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镜结合病理分析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86例于2014年4月到2015年3月期间来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消化内科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86例入组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和病理分析进行诊断。结果胃镜检查与病理分析诊断符合率为83.7%。对于黏膜萎缩,其阳性检测值:A+B≥70.0%,A+B+C=94.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肠上皮化生,A+B阳性检测值为16.7%;对于异型增生,C的阳性诊断率为21.1%。86例患者中,Hp阳性53例,阳性率为61.6%;阴性33例,阴性率38.4%;其中Hp感染阳性患者与胃黏膜3种病理改变有关系,三者相比,胃粘膜萎缩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和病理分析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将胃镜检查与病理分析相结合可以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幽门螵杆菌)感染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确诊的497例患者均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检出Hp作为标准对照,并同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所选患者按疾病种类分为三组: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对照组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对照组2(消化性溃疡组).结果: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观察组低于对照1及对照组2(P<0.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特异性及敏感性较差,可能出现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在临床上,应联合其它不同检测方法,提高HP感染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各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胃部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及 HP检测,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病种、患病年龄、性别与 Hp感染的关系。【结果】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 HP阴性患者的发病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805,P <0.05);HP阳性的胃溃疡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 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4,P<0.05);H P阳性的男性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H P阳性的女性患者(χ2=18.330,P <0.05);HP阳性的中龄组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 HP阳性的低龄组患者以及高龄组患者(χ2=15.240,P <0.05;χ2=33.374,P<0.05);HP阳性的低龄组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 HP阳性的高龄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591,P<0.05)。【结论】H p感染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不同的性别及年龄的患者 Hp感染率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疣状胃炎、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疣状胃炎、胃息肉患者各120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每例患者在胃窦距幽门约2~5 cm处取1~2块黏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所有患者行13C呼气试验,二者均阳性即为Hp感染.统计每组患者Hp感染的例数,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疣状胃炎组Hp阳性患者77例,阳性率64.17%;胃息肉组Hp阳性患者41例,阳性率34.7%;消化性溃疡组Hp阳性患者64例,阳性率53.33%.疣状胃炎组Hp阳性率高于消化性溃疡组(P<0.05),胃息肉组Hp阳性率低于消化性溃疡组(P<0.05).疣状胃炎组中病理为萎缩和(或)肠化Hp阳性率最高,为72.55%.胃息肉组Hp阳性患者中炎性10例,增生性28例,腺瘤性息肉3例.增生性息肉Hp感染率与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疣状胃炎的发生与Hp关系密切,胃息肉的发生与Hp感染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胃息肉类型与Hp感染率相关,其中增生性息肉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炎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由于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胃黏膜的实验室检查分析、探索,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在消化性溃疡以及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感染率,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200例胃镜检查者中,有150例Hp检查为阳性,Hp感染检出率为75.0%。中医辩证分型发现:Hp感染中主要以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胃阴亏虚型、脾胃虚寒型为主型,其中以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的Hp感染率较高,胃阴亏虚型以及脾胃虚寒型的Hp感染率较低;部分Hp感染患者兼具食滞证、胃寒症、血瘀证。结论胃癌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的Hp感染率较高;胃溃疡以及萎缩型胃炎次之,慢性浅表性胃炎最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的检出率及分型。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我院155例确诊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住院患者血清中Hp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尿素酶(Urease)等Hp抗体,并分为Ⅰ型和Ⅱ型。结果 155例患者中,Hp阳性129例,检出率为83.23%;3组中,消化性溃疡组Hp检出率最高(96.66%),其次是胃癌组(83.95%),慢性胃炎组的检出率最低(72.98%),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和消化性溃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和胃癌组中HpⅠ型检出率分别为67.57%、83.33%、77.27%,HpⅡ型检出率分别为5.41%、13.33%、5.68%,HpⅠ型检出率均明显高于Ⅱ型(P<0.01),但各组间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抗体的表达中CagA+Vac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个抗体阳性率(P<0.01)。结论 3种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均伴有较高的Hp感染率,其中消化性溃疡最高。