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使用新加坡有害化学物质职业接触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简称"新加坡方法"),对16家焦化厂工人接触焦炉逸散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工作场所焦炉逸散物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炉顶、炉侧、非焦炉和其他工作区,炉顶和炉侧工人的肺癌死亡率与焦炉逸散物接触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炉顶和炉侧工人接触焦炉逸散物的健康风险为极高风险,非焦炉和其他工作区为高度风险。提示焦化厂不同工作区均存在高度致癌风险,应建立持续改进的风险控制与管理策略,以降低焦炉逸散物接触水平,保护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铸造作业粉尘的不同连续采样方法检测结果若干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铸造行业作业场所粉尘连续性采样中,个体采样和区域采样两种测定结果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以及季节因素和不同作业场所对采样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3家工厂的铸造车间作为采样现场,分别在各工种选取36、23、14人进行个体全工作班随身采样,并同时进行工作区域定点采样。冬、夏两季每季重复进行3次。以重量法测定粉尘总量并计算出粉尘浓度。对各工厂夏冬两季各工种以及各工作区域的空气粉尘平均浓度,进行工种浓度和区域浓度、季节和工厂之间的比较分析。[结果]工种浓度各厂都有从造型各工种到开箱各工种浓度渐高的趋势排列,其中两个厂的浓度排列趋势有极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30和16.36,P〈0.01。区域采样所得的区域浓度与相应的工人个体采样所得的工种浓度或缺乏显著性相关,或未见显著性差别。冬季各工种的个体样品和区域样品所测得的粉尘平均浓度普遍高于夏季时的相应样品,其中造型(t=4.56)、制芯(t=4.34)、开箱冷却(t=5.88)、开箱打磨(t=3.49)、以及铸造车间行车(t=2.97)工种和制芯间(t=2.79)区域的季节差异表现出统计上的显著性。3个厂之间,某些类似工种个体接触和类似工作区域的空气粉尘平均浓度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有色金属铸造厂的浓度都是最低。[结论]在大中型的黑色金属铸造生产场所,区域采样不能很好地代表或替代个体采样以反映作业者实际的粉尘接触浓度。在有色金属铸造中,如考虑到含二氧化硅砂的国家卫生标准值,区域采样还是不能代表作业者实际的粉尘接触浓度是否在国家标准以下。季节因素(实际上是工作场所的自然通风因素)在决定实际接触粉尘浓度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等规模生产标准产品的铸铁工艺过程在造型工段的粉尘对工人危害最大;大规模的铸钢工艺生产在熔炼和开箱清砂工段的粉尘对工人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和健康监护体检的方法对某焦化公司焦炉逸散物相关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结果显示,炼焦工段焦炉作业工人接触焦炉逸散物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率为75.0%,按超限倍数要求,作业工人接触焦炉逸散物超标率为33.3%,其中炉顶导烟车工为高度危害作业。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职业性焦炉逸散物接触对作业工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某焦化厂焦炉工551人作为暴露组,同时选择该地区无焦炉逸散物职业接触史的12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按照接触焦炉逸散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将暴露组分为A、B、C 3组,分析不同浓度组工人和对照组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暴露组工人焦炉逸散物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超标率为20.35%;暴露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接触焦炉逸散物可对作业工人的肝功能产生影响,导致ALT活力升高。  相似文献   

5.
煤焦生产中逸散出多种有毒有害物质 ,如焦炉逸散物、粉尘 ,同时伴有高温、噪声等有害因素 ,这些因素能单独或联合作用于焦炉作业工人 ,从而损害健康。据报道[1] ,焦炉作业工人健康损害较重 ,肺癌发病率较高。据资料显示[2 ] :攀钢焦化厂炉盖工接触焦炉逸散物浓度为 19 6 4mg/m3,超标达 97倍 ,上升管工接触焦炉逸散物浓度 5 77mg/m3,超标达 2 8倍 ,煤车司机接触焦炉逸散物浓度 6 83mg/m3,超标达 33倍 ,其它焦化厂某些工作岗位焦炉逸散物浓度也有不同程度超标。因而焦炉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应受到重视 ,除采取防护措施减少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接…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煤矿综采工作面各工种作业工人在各种工作状态下工作地点的粉尘环境浓度和持续时间,采用时间加权粉尘浓度,结合职业史及出勤率,推算各工种及每个操作工人的实际接尘量,可反映各工种受粉尘危害的严重程度,考虑较全面。结果较为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焦炉逸散物接触对煤焦作业工人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作业环境中苯并(a)芘、苯溶物、焦炉逸散物等有害物质的质量浓度;选择91名焦炉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80名无任何职业有害物质接触史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重要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焦炉作业工人工作场所存在职业有害因素,且炉顶有害物质质量浓度高于炉侧,存在职业有害因素;与对照组相比,焦炉作业工人血清IL-10、TNF-α水平均升高,IL-2水平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触组中,炉顶工组、炉底工组IL-10、TNF-α高于炉侧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炉作业工人血清IL-10与TNF-α水平及工作区域有害物质质量浓度之间呈正相关,IL-2水平及工作区域有害物质质量浓度之间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提示焦炉逸散物的接触可以引起体内免疫系统分泌的相应免疫调节因子IL-10、TNF-α水平升高,IL-2水平降低。IL-10、TNF-α...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彩色显像管玻壳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程度,通过查阅资料、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作业工人的工作日记录,得出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结果 显示,该工作场所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石英砂粉尘、铅尘、铅烟、高强度噪声.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率为20.0%,...  相似文献   

