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2000年)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炎症性肠病 (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C)和克罗恩病 (CD)。前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 ,重者发生溃疡 ,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 ;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 ,可逆行向近段发展 ,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 ,呈连续性分布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后者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 ,而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 ,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表现与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属消化系统的疑难重症。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表现为炎症或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可逐渐遍及全结肠,故了解结肠黏膜病变的特点对掌握病机演变及辨证施治尤为重要。我们经内镜观察了100例UC患者的黏膜病变证型及在整体辨证各型中的分布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属于极易复发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多累及结、直肠,病变严重者会累及全消化道,临床常见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1]。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其中UC病变部位为结、直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临床以反复的腹泻、腹痛和脓血黏液便为主要表现;CD病变范围可累及整个消化道,  相似文献   

4.
庞智 《苏州医学》2009,32(1):9-1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UC和CD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具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两者各具不同的特点。例如: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和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上多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CD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前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后者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而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属中医“泄泻”和“胃脘痛”等病证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范围多累及远段结肠,病变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端回肠.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1].由于UC的病因病机相对复杂,一直是临床治疗上的难题.近年来,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治疗UC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中医药治疗UC已得到广泛认同,现结合有关文献,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钡餐检查和CT检查、消化道内镜检查这3种重要的诊断消化道疾病的方法在诊断胃癌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患者先进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疑有早期胃癌者,先做内镜检查,电子胃镜检查是在直视下观察黏膜并可对病变黏膜取活检。再做上腹部CT扫描,以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结果 X线钡餐检查可观察胃腔内肿块及周围黏膜形态、排空时间,并可动态观察胃壁柔软度及蠕动情况。电子胃镜检查是在直视下观察黏膜并可对病变黏膜取活检,对诊断黏膜病变敏感度、灵敏度高;CT检查可了解病变累及胃壁的程度及向腔外发展情况,邻近组织器官有无受侵及,有无血行、淋巴转移。结论 X线钡餐造影、CT扫描、消化道内镜检查是3种重要的诊断消化道疾病的方法,他们的原理不同,在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时各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李慧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2002-2003
<正>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及溃疡,多先累及直肠及远端结肠,而后向近端扩展,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甚至发展为结直肠癌。UC为一种临床常见病,且近年来其发病有逐渐增加趋势,应引起重视。本文总结近10  相似文献   

9.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前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结肠炎症,易发生溃疡。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后者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而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1]。但是目前基层的治疗,对IBD的治疗分为控制治疗(即临床治疗)和维持治疗(即家庭治疗)。治疗采用综合的方法,相对较简单,而且费用低廉,本院经过综合的治疗,观察IBD患者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型溃疡性结肠炎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结肠炎性疾病,是肠道免疫炎性疾病。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病变主要累及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病变面积较大,部分可累及全结肠,全身症状明显,可伴肠外表现,预后差,癌变机会多。现总结分析2002年10月—2008  相似文献   

11.
陈秀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61-1562
目的:总结我市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镜下表现和特点。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7年8月共行结肠镜检查3168例,并经临床和病理及大便培养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3例。病变部位以至直乙结肠、左侧结肠、全结肠型多见,92.4%病变累及直肠;内镜下1/2~2/3患者表现为黏膜破坏,炎症和出血,1/5表现为黏膜增生、未见癌变。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结肠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本病的发生与免疫异常、精神神经因素、遗传因素及非特异性感染有关.病变主要分布于直肠、乙状结肠,严重者可累及整个结肠,主要侵犯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部位可见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出血以及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而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范围多自直肠与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  相似文献   

14.
张国安 《疑难病杂志》2010,9(2):122-123
目的总结常见肠道疾病的内镜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常见肠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45例,克罗恩病(CD)28例,肠结核25例,缺血性肠病14例对其内镜下病变分布特征及主要内镜表现进行分析。结果UC多为弥漫性或连续性分布的不规则浅溃疡,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CD以累及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为主,呈节段性分布为主;肠结核病变局限,多累及回盲部,特征性镜下表现为环形溃疡;缺血性肠病以累及左半结肠为最多,病变与正常肠段界限明显。结论内镜检查能明确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大大提高了对肠道病的检出率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很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大便有黏液脓血、腹痛及里急后重.多见于20~40岁.病变位于大肠,多数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可扩展至降结肠、横结肠,也可累及全结肠,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塞氏病的消化系统低张气钡双重造影表现,总结其一般特征,以不断提高对白塞氏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2006年病理证实的5例胃肠型塞氏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消化系统造影表现。结果:白塞氏病均以溃疡为主要X线表现,其中食管溃疡1例,小肠溃疡1例,结肠溃疡3例。受累系统或器官均在2个以上。累及生殖器4例,累及关节1例。龛影为类圆形、椭圆形、纵形和不规则形,其中类圆形或椭圆形5个;纵形1个;不规则形2个。龛影境界清楚,其中3个龛影周围可见透明晕,2个周围见大范围的充盈缺损,1个周围见典型黏膜纠集。食管及小肠病变较局限,结肠病变范围较广,本组1例患者病变累及范围达20cm以上,与结肠恶性肿瘤表现相似。结论:低张气钡双重消化道造影是诊断胃肠型白塞氏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Crohn病的内镜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rohn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肉芽肿合并溃疡纤维化为特征的消化道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可仅累及消化道的某一部位或节段、非连续性累及全消化道多个部位,但主要累及回肠末端或回盲肠段(约占50%以上),其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1内镜表现Crohn病始于粘膜下淋巴组织,累及粘膜可出现炎症、溃疡、裂沟,向深层发展可导致狭窄、瘘管甚至引发出血等,病灶间可相隔正常粘膜。内镜下,随着病变的发展,可出现以下表现:溃疡:溃疡是该病的主要表现,其形态和深度变化很多。早期为阿弗他样溃疡,呈针尖样或小圆形,多发、浅表。随着病变发展,溃疡…  相似文献   

18.
陈国祥 《实用医技杂志》2012,(12):1266-1267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1]。病变多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以末端回肠及其邻近结肠多见,可伴皮肤、眼部及关节等部位的肠外改变。起病隐袭,病程常为慢性,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年人。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4例克罗恩病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探讨克罗恩病的CT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2A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 方法2004年2月~2007年3月期间就诊的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年龄在14~85岁之间,所有患者中有69例经过电子胃镜、结肠镜或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未发现明确的出血灶,另17例患者由于身体状况未做过任何检查。 结果8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经胶囊内镜检查,71例在胃、小肠或结肠发现病变,病变的总诊断率为82.56%(71/86),胃内黏膜病变检出率为44.19%(38/86),主要有胃内小动脉出血6例,胃内黏膜糜烂、浅溃疡19例,胃内隆起或息肉13例;小肠黏膜病变的检出率为72.09%(62/86),包括小肠血管发育不良12例,小肠多发息肉8例,其中1例为罕见的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小肠占位性病变11例;小肠黏膜单发或多发溃疡13例,其中7例诊断为小肠克罗恩病;小肠黏膜糜烂27例;小肠憩室4例,15例患者的胃肠道黏膜未发现病变。有26例患者同时伴有2处或2处以上的病变。 结论M2A胶囊式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是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常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波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病程长、病情迁延反复,属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患者多为青壮年。近年来UC的发病在我国呈增高趋势,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以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对急性发作期病情的控制有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的临床问题,比如疗效不理想,副作用多,易复发。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笔者体会配合中药可以部分的解决这些问题。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