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红  于占营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915-4917
目的:探讨临产胎儿双顶径、胎盘厚度与胎儿出生时体重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1月~2009年3月入院正常分娩、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征初产妇654例的B型超声检查报告中胎儿双顶径与胎盘厚度的测量值以及婴儿出生时的体重记录,运用SPSS 17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妊娠临产时胎儿双顶径与出生体重相关系数r=0.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厚度与出生体重的相关系数r=0.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妊娠临产时B超胎儿的双顶径以及胎盘厚度与出生体重均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产前超声预测胎儿分娩前体重更精准。方法:对37周-41周的268例足月儿在娩出前一周内,进行超声各项参数的测量(包括胎儿双顶径、腹围及股骨长度),用与其相关的公式得出胎儿超声预测体重,并与出生后新生儿实际体重对比。结果:37周-41周胎儿实际体重跟产前超声测得的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度均具有相关性,与腹围的关系最密切,但产前超声估测的体重与产后随访体重间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测量多项指标预测胎儿体重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以在某院出生的15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分娩前3天内超声测量胎儿体重、双顶径、腹围和股骨长,分析胎儿体重和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560例单胎足月胎儿,体重(3320.13±512.13)g,双顶径(92.75±4.29)mm,腹围(343.76±22.27)mm,股骨(71.20±3.37)mm.胎儿体重与双顶径、腹围和股骨之间均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在0.672~0.767,且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体重与腹围相关性最大,双顶径次之,股骨长最小.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利用胎儿腹围、股骨长和双顶径来判定巨大儿的截断值分别为355.00mm、73.50mm和95.50mm, 灵敏度分别为68.8%、68.8%和62.5%, 特异度分别为77.9%、79.2%和76.6%.结论:分娩前超声测量胎儿腹围、股骨长、双顶径可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腹围大于355mm、股骨大于73.50mm、双顶径大于95.5mm对预测巨大儿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回丽妹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543-5545
目的 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孕妇肾脏叶间动脉(IRA)的血流动力学及24h尿蛋白水平变化规律,探讨它们在预测围产期结局中的诊断价值及对孕妇肾损害的评估.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9月来河北工程大学检查的妊娠晚期妇女,正常妊娠妇女96例(对照组),妊高征患者110例.应用彩超检测孕妇肾脏叶间动脉的PI、RI及S/D,测量双顶径、股骨长度及超声体重,并结合患者24h尿蛋白水平,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轻度组与对照组PI、RI及S/D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轻度组RI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24h蛋白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肾脏叶间动脉RI与24h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491,P<0.05).重度组与轻度组及对照组双顶径、股骨长,超声体重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高征孕妇的肾脏叶间动脉的血流阻力增高,造成相应程度的肾损害.与测定24h尿蛋白水平相结合对肾损害的程度判断更为准确.随血压的升高,胎儿双顶径、股骨长,超声体重逐渐减小,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预测围产期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多个参数指标预测胎儿体重,选择相应分娩方式。方法:孕38周后测胎儿双顶径、股骨径、头围及腹围,根据相应标准分组,预测胎儿体重。结果:双顶径+股骨径<17 cm,腹围<35 cm,一般胎儿体重<3 500 g;头围>35 cm,腹围>36 cm,高体重儿可能性明显增加。如腹围>37 cm,高度提示巨大胎儿。结论:采用多参数指标能较准确预测胎儿体重,筛选高体重儿(>3 750 g),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可避免产伤,降低难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aborpro数字三维导航仪测量坐骨棘间径对孕妇产程中难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1023例初产妇。按最终分娩方式分为三组:产钳组(30例)、剖宫产组(113例)、平产组(880例)。使用Laborpro三维导航仪测量骨盆内径,用B超测量双顶径值,ROC曲线分析双顶径值、坐骨棘间径、坐骨棘间径与双顶径之差对产程中难产的预测价值。结果平产组、产钳组和剖宫产组的坐骨棘间径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0.30(10.00~10.70)cm、9.86(9.70~10.20)cm和9.80(9.60~10.00)cm,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H=130.248,P <0.001),两两比较发现,与平产组相比,产钳组和剖宫产组的坐骨棘间径均较小。按照不同坐骨棘间径区间划分,分娩方式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6.455,P <0.001),多重比较发现,在坐骨棘间径≤9.0cm、~≤9.5cm、~≤10.0cm区间中,产钳组和剖宫产组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平产组,在坐骨棘间径~≤10.5cm、>10.5cm组中,剖宫产组的构成比低于平产组。坐骨棘间径与双顶径之差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为0.86(0.82~0.89),预测难产最佳,最佳预测值为0.450。结论 Laborpro数字三维导航仪测量坐骨棘间径作为一种客观精确、无辐射、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结合胎儿双顶径值,对孕妇产程中难产的预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超声检测胎儿腹围及半肩径对新生儿体重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承德市妇幼保健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0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生时的实际体重分为非巨大儿179例及巨大儿21例,对两组胎儿在妊娠30周时的超声检测腹围及半肩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巨大儿组较非巨大儿组相比腹围、半肩径均较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4、3.25,均P<0.05).腹围大于267.90mm和(或)半肩径大于75.00mm,腹围最佳临界值预测巨大儿的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61.90%,约登指数为0.334,ROC曲线下面积为0.693(95% CI:0.613 ~0.773).半肩径最佳临界值预测巨大儿的灵敏度为76.19%、特异度为66.67%,约登指数为0.429,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95% CI:0.649~0.799).胎儿腹围和半肩径与出生体重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3、0.661,均P<0.05),即胎儿腹围、半肩径增大,其出生体重增加.结论 于妊娠30周时采用超声检测胎儿的腹围及半肩径可作为判断新生儿体重异常与否的重要指标,当腹围大于267.90mm和(或)半肩径大于75.00mm对预测巨大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怡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514-5515
