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1例婴儿纤维性错构瘤.患儿男,4岁.左足底皮下肿物2年.皮肤科检查:左足底一2.0cm×1.5cm×1.0cm皮下结节,中等硬度,界限较模糊,活动度差,表面皮肤正常.手术切除肿物,肿物呈淡黄色桑葚状,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由纤维组织、成熟的脂肪组织及原始间叶细胞组成,3种成分混杂交错,...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1岁。鼻根部皮下肿物10年,增大1年,无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示:(鼻部)梭形细胞肿瘤,部分肿瘤细胞异型性及多形性明显,诊断为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免疫组化结果:CD34(-),CK-pan(-),S-100(-),SMA(-),Ki67(10%),CD10(+),CD68(+)。诊断: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8岁,因左侧胸部单发褐色肿物4年、多发小丘疹1年就诊。皮肤科检查:胸部左侧一1.2 cm × 1.1 cm × 1.0 cm褐色类圆形肿物,质韧,其右侧数个直径3 ~ 5 mm褐色丘疹,左侧腋下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手术完整切除肿物后行组织病理检查:肿物和小丘疹内均可见真皮浅层痣细胞聚集成巢,考虑皮内痣;最大肿物...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2岁,左肩部孤立性无痛性肿物逐渐增大2年人院.体检:除左肩部肿块外其余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病变局部皮肤隆起,表面光滑,色泽正常,肿物位于皮下,约3.5 cm×2.0 cm×1.5 cm,质硬,可移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中见肿物位于皮下脂肪组织内,结节状,局部具有纤维性假包膜,肿物切面灰白色,质中.镜下,肿瘤组织学形态与乳腺型纤维腺瘤极为相似,呈明显的分叶状,每个小叶由具有管状结构、基底细胞样上皮条索和富于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的纤维黏液样间质构成,小叶内无毛球和原始毛乳头结构;小叶间为致密的胶原纤维性分隔,其间散在少量炎细胞浸润;多数小叶内基底细胞样上皮条索包绕在纤维黏液样间质周围;部分管状结构内可见少许稀薄并呈同心圆样排列的淡嗜伊红物质.免疫组化显示,小叶内上皮细胞及其管腔内物质强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5/6(CK5/6),不表达CAM5.2及癌胚抗原(CEA),管腔内淡嗜伊红物质糖原染色阴性,支持管状结构为不成熟毛囊,而非汗管.结合临床表现、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及糖原染色结果,命名为结节性纤维毛囊瘤(nodular fibrofolliculma).术后随访3月余未见复发.本病是一种毛源性良性附属器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学表现,认为是一种新的皮肤附属器肿瘤.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皮脂腺痣合并毛母细胞瘤。患者男,39岁。左面部皮疹30余年,无自觉症状。皮肤专科情况:左面部见一个4 cm× 2 cm大小的皮色斑块,表面粗糙。斑块基础上可见两个约黄豆大小、表面光滑的蓝灰色半球形肿物和一个黄豆大小的乳头状淡红色肿物,质中。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镜下可见蓝灰色均质结构、分枝状血管、黄白色叶状结构。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内可见大量皮脂腺、由基底样细胞构成的上皮性肿瘤,伴色素沉着,肿瘤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基底样细胞具有毛囊特征。免疫组化示AR(-), Ki-67(15%+), BCL-2(+),CD10(灶性+),CD34(-),CK20(散在+),Ber-EP4(+)。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诊断为皮脂腺痣合并毛母细胞瘤。手术完整切除皮损,随访半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6.
