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156例HIV/TB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56例HIV/TB患者,入组时已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继续维持抗病毒治疗并联合抗结核治疗,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先抗结核治疗2周以后启动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方案: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抗结核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其中单纯肺结核患者采用2HRZE/4HR方案,总疗程6个月;合并肺外结核者采用2HRZE/10HRE方案,总疗程12个月,记录治疗转归。进行追踪随访,根据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抗病毒治疗情况、药敏试验、CT表现、HIV病程、HIV感染途径、肺结核类型、合并肺外结核、服药情况、CD~+_4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56例患者中治愈79例、完成疗程38例、治疗失败10例、死亡29例,治疗成功率75.00%、死亡率18.59%。最终死亡组29例、存活组127例。死亡组抗结核治疗开始前的CD~+_4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静脉吸毒感染HIV、涂阳肺结核、有过中断服药患者的占比(79.31%,58.62%,65.52%,24.14%)明显高于存活组(48.03%,35.43%,37.01%,8.66%),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占比(34.48%)低于存活组(5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CD~+_4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静脉吸毒感染HIV、涂阳肺结核、中断服药是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接受抗病毒治疗则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CD~+_4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静脉吸毒感染HIV、涂阳肺结核、中断服药是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接受抗病毒治疗则是保护因素,应重视双重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并加强服药的追踪管理,尽最大可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以期改善双重感染患者的抗结核治疗预后,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治疗和管理模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观察确诊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51例抗结核治疗的服药依从性、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停药半年、1年、2年随访。结果 151例患者服药依从性100%,因反复肝功能损害中断治疗率1.32%(2/151),治疗过程中死亡3例,死亡率1.99%(3/151),治疗成功率94.04%(142/151),治疗失败2.65%(4/151)。随访停药半年、1年肺结核无复发,停药2年复发率1.41%(2/142),治疗成功患者2年生存率99.3%(141/142)。结论合理规范的HIV/TB双重感染的治疗和管理模式,不但可以减少和避免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更能确保服药依从性,减少丢失率,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07-2008年期间,广西、四川、湖南三省(自治区)共6个县诊治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共观察330例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33例。使用SAS 9.2软件,分析患者体质量、CD4+ T淋巴细胞水平、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HIV感染途径、HIV感染年限、结核病类型、机会感染等因素对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状况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病死率为10.0%(33/330)。对死亡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CD4+ T淋巴细胞水平未对患者的病死率产生影响(Wald χ2=0.5774,P=0.4473,OR值0.858,95%CI值0.578~1.274);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的7.612倍(Wald χ2=14.8539,P<0.001,OR值7.612,95%CI值2.712~21.369),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性传播组病死率(6.7%,14/210)与静脉吸毒组病死率(16.1%,19/118)比较,静脉吸毒组病死率较高,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涂阳肺结核组、涂阴肺结核组、肺结核组、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组、单纯肺外结核组病死率(分别为:20.9%,18/86;8.0%,14/174;11.7%,27/230;16.7%,5/30;1.4%,1/70)比较,涂阳肺结核及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组病死率较高,χ2值分别为17.8685和7.9687,P值均<0.05。 结论 结核病变程度、患者机能状况是影响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病死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HIV/AIDS合并肺结核死亡病因分析,提高对该双重感染的诊疗水平。方法对308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中54例死亡患者的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D^4+≥200/mm^3 62例,死亡2例,CD^4+100—199/mm^3 70例,死亡8例,CD^4+50—99/mm^3 82例,死亡17例,CD^4+〈50/mm^3 94例,死亡27例。抗结核治疗组268例,死亡35例,未抗结核治疗40例,死亡19例。真菌为主要死因的28例,细菌主因10例,结核病主因6例,卡氏孢子虫感染主因5例,以其他病毒为主因2例,其他死因3例,呼吸道感染为最多。结论抗结核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当CD^4+较低时,病死率明显增高,且以真菌感染为主,是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主要死因。因此,及早抗结核治疗及HAART治疗、提高病人免疫、控制其他病原体感染尤其是真菌感染是治疗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肺结核病人化疗依从性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影响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3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在肺科住院的曾用过抗结核药品的肺结核病人采取问卷方式调查,了解病人规律服药情况及影响因素,评价患者对抗结核治疗依从性并总结分析。