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祥春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853-1854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回顾近年来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护理使用静脉留置针技术更加成熟,可行。结果封管液包括肝素钠、生理盐水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封管方式的选择包括均匀推注,正压封管、输液器内等渗液封管法及瞬间正压法等。结论不论是选择何种封管液及相应封管液的各种剂量,都应当在保证患者安全、舒适,治疗有效的前提下适当延长留置针的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张颖 《医疗装备》2021,(6):169-170
目的探究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正压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静脉留置针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普通静脉留置针封管,并使用肝素钠+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实施正压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封管,并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封管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护理人员的平均针刺伤次数。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导管回血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封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平均针刺伤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用于正压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中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封管时间,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护理人员的针刺伤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使用静脉留置针时,采用不同剂量以及不同种类封管液在新生儿科输液中封管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7—12月在该科住院治疗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6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2mL12.5U/mL肝素盐水,5mL12.5U/mL肝素盐水,0.9%生理盐水对留置针封管进行比较。结果其堵管结果经统计学χ2检验:A组与B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A组和B组分别与C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时,用2mL的12.5U/mL肝素盐水封管,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能延长,和5mL12.5U/mL肝素盐水封管效果等同,比0.9%生理盐水封管的效果好,同时也不会给患儿血管中注入无关治疗的液体,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的两种封管方法,即脉冲式封管法和双重正压封管法对于心血管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和影响,为心血管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寻求一种最适宜的封管方法,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治疗期。方法将200例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00例静脉留置针使用双重正压封管;B组100例静脉留置针使用脉冲式封管。同时采用生理盐水封管液。结果心血管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时,双重正压封管法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脉冲式封管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重正压封管法较脉冲式封管法更适宜心血管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邹小英  杨玲 《中国保健》2005,13(24):39-40
目的探讨不同封管方法的封管效果.方法将500例行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分为2个亚组,Ⅱ组分为3个亚组.观察对比留置针小开关不同关闭位置堵管发率和使用不同封管液,以及不使用任何封管液直接封管对堵管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在延长管远端封管组堵管8例,在延长管起始部封管组堵管2例,生理盐水封管组堵管26例,留置天数3±d,肝素液封管组及无封管液直接封管组堵管均为5例,留置时间均为5±d.结论封管时小开关关闭位置靠近留置针延长管起始处,封管效果可靠.肝素盐水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不采用任何封管液直接封管效果可靠,与肝素盐水封管相比较其堵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封管方式及封管液的封管效果。方法将300例行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在随机分2个亚组,观察对比留置针小开关不同关闭位置的堵塞发生率及封管液的保留时间对堵管发生率的影响。结果Ⅰ组的2个亚组进行的留置针小开关不同关闭顺序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21,p>0.05),Ⅱ组的2个亚组进行的留置针小开关不同关闭位置堵塞管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06.p,0.05),III族的个踏足进行的封管液不同保留时间赌馆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33,p<0.05)。结论封管时小开关关闭位置靠近套管针延长管起始处,封管效果可靠,肝素盐水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7.
脉留置针封管后滑动夹紧块距针头最佳距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俊芳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2):4399-440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封管后防止发生堵塞的对策.[方法]观察住院期间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00例,接应用顺序的单、双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封管后在距针头2.5 cm内关闭滑动夹紧块,对照组封管后在距针头3~5 cm内关闭滑动夹紧块,观察两组留置针发生的堵管率及留置时间.[结果]通过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发生的堵管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静脉留置针封管后发生堵塞的原因,积极防治可以降低堵塞的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直接使用输液器内原液和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寻找一种临床上简单可行的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方法对170例行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患者根据单、双日首次置管分组,分别进行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对照组)和输液器内原液压力封管(实验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浅静脉炎、堵管率等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保留时间段,实验组与对照组例数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输液器内原液压力封管可以替代生理盐水封管,而且操作简便,可减少封管环节,从而减少感染机会,减少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刘洁  李冈栉 《现代保健》2013,(22):73-75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的常见问题,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期间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120例患者,观察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穿刺部位、液体性质、封管液及封管方式与常见问题的关系。结果: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5d以上(55%)明显高于5d以内;以关节活动部位为穿刺点明显高于非关节部位;静滴等渗液体明显低于静滴高渗液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部位的留置针发生液体渗漏的机会明显高于非关节活动部位;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肝素盐水稀释液进行封管,其发生留置针导管堵塞的机会明显低于单用;采用正压封管的患者,其留置针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负压封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穿刺部位、熟练运用穿刺技术、合理应用封管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两种封管液在留置针封管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文月 《医疗装备》2010,23(12):30-31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和肝素钠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方法:240例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用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堵管及静脉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堵管及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5)。结论:生理盐水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减少外周静脉留置针由于封管液选用不当而致堵管的发生,探讨合理有效的封管液进行封管护理。方法对560例在该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2种封管液的效果比较,将输液结束后用肝素钠盐水封管的患者设为实验组(A组),将输液结束用无菌生理盐水封管患者设为对照组(B组),2组均采用正压脉冲式封管方法,以观察次日管道通畅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和B组间2组封管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素盐水封管组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而言,主张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与肝素钠盐水维护早产儿脐静脉置管封管的效果。方法选择留置脐静脉导管的早产儿印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生理盐水,对照组用肝素钠盐水进行脉冲正压封管;置管期间全程观察置管时间和导管通畅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按计划拔管,未发生堵管;导管通畅度及留置管道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产儿脐静脉置管应用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有效,未影响脐静脉导管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3.
