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川贝母野生抚育之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 :为川贝母药材野生抚育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测定川贝母分布的群落样地的相对优势度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刻划川贝母分布的群落类型。结果与结论 :将川贝母野生抚育的适宜群落划定为窄叶鲜卑花灌丛、理塘杜鹃灌丛、硬叶柳灌丛、金露梅+绣线菊灌丛、香柏灌丛、珠芽蓼 +圆穗蓼草甸等 6种类型 ,并确定了其群落组成等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川贝母为我国传统名贵濒危高原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采挖过度导致野外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由于川贝母生长环境相对狭窄,生态环境脆弱,生长年限较长,导致生产管理难度大、病虫害严重、产量低,管理不当将会导致农药残留量超标。通过川贝母集约化“二段式”育苗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前期管理成本,提高大田及野生抚育成活率,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及质量。本文对川贝母无公害栽培的关键环节,包括产地环境选择、新品种选育、“二段式”育苗技术、综合农艺管理、野生抚育模式、采收加工等进行了概述,为川贝母无公害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保障川贝母药材供给和生态环境,探索出一条规范化种植和野生保护抚育关键技术的道路,为建立规范化产业种植基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调研药材资源市场和药材种植基地,查阅国内外文献并整理相关数据。结果:日常所用到的川贝母相关产品绝大部分都是通过野生植物获取的,而长时间以来由于人们大量的采摘,导致很多地方的川贝母都不再生长,从而使相关中药材及药品的原材料大量需求无法满足。结论:合理采摘川贝母,野生规范化种植是十分重要的现实性课题。  相似文献   

4.
川贝母野生抚育——中药材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保证川贝母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作者率先在青藏高原山地实施川贝母野生抚育,突破了传统药材人工种植的模式,在中国对濒危药材建立大规模的野生抚育体系。川贝母野生抚育地是在其原有生态环境条件下,主要在海拔约4000米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建立川贝母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及种源基地及川贝母的质量标准规范体系;在康定建立川贝母种源基地;并建立大面积川贝母野生抚育推广体系,产生了重要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川贝母野生抚育,保证药材供应。川贝母野生抚育在其特有分布的群落类型中进行,其抚育技术突出了川贝母生物学特性及群落等产地生态适宜性。因此在四川对川贝母的生态分布、土壤、植物群落与川贝母药材品质的相关性及川贝母产地适宜性作了较详细的研究,为商品川贝母野生抚育打下了基础。通过测定川贝母分布的群落样地的相对优势度,应用Bray-Curtis距离系数以计算机进行聚类分析等数值分类方法划分川贝母分布的群落类型。川贝母分布的群落类型包括:锈线菊+金露梅群落、珠茅蓼群落、双腺柳群落、窄叶鲜卑花群落、毛蕊杜鹃群落、鹅绒委陵菜十条叶银莲花群落、康定委陵菜群落、毛蕊杜鹃一棱子芹群落、金露梅群落、理塘杜鹃灌丛、硬叶柳灌丛、香柏灌丛、珠芽蓼+圆穗蓼草甸等类型,并确定了其群落组成、土壤等生态特征。成都恩威集团建立2500余亩川贝母的种源基地,修建了网围栏,对采集的川贝母种子进行后熟和低温处理,并进行了中小规模的试种试验,为以后种子的生理研究及种子繁育技术研究打下了基础。对基地的大气、土壤、水质进行了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GAP要求;并在康定县、卢霍县等地开始了对川贝母的人工抚育进行试验推广。中药品种70-80%来源于野生资源,因此,中药材野生抚育可发展成一种新兴的中药生态产业模式。川贝母野生抚育可发展成一种新兴的中药生态产业模式。野生抚育可使野生药材资源随着人类的发展与延续而持续发展,造成一种可持续利用的优良环境。川贝母野生抚育地是在其原有生态环境条件下,主要在海拔约4000米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句,野生抚育川贝母药材在性状、成分保持不变。野生抚育川贝母与野生状态贝母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基本一致。野生抚育主要立足于在原有自然环境增加川贝母种群密度,在海拔3500米以上人为活动少,几乎无病源物污染,加之抚育地的伴生群落植物都是川贝母生长必须的,因此。无需除草及使用农药、化肥等,人工管理成本低。川贝母野生抚育地在高原草地、实施建设野生抚育基地,突破了传统的濒危药材人工种植的模式,本项目为不便农田种植、高原特殊环境生长的药材探索建立一种资源恢复更新、重建生态系统的切实可行的野生抚育技术体系,保障高原药材的可持续发展,高原中藏药材野生抚育基地建设是一项新兴的中药材生态产业。