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血管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胃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正常人(正常组)52例外周血,胃癌患者(观察组)62例外周血、剖腹后门静脉血、胃癌探查前后门静脉血VEGF水平;6个月后随访13例肝转移者(转移组)和49例无肝转移者(无转移组)门静脉血的VEGF水平。结果:正常组外周血、观察组外周血和探查前门静脉血、胃癌切除前后门静脉血、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门静脉血的VEGF水平分别为:112.37±52.12μg/L、270.60±34.21μg/L、321.65±41.32μg/L、313.54±39.32μg/L、341.47±36.48μ/L、365.67±42.15μg/L和307.81±32.19μg/L。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门静脉血VEGF水平检测可提高其阳性率,对胃癌肝转移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选取2010—2015年7055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根据是否发生肝转移将患者分为胃癌肝转移组(901例)和胃癌无肝转移组(61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T分期、N分期、原发灶手术、放疗、肿瘤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肝转移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胃癌无肝转移组为25个月。Cox回归分析证实,年龄(P=0.009)、肿瘤分化程度(P<0.001)、原发灶手术(P<0.001)及化疗(P<0.001)是影响胃癌肝转移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和化疗是胃癌肝转移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基于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化疗构建的生存列线图对胃癌肝转移患者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4.
“脾为生痰之源”,脾虚时脾胃运化失调而致痰浊内蕴,痰浊阻遏心脉而成胸痹心痛病.痰浊作为冠心病的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贯穿其发生、发展、证型转变及治疗的过程.该文总结冠心病脾虚痰浊证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及客观化指标,探讨其证型演变规律和临床诊疗特点,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参术胶囊治疗脾虚胃癌转移鼠模型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脾虚胃癌转移鼠模型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参术胶囊治疗脾虚胃癌转移鼠模型的基因表达谱变化,分析其治疗脾虚胃癌的分子机理。方法:在将BALB/c—nu/nu小鼠采用食醋法建立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外科原位移植方法,建立脾虚胃癌转移鼠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用基因芯片分别检测脾虚胃癌转移鼠模型组和胃癌细胞株,脾虚胃癌转移鼠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参术胶囊治疗组和模型组,阳性药物的基因差异表达。结果:脾虚胃癌转移鼠模型中95条基因差异表达与代谢、免疫、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等有关;参术胶囊能逆向调节因脾虚胃癌引起的9条基因(代谢相关基因、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的差异表达。结论:脾虚因素加重了脾虚胃癌的病情;参术胶囊是从多靶点出发来治疗脾虚胃癌和改善症状的。 相似文献
6.
7.
胃癌肝转移是病程晚期的表现,其手术机会少,治疗效果及预后差。我们回顾分析了21例胃癌肝转移切除的临床资料,探讨胃癌肝转移切除的预后因素,并对外科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 鉴定选择性噬菌体多肽phage2 0是否具有抗胃癌肝高转移细胞XGC9811-L肝转移的作用。方法 采用胃浆膜下裸鼠原位接种转移模型 ,观察phage2 0对胃癌细胞XGC9811-L肝转移能力的影响。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 (phage2 0孵育组 12只 ) ,对照组 (XGC9811-L组 12只、M13wt孵育组 12只 ) ,原位接种后 10天、5周解剖裸鼠 ,观察肝转移率、转移瘤的数目及原发瘤的体积。结果 在原位接种后 10天 ,各组未发现肝转移灶 ,接种后5周phage2 0孵育组、XGC9811-L未孵育组、M13孵育组肝转移率分别为 :2 0 % ,10 0 % ,80 % ;肝转移灶的数目为 0 ,9.5± 2 .8,7.1± 4 .71;原发瘤的体积为 0 .6 5± 0 .4 32 ,0 .5 2 8± 0 .2 96 ,0 .5 82± 0 .348。与对照组相比phage2 0孵育组的肝转移率和转移灶的数目明显减少 ,P <0 .0 5 ,但在原发瘤的体积方面 3者间无显著差别 P >0 .0 5。结论 phage2 0可抑制胃癌肝高转移潜能细胞XGC9811-L肝转移能力 ,但对其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血K-ras和p53基因突变与胃癌肝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K-ras、p53基因突变与胃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对胃癌患者的门静脉血、外周静脉血分别进行K-ras、p53基因检测,术后随访半年,了解肝转移情况。结果6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的p53和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8.06%、4.83%和38.71%、33.87%;有无肝转移者p53和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92.30%、76.92%和24.49%、22.45%;剖腹后探查前或胃癌探查后门静脉血p53和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38.71%、33.87%和56.45%、62.90%,上述两组指标之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门静脉血K-ras、p53基因突变对预测胃癌肝转移,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数据库分析剪接因子SRSF1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分析SRSF1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利用UALCAN、KM Plotter评估SRSF1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利用TIMER工具分析SRSF11表达对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结合TCGA spliceSeq中可变剪接数据和RNA-seq数据分析SRSF11调控的可变剪接事件和基因,并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SRSF11表达明显上调(P <0.05),且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TP53基因突变有关(P <0.05);SRSF11高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P <0.001);SRSF11表达可影响胃癌中多种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巨噬细胞高浸润量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P <0.05);靶基因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参与病毒感染、溶酶体、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和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等。结论 SRSF11在胃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且...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胃癌与正常胃粘膜间具有差异性表达的基因,找出参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键基因,
并对其所涉及的功能进行分析预测。方法从GEO表达谱数据库中下载表达谱基因芯片数据GSE100935(包括18例胃癌样本