韩晓芳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10):F0003-F0004
目的对使用肝素盐水封管前是否用生理盐水先冲管达到的封管效果的比较。方法将180例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先用生理盐水冲管后用的肝素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用肝素生理盐水封管。对静脉留置时间、堵管、红肿、外渗及静脉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堵管、红肿、外渗及静脉炎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用肝素盐水封管前先用适量生理盐水冲管比单纯用肝素盐水封管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无菌生理盐水和稀释肝素溶液两种封管液对静脉留置针置入术后输液间歇期的封管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253例需短期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无菌生理盐水组)124例,对照组(稀释肝素溶液组)129例,每天输液结束后均正压封管一次,再次输液时开通静脉通道,比较两种封管液在96 h限期、堵管、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置入术后的留置限期、堵管、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菌生理盐水用于静脉留置针置入术后输液间歇期封管是一种符合生理要求、安全、有效、简便的封管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简易封管方法,提高临床使用率.方法:将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无需肝素帽等渗输液正压封管,对照组采用稀释肝素盐水封管.对两组出现阻塞的时间、所需费用、操作时间、病人有无不适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对于留置针出现阻塞的时间、病人的不适感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在封管操作时间、经济成本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需肝素帽等渗输液正压封管法具有安全、操作简便、经济成本低等优点,具有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心脑血管病人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封管液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人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封管的效果.方法:10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54例,每天输液结束时封管1次,先用10ml生理盐水缓慢推注,再用1ml肝素液(每ml含肝素250u)封管,次日输液时,先从留置针内抽出肝素液(约0.3ml),直至抽出回血,再接液体.对照组52例,用5ml肝素液(每ml含肝素25u)封管,每隔8小时封管一次,次日消毒后接上液体.结果:两组堵管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留置天数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5);平均每天封管次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脑血管病人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封管采用高浓度肝素液较低浓度肝素液其堵管发生率低,留置天数长,且每天只需封管1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外周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封管效果。以选择更有效的封管液封管。减少临床上由于封管液选用不当而致堵管情况的发生,避免由于堵管而不得不再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 将68例患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34例,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5ml封管。实验组用肝素盐水(50u/m1)5ml封管,两组均采用正压封管方法,进行留置效果比较。结果 实验组用肝素盐水(50u/ml)5ml封管。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5ml封管,有效率为64.93%。经统计学处理χ^2=20.16.P〈0.01两组封管方法有显著性差异。肝素盐水封管优于生理盐水。结论 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而言.主张用肝素盐水封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钠正压封静脉留置针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留置静脉针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患儿用普通肝素钠稀释液2ml进行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对照组:44例患儿用生理盐水3ml进行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结果88例留置静脉针的患儿中,观察组使用普通肝素钠正压封管的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为3—4d。留置期间无血回流堵塞,患儿无任何不适主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普通肝素钠稀释液进行正压封管可减少静脉留置针堵塞,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因反复穿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素封管液用于四肢浅静脉留置封管液的最佳浓度和量。方法:80例病人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例,静脉输注完毕后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和量肝素封管,观察并比较留置情况及堵管、穿刺部位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同浓度和量的肝素封管液对通畅率的影响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选用每毫升含肝素125u的生理盐水10mL封管液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静脉留置套管针封管方法。方法:将9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随机分为Ⅰ、Ⅱ、Ⅲ三组,每组30例,Ⅰ组用5ml肝素稀释液,Ⅱ组用5ml生理盐水,Ⅲ组使用原液进行正压封管,观察静脉留置针阻塞、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Ⅰ组、Ⅱ组、Ⅲ组静脉留置针阻塞、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原液进行封管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节省资源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