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黄伟波 《右江医学》2005,33(5):499-500
目的观察宫腔镜手术中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及骶神经阻滞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将50例需要行宫腔镜检查及手术的患者分成两组,A组25例采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25例采用骶神经阻滞麻醉。结果两组术中HR、SpO2及MAP下降幅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骶神经阻滞麻醉无呼吸抑制、皱眉或肢体扭动等发生,麻醉效果明显好于丙泊酚芬复合太尼静脉麻醉(P<0.05)。结论骶神经阻滞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好,实用、简便,对患者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罗戎明  杨凯杰  郑晋伟 《浙江医学》2015,37(24):2017-20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L组)和右美托咪啶复合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D组),各20例。分别记录麻醉前(T0)、麻醉结束(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开始后15min(T3)、手术开始后30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丙泊酚和芬太尼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与T0时比较,L组患者MAP在T3~T5时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D组比较,L组患者MAP在T3~T5时明显降低,且术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数及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的例数明显增加,术者满意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HR和SpO2的比较,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能使患者术中循环呼吸稳定、麻醉管理简便,且不良反应少、术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微量泵输注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级需行宫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n=40)和芬太尼组(n=40)。芬太尼组静注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剂量为1.0μg/kg,以0.05μg.kg-1.min-1维持,丙泊酚剂量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改为3mg.kg-1.h-1维持),而后开始手术。根据患者体动反应情况,酌情追加瑞芬太尼/芬太尼和(或)丙泊酚。记录麻醉诱导前即刻、手术开始后10min、术后10min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术中呼吸抑制发生情况、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和麻醉效果。结果:麻醉诱导前即刻两组患者MAP、HR、R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10min两组患者MAP、HR、RR、SpO2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10min恢复到麻醉诱导前水平(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少于芬太尼组、苏醒时间短于芬太尼组、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满意,苏醒迅速。但应须重视其对呼吸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宫腔镜手术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羟考酮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扩宫颈时、宫内操作时、苏醒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对比两组术后苏醒时间;观察两组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子宫疼痛程度。结果:从麻醉诱导后开始至宫内操作时,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羟考酮联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镇痛的临床效果优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芬太尼在乳房良性肿块切除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术前考虑为乳房良性肿块患者,随机分成2组,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麻醉组(D组),丙泊酚、芬太尼麻醉组(P组),观察记录不同时点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SpO2),镇静评分、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病例均能顺利完成操作,诱导入睡后D组MAP、HR下降(P<0.05),两组RR、SpO2、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P组(P<0.05),镇静评分优于P组(P<0.05)、手术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适用于乳房良性肿块切除术,麻醉中可节约异丙酚的用量,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陈菲  王忠慧 《现代医学》2014,(4):398-400
目的:观察比较地佐辛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颈锥切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宫颈不典型增生Ⅱ~Ⅲ级、需进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仅注射丙泊酚进行麻醉;B组,静脉注射地佐辛后给予丙泊酚;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后给予丙泊酚。监测手术前(T1)、手术开始5 min(T2)、手术结束(T3)3个时间点的平均血压(M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记录手术丙泊酚用量、术毕苏醒时间、术后15 min疼痛评分(VAS)以及术中体动反应等情况。结果:手术开始后(T2)A、C组的MBP、HR、RR与基础值(T1)比较明显下降(P〈0.05),而B组心血管反应较小。B组体动发生率、VAS和丙泊酚总量明显小于A组(P〈0.05),而B组SpO2〈90%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A、C两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可安全有效用于宫颈锥切术,且麻醉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丙泊酚,术中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较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子宫颈旁阻滞(PCB)联合丙泊酚与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拟于2022年2月—2023年6月在北京市延庆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无插管全麻下宫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子宫颈旁阻滞组(PCB组)和对照组(C组),各60例。其中PCB组的麻醉方案是在静脉应用丙泊酚与芬太尼的基础上,加用子宫颈旁利多卡因阻滞,C组的麻醉方案是仅静脉应用丙泊酚与芬太尼,不加用子宫颈旁利多卡因阻滞。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前、子宫颈扩张及术毕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术中不良事件如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体动及呼吸抑制等的发生率,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术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及丙泊酚的总使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C组患者的MAP与HR在子宫扩张及术毕即刻均较PC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MAP与HR在基础值、子宫颈扩张、术毕即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B组患者术中高血压、心动过速、体动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宫外孕患者手术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宫外孕开腹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应用药物区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1 min的平均动脉压(MAR)和心率(HR)均显著下降,P<0.05;麻醉结束后MAR和HR均显著升高,两组患者间MAR的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HR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丙泊酚诱导量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略短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宫外孕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单纯丙泊酚。  相似文献   

9.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结肠镜检查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结肠镜检查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均分2组,观察组应用雷米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对照组应用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观察记录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记录体动反应。结果2组麻醉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对照组诱导后1 min时心率除外)麻醉诱导后1 min、5 min、10 min、15 min时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在麻醉诱导后1 min、5 min、10 min、15 min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 min时SBP除外),而2组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效价强度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镇痛效果强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更适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穴位贴敷联合芬太尼及丙泊酚麻醉用于诊断性刮宫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 90例诊断性刮宫适应证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术中采用丙泊酚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C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对比3组的镇痛、镇静效果。结果 C组患者的麻醉和镇痛效果、术中肢体活动和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以及诱导后3 min和术毕的血压、心率均明显优于A组(P<0.01或0.05),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和麻醉效果维持剂量均少于A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短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手术时间亦短于B组(P<0.01或0.05)。结论 应用穴位贴敷联合芬太尼及丙泊酚对诊断性刮宫术进行麻醉,其镇痛、镇静效果良好,可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15 min(T1)、麻醉后30 min(T2)、使用骨水泥前10 min(T3)、使用骨水泥后10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诱导时间、硬膜外局部麻醉药用量、麻黄碱用量和麻醉效果。结果 CSE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EA组(P<0.05),CSEA组麻醉诱导时间显著短于EA组(P<0.05),CSEA组硬膜外局部麻醉药用量显著少于EA组(P<0.05);2组患者术中麻黄碱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后SBP和DBP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2组患者T4时SBP和DBP显著低于T3时(P<0.05);麻醉前后2组患者SBP、DBP、HR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可靠,镇痛效果好,肌肉松弛满意。  相似文献   