目的:探究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身高、分娩前体重、腹围、宫高、产妇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妊娠期发生的疾病及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等并对两组资料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巨大儿组平均孕龄、孕周、分娩前体重、产次、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中新生儿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明显增加,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巨大儿可增加母婴并发症,可危及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和健康。应积极进行早期预防,采用恰当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8-01~2018-06期间在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老年患者50例为糖尿病组,正常组为我院体检体健的老年患者46例,采集两组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吸烟、血压等一般指标。其中糖尿病组50例,正常组46例,所有患者于实验指标测定前1d空腹8~12h,第2d晨起静脉采血,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1)正常组、糖尿病组、各组间性别、年龄、体重、吸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糖尿病组间比较高血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组与正常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未期左室内径、收缩末期左室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之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NT-proBNP呈现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心功能呈负相关,HbA1c可作为评价糖尿病治疗效果及影响心功能预后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超声测量胎儿相关径线与预测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超声测量胎儿的相关径线,探讨预测分娩方式.方法 对190例孕妇产前1周超声测量双顶径/胸围、腹围/双顶径、骨盆入口前后径-双顶径之差的相关数据,协助孕妇预定分娩方式,减少盲目试产和降低剖宫产率.结果 超声估计胎儿体重4 000 g以下,骶耻径与双顶径差≥23 mm,可拟诊阴道产;超声估计胎儿体重4 000 g以上,胸围与头围差≥16 mm,腹径与双顶径差≥26 mm,可拟诊剖宫产.结论 采用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头围、胸围、腹围等数值来预测胎儿分娩途径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B型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BPD)、头围(HC)、腹前后径(PD)、横径(AD)、腹围(AC)、股骨长(FL)、股骨皮下组织厚度(FT)等参数来准确预测胎儿出生体重.方法分娩前应用B超对302例胎儿的BPD、HC、AD、PD、AC、FT、FL进行测量,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FW)的关系进行分析,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出预测胎儿体重的方程式.结果BPD、HC、AD、PD、AC、FT、FL与FW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7 05、0.707 62、0.537 83、0.449 32、0.697 99、0.560 27、0.68472,最优回归方程为Y(FW)=-8 275.5+461.9BPD+53.6HC+86.0PD+150.8AD+404.8FL+335.0FT.结论应用B型超声多参数法预测胎儿体重准确度高,方法简单,可较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对某橡胶厂单体、聚合车间长期接触低浓度丁二烯、0~71.81mg/m~3,平均9.14mg/m~3)44名作业工人连续5年肝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并设对照(44名)比较,并使年龄、身高、体重等条件基本相同。观察发现,观察组肝右叶最大斜径和肝右叶前后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肝左叶前后径也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低出生体重儿108例相关因素及母婴结局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108例低出生体重儿孕妇及同期108例正常出生体重儿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孕期营养不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脐带因素等易导致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当宫高、腹围值连续3周测量均在第10百分位数以下时,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明显增加;胎儿双顶径每周增长<2.0mm(孕末期每周增长<1.7mm),或每3周增长<4.0mm时,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增加;足月低体重儿的剖宫产率、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增高。结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结合病史、宫高、腹围、双顶径等多方面因素预测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减少低体重儿的出生,避免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李莉  苏敏  陈泽杰 《医疗保健器具》2012,(11):1870-1871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及各因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测量孕足月孕妇宫高、腹围以及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等多个因素,代入多种预测胎儿体重公式,比较分析其预测体重与实际体重的关系。结果应用超声测量多个因素预测胎儿体重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预测方法及单因素预测方法,P〈0.01。结论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可以准确、方便地预测胎儿体重,多参数公式对胎儿体重的预测明显优于单参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单纯肥胖儿童心脏体积及其放大率K值与正常体重儿童的差异 ,建立三种预测肥胖儿童心脏体积的回归方程。 【方法】 比较肥胖儿童心脏体积及其放大率K值与正常儿童的差异。经回归分析建立预测心脏深径法、体重法、胸径法预计肥胖儿童心脏体积的回归方程 ,并进行三种方法精确性比较。 【结果】 肥胖儿童心脏体积显著地大于正常体重儿童 ;中、重度肥胖心脏体积大于轻度肥胖者 ;心脏体积放大系数K值显著地小于正常体重儿童 (P <0 .0 1)。建立了预测心脏深径法方程、体重法方程、胸径法方程。 【结论】 用X线评价肥胖儿童心脏大小必须使用其自身数值和计算方程。  相似文献   

16.