结果病人规则服药率为58.9%,影响病人服药依从性因素多为人为主观因素,并与病人年龄、结核病知晓情况及实行督导管理质量、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结论加强对结核病人及综合医院医生的防痨宣教,提高病人对结核病的知晓率,重视肺结核病人的督导管理,是提高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地点:柬埔寨Banteay Meanchey省。目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结核病和艾滋病双重感染流行的国家,对所有的结核病人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检测,并对所有HIV感染者和病人进行结核病筛查。本文探求在东南亚国家是否有证据支持这一建议的可行性。设计: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对2003年10月2005年2月新诊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结核病人进行回顾性的队列研究,以明确HIV感染和患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并确定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死亡情况。结果:574例结核病人中发现HIV感染者216例(38%),45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诊断结核病病人124例(24%)。无任何组别的病人处于HIV感染或患结核病的低风险。18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且有抗结核治疗转归记录,其中49例(27%)死亡,而未感染HIV的357例结核病人中17例(5%)死亡(相对危险度5.2,95%可信区间为3.1—8.7)。感染HIV的涂阴肺结核病人的死亡率常常低于涂阳肺结核病人(相对危险度0.39,95%可信区间0.16—0.93)。结论:无任何组别的病人处于HIV感染或患结核病的低风险,感染HIV的结核病人的死亡率高。这些数据证明:在东南亚国家,应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TB/HIV双重感染建议。有必要采取紧急干预措施,以降低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两病之间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对比方法分析住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研究组)及单纯肺结核患者84例(对照组)在咯血、痰菌和合并空洞、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咯血表现上无差异,而在X线表现空洞、痰菌阳性及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的病灶吸收情况、痰菌阴转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要严重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短期病灶吸收差,痰菌阴转率低。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者要延长抗结核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住院治疗的24例HIV感染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病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4例HIV感染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病人中,发热20例,头痛14例,意识改变12例;16例病人合并肺结核,6例合并其他HIV相关神经系统病变。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76个/mm3[四分位数间距(IQR):25.3~229.3],约41.7%的病人CD4细胞计数50个/mm3。仅在2例脑脊液标本中找到抗酸杆菌。总病死率为25.0%(6/24)。低基线CD4细胞计数、意识改变、脑脊液高蛋白含量和高白细胞数以及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与病死率显著相关。一线四联抗结核强化期治疗至少进行1年,能够达到良好的疗效,而由于耐受性无法选择一线四联治疗的病人病死率高。结论 HIV感染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病人至少进行一年的一线四联抗结核强化期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雷涛  冯梅 《中国防痨杂志》2002,24(5):270-272
探讨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结核病人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同时评价患者对抗结核治疗的依从性,进行总结、统计、分析。结果 对70例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进行测试,有明显心理障碍且治疗依从性差者28人。经心理和抗精神失常药治疗后,治疗依从性明显改善。结论 肺结核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治疗依从性与心理障碍有显著相关性。针对不同的心理障碍给予相应的治疗,能明显改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影响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3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在肺科住院的曾用过抗结核药品的肺结核病人采取问卷方式调查,了解病人规律服药情况及影响因素,评价患者对抗结核治疗依从性并总结分析。结果病人规则服药率为58.9%,影响病人服药依从性因素多为人为主观因素,并与病人年龄、结核病知晓情况及实行督导管理质量、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结论加强对结核病人及综合医院医生的防痨宣教,提高病人对结核病的知晓率,重视肺结核病人的督导管理,是提高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认识。方法 对1998-2003年收治的129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进行分析。结果 HIV感染途径:静脉吸毒史80例,性乱史25例,静脉吸毒加性乱史18例。临床表现:发热(86.8%)、消瘦(76%)、全身酸痛、乏力(74.4%)、浅表淋巴结肿大(30.2%)、腹泻(21.7%)、皮肤搔痒(20%)等常见。胸部X线以粟粒性病变、中下肺野浸润、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肿大及胸膜炎多见。37.2%患者同时合并丙肝抗体阳性,5.4%合并梅毒抗体阳性。经抗结核治疗后,大部分病人症状体征及胸片改善。结论 临床医师应重视AIDS流行的现实,对发热伴X线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应常规检测HIV抗体及HCV抗体,短程抗结核化疗对本病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结核病     