HpⅠ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Hp感染的优势亚型,且以CagA+VacA抗体阳性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VacA、C2gA抗体,探讨其对指导Hp感染的诊断治疗及免疫等方面的价值。方法:经内镜确认为上消化道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250例(均未进行过Hp根除治疗)。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中Hp抗体。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相比较,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HpⅠ型阳性亚型占Hp百分率随着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排列次序呈逐渐增高趋势,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与感染Hp的毒力菌株相关,VacA与CagA是致慢性上消化道疾病重要的毒力因素;血清免疫印迹法可以对Hp的菌株毒力进行分型,这对疾病程度的估计、预后及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及胃黏膜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消化性溃疡共1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同时观察组47例胃癌患者胃镜分型按照Borrmann分类为Ⅰ、Ⅱ、Ⅲ、Ⅳ型,组织学按照Lauren分为肠型和弥漫型,按照位置分为贲门型和非贲门型,观察不同部位和分类中的Hp感染情况。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的Hp感染阳性率最低,胃溃疡Hp感染阳性率最高,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阳性率第二,四组病人经统计学分析,χ2=6.988,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胃癌Hp感染中非贲门与贲门感染相比较差异显著(72.7%vs 42.8%)。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有一定的关联,非贲门位置的胃癌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贲门位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中幽门螺杆菌不同毒力菌株的感染情况,以及不同毒力菌株分型与慢性胃炎、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和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不同毒素分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高毒力的Ⅰ型菌株[细胞毒相关基因A蛋白(cytotoxin associated protein A,CagA)和/或空泡毒素A(vacuolar toxin A,VacA)抗体阳性]为主,占56.8%,Ⅱ型菌株(CagA和VacA抗体均阴性)的比例为43.2%。CagA和VacA抗体阳性人群与CagA和VacA抗体阴性人群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9.7% vs 44.2%)、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17.1% vs 22.9%)、消化性溃疡(33.2% vs 32.9%)等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进行分组,40岁以上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患病率更高(62% vs 44%,P=0.002);而小于40岁的患者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更高(40% vs 25%,P<0.001)。根据职业进行分组,非农牧民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高于农牧民(39% vs 30%,χ2=5.342,P=0.027);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患病率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高毒力的Ⅰ型菌株为主,但不同毒力菌株感染患者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随着年龄增长,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患病率升高,而年轻人群及非农牧民人群消化性溃疡患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边春红  梁乐  王永刚  尚杰  郭胜香  潘玥 《西部医学》2020,32(7):1071-1075
【摘要】目的 检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疾病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与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并探讨PG与TNF α在Hp相关性胃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37例Hp相关性胃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Hp相关性胃疾病组,其中73例为非萎缩性胃炎,66例为萎缩性胃炎,68例为消化性溃疡,30例为胃癌;同期选取19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G组)。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的PGⅠ、PGⅡ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TNF α水平,同时检测各组患者Hp感染情况;分析PGⅠ、PGⅡ及PGR和TNF α对Hp相关性胃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Hp相关性胃疾病组血清中TNF α、PGⅠ、P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CG组,PGR水平显著低于CG组(P<005);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中PGⅠ、PGR水平显著低于非萎缩性胃炎(P<005);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中TNF α、PGⅡ水平显著高于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PGⅠ水平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PGR水平低于非萎缩性胃炎高于萎缩性胃炎(P<005);胃癌患者血清中PGⅠ、PGR水平显著低于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TNF α、PGⅡ水平高于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P<005);Hp阳性的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中TNF α水平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血清中PGⅠ水平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的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患者血清中PGⅡ、PGR水平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TNF α、PGⅠ、PGⅡ、PGR诊断Hp相关性胃疾病患者的AUC分别为0842(95%CI:0807~0877)、0.844(95%CI:0808~0879)、0864(95%CI:0831~0896)、0874(95%CI:0789~0906),截断值分别为14563、114404、25483、4710,特异性分别为645%、698%、755%、657%,敏感度分别为897%、877%、862%、959%;PGⅠ、PGⅡ、PGR分别与TNF α联合诊断Hp相关性胃疾病患者的AUC分别为0922(95%CI:0898~0945)、0925(95%CI:0902~0948)、0937(95%CI:0916~0951),特异性分别为792%、857%、804%,敏感度为933%、851%、938%。