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近红外相关系数法,通过药品检测车对药品在流通领域中的变化进行跟踪,对药品的真伪进行快速筛查。方法 将真品近红外光谱图作参照光谱,选择7 240~7 140 cm-1,6 200~5 500 cm-1及5 000~4 700 cm-1波长范围,光谱预处理方法为二阶导数(13点平滑),测定待测样品光谱与参照光谱的相似系数,相似系数的阈值为95.0%,小于此值判为伪品。结果 以14种真品药品为参照光谱,检测市场上收集到的相应伪品,相似系数均低于95.0%。结论 该法简便、易行,通过药品检测车可对流通链中药品进行快速全程跟踪。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川贝母基源植物的鳞茎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揭示不同物种、不同分布地、不同生长年限-生理时期及野生与栽培川贝母基源植物的鳞茎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分布。方法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川贝母基源植物的鳞茎内生真菌;用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序列比对方法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统计分析不同物种、不同分布地、不同生长年限-生理时期及野生与栽培川贝母基源植物的鳞茎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结果 共分离培养获得隶属于9纲、20目、37科、57属、218种的348株内生真菌菌株,其中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丛赤壳科(Nectriaceae)、镰刀菌属(Fusarium)及Irpex lacteus 02和Thielavia terrestris 02为分离频率较高的优势内生真菌类群。梭砂贝母、维西县和苍山川贝母、四年生川贝母及栽培川贝母植物的鳞茎内生真菌多样性相对较高,不同物种、不同分布地、不同生长年限-生理时期及野生与栽培川贝母基源植物间的鳞茎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探明了川贝母基源植物的鳞茎内生真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NIR对牛黄解毒片中异性有机物进行检查,得出结论:建立的应急检验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易操作等特点,适用于药品检测车对牛黄解毒片中异性有机物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8.
药用植物野生抚育生理生态学研究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西文  陈士林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4):1388-1392
药用植物野生抚育是目前绿色药材生产、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本研究简要介绍了药用植物野生抚育的概念、意义和研究现状,并从药用植物野生抚育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出发,就基地选址、品种选育、种群调节、数模测产等方面及其方法做了介绍,为药用植物野生抚育的基地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标准模式相似系数法鉴别龟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以龟板盾片的长宽度比值作量化指标,先以24份龟板标本(包括照片)的量值建立标准模式,然后引用数值分类学中的相似系数作比较值,用于真伪鉴别时只需求出待检品与标准模式间的相似系数,并比较具值大小即知相近程度而判别真伪。该法为龟板的性状鉴别向电脑量化鉴别进化开辟新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全息生育适度系数法评价当归新品种(系)。方法:对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选育的7个当归新品种(系)的产量、品质、抗病性、早薹率及主要农艺性状等13个性状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DG2005-02和岷归3号属优良品种,岷归4号、岷归2号和岷归1号为一般品种,DGA2000-01和DG90-03为较差品种。结论:筛选出当归优良品种(系),为选育当归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人工栽培川贝母种苗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人工栽培川贝母幼苗形态进行研究,建立幼苗质量分级标准.方法 测定1~3 年生川贝母植株形态指标,将株高、叶长、叶宽、鳞茎高、鳞茎直径、根数与鳞茎单粒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极显著相关因子,采用快速样本聚类法(K-means cluster)进行分级.结果与结论 1年生川贝母鳞茎单粒重与株高等相关性不显著;2~3...  相似文献   

12.
