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激活在再灌注心肌无复流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the activity of platelet glycoprotein (GP) IIb/IIIa receptor following the occurrence of no-reflow after myocardial reperfusion, to explore the measures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of this condition. METHODS: Nine canine models of no-reflow following myocardial ischemia verified by reperfusion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were us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The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PVB) and sinus venous blood (SVB) were sampled before myocardial reperfusion (after a 3-hour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fter a 3-hour reperfusion for determinating GP IIb/IIIa receptor activities by means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ESULTS: The activity of platelet GP IIb/IIIa of PVB, either in 3-hour ischemic group or in 3-hour reperfusion group, was elevated significantly (P < 0.001), suggesting platelet activation. Elevated platelet GP IIb/IIIa receptor activity in SVB occurred only in 3-hour ischemic group, and the 3-hour reperfusion group (P < 0.001) and the no-reflow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ctivities, which was more obvious in the latter group (P < 0.01). The findings signified the consumption of the platelet GP IIb/IIIa receptors in the myocardial microcircula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CONCLUSIONS: Myocardial ischemia may activate the platelets to express GP IIb/IIIa receptors through stress response mechanism and damage the endothelia of the microvasculature to incur adhesion and aggregation of the platelets within the microcirculation, which may be one of the pathogeneses for myocardial no-reflow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研究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老年冠脉介入(PCI)再灌注损伤(MIRI)中的疗效。方法 141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PCI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给予常规药物+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药物+安慰剂,观察支架植入后即刻冠脉造影及术后1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 对照组共9例(13.0%)有MIRI,试验组共2例(2.8%)有MIRI,2组比较TIMI血流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心肌梗死再发、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能明显改善老年PCI患者的MIRI,也提示血小板激活是这类患者的重要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是血小板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受体,在凝血过程中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中起关键作用,血小板激活导致GPⅡb/Ⅲa构型发生变化,继而使GPⅡb/Ⅲa受体与配体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加强,纤维蛋白原在相邻血小板分子间形成桥梁,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加速。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正是基于这一原理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临床实验已证实其在PTCA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研究GPⅡb/Ⅲa及其受体拮抗剂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本文对GPⅡb/Ⅲa及其受体拮抗剂与冠心病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拮抗剂——四肽Arg-Gly-Asp-Ser(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CD62p表达的作用,探讨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终浓度5μmol/L,下同)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最大聚集率(rPA,max)、静息血小板和ADP诱导的血小板CD62p表达,检测不同浓度RGDS对ADP诱导的rPA,max的抑制率和血小板CD62p表达的抑制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5种浓度(50、100、200、400、800μmol/L)的RGDS对rPA,max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正常人静息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为(3.5±0.6)%;ADP激动的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为(65.6±1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50、100μmol/L的RGDS对血小板CD62p表达无抑制作用;当RGDS浓度≥200μmol/L时(200、400、800μmol/L),其可抑制血小板CD62p的表达;RGDS对rPA,max的抑制作用和其对血小板CD62p表达的抑制作用相关。【结论】RGDS浓度〈200μmol/L时,对ADP诱导的血小板释放反应无影响;RGDS浓度≥200μmol/L时,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释放反应;与RGDS显著的抗聚集效应相比,其对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比较小:RGDS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的作用与其抗血小板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5.
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抗血小板药物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疗效显著.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正在不断进入临床试用,特别是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药物在广泛深入的研究之中.本文对近年来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对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拮抗剂——四肽Arg-Gly-Asp-Ser(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CD62p表达的作用,探讨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终浓度5μmol/L,下同)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最大聚集率(rPA,max)、静息血小板和ADP诱导的血小板CD62p表达,检测不同浓度RGDS对ADP诱导的rPA,max的抑制率和血小板CD62p表达的抑制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5种浓度(50、100、200、400、800μmol/L)的RGDS对rPA,max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正常人静息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为(3.5±0.6)%;ADP激动的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为(65.6±1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50、100μmol/L的RGDS对血小板CD62p表达无抑制作用;当RGDS浓度≥200μmol/L时(200、400、800μmol/L),其可抑制血小板CD62p的表达;RGDS对rPA,max的抑制作用和其对血小板CD62p表达的抑制作用相关。【结论】RGDS浓度〈200μmol/L时,对ADP诱导的血小板释放反应无影响;RGDS浓度≥200μmol/L时,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释放反应;与RGDS显著的抗聚集效应相比,其对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比较小:RGDS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的作用与其抗血小板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7.
