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32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第一次球囊扩张时间均在90 min以内,平均(65 min),并成功置入药物支架38枚。术中6例发生低血压,2例发生急性血栓形成。均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随访6~12个月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ACS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安全可行,效果肯定。因此,经桡动脉入径可作为ACS可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CI治疗时代影响男性患者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72例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选 ,年龄 :(6 5± 10 )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4 2例 ,不稳定性心胶痛 30例。随访 (11.9±8.7)个月。综合患者的人群因素、无创检查、合并症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情况 ,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以重要心脏不良事件为因变量 ,前间隔心肌梗死和超声心动图提示前间隔收缩功能减弱是有意义的预测因素 (P <0 .0 5 ) ,系数分别是 1.90 8和 15。其他因素为无意义变量 ,P >0 .0 5。结论 前间隔心肌梗死和超声心动图提示前间隔收缩功能减弱是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重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沈阳军区总医院血液透析科收治的100例MHD合并ACS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介入治疗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行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只服用阿司匹林行抗血小板治疗。两组研究终点为1年的患者水平复合终点(Po CE),次要研究终点为患者1年主要出血(TIMI分级)、血栓事件、心脑血管原因再住院次数及心脏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两组Po 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患者因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出血事件及血栓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MHD合并ACS,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及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次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未增加主要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收缩压水平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并行PCI治疗的ACS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7 6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降压治疗后收缩压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n=938,收缩压<120 mmHg)、B组(n=1 471,收缩压120~130 mmHg)、C组(n=5 262,收缩压>130 mmHg)。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临床终点,分析3组不同收缩压水平对MACCE的影响。结果 3组女性、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肌酐清除率<60 ml/(min·1.73 m~2)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净临床不良事件(NACE)、MACCE、全因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PCI术后收缩压<120 mmHg对心脑血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2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红云  韩国华 《人民军医》2006,49(8):463-463
成年人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病因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见。近年来,青年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为了解青年ACS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我们对2002年12月~2005年7月收治的40岁以下青年冠状动脉造影ACS27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癌症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至2019年3月因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PCI治疗的1 5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 218例,癌症组192例,非癌症组1 026例;女性358例,癌症组116例,非癌症组242例。观察不同性别癌症组及非癌症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男性癌症组患者的全因死亡、出血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比例高于非癌症组(P<0.05)。女性非癌症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高于癌症组(P<0.05)。K-M生存曲线显示,男性癌症组患者病死率高于非癌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癌症组患者的病死率虽高于非癌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贫血及癌症病史为男性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0%为女性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癌症会增加ACS患者PCI术后发生死亡、出血及血栓事件的风险,并且,癌症对男性患者的影响远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发病在12 h内的3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结果310例患者中共植入465枚支架,其中裸支架119枚,药物支架346枚。304例患者介入治疗获得成功,无一死亡病例,成功率达98%。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药物支架和裸支架一样可安全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应用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2015年1—3月收治的ACS患者201例,均行PCI治疗,其中,101例接受替格瑞洛治疗,作为研究组(n=101)。选取同期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n=100)。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阿司匹林(100 mg,1次/d)基础上,研究组服用替格瑞洛(90 mg,2次/d),对照组服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术后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MAC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用于ACS患者行PCI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但有一定出血风险和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9.
10.