报告水疱型毛母质瘤1例。患者男,26岁,右肘部屈侧皮肤肿物7年。皮肤科检查:右肘部屈侧可见一约3.0 cm×3.0 cm×1.0 cm大小类圆形松弛的淡红色水疱,隆起皮面,边界清楚,无破溃与渗液,触之有波动感,水疱基底部可扪及一约1.5 cm×1.0 cm×0.3 cm大小的质硬结节,活动度差,形状欠规则,触压痛不明显。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正常,肿瘤位于真皮内,肿瘤细胞团块周围可见扩张淋巴管,其中充满淋巴液,肿瘤团块由基底样细胞及影子细胞构成。诊断为水疱型毛母质瘤。予手术完整切除,创面愈合良好。目前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2岁,外阴赘生物半年。皮肤科情况:左侧大阴唇内侧约1.0 cm×1.0 cm×1.5 cm大小红色带蒂肿物,质韧,表面结痂,轻度触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肿瘤位于真皮内,由弥漫性梭形及上皮样细胞构成,间质中小至中等大小血管及胶原纤维增生扩张,部分血管壁增厚呈玻璃样变,胶原束间散在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34(-)、Desmin(-)、SMA(-)、Ki-67(约3%+)。诊断:细胞性血管纤维瘤。治疗:予手术完整切除并随访。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颈后部黄豆大皮下结节皮色正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当时未予重视。此后结节缓慢增大,始终无疼痛和瘙痒等自觉症状,现结节约鸽蛋大小,为明确诊断于2004年8月来我科就诊。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科检查:颈后右侧可见2cm×2cm×1cm结节,圆形,突出皮面,皮肤颜色如常,质硬边界清,中等活动度,无压痛,局部皮温不高。肿瘤组织病理示:肿瘤位于真皮深部,边界清楚,可见不规则上皮细胞岛,周围有结缔组织包裹。细胞岛中可见嗜碱性细胞和影细胞。…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2岁,发现右肩部皮肤肿物半年,切除术后4个月,复发3个月余。皮肤科情况:右肩部可见一隆起于皮肤表面的半球形肿物,大小约2.5 cm×2 cm×1.8 cm,表面较光滑,可见多条树枝状毛细血管,压痛(-)。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经典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区域由席纹状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伴有纤维肉瘤转化区域由鱼骨状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纤维肉瘤转化区域内肿瘤细胞CD34局灶阳性,p53(80%+),Ki-67(20%+),Bcl-2(+),EMA(-),S-100(-),HMB45(-),SMA(-),Desmin(-)。诊断: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治疗:手术切除,拆线后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报告1例脂质化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男,43岁。因右小腿肿块渐进性增大10年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右小腿伸侧近踝关节处有一2.5 cm×2.5 cm半圆球形暗褐色肿块,质硬,活动度差。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组织位于真皮层,主要由泡沫样细胞及多量玻璃样变性的胶原纤维构成,胶原纤维似骨基质样、金属丝样,肿瘤边缘处可见少量呈席纹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免疫组化检查示CD10(+),CD68(+),CD34(-)、波形蛋白(+),诊断为脂质化纤维组织细胞瘤。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74岁, 因右侧大腿肿物3年, 增大1年就诊。患者于3年前在右侧大腿发现鸽子蛋大小的肿物, 无明显疼痛、麻木等不适。肿物逐渐增大, 于1年前增至"苹果"大小, 自感坠胀不适, 遂就诊。门诊以右大腿上段内侧纤维肉瘤收入病房。既往体健, 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检:各系统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大腿上段内侧可见一约13 cm × 8 cm椭圆形包块, 表面无红肿、破溃, 皮肤感觉及血运良好, 余未见异常。彩色超声检查示右侧大腿内侧探及11.2 cm × 10.3 cm的低回声, 界限清, 形态尚规则, 内部回声不均匀, 间以少量无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红蓝血流信号, 频谱多普勒超声测得动脉血流频谱。核磁共振成像示右侧大腿内侧肌间隙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肿块影(图1), 信号不均匀, 中心见环形长T1短T2信号影及斑片状稍短T1长T2信号区, DWI周围呈高信号, 中心呈低信号, 边界清晰, 邻近肌肉组织受压。右侧大腿软组织穿刺活检提示奇异细胞性平滑肌瘤, 瘤细胞怪异, 但增殖活性极低, 不排除子宫起源, 所见病变微小。活检标本肉眼观为一类圆形肿物, 体积9 cm × 9 cm × 7 ...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女,24岁。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胸部皮肤出现红斑,逐渐变大,中央萎缩。皮肤科检查:胸部一3 cm×4 cm暗紫红色近圆形斑块,表面光滑,中央萎缩,触之质地韧,无凸起包块,无触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萎缩变薄,真皮及皮下脂肪可见短梭形细胞增生,增生细胞和表皮之间可见肿瘤细胞无浸润带;真皮浅、中层区域肿瘤细胞数目较少,排列稍稀疏,细胞呈波浪状排列,平行于表皮;真皮深部和皮下脂肪层可见密集排列的梭形细胞增生,梭形细胞密集排列呈车幅状、席纹状或束状。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强阳性表达CD34。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阳性。诊断: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女,58岁。耳后肿物30年,加重伴结节溃疡5个月。皮肤科检查:右侧耳后可见7 cm×2 cm暗红色斑片,边界较清,色素不均,部分破溃结痂,肿物沿耳洞蔓延至右耳垂前方,可见1 cm×1 cm紫红色结节,质硬,中央破溃,周边绕以珍珠状隆起的边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细胞与表皮相连,真皮内可见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嗜碱性的肿瘤团块,外周绕以肿瘤细胞,呈栅栏样排列,可见收缩间隙。免疫组化:p63(+),CK5/6(+),p53(40%~50%+),增殖核抗原(Ki-67)(50%~60%+)。诊断:基底细胞癌。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77岁。背部反复起肿物,先后多次手术切除15年余。皮肤科情况:左侧背部可见一约21cm×27cm大小的肤色肿物,突出皮肤,表面凹凸不平,质硬,无压痛,其上方可见一2cm×2cm大小的糜烂面,伴少许渗液。皮损组织病理示:镜下可见梭形细胞增生,细胞密集排列,部分细胞核呈异型性(大于正常3倍,核形不规则),核分裂相(1~4个/10HPF)。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34(-)、SMA(-)、Desmin(-)、S-100(+)、Ki-67(5%~10%+)、EMA(-)、STAT6(+)、CD99(-)、CK(-)、Bcl-2(-)、p53(1%+)。诊断:巨大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5.