8.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仪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分析GPⅡb/Ⅲa(检测CD 41/CD 61),测定30例正常人、3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GPⅡb/Ⅲa的阳性表达率及ADP诱导血小板CD 41/CD 61表达的动力学特征。结果正常人血浆阳性表达率CD 41和CD 61分别为93.87%±6.60%;急淋患者分别为57.22%±39.55%和57.44%±39.02%;急非淋患者分别为52.26%±41.16%和52.78%±40.47%。经t检验,急性白血病患者CD41/CD6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DP可诱导其CD41和CD61表达增高。结论检测GPⅡb/Ⅲa的阳性表达率,对研究急性白血病的病理生理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主要原因 ,血小板聚集在此发挥了关键作用。而血小板糖蛋白 ( glycoprotein ,GP)Ⅱb/Ⅲa(αⅡbβ3)受体是存在于血小板膜表面最丰富的一种整合素 ,在血小板激活时大量表达 ,是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通路[1 ] 。因此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为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acutecoro narysyndromes)患者发生心脏事件 ,冠脉介入治疗伴发的慢性期再狭窄等的重要药物正受到广泛关注。本文…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目前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非手术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但该药可以引起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应当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发生机制、临床症状以及相应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表达阳性率的变化,探讨其对诊治ITP的作用.方法: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2例ITP患者组和22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数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表达阳性率.结果:ITP患者组的平均血小板计数为(28.4±14.1)×109/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236.7±54.1)×109/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TP患者组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表达阳性率为50.5%±28.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88.7%±4.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阳性率与ITP患者的血小板数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临床诊治ITP时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血栓形成机制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是血小板聚集的终末共同途径,因而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地预防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本文对血栓形成的机制以及近年来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抗血栓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血栓形成与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和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其血管损伤部位的血栓形成常常引起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血小板聚集在血栓形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往的研究和应用证实阿斯匹林对大多数缺血性冠脉事件产生有益作用,包括对心脏事件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作用,但它仅针对血小板激动剂之一的血栓素A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正常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全血血小板膜GPⅡb/Ⅲa表达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观察胰岛素以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鸟苷酸环化酶(GC)抑制剂亚甲蓝(MB)分别及与胰岛素联合作用下对血小板膜GPⅡb/Ⅲa表达的影响。结果(1)胰岛素对正常人静息血小板膜GPⅡb/Ⅲa表达无明显影响;而显著抑制凝血酶、胶原活化的血小板膜GPⅡb/Ⅲa的上调表达,且该效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L-NAME、MB几乎完全阻断胰岛素对血小板膜GPⅡb/Ⅲa表达的抑制效应。结论胰岛素可通过NOS→NO→GC→GMP通路抑制血小板膜GPⅡb/Ⅲ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和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和STEAMI).近年来尽管ACS治疗获得进展,包括阿斯匹林、肝素、溶栓和介入治疗,但目前ACS仍是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在ACS发病机理中,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新近研究表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可以显著减少ACS患者死亡和再梗机会,包括未能早期行血运重建以及肌钙蛋白(Tn)阳性的高危ACS患者[1~3].本文综述了近年来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及其在ACS治疗中若干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血栓并发症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在血管损伤部位发生粘附 ,聚集而形成血栓。血小板表面的膜糖蛋白 (GP)Ⅱb 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连接 ,并在血小板之间交叉连接 ,完成血小板聚集的最后一步。由于此受体是血小板聚集、冠脉血栓形成的最后途径 ,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最有前途的是血小板GPⅡb Ⅲa受体拮抗剂。本文就血小板GPⅡb Ⅲa受体及其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1 血小板GPⅡb Ⅲa复合物1.1 血小板GPⅡb Ⅲa复合物的分子结构[1,2 ] 血小板GPⅡb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P-选择素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变化。方法收集CHD患者60例和正常对照患者30例,测定CRP、P-选择素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CHD组CRP、P-选择素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CRP、P-选择素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CRP、P-选择素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与CHD患者冠脉狭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以干化学法、酶联免疫吸咐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体内血浆DD、GPⅡb/Ⅲa含量,各30例。同时检测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FPG)、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记录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吸烟指数、饮酒史、性别。结果:AMI组、UAP组血浆DD、GPⅡb/Ⅲa浓度大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5),而AMI组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SA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AP组二者浓度大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血浆DD、GPⅡb/Ⅲa之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r=0.833,P〈0.05)。DD与年龄、hs-CRP、FPG、SBP有正相关关系(r=0.414,0.250,0.199,0.246,P〈0.05),GPⅡb/Ⅲa与年龄呈相关关系(r=0.312,P〈0.05)。FPG、hs-CRP为独立影响DD的危险因素,年龄、吸烟指数为独立影响GPⅡb/Ⅲa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DD、GPⅡb/Ⅲa与冠心病病情密切相关,并与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因而,血浆DD、GPⅡb/Ⅲa在冠心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