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陈德强  游超宜 《吉林医学》2010,31(15):2222-2223
目的:观察纳络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把237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4组,对照组57例,纳络酮组60例,醒脑静组60例,纳络酮与醒脑静组60例,4组在性别、年龄及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给予洗胃、补液、胃肠黏膜保护及制酸治疗;纳络酮组给予洗胃、补液、胃肠黏膜保护、制酸治疗和给予纳络酮0.4mg静脉推注,严重者给予每30min重复使用1次,后给予5%葡萄糖盐水250ml加纳络酮0.8mg静脉滴注;醒脑静组给予洗胃、补液、胃肠黏膜保护、制酸治疗和10%葡萄糖250ml加醒脑静30ml静脉滴注;纳络酮与醒脑静组给予洗胃、补液、胃肠黏膜保护、制酸治疗、纳络酮和醒脑静静脉滴注。结果:纳络酮组、醒脑静组、纳络酮与醒脑静组患者症状改善,清醒时间明显提前于对照组。纳络酮与醒脑静组患者症状改善,清醒时间提前于纳络酮组和醒脑静组。结论:纳络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较单用纳络酮或醒脑静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王林明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814-1814,1896
目的分析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为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治疗组35例。B组为纳络酮治疗组33例。其他常规治疗相同。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中毒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清醒及各种症状消失时间。结果A组(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纳酮治疗组)患者清醒及各种症状消失时间较B组(单纯用纳络酮对照组)患者短,特别是重度患者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缩短患者酒后意识清醒时间及各种症状消失时间,可作为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首选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2006年我院急诊科急性乙醇中毒病例,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10%葡萄糖1 000 mL 维生素C 2.0 g、维生素B60.1 g静脉滴注,呋塞米20 mg静脉注射(血压低者不用);治疗组用盐酸纳洛酮0.4~0.8 mg 10%葡萄糖40 mL静脉注射治疗,根据病情酌情维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重度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急性乙醇重度中毒随机分成两组.纳络酮组22例,以纳络酮0.8mg加10%葡萄糖20~40ml,缓慢静推,每小时1次,直至神志清醒为止;常规治疗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能量合剂,补液扩容输氧等.结果 纳络酮组神志转清醒时间为130.2±25.1min,经过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重度中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醒脑静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3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络酮,对照组30例单用醒脑静治疗,另30例单用纳络酮治疗;观察3组症状消失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醒脑静或单用纳络酮组。  相似文献   

6.
纳络酮抢救中重度酒精中毒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平  刘敏  祁健 《海南医学》2006,17(10):63-64
目的 探讨纳络酮抢救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3年1月-2005年1月52例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络酮静脉注射,与同期住院的62例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常规治疗对照,比较两组清醒时间.结果 纳络酮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醒脑净和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80例急性乙醇中毒的患者,在常规内科基础治疗措施,包括洗胃、利尿、补液、护肝、能量合剂等,随机将本组病例分为醒脑净组和盐酸纳络酮组,采用常规治疗加醒脑净注射液,2ml/支(无锡健宏药业总公司生产)。给药剂量为10~30ml/次,每日1~2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盐酸纳络酮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上盐酸纳络酮注射剂,0.4mg/支(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给药剂量为首次0.4mg~1.2mg,必要时每15~30min重复一次,静脉注射。两组病人性别、年龄、饮酒量及入院时间、临床表现有可匹配性,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各组前后疗效的变化。结果醒脑净与盐酸纳络酮组疗效比较,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醒脑净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万新立  赵焕东 《中外医疗》2008,27(29):57-57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12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 结果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在治疗过程均未见明显副作用. 结论纳络酮治疗乙醇中毒简单易行,能显著缩短病程,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可作为急性乙醇中毒者急救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与盐酸纳络酮在重度乙醇中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予常规治疗,醒脑静注射液,盐酸的络酮,醒脑的纳络酮,醒脑静注射液加盐酸纳络酮静脉用药。结果:醒脑静脉注射液组、盐酸纳络酮组、醒脑静注射液加盐酸纳络酮组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疗效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尤以醒脑静注射液加盐酸纳络酮组治疗效果最佳。结论:醒脑静注射液、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肯定。醒脑静注射液加盐酸纳络酮用于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纳络酮与胞二磷胆碱合用对急性乙醇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络酮(NX)与胞二磷胆碱(CDPC)合用对急性乙醇中毒疗效。方法将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纳络酮加常规治疗方法与纳络酮并胞二磷胆碱合用加常规治疗方法对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疗效。结果NX与CDPC合用治疗重度乙醇中毒显效时间(28.4±18.2min)明显早于NX组显效时间(46.2±21.4 min),P<0.05;中毒症状消失时间,NX治疗组为81.3±64.1min,CDPC与NX合用组为62.3±56.4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NX与CDPC合用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明显优于NX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  相似文献   

