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巍 《中医研究》2011,24(9):70-72
张明利(1971-),河南焦作人,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为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承全国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现任世界中联艾滋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分会委员,河南省中医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口疮的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导报》2020,(1):4-4
【受访专家】唐祖宣——国医大师,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首批和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七、八、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张仲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3.
正【受访专家】唐祖宣——国医大师,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首批和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七、八、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张仲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4.
崔公让教授临证经验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嵬  徐江雁 《光明中医》2009,24(4):618-620
崔公让,男,生于1938年,河南省漯河市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国内著名周围血管病专家。1962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带徒导师。“中医药综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1978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周围血管疾病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199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出版《实用中西医结疗周围血管疾病学》、《脱疽》、《周围血管疾病中医研究最新全书》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相似文献   

5.
<正>【受访专家】唐祖宣——国医大师,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首批和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七、八、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张仲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6.
<正>【受访专家】唐祖宣——国医大师,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首批和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七、八、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张仲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7.
黄文政(1941-),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一五全国名老中医传承研究项目专家,第二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首届天津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肾脏病临床及科研,曾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先后赴美国、法国、日本、缅甸及台湾省进行访问及学术交流,共发表论文80余篇,专著4部,培养博士生15名,硕士生18名,徒弟4名,国家优秀临床人才12名。简介:  相似文献   

8.
于俊丽 《中医研究》2011,24(9):67-70
著名中医学家李振华教授、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及河南分会名誉会长,曾任河南中医学院院长,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及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等,是国家两部一局确定的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也是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  相似文献   

9.
朱璞 《光明中医》2012,27(2):238-240
庞国明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首届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学术流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自2006年跟师以来,导师谆谆教诲,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今与各位同仁共勉,将导师学术思想点滴作以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朱明军,博士,主任医师、教授,河南省优秀专家。现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科带头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心血管科带头人、河南省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病俗称乳腺增生,是妇女目前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开始以后的任何年龄妇女,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我院采用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病12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根据辨证论治以自拟柏枣宁心颗粒治疗顽固性失眠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金枳黄方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1例),分别采用金枳黄方和鹅去氧胆酸片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3.4%,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枳黄方治疗胆石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外感发热辨治1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为外感病常见主症,医家多以为温能助热,畏麻黄、桂枝之辛温而废用。然中医治病重在辨证,温热外感多用银翘散、桑菊饮之列,风寒外感则非麻黄汤、桂枝汤之类不可。兹举案例1则以说明之。  相似文献   

15.
马智,辽宁人,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三、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全国200名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项目中被研究的老中医之一,辽宁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专家。他深习经典,师古不泥,博采众长,先后从师于李玉奇、谢振芳、梁国卿、张岫云、郭福兴、齐子敬、赵子敬、沈宝和等著名老中医,深得真传;承古扬今,立创新之旨,结合自己的治疗经验与科研实践,总结出一套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眩晕、头痛、痫证、泄泻、胃痛、便秘、郁证等多种疾病不同证型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建全了中医理、法、方、药较为完整的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16.
秦玉龙教授曾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任应秋教授,现系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30余年,擅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内科杂证及妇科疾病治疗。笔者有幸在秦玉龙教授身边侍诊,受益匪浅。今录其治疗闭经案1则并探讨其临证中辨证及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17.
白通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原方由葱白(四茎)、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3味药组成,具有补阳破阴之功效,主治少阴寒证兼阳虚下利。方中附子、干姜大辛大热,温补少阴,扶阳祛寒;葱白破阴通阳,交通阴阳。笔者师其方义,近年来用于治疗少阴阳虚所致的有关疾病,疗效颇佳,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方素以药少而精,力专效宏著称。刘喜明教授对经方领悟颇深,临证每以经方疗宿疾,起沉疴。笔者有幸随师门诊,并得其耳提面命,获益匪浅。现介绍刘师运用经方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顽固性嗳气医案1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桂枝龙牡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主治因阴阳两虚,阳失阴之涵养则火浮不敛,阴无阳之固摄则精不内守,出现虚劳、失精、梦交等症。以桂枝汤调和营卫、气血、脏腑、阴阳,加龙骨、牡蛎潜镇摄纳,使阳能固密,阴能内守,则阴平阳秘,精不外泄。王师临床经验丰富,对纷繁复杂的证候,求得病本,再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王师探究桂枝龙牡汤组方之理,临床应用治疗多种小儿疾病,辨证精准,每获佳效,此即所谓“异病同治”也。  相似文献   

20.
胆石症是指发生在胆囊或胆管内的类似石头或泥沙样的物质,致使胆系管道梗阻、感染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症,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多以手术为主,然而手术有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很多患者不愿接受。笔者于2005年至2008年用大柴胡郁金汤治疗本病69例,获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