的方法检测成脂分化,验证Alamandine促进成脂分化的作用受体。 结果:不同浓度Alamandine处理大鼠ADSC,发现Alamandine促进大鼠ADSC成脂分化,且成明显剂量依赖性。选取10 μmol/L Alamandine处理大鼠ADSC,分别在1、3、6、10 d检测成脂分化指标,随着处理天数增加,成脂分化程度也逐渐增加且在第10天达到顶峰。AngⅡ单处理大鼠ADSC抑制了成脂分化,而且AngⅡ减弱了Alamandine促成脂分化效应。同时MrgD拮抗剂D?pro7抑制了Alamandine对大鼠ADSC的促成脂分化效应。结论:Alamandine通过作用于大鼠ADSC的MrgD起到促进成脂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体外分离培养获得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DSCs)的方法,并观察其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特性。初步探讨其体外成骨过程中出现成脂现象的原因及机制。方法 : 剖宫产手术获得腹部皮下脂肪,0.15%Ⅰ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得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行MTT细胞增殖实验绘制增殖曲线,使用流式细胞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行成骨成脂分化鉴定其分化潜能。通过RT PCR技术检测成骨成脂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2(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 2,PPARγ 2)和骨桥蛋白mRNA表达情况。结果 : 通过分离培养,获得了大量旋涡状生长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TT法显示细胞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鉴定结果显示,CD29、CD73、CD105、CD166高表达,CD31、CD34、CD45、HLA DR低表达。细胞免疫荧光结果与之相符。hADSCs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在成骨分化过程中同时伴有成脂发生。RT 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成脂诱导组PPARγ 2 mRNA有时间依赖性递增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成骨诱导组骨桥蛋白,PPARγ 2 mRNA均有时间依赖性递增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建立了一种分离培养hADSCs简单可靠的方法。获得的细胞具有贴壁生长、增殖活性强、干细胞表型以及多向分化等特征。hADSCs体外成骨过程中,三酰甘油的形成对成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观察自治中药骨松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利用双能X线检测,根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选择40例肝肾功能正常,无风湿病、肾脏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胃癌及胃炎等病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前后检测BMD、E2、IL6、ALP、BGP、尿HOP/Cr、尿Ca/Cr等指标。结果两组间患者治病前及治疗前E2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有上升趋势;两组间IL6治疗前后均无差异,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ALP及BGP治疗后稍有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尿HOP/Cr及Ca/Cr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间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从两组间指标差值比较可见,治疗组在BMD和E2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抑制IL6分泌的作用叶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骨松方治疗后患者骨密度增加,血清雌二醇提高,IL6降低,尿HOP/Cr及Ca/Cr降低。结论骨松方具有降低骨吸收的功能,骨松方的这种功能可能与其提高体内性激素水平,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分泌IL6细胞的抑制,使IL6分泌减少,抑制因IL6增高而引起的骨吸收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