11.
纳络酮是吗啡受体拮抗剂,常用于阿片类中毒的治疗,近年来应用于急慢性乙醇中毒的治疗效果良好。我院自1993年以来使用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30例,并与1993年以前常规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结果发现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确切,其苏醒时间明显短干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使用纳络酮治疗组(对照组)和合用醒脑静治疗组(治疗组),每组各32例.根据中毒的不同进展期采用不同剂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经以上方法治疗后,均取得痊愈,治愈率达100%,用药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两组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患者中毒症状消失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昏迷期患者中毒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5.9±6.2)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患者30例,治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络酮合用醒脑静抢救急性乙醇中毒临床疗效好,患者中毒症状消失快,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纳络酮(NLX)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的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病人随机分组:纳洛酮(NLX)组32例,对照组30例,纳络酮(NLX)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纳络酮(NLX)2mg静脉注射,0.5~1h/重复给药。对照组常规给予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及复方丹参等对症治疗。详细观察2组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及生理反射,生命体征变化。结果纳络酮组患者较对照组昏迷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纳络酮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黄泽帅 《海南医学》2009,20(3):76-77
目的比较纳络酮与纳络酮配伍654—2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在洗胃、输液、利尿、护肝、能量合剂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静脉推注纳络酮0.8mg,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654—2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症状消失,但治疗组起效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单用纳络酮,疔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54—2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比单用纳络酮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醒脑净和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80例急性乙醇中毒的患者,在常规内科基础治疗措施,包括洗胃、利尿、补液、护肝、能量合剂等,随机将本组病例分为醒脑净组和盐酸纳络酮组,采用常规治疗加醒脑净注射液,2ml/支(无锡健宏药业总公司生产)。给药剂量为10~30ml/次,每日1~2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盐酸纳络酮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上盐酸纳络酮注射剂,0.4mg/支(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给药剂量为首次0.4mg~1.2mg,必要时每15~30min重复一次,静脉注射。两组病人性别、年龄、饮酒量及入院时间、临床表现有可匹配性,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各组前后疗效的变化。结果醒脑净与盐酸纳络酮组疗效比较,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醒脑净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戴艳 《吉林医学》2008,29(3):186-187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方法对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的催醒效应,以得到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首剂给予纳络酮0.8mg静脉注射,然后每隔10~30min重复静脉注射纳络酮0.8mg。第二组先给予纳络酮0.8mg静脉注射,然后给予纳络酮1.2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第三组一次性给予纳络酮0.8mg静脉注射,不再追加纳络酮用量。确切记录给药时间、患者神志转清正确回答问题时间及肢体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分组统计,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第一组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间及平均肢体正常活动时间明显短于第二组(P〈0.05)。而第二组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间及平时肢体正常活动时间明显短于第三组(P〈0.05)。结论: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的治疗中应尽可能选择纳络酮重复给药或持续给药。  相似文献   

17.
杨燕春 《大家健康》2016,(5):164-164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104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按其处理方法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各52例。常规组给予催吐、补液、胃肠黏膜保护及制酸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再给予纳络酮,剂量按轻、中、重不同程度给予恰当的剂量。结果:常规组显效率为46.15%,低于观察组的69.23%(P <0.05)。观察组轻、中、重症状症状改善时间及中、重度患者神志清醒时间短于常规组(P <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确切,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在抢救急性意识障碍中的疗效。方法根据病因不同,将急性意识障碍分为:急性乙醇中毒、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急性脑血管意外、中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其中急性乙醇中毒患者70例、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60例、中暑患者3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6例。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0.4 ̄1.2mg静脉注射,联合醒脑静10 ̄20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意识障碍时间,提高疗效。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在抢救急性意识障碍中的治疗作用较常规方法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杜晓峰 《吉林医学》2010,31(22):3701-3701
目的:观察纳络酮救治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重度乙醇中毒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尽快给予洗胃、吸氧、高渗糖、甘露醇、利尿剂及静脉补充维生素、三磷酸腺苷、辅酶A及奥美拉唑等保护胃黏膜药物、肌苷等护肝药物,及时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平衡,对症处理、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畅通、预防呕吐物吸入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8mg静脉推注,继而每隔15min重复静脉推注0.4mg至清醒。结果:观察组清醒时间、正确回答问题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络酮有缩短清醒时间、加快患者恢复的作用,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理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纳络酮、杏丁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杏丁注射液组(27例),及纳络酮、杏丁注射液联合应用组(32例),纳络酮的用法为纳络酮2mg/d静脉注射,1次/d。杏丁注射液组的用法为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各组均治疗14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缺损评分。结果:两药合用组显效率71%,有效率91%,显著高于杏丁注射液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加用纳络酮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