Wang YH  He ZS  Sun YX  Ma LL  Liu YL  Lin KX 《中药材》2011,34(2):183-186
目的:建立川贝母细胞团块悬浮培养体系,筛选出快速获取细胞团块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和激素配比。方法: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比较了接种量、激素配比和生长调节物质等对川贝母细胞团块悬浮培养的影响,并比较了细胞团块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测定了增殖细胞团块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与结论:用川贝母细胞团块进行悬浮培养,其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固体培养;细胞团块中总生物碱含量均高于市售川贝母和野生川贝母鳞茎;川贝母细胞团块悬浮培养最适的接种量为30 g/L,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川贝母生理指标、鳞茎产量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开强  吴卫  郑有良  代勇  牟兰  廖凯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1948-1951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川贝母生理指标及鳞茎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等的影响,为川贝母的合理栽培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用人工气候箱控制川贝母的生长温度,观察不同温度15,20,25,30 ℃下川贝母的生长发育变化,检测其叶片叶绿素a和b、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并测定鳞茎产量以及总生物碱含量。结果:15,20 ℃处理的川贝母生育期较长;4种温度处理下川贝母叶绿素b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且15,20,30 ℃下川贝母总叶绿素以及叶绿素a含量差异也不显著。此外,川贝母叶片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和鳞茎总生物碱含量,以及鳞茎增长率和干重均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结论:川贝母不宜生长在过高温度环境,相对较低温度下其生育期较长,鳞茎可适当生长,生物碱含量也有所增加。此外,低温下川贝母通过增加脯氨酸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等来提高抗寒性,并能维持正常的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4.
卷叶贝母种子胚后熟的温度条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经不同温度试验证明卷叶贝母种胚形态发育早期以15℃较好,后期以10℃左右为好。5℃左右时种胚生理后熟需73~91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肥料追施对川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优质川贝母生产的适宜施肥用量,为川贝母高产和高品质药材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以5年生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为实验材料,在初花期分别追施高、中、低剂量氮肥、磷肥和钾肥,分析肥料种类及不同剂量对川贝母叶片光合生理、荧光参数、主要农艺指标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分别追施不同量的氮、磷、钾肥对川贝母的光合参数和荧光参数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影响趋势,磷肥和钾肥的追施显著影响叶宽。以单果重、单果种子总粒数、种子结实率、种子千粒重、鳞茎鲜重和总生物碱含量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小区实验结果显示川贝母花期最佳追肥量分别为:氮肥20 g/m2、磷肥250 g/m2、钾肥75 g/m2。在最优的施肥用量下,3种肥料的综合品质评分为钾肥>磷肥>氮肥。结论:在花期科学追肥有助于川贝母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本研究可为人工种植川贝母施肥技术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求川贝母在高原地区种子繁殖所需求的最佳条件,总结出人工培植的最佳时间和方法。方法:利用当地的牛粪腐殖土和小拱棚对川贝母苗床进行处理。结果:川贝母种子经保湿储藏发育成熟后,经不同播种期试验,以次年3 月初播种效果为最好,盖度试验以1 cm 牛粪腐殖土为最好。每年设施农业内生长期达到160 天,自然条件下每年生长期为50~60 天。结论:利用塑料大棚在以腐殖土为基质的土壤中,采用遮阳网遮阳,喷雾保湿大面积繁殖川贝母,能有效延长川贝母生长期,提高1 年生小鳞茎保有率,提高川贝母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离体条件下皖贝母试管鳞茎诱导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单块愈伤组织分化形成的鳞茎个数和鲜重为指标,考察蔗糖浓度、水杨酸、活性炭和5 ℃低温预培养对皖贝母试管鳞茎的形成和生长的影响。结果:50 g·L-1的蔗糖处理形成的鳞茎个数和鲜重都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水杨酸对试管鳞茎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以 5 g·L-1的活性炭处理形成鳞茎个数和鲜重优于其他处理,5 ℃低温预培养30~40 d对试管鳞茎的形成和膨大效果最好。结论:低温预培养30~40 d的皖贝母愈伤组织,接种于MS+KT 2 mg·L-1+NAA 2 mg·L-1+50 g·L-1蔗糖+5 g·L-1活性炭的培养基中,鳞茎形成和生长发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暗紫贝母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在川产道地药材暗紫贝母的野生生态环境与栽培生产场地,安装溯源监测设备,利用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网络进行数据的远程无线传输,通过平台网站实时获得产地的生态因子动态数据(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光照、气压),结合暗紫贝母的生物学特性,对不同产地与栽培环境条件下,暗紫贝母生长旺盛期的动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生态因子是影响中药材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海拔是影响暗紫贝母生态因子的主要因素,随着海拔的降低,相关生态因子都发生了变化,如气压升高、光照减弱、空气湿度增大、土壤温度升高。大棚对贝母生态因子如气温、光照强度的影响十分显著,可能与大棚栽培的药材形态与品质的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野生环境的生态因子优于人工栽培的条件,如伴生植被好,土壤湿度大于大田与大棚,更有利于暗紫贝母的生长。建议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栽培与野生抚育暗紫贝母。结论:溯源监测设备能够实时获得暗紫贝母准确的生态因子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