方毅  王效增 《临床军医杂志》2016,(11):1124-112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AMI合并CS行PCI治疗的99例患者资料,统计患者临床高危因素、冠脉造影及介入特点,观察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住院期间16例(16.2%)死亡。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3年,死亡率分别为17.2%、22.2%、22.2%、27.3%;急性心梗发生率分别为0、1.0%、1.0%、3.0%;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分别为1.0%、3.0%、6.1%、11.1%;MACE发生率分别为18.2%、26.3%、29.3%、39.4%。结论急诊PCI治疗对AMI合并CS患者有显著疗效,其主要优势为再通快、TIMI血流3级率高,近期及远期病死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在临床应用的策略.方法76例ST段抬高和(或)新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52例,女24例;年龄43~82(61.5±13.6)岁.采用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途径常规方法,行急诊冠脉造影和急诊PCI.结果76例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达TIMI3级73例(96.1%),TIMI血流2级1例,失败2例.74支IRA共植入支架97枚,胸痛发作至IRA再通时间≤12 h和>12h两组在年龄和性别方面有显著差异,胸痛发作至IRA再通时间>12 h组的冠脉多支病变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高.结论急诊PCI不仅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而且能消除狭窄,减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故有条件的医院应首选PCI为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措施,尤其对高龄患者、有溶栓禁忌征者及有心原性休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 401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规律应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300 mg负荷剂量,100 mg 1次/d),联用替格瑞洛(180 mg负荷剂量,90 mg 2次/d)或氯吡格雷(300~600 mg负荷剂量,75 mg 1次/d),并根据联合用药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研究终点为术后1年内的有效性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内血栓及复合终点事件)和安全性终点事件(根据美国出血学术研究会制定的标准定义划分的全部出血、大出血和小出血事件)。结果替格瑞洛组的有效性的复合终点事件(HR=0.64,95%可信区间0.42~0.99,P<0.05)和心血管死亡事件(HR=0.07,95%可信区间0.02~0.30,P<0.01)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且安全性终点中大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7,95%可信区间0.50~1.87,P>0.05),但替格瑞洛组小出血和总出血事件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结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患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能够明显减少血栓事件再发风险且不增加致命性大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PCI治疗时代伴和不伴高血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转归的差别。方法  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选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4 9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2 9例 ,其中高血压组 (HT)4 1例 ,非高血压组 (NHT) 37例 ,两组患者除慢性胸痛发生率和右冠状动脉病变差别有显著性外 (P <0 .0 5 ) ,其他临床特征、心功能状态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介入治疗情况相似 (P >0 .0 5 )。随访 6至 5 4个月 ,记录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重要不良心脏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在相同的随访时间内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重要不良心脏事件类似 (P >0 .0 5 ) ,但NHT组再次心绞痛发生率较高 (P <0 .0 5 )。结论 合并高血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PCI治疗和积极的药物治疗后 ,近中期临床预后情况接近不伴高血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 1996年 6月~2 0 0 2年 4月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CCU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 ,满足条件患者 2 32例 ,女性 4 4例 ,男性 18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期间并发症、冠脉基本特点以及发病 1个月的病死率。结果 女性患者的年龄 (6 6± 9)明显高于男性 (5 8± 11) ,伴有高血压 (5 4 .5 %和 35 .1% ,P <0 .0 5 )、糖尿病 (4 3.2 %和 17.0 % ,P <0 .0 5 )以及住院期间发生重度心衰 (2 7.3%和 12 .8% ,P <0 .0 5 )的比例均高于男性。两组的冠脉病变基本特征没有显著性差异。女性患者发病 1个月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15 .9%和 3.7% ,P <0 .0 5 )。结论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重 ,病死率高 ,尽管接受了介入治疗病死率仍明显高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受PCI治疗的83例ACS病人为观察对象,病人于PCI治疗前,治疗后7 d、30 d、90 d、180 d进行超声检查评价病人的左心功能,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率、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前后径、室间隔厚度,3D-STE检测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VGLS)、左心室整体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VGC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VGR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同期在院门诊进行健康查体的正常人60例为对照。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以及LSD-t法,比较病人心脏功能在各个时间节点与正常人的不同。结果观察组病人心率、左房前后径、左室前后径数据在PCI治疗前,治疗后7 d、30 d、90 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均P0.05);接受PCI治疗后,心率、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前后径均逐渐降低,至PCI治疗后90 d下降至最低点(P0.05),接近并达到对照组水平。随着时间节点向后延伸(PCI治疗前、治疗后7 d、30 d、90 d、180 d),LVGLS、LVGCS、LVGRS、LVEF逐渐升高,LVEDV、LVESV逐渐降低(均P0.05),在PCI治疗后180 d时达到随访的高点;同对照组人群比较,不同时间节点LVGLS、LVGCS、LVGRS、LVE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DV、LVESV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病人的左心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接受PCI治疗后呈上升趋势,但仍未达到正常人水平。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无创地用于评价ACS病人PCI术后左心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和(或)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4月在实施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时出现靶血管的无复流现象的ACS患者,常规给予硝酸甘油冠脉内注射血流无明显改善共49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替罗非班组和维拉帕米联合替罗非班组,观察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TIMI血流均明显改善,维拉帕米联合替罗非班组比替罗非班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无复流现象与靶血管远端的冠状动脉内微血栓及痉挛有关,冠状动脉内联合注射GPⅡb/Ⅲa受体阻断药替罗非班与钙拮抗剂维拉帕米较单独注射替罗非班疗效更确切,可明显改善术后相关动脉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9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瑞舒伐他汀10mg/d,n=51)和对照组(n=49),分别于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后1周及术后12h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 药物治疗后1周,瑞舒伐他汀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明显降低(P〈0.01); ACS患者行PCI术后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较术前升高;瑞舒伐他汀治疗组PCI术后患者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冠状动脉介入术增加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