9.
尿1—羟基芘作为焦炉工人接触多环芳烃的生物监测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焦炉作业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浓度、作业人工接触PAHs的量、尿1-羟基芘(1-OH芘)排出水平的调查结果表明,焦炉工人尿1-OH芘排出水平与接触PAHs量呈正相关,吸烟对尿1-OH比测定影响不明显。因此,尿1-OH芘可望作评价焦炉工人接触PAHs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氢氟酸接触工人的尿、血和发的监测KoichiKonoetal为了确定氟化氢(HF)工作环境中HF浓度与接触工人血清、尿液和头发中氟浓度之间的关系,作者检查了142名接触HF和0237名无接触工人班前班后之血、尿和头发样本。结果显示接触工人班前血、尿的...  相似文献   

11.
芘的代谢产物1-羟基芘被认为是多环芳烃(PAH)内剂量的很有希望的生物监测指标。作者以此指标对焦炉工人接触PAH的内剂量和外剂量进行了研究。连续三天采集56名早班焦炉工人个体空气颗粒物样品,同时采集工人班前、班末尿。以44名热轧厂工人为对照组,收集其班末尿。第三个工作班结束后取接触组和对照组工人静脉血。空气样品经提取、净化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尿样中1-羟基芘经酶水解、柱净化后用HPLC测定。血浆经Sep-Pak C_(18)小柱净化后,用HPLC测定1-羟基芘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煤制气厂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作业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通过查阅资料、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识别和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作业工人的工作写实记录,计算出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结果显示,作业工人接触煤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率61.5%,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率81.0%;9个工种接触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超过85 dB(A),超标率37.5%。提示,煤制气厂备煤和气化系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噪声和电离辐射等。气化及后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苯、甲苯、酚、甲酚等毒物,是引起急、慢性中毒事故的隐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焦炉作业工人对焦炉逸散物中致癌性多环芳烃的接触水平。方法用焦炉工人的尿浓缩物做Ames试验。结果在TA98( S9)菌株焦炉工人尿样的致突变活性很强 ,接触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焦化工人肺癌病因中 ,职业暴露是首要因素 ,尿浓缩物Ames试验能反映作业工人接触焦炉逸散物中多环芳烃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煤矿综采作业产尘量大,工作面长,主要尘源移动,工序变更,各工种操作地点变化,工人接触环境煤尘浓度将随着所处平面位置不同而改变,机体所受危害程度相差很大。因此,欲评价防尘效果及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焦炉工人早期生物效应标志物DNA损伤与生物有效剂量标志物苯并(a)芘二氢二醇环氧化物(BPDE)-白蛋白加合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焦化厂207名焦炉工人作为接触组,102名非焦炉作业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BPDE-白蛋白加合物浓度,采用彗星实验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结果焦炉工人的血浆BPDE-白蛋白加合物浓度和外周血DNA损伤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了个体的工龄、吸烟和饮酒状况后,焦炉工人BPDE-白蛋白加合物浓度增高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1.72倍(P<0.05),焦炉工人DNA损伤水平增高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1.96倍(P<0.05)。BPDE-白蛋白加合物与DNA损伤水平在焦炉工人中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Spearman偏相关系数=0.235,P<0.01),但在对照组中不存在相关关系(Spearman偏相关系数=0.093,P>0.05)。结论焦炉工人生物有效剂量标志物BPDE-白蛋白加合物和早期生物效应标志物DNA损伤之间存在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焦炉作业工人尿中1-羟基芘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煤化工厂147名焦炉作业工人分为焦油组(接触焦油作业工人)60人和焦炉烟尘组(接触焦炉烟尘作业工人)87人,另选择79名非焦炉作业工人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对作业工人尿中1-羟基芘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焦油组和焦炉烟尘组尿中1-羟基芘水平分别为(2.20±0.49)和(1.92±0.5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0.59±0.4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油组尿中1-羟基芘水平明显高于焦炉烟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油组与焦油烟尘组作业工人尿中1-羟基芘水平不受工龄、性别和吸烟等因素的影响.结论 焦炉作业工人尿中1-羟基芘水平明显增高,以接触者尿中1-羟基芘水平作为评价人体接触多环芳烃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近期接触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某电石厂粉尘防护设施整改前后的防护效果。方法对该电石厂进行一般职业卫生学调查,对防尘设施整改前后作业工人接触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并对2次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整改前,该建设项目14个粉尘作业工种中,有6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超标,工种超标率为42.9%。作业工人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最大值分别为11.2 mg/m3和57.3 mg/m3,最高超限倍数为7.2。整改后,各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的粉尘浓度全部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在各粉尘超标岗位分别增设了通风除尘或喷雾降尘设施,地面或设备清扫采用负压吸尘或水力清洗设施,并合理利用操作室隔离设施后,均达到了良好的防尘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油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打包机套袋操作位工人及白土投加工接触的粉尘的超限倍数计算结果超标,分别为4.088、2.600,其他各工种接触的粉尘、化学物质的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榨油厂巡检工接触的噪声强度超标,其他各工种接触的噪声强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9.
焦炉逸散物是人们公认的致癌物,某些皮肤癌和肺癌与焦炉逸散物有密切关系[1],美国对十几家焦化厂工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焦炉工人的肺癌发病率特别高,相对危险度为3.35-10,并发现与工作场所空气中焦炉逸散物浓度相关[2].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焦化企业作业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健康状况。方法 2011-2014年对某焦化企业作业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2011-2014年作业工人粉尘、焦炉逸散物、噪声、高温的浓度或强度的总体合格率分别为96.6%、79.1%、70.1%、89.7%,其中2014年粉尘和焦炉逸散物浓度合格率均为100.0%。噪声职业禁忌证检出8人,总体检出率1.1%;粉尘职业禁忌证检出1人,检出率0.1%;噪声观察对象检出15人,检出率2.1%,未检出粉尘观察对象和职业病病人。结论应采取综合噪声控制措施,督促工人佩戴耳塞,以保护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