B超预测胎儿体重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地估计胎儿体重,是正确处理产程,减少产科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的前提。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已广泛应用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biparietal diameter,BDP)、股骨长(femur length,FL)、腹围(abdominal circumference,AC)等,预测胎儿体重,对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内发育迟缓与成年期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948~1954年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生的、具有完整出生记录并完成追访的部分单生子347人进行了脉速测量.使用光电容积吸收法测量股动脉和足被动脉的脉速,同时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等指标.应用分层分析和直线回归分析.控制血压、性别、成年期体重和身高等因素,评价出生指标和成年血压、股动脉脉速、足被动脉脉速的关系.结果①收缩压和出生体重[b=-0.20(95%U~95%L,-0.30~-0.10)]、双顶径[b=-0.1(95%U~95%L,-0.20~-0.01)]、枕额径[b=-0.16(95%U~95%L,-0.26~-0.06)]均有统计学意义,舒张压仅和枕额径[b=-0.13(95%U~95%L,-0.23~-0.03)]有统计学意义;②在血压正常人群中,足背动脉脉速和出生体重[b=-0.13(95%U~95%L,-0.25~-0.01)]以及双顶径[b=-0.15(95%U~95%L,-0.27~-0.03)]均呈负相关关系,股动脉脉速和出生指标关系不显著;③高血压人群脉速和出生指标联系不明确.结论宫内发育迟缓引起的动脉顺应性下降可能是联系宫内发育迟缓和成年期高血压的一个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生儿出生质量,探讨母亲方面可能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为有效开展妇幼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4月到潍坊市人民医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和潍坊市奎文区妇幼保健院就诊或分娩的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调查460名新生儿,身高、头围、胸围、双顶径等均在正常范围内,临床Agpar评分>7分的均在95%以上;出生体重<2.5、2.5~4.0、>4.0 kg的分别占9.67%、86.59%、3.74%。出生体重正常者所占比例,母亲居住地在农村、郊区、城区的分别为59.41%、90.32%、90.18%(P<0.01),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者分别为80.95%、89.27%、90.24%(P<0.05),无固定收入、个人月均收入<1 000、1 000~1 999、≥2000元者分别为80.52%、96.55%、91.93%、84.00%(P<0.01);怀孕期间有、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者分别为65.71%、88.45%(P<0.01),患、未患病或感染病毒者分别为77.78%、88.71%(P<0.01);有、无异常孕产史者分别为76.79%、87.80%(P<0.05)。[结论]新生儿,身高、头围、胸围、双顶径等均在正常范围内,部分体重偏低,居住在农村、怀孕期间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是导致出生体重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829例巨大儿的影响因素,为避免巨大儿的发生及预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台州医院分娩的829例巨大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810例正常体重儿作为对照组。对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孕产妇的产次、孕周、孕期体重增加、胎儿腹围、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度、胎儿性别、分娩方式等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发生率为5.67%,且男婴明显多于女婴。其中观察组孕妇文化程度、孕妇年龄、孕周、孕期体重增加、宫高+腹围、胎儿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分娩方式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孕产次、出生胎儿性别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孕周、孕期体重增加与巨大儿的发生有关。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是诊断巨大儿的重要依据,巨大儿会增加母婴并发症,应该准确估计胎儿体重,加强产前预防、产前诊断,进行合理的营养指导,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临床上预测胎儿体重的较佳指标,为临床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收集临产前足月、头位、单胎、无妊娠合并症的2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胎儿腹围、孕妇宫高、胎儿股骨长是预测胎儿体重的重要因素(P〈0.01),其中胎儿的腹围(Beta=0.36)与孕妇宫高(Beta=0.396)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孕妇体重指数、胎儿双顶径及胎儿头围不能预测胎儿体重.结论 胎儿的体重预测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胎儿的腹围及孕妇宫高对胎儿体重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胎儿股骨长度起一定的作用;孕妇的体重指数、胎儿双顶径及胎儿的头围预测胎儿体重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