结论 PGⅠ、PGⅡ、PGR联合TNF α可作为诊断Hp相关性胃疾病的参考指标,对Hp感染胃疾病的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根治中,多西环素、阿莫西林、铋剂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诊Hp感染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42例。分别给予三组不同的用药方案,A组:多西环素+阿莫西林+铋剂+PPI;B组: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铋剂+PPI;C组: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PPI,观测4周后三组患者的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及Hp感染根除效果。结果:A组消化性溃疡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Hp初始根除率为88.10%;B组消化性溃疡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Hp初始根除率为83.33%;C组消化性溃疡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Hp初始根除率为80.95%。A组消化性溃疡治疗总有效率、Hp初始根除率均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消化性溃疡治疗总有效率、Hp初始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目前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抗生素耐药问题,多西环素的组合在提高根除率上展示了新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内镜诊断及其与H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106例内镜诊断的CAG患者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内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的诊断符合率,同时应用尿素酶法检测Hp.结果:(1)106例CAG胃镜下表现为A型24例(22.6%),B型 36例(34.0%),C型46例(43.4%).106例内镜诊断CAG患者中病理诊断CAG 89例,符合率为84.0%(89/106).(2)C型患者中重黏膜萎缩率最高为60.9%,B型为8.3%,A型为12.5%,C型与B型、A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Hp感染率C型>B型>A型,三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镜检查是诊断CAG的最佳手段,CAG的Hp感染率较高,且随着萎缩程度的加重,Hp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病因,同时Hp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高;Hp抗体阳性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因此我们应重视Hp感染.随着胃镜的普及和Hp检测的广泛开展,发现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与Hp感染的关系很密切,很多症状反复的胃炎、难治性溃疡、复发性溃疡均与Hp感染有关.我对我院消化科在2010年对有消化道症状并作胃镜检查的350例患者做了专门的统计.对他们进行Hp检测,以了解本地区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黄莹太  刘玉仁 《安徽医学》2014,(11):1585-158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高龄人群胃黏膜癌变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胃黏膜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萎缩性胃炎33例,胃癌45例。采用碳14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选取病变组织行W-S染色检测病变组织Hp感染情况。同时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生长抑素水平。结果胃癌组Hp感染例数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例数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胃癌患者胃黏膜中Hp感染密度分布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生长抑素水平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生长抑素水平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同组Hp感染阳性患者生长抑素水平低于Hp感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患者Hp阳性与阴性组c-myc、P27、p53表达差异比较不明显(P>0.05);胃癌患者Hp阳性与阴性组c-myc、P27、p53表达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参与了胃黏膜癌变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为使得c-myc表达增加、P27甲基化及p53的失活。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676-1677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镜检查、胃黏膜病理检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与胃黏膜病理检查。观察患者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胃镜检查不同分型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特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胃黏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94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78.33%。B型、A+B型胃镜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22%、88.24%,明显高于A型胃镜诊断符合率61.76%(P<0.05);B型与A+B型胃镜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伴肠上皮化生均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密切。随着患者炎症程度、萎缩程度、肠化分级、上皮内瘤变分级的加重,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与胃黏膜病理检查结果具有相关性,但胃镜诊断价值有限,临床可将二者结合使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密切联系,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感染率上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巨幼细胞贫血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伴发巨幼细胞贫血,将其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53)。