111例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药敏分析,肺结核患CD4、CD8淋巴细胞变化分析,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的序贯抗感染治疗,老年肺结核患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结核病发病较高的国家之一,现有结核病人600多万人[1]。同时又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人群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占9.75%,全国约有1.2亿无症状携带者(asympto-maticcarriers)[2]。因此肺结核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较为多见。目前治疗肺结核的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对肝脏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而HBV感染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因此对于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探讨抗结核药物治疗对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探索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例110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热者好转率94. 2%,咳嗽者好转率93. 22%,咳痰者好转率93. 10%,痰涂片阳性者转阴阴转率88. 24%,肺CT好转率80. 90%,,死亡率4. 55%。结论积极有效地抗结核联合抗HIV治疗可有效改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预后,减少HIV/AIDS的死亡率,减少结核病在HIV/AIDS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肺结核患者同时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较常见,此类病人在抗结核治疗中容易出现肝功异常导致治疗中断或失败,甚至引起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为此,我们对73例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在肮结核化疗过程中对肝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16.
李梅华  钟小宁  柳广南  邓静敏  白晶 《内科》2008,3(6):843-844
目的探讨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例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31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15例;HBsAg(-)患者170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4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更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对合并HBsAg(+)的肺结核患者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TB/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频度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以2007-2008年3个省共6个县,新发现TB/HIV双重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这些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共观察332例患者,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81.6%,其中胃肠道44.2%,肝脏13.3%,皮肤过敏反应11.4%,血液系统24.4%,神经系统18.7%,骨关节3.6%,肾、视力、耳等其他反应4.2%,68.1%不良反应发生在服用抗结核药品后30 d以内,66.8%持续时间在15 d以上,病死患者87.9%死于抗结核治疗强化期。涂阳肺结核患者、低体质量患者、静脉吸毒患者、抗病毒治疗时间较晚患者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结论 TB/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纯结核高,不良反应持续时间更长,应重视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监测,尤其是抗结核治疗强化期,涂阳肺结核、低体质量、静脉吸毒、抗病毒治疗时间较晚患者是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临床治疗中单纯肺结核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肺结核患者有关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采用问卷调査法分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比较。结果在临床治疗依从性评分方面,单纯肺结核组患者明显好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由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治疗费用及认知结核病程度等,两组患者之间认知结核病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具有差异,而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相对不佳,这主要与糖尿病病程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要在临床中对患者加强相应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艾滋病(AIDs)患者易并发肺结核,HIV感染可以加速结核病的进展,结核病也可使HIV感染发展为AIDS,两者关系十分密切。HIV/结核分枝杆菌(MTB)双重感染年递增率10%,其发生结核病的概率比HIV(-)/MTB(+)者高30倍,引起全球关注。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目前住院肺结核患者感染HIV的情况,我们对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肺结核病人进行HIV抗体检测,发现3例肺结核患者合并HIV感染,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非治疗因素对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转归的影响。 方法 以2007-2008年3个省共6个县,新发现TB/HIV双重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这些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非治疗因素对抗结核治疗转归的影响。 结果采用治疗成功(治愈+完成治疗),丢失(中断治疗)作为结局变量,共纳入294例患者观察。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HIV感染途径主要为静脉吸毒及性传播,近1/3的患者无固定职业,为小学或以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为离异或丧偶。文化程度低、离异或丧偶患者,抗结核治疗中断治疗率高。 结论 要减少TB/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中断治疗率,应重视患者心理支持及治疗前后的健康教育,尤其对无固定职业、文化程度较低、离异或丧偶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