报告甲下浅表性肢端纤维粘液瘤1例。患者女,74岁,因右足拇趾甲下肿物2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右足拇趾甲床部位见一大小约3.0 cm×2.0 cm×1.0 cm的红色肿物,质韧,压痛(+),甲板缺如。体表肿物超声:拇趾探及范围约21 mm×20 mm低回声包块,内回声不均,呈囊实混合性。右足DR:拇趾软组织肿胀,骨质未见明显异常。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部分棘层增厚,真皮浅层水肿,小血管增多,见梭形细胞及星状增生,纤维组织增多,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阿辛蓝染色(+)。免疫组化:CD34局灶性阳性、Vimentin弥漫性阳性,S-100、Desmin、Actin、CD31、HHV-8均阴性。诊断:甲下浅表性肢端纤维粘液瘤。予手术切除肿物,术后甲床愈合良好,随访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5岁,左侧面部起疹1个月,临床表现为左侧面部约5 cm×8 cm边界清楚的褐色斑块。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层可见分化较差的瘤细胞弥漫巢片状分布,细胞核大深染,染色质粗糙,核仁易见,异型性明显,可见少许核分裂象,部分区域残存腺管样结构,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CK7(+)、AE1/AE3(+)、GATA3(+)、CAM5.2(+)、Ki-67(20%+);S-100(-)、TTF-1(-)、PSA(-)、p63(-)、PAX8(-)、CD30(-)、Vim(-)。诊断:左侧腮腺低分化腺癌、左侧面部皮肤转移腺癌。治疗:术前辅助化疗(多西他赛120 mg d1+顺铂30 mg d1~4,每3周1次),保留面神经左侧腮腺及肿物切除术+邻近淋巴结切除术,术后化疗(多西他赛100 mg d1+顺铂100 mg d1,每3周1次)。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8岁。23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背部绿豆大肿物,皮肤色,质软,略隆起,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6年前肿物逐渐增大至1.5cm×1.5cm,浅红色,仍无自觉症状。1年前肿物颜色逐渐加深至暗紫色,触之有浸润感伴间断疼痛而就诊。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增生,真皮见大量异型梭形细胞,异型细胞呈短梭形,核大,深染,胞浆丰富,核浆比例增大,呈车辐状或漩涡状排列,侵袭性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4(+),HMB45(-),Ki-67(3%+),SMA(-),Vimentin(+)。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行手术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3岁。左肩胛部结节10余年,增大伴轻压痛1年。皮肤科情况:左肩胛部可见一约2.5cm×2.0cm大小皮下结节。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层可见大量胞质嗜酸性颗粒状细胞呈巢索状排列,其间纤维组织间隔,无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示:S-100蛋白(+),CD68(+),NSE(+),TFE3(+),Ki67(5%+)。诊断:皮肤颗粒细胞瘤。  相似文献   

19.
报告1例皮肤软纤维瘤基础上发生的鳞状细胞癌。患者女,65岁。左手臂皮肤袋状突起10年余,迅速增大6个月。皮肤科检查:左上臂伸侧有一2.5 cm×2 cm×2 cm暗红色不规则球形肿块,质中等,肿块随肢体活动可轻度扭转。皮损大体病理:球形肿块剖面呈灰白色,有蒂;组织病理:肿物表面多灶性坏死,瘤细胞呈巢团状向纤维组织内浸润,细胞核大、深染、多形,蒂部被覆皮肤基本完整,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纤维组织增生部分变性,皮下见癌细胞浸润。诊断为皮肤软纤维瘤继发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9岁,发现左大腿皮肤肿物7个月就诊,肿物活检送病理检查,镜下病理学表现为:瘤细胞呈圆形或类圆形,胞质丰富,胞核大小不一,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可见,免疫组化结果:CD3(+),CD30(弥漫+),LCA(+),Ki-67(约60%+),CD5(灶+),Bcl-2(+/-),CD45RO(+),Vimentin(+),CD56,CD20,CD23,CD4,CD8,CD79a,CD38,CD15,CD68,Cyclin D1,SMA,S-100,CK和TIA-1均(-),其中,LCA(+)提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CD20,CD23和CD79a(-)除外B细胞来源肿瘤;CD3和CD45RO(+)提示T细胞来源肿瘤;CD30(弥漫+)提示间变性大T细胞淋巴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原发皮肤间变性大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