12.
观察无肌松药气管插管联合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口咽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口咽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无肌松药全麻诱导组(无肌松组)和无肌松药全麻诱导联合右星状神经节阻滞组(联合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即刻(L)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及患者手术后4、8、12、24 h各时点的VA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气管插管满意率及术后苏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在T2和T3时点的MAP和HR较无肌松组有明显降低;且在T2及T3时点HR减慢,联合组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较无肌松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肌松药气管插管联合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且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优良,并能减轻术后咽痛.  相似文献   

13.
胡李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117-118
目的探讨小剂量麻醉药联合控制液体量对预防痔瘘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0.5%布比卡因2mL(10mg)行腰麻,术前禁食、水6h,术后不控制液体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用O.5%布比卡因1mL(5mg)行腰麻,术前禁食、水6h,术后控制液体量于250mL内。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自然排尿、诱导后排尿及尿潴留有显著性差异(P〈.05)。结论小剂量麻醉药联合控制液体量可预防和减少痔瘘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并直肠肛门修复术的临床疗效及对痔病患者肛门压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收治的206例Ⅲ~Ⅳ期痔病患者分为2组,每组103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并肛门修复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评分(出血、水肿、尿潴留、坠胀感)、术后VAS评分、肛门直肠测压(ARP、RRP、AMCP)的变化及近期复发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2%(P<0.05)。观察组出血、水肿、尿潴留、坠胀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ARP、BRP、AM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ARP、BRP、AMCP均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ARP、BRP、AMC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近期复发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并直肠肛门修复手术对痔病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感,稳定患者正常的肛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刘佰强  龙娟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7):112-113,116
目的研究在胃癌手术过程中,瑞芬太尼全麻对胃癌手术患者皮质醇及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5例,研究组诱导期注射瑞芬太尼,手术过程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对照组诱导期静注芬太尼,手术过程中根据麻醉深度的状况给予芬太尼。在记录麻醉中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变化情况的同时,测量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同时还记录插管呛咳及拔管时躁动例数。结果研究组的MBP、HR、Cor、E在麻醉诱导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插管时呛咳例数及拔管时躁动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手术过程中,在减轻麻醉及手术对患者引起的应激反应方面,瑞芬太尼的作用效果很明显,与芬太尼相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比较髂筋膜间隙阻滞(同时阻滞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复合喉罩全麻与蛛网膜下隙阻滞应用于80岁以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非骨水泥型)的优劣性,探讨适合骨科高龄患者的个体化麻醉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80岁以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麻醉相关资料,其中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喉罩全麻44例(G组),蛛网膜下隙阻滞54例(S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Ⅱ~Ⅳ级.记录麻醉诱导前以及诱导后5、10、15、20、30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前及术后即刻、术后6h、术后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麻黄碱使用次数、合并疾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前、术后1d睡眠质量;调查手术医生对麻醉方案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术前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患者ASAⅣ级例数多于S组(P<0.05).术后6、24 h时G组VAS评分低于S组(P<0.01),镇痛效果满意.两组麻醉诱导前及诱导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麻黄碱使用次数多于S组(P<0.01),S组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高于G组(P<0.05).两组手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麻醉方案.在病例选择适当的情况下,髂筋膜阻滞复合喉罩全麻与蛛网膜下隙阻滞相比术后镇痛时间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男性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对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拟行全身麻醉成年男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A组)全身麻醉诱导前按照常规操作插导尿管;观察组(B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导尿管。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变化、躁动情况以及对尿管的耐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SBP、DBP、HR基础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两组患者SBP、DBP、HR均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SBP、DBP、HR于拔管后5min、10min均较术前基础值和对照组组同时间点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46.7%,观察组为73.3%。结论全麻男性患者麻醉诱导前留置尿管,麻醉苏醒期对尿管耐受性好,躁动少,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彭丽云 《河北医学》2006,12(10):1001-100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术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方法:40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R组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两组于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时,记录病人的MBP、HR,及术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结果:两组血压、心率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R组病人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比F组明显提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明显缩短病人清醒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混合痔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60例行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入院时及术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肛缘水肿和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SDS、SA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前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中,并发症少,镇痛效果好,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与腰麻在疝修补术中的麻醉管理及相关并发症,确定硬膜外麻醉在疝修补术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9月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择期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传统疝修补和无张力疝修补)的手术患者共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n=50)和腰麻组(n=50),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后和麻醉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术中患者对手术配合情况;术后尿潴留以及头痛发生率等。结果麻醉后硬膜外麻醉组 MAP、HR无明显变化,腰麻组 MAP、HR 波动明显(P <0.05);硬膜外麻醉组能通过咳嗽或憋气配合医生确认疝囊,腰麻组未能成功(P <0.05);术后尿潴留硬膜外麻醉组明显少于腰麻组(P <0.05);术后头痛发生率硬膜外麻醉组明显低于腰麻组(P <0.05)。结论与腰麻相比,硬膜外麻醉用于疝修补术,患者血压心率变化小,循环稳定,能更好地配合手术,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无需去枕平卧,患者舒适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