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痔的传统概念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及肛缘皮下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痔的现代概念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形成的团块。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中医学亦称为"痔"或"痔疮"。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现将我科收治混合痔患者,实施中医辨  相似文献   

2.
<正>痔疮是人类特有的疾病,人们对痔疮的认识有四千多年认识。痔疮是当今社会的多发病常见病,居肛肠病首位。男女老幼皆可发病,故古有"十人九痔"之说,其中20-40岁的成年人最为多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长期以来,有关痔的学说层出不穷,痔的学说在争议中不断发展,新理论新认识得到普及,逐渐被接受。痔的传统概念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及肛缘皮下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痔的现代概念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形成的团块。中医认为脏腑本虚,功能失调,风湿燥热下迫大肠,淤阻魄门,瘀血浊气结滞不散,筋脉懈纵而成痔。日久  相似文献   

3.
1痔的相关概念传统定义:痔是齿线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的静脉曲张引起的团块,并因此而产生出血、栓塞或团块脱出,强调的是齿线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的曲张.现在定义: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强调的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英国的南安普顿总医院Thomson于1975年在《英国外科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痔的本质( Thenature of haemorrhoids)”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出内痔是因为肛管“正常组织”——“肛垫”发生病理性下滑形成的,作为痔的病因学说受到人们的关注.他说这些肛垫中的Treitz肌退行性变后下移成痔这是此学说的理论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4.
关于痔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开文 《国医论坛》2004,19(2):18-18
据《痔诊治暂行标准》,痔的暂行定义为: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形成的局部的团块。既是暂行,尚未定论,则笔者敢谈一点小小的看法,诚望各位前辈指教。  相似文献   

5.
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或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由于痔所处的特殊位置——为粪便排泄的必经之道。  相似文献   

6.
痔的原有概念是直肠下端肛管的黏膜或皮下的曲张静脉团。根据发病部位不同以直肠齿线为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随着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的发展,肛垫下移学说已经被普遍接受。肛垫是位于直肠末端的组织垫,为静脉丛、平滑肌、弹性组织和结缔组织所构成的肛管血管垫,其功能是闭合肛管,节制排便。  相似文献   

7.
郭修田 《中医杂志》2003,44(Z1):6-8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痔的本质及痔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痔的治疗在理念上和方法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于2004年4月对痔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形成的局部团块",其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消除主要症状,最大限度地保护肛门生理功能.根据这一概念治疗痔的新的药物和方法不断问世,现将其近几年临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痔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消除痔体 ,从而改善症状。目前人们认识到痔的基础是病理性肥大和移位的肛垫 ,痔的治疗目的是解除症状 ,而非消除痔体 ;主张在手术中尽可能保留肛垫组织。现将国内各种肛垫保留和复位术式列举如下。1 理论基础传统上曾认为痔是直肠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淤血、扩张和迂曲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1975年 ,Thomson[1] 首次提出肛垫学说 ,指出位于肛管内齿状线上方有一宽 1.5~ 2 .0cm的环状组织带 (通常称做痔区 )为高度特化的血管性衬垫 ,简称肛垫 ,其功能是协助肛门的精细排便功能 ,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即为痔。从而…  相似文献   

9.
痔是最常见、发病率较高的肛肠疾病,民间有"十人九痔"的说法.传统的概念认为痔乃由痔外静脉丛、痔内静脉丛发生扩张、屈曲形成,即静脉曲张学说[1],亦有人认为痔的病因与血管增生或肛门狭窄学说等有关.1975年Thomson提出痔是肛垫发生的病理性肥大和脱垂,这个认识被称之为"肛垫下移学说".目前此学说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认可,国内外许多痔的概念和治疗均以此学说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肛门直肠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多见于成年人。其中位于齿状线以下,为肛管皮肤  相似文献   

11.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亦称痔,又名痔核、痔病、痔疾等.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中药外用治疗痔疮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迈之灵在痔疮治疗中的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痔的形成通常认为由于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而形成充血、水肿的静脉团.俗语说"十人九痔",生活习惯不良,排便时间过长,蹲厕过久或职业方面等原因久站、久坐或蹲下的体位,均可使腹压增高,导致静脉曲张,血流不畅而形成痔块.因此,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外敷治疗产后痔疾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痔是直肠下端粘膜下或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成年人甚为常见,孕妇、产妇发生率则更高,临床上许多痔疾须通过手术而治愈,但孕产妇多不宜手术,希望或需要通过外用中药解除病痛达到治疗目的.近几个月来,我科运用中药外敷治疗产后痔疾4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痔的辨证施护点滴体会郭英梅内蒙古中蒙医医院(010020)痔是直肠末端粘膜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形成的静脉团。根据发病部位和临床证状.大体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无论是保守或手术切除法都应根据其症状及其分型进行辨证施治和辨证施护。血热型,湿...  相似文献   

15.
<正>痔是人体直肠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以便血、肛门疼痛、排便时有脱出物、坠胀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在我国,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故素有"十男九痔"、"十女九痔"的说法。笔者在跟师潘永清教授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潘师善于运用针刺承山穴治疗  相似文献   

16.
痔疮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痔静脉丛扩张、迂曲、瘀血而形成的静脉团。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以致湿热内生下注大肠;久忍大便,久坐久立以致经脉流溢,渗漏肠间;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致热毒蕴积,气血瘀滞下坠肛门聚积等而形成。它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 我们在深入仡佬族聚居地进……  相似文献   

17.
痔疮也叫痔核,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俗话说“十人九痔”,可见它的发病率之高。形成痔疮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肛门、直肠位于身体的下部。由于地心的吸力和腹腔盆腔脏器的压迫,静脉血液向上回流受阻,再加上直肠静脉丛的血管缺乏静脉瓣,血液向上回流后又有一部分漏下来,于是形成肛处的血管淤血变粗,甚至形成迂曲的静脉团,这便是我们所说的痔疮。  相似文献   

18.
防痔小诀窍     
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或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屈曲形成的静脉团,是常见的多发性肛门直肠疾病。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  相似文献   

19.
痔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内痔是肛垫血管发生的病理变化和异常移位,外痔是直肠下段静脉属支在齿状线远侧表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和血栓形成,混合痔是内痔静脉丛和相应部位的外痔静脉丛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7,(3):498-501
痔,指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管下端皮下血栓形成或增生的结缔组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反复发作,日久难愈,令患者痛苦难言,甚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简要概括了中医外科外治法治疗痔疾的历史源流,以追本溯源,观摩古意,对痔疾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等进行更好的认识和分析,从而运用到临床应用中,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