及正常胃粘膜组织),利用Morpheus在线软件分析基因芯片GSE100935的数据,获得在胃癌与正常胃粘膜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
的基因,并构建聚类分析热图;利用软件UALCAN在线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在胃癌与正常胃粘膜组织中表达水平;利用Kaplan-
Meier绘图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高低进行生存分析;最后采用Fun Rich软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网站
STRING构建目的基因蛋白互作网络。结果通过分析基因芯片GSE100935 获得45119 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在线分析软件
UALCAN显示EXD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同时生存分析提示当EXD3基因高表达时,胃癌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GO功能
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胃癌细胞核苷酸的新陈代谢调节以及转录因子的活动有关。结论EXD3可能是胃癌中潜
在的癌基因,可能与DNA损伤修复有关,其表达上调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判断胃癌患者预
后的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逐渐上升.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疾病.结合对历代文献的认识及临床与科研成果,建立了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路径,我们认为其病因病机的关键在于肾虚,病位在肾,与肝、脾相关.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肾阴虚、阳虚为主,涉及肝阴、脾气及气血不足;标实多为瘀血.从肾虚、脾虚及... 相似文献
15.
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大鼠胃粘膜易损伤性的复健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给大鼠灌胃大黄水提取液10天,造成类“脾型”模型进行胃粘膜损伤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消炎痛、应激因素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补中益气汤治疗7天,其胃粘膜损伤指数较非治疗组明显下降。提示“脾虚”大鼠胃粘膜易损伤性增高,补中益气激发对其有复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从肝郁脾虚证论治心悸受到很多医家重视,但其中病机仍未阐明清楚。本文以“肝郁脾虚”为引线,对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梳理,涉及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相关病证,旨在为调肝理脾法治疗心系疾病提供文献佐证,丰富该法的理论内涵。文献研究发现古代医家重视肝郁、脾虚对心悸发病的影响,病机以气血失调为主,涉及脏腑相合、七情、病理产物等多个环节,治法区分益气补血、疏肝解郁、化饮祛痰、安神定志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胃癌肝转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3例胃癌肝转移患者治疗前后和2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对照组)的血浆可溶性VEGF水平?结果:胃癌肝转移患者血浆可溶性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病情好转的胃癌肝转移患者[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其血浆可溶性VEG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病情进展的胃癌肝转移患者[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PD)],其血浆可溶性VEG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的胃癌肝转移患者[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SD)],其血浆可溶性VEGF水平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可溶性VEGF浓度对于评价胃癌肝转移的治疗疗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胃癌和正常胃黏膜间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并预测其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CancerGenomeAtlas,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患者RNA-seq数据,使用软件R-Studio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运用DAVID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KEGG)通路分析,研究PI3K-Akt通路中表达差异最明显的基因,通过网站UALCAN对其进行表达量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利用在线网站STRING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同时利用Kaplan-MeierPlotter在线分析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获得5704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225个上调和1479个下调的蛋白编码基因;KEGG通路分析确定骨涎蛋白(inte-grinbindingsialoprotein,IBSP)为目的基因;IBSP基因在胃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P<0.001);且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明显相关(P<0.05)。结论:IBSP基因作为胃癌中潜在的癌基因,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胃癌的早期进展,进而导致胃癌患者预后不良,有望成为胃癌新的临床诊断和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GC)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基因和通路,并构建胃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 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指标,使用R包分析基因表达差异并做基因功能富集分析。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分析法构建胃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ROC曲线检测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并绘制列线图。 结果获得930个差异表达基因,包含436个上调基因,494个下调基因。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色素P450代谢、cAMP信号等通路。Cox法确定了10个生存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构建多基因预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Cox分析结果显示,预后模型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构建的多基因预后模型对胃癌患者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效能,可能成为胃癌临床预后评估的指标以及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中藏药新方“邦然姆散”对脾虚腹泻小鼠止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开发青海地区生长的中藏药,拟组成治疗脾虚腹泻的新方剂。方法:用泻下药造成脾虚腹泻的小鼠动物模型后,用中藏药新方邦然姆散小剂量、大剂量及西药肠复康治疗作对照,观察指标为体重变化情况及大便次数等。结果:邦然姆散对小鼠脾虚腹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P〈0.05,〈0.01)。结论:中藏药新方邦然姆散具有健脾止泻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