实验室检查患者叶酸(FA)和维生素B12的水平,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作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结果经胃镜+病理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感染率为67.16%,对照组Hp感染率为69.81%;Hp阳性患者的维生素B12水平及叶酸水平均显著低于Hp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阳性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显著低于Hp阴性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巨幼细胞贫血有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诱发巨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能加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300例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按照电子胃镜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消化性溃疡组、胃炎组、胃癌组,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100例,其中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各50例。应用胃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学以及14C-U BT检测方法 Hp检测,两项检测结果中均为阳性者或任一阳性则判定为Hp感染阳性。结果维吾尔族患者中消化性溃疡组、胃炎组、胃癌组Hp检出阳性者分别为45例(90.00%)、27例(54.00%)、23例(46.00%),汉族患者中消化性溃疡组、胃炎组、胃癌组Hp检出阳性者分别为47例(94.00%)、19例(38.00%)、23例(46.00%)。维吾尔族胃炎组患者的Hp检出率与汉族患者比较显著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胃癌组及消化性溃疡组检出率与汉族患者比较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地区胃炎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与民族因素相关,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与民族之间没有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了解我国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为Hp感染防控和感染人群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总结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健康体检人群10 331例的相关资料,对Hp的总感染率及相关因素、胃镜下不同病变Hp感染率、Hp感染程度与胃镜下病变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体检10 331例中男7 158例,女3 173例,年龄1688(49.81±8.11)岁。总的Hp感染率为44.42%(4 589/10 331)。Hp感染人群中,现症Hp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45.21%vs.42.64%,P=0.015 4)。Hp感染者年龄小于无Hp感染者[(49.46±7.98)岁vs.(50.09±8.21)岁,P=0.000 1]。Hp感染与个体有无消化系统症状、是否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是否伴发胆石症无关,吸烟对Hp感染率无影响,饮酒者Hp感染率未见增加。不同年龄组Hp感染率不同。男、女Hp感染高峰在3088(49.81±8.11)岁。总的Hp感染率为44.42%(4 589/10 331)。Hp感染人群中,现症Hp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45.21%vs.42.64%,P=0.015 4)。Hp感染者年龄小于无Hp感染者[(49.46±7.98)岁vs.(50.09±8.21)岁,P=0.000 1]。Hp感染与个体有无消化系统症状、是否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是否伴发胆石症无关,吸烟对Hp感染率无影响,饮酒者Hp感染率未见增加。不同年龄组Hp感染率不同。男、女Hp感染高峰在30组人群,之后逐渐下降,男女2组各年龄段Hp感染率无明显差别。胃镜检查:反流性食管炎Hp感染率明显低于正常食管(P<0.01)。胃和十二指肠胃镜下不同病变Hp感染率不同:胃部疾病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急性炎(80.27%)、胃溃疡(75.7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急性炎(75.00%)和慢性萎缩性胃炎(66.67%)感染率较高,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或P<0.01);在十二指肠疾病中,十二指肠溃疡(85.53%)、十二指肠炎(54.05%)Hp感染率与正常十二指肠比较明显升高(P=0.000)。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Hp感染率与正常者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将DOB值分层分析,胃镜下黏膜病变越严重,高值DOB所占比例越高。结论我国体检人群Hp感染率低于国人自然人群平均感染率。Hp感染人群中,年龄高峰段在30岁组人群,之后逐渐下降,男女2组各年龄段Hp感染率无明显差别。胃镜检查:反流性食管炎Hp感染率明显低于正常食管(P<0.01)。胃和十二指肠胃镜下不同病变Hp感染率不同:胃部疾病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急性炎(80.27%)、胃溃疡(75.7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急性炎(75.00%)和慢性萎缩性胃炎(66.67%)感染率较高,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或P<0.01);在十二指肠疾病中,十二指肠溃疡(85.53%)、十二指肠炎(54.05%)Hp感染率与正常十二指肠比较明显升高(P=0.000)。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Hp感染率与正常者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将DOB值分层分析,胃镜下黏膜病变越严重,高值DOB所占比例越高。结论我国体检人群Hp感染率低于国人自然人群平均感染率。Hp感染人群中,年龄高峰段在30。胃镜下胃黏膜急性炎性反应和萎缩性胃炎Hp现症感染率较高。胃镜下黏膜病变越重,呼气试验测得高值DOB所占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HP均为阳性,并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的9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A组应用三联疗法与替普瑞酮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叶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中41例有家族胃癌史,23例胆汁反流,67例存在Hp感染,对照组中19例家族胃癌史,7例胆汁反流,39例Hp感染,以上均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危险因素;经治疗后,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A组的78.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58,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胃癌史、Hp感染与胆汁反流,在治疗方面,采用三联疗法+替普瑞酮+叶酸治疗的疗效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50-52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胃镜诊断结果分为单纯性萎缩性胃炎(A组,67例)和萎缩性胃炎伴增生(B组,63例),均行胃镜检查,观察病理改变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B组萎缩性胃炎符合率(87.30%)高于A组(74.63%),B组肠上皮化生检出率(19.05%)高于A组(7.46%),B组不典型增生检出率(23.81%)高于A组(8.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74.60%)高于A组(5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认萎缩性胃炎伴增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呈正相关(r=0.754,P=0.041)。结论 胃镜检查萎缩性胃炎伴增生诊断率显著高于单纯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