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左心功能不全又称慢性心力衰竭(CHF),是随着左心功能不全的进展,由机械和神经体液因素联合驱动,伴有数种神经体液系统激活的慢性循环应激。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和β-肾上腺素能腺苷环化酶系统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系统,对这两个系统予以干预也成为近年心衰治疗最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临床表现,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不断升高,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心力衰竭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疾病住院率的20%,但病死率却占40%.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已从最初的心肾模式发展到心脏循环模式,直至今日的神经内分泌模式,新的治疗模式围绕神经内分泌调控模式在原先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积极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其中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从禁忌证变为适应证.现对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悦宁定联合小剂量倍他乐克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CHF患者362例,在常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转化酶抑制剂和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观察临床效果、安全性。结果:应用转化酶抑制剂与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后,症状、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转化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随着人们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有了划时代的进展,CHF的治疗模式已从改善血流动力学模式转向阻止神经内分泌模式转变。CHF的治疗药物从传统的“强心、利尿及扩张血管”转变为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为主,辅以强心剂、利尿剂的综合治疗。其中ACEI已得到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为治疗CHF的主要基石,是目前治疗CHF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5.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30例温新华,刘国树,李玲玲,李宗浩,赵家壁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是内科危重病症,病死率较高,目前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多采用联合用药,如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其中扩血管药起到了不容低估的作用,可逆转病情变化。常用的扩血管...  相似文献   

6.
毛慧霞 《临床医学》2013,33(9):78-79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经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领域之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以及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是经常使用的药物之一。β受体阻滞剂的重要性在于心血管疾病中,尤其是高血压、心肌缺血和(或)心力衰竭都有交感神经系统(SN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以及内皮功能等神经体液和细胞因子参与。  相似文献   

8.
胡文莉  郭晋爱  陈静  郝建华  进克效 《临床荟萃》2007,22(15):1109-1110
神经体液因素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在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中均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抑制RAS对心脏的不良作用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重要内容。笔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描记术评价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相似文献   

9.
张本超  刘超亮 《临床医学》2012,32(1):105-105
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治疗非常困难,过去多采用传统方法如强心、利尿等治疗措施.目前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我们使用缬沙坦及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彭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6):3063-3064
近年我们在常规强心、利尿治疗的基础上再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商品名:雅施达)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商品名: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54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明霞 《临床荟萃》2011,26(13):1164-116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心肌缺血、心室重塑、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有关,如能有效地抑制导致发生的环节,便能有效地控制CHF,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已经成为治疗的重要药物.我们采用厄贝沙坦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较好且显著改善左心室的重塑.  相似文献   

12.
<正>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以心室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外周血流分布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CHF的病理生理学表现主要在于心室重构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脑钠肽(BNP)为心室肌细胞释放的具有利钠、利尿、舒张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  相似文献   

13.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心衰)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随着对心衰发生机理的研究和治疗模式的转变,β-受体阻滞剂逐渐成为继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心衰之后的第4类重要药物。1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机理1.1β-受体上调作用慢性心衰(CHF)时常伴β-受体密度下调,重度心衰时β-1受体密度下调60%-70%。β-受体阻滞剂可使β-受体密度增加,恢复β-受体对交感神经系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马晶  徐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6):3104-3104
本文现将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心功能改善情况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β受体阻滞剂有无诱导并增强其作用的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肖志华 《临床荟萃》1998,13(19):895-896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发病机制已由心肾机制、心脏周围循环机制发展到神经体液机制.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为CHF的病理生理特征,并强调在心衰临床症状出现前即有神经内分泌活动异常,而其中交感神-肾上腺髓质系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R0AAS)发挥着重要病理生理作用,结果终将导致低心排血量、高循环阻力和循环瘀血的恶性循环,使病情进行性加重.故纠正心衰时神经内分泌异常,必然成为治疗心衰的根本措施.本文旨在从理论上系统论述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作用机制及应用情况,并对其治疗心衰的明显益处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16.
慢性左心功能衰竭以喘憋、呼吸困难、心悸为主要表现,西医治疗主要为强心利尿扩血管为主,笔者以中西医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马腾  张登鹏  高旭  张学启 《临床荟萃》2002,17(5):272-273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是各种病因的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其传统疗法是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和利尿剂。近年来 ,随着对 CHF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发展 ,疗效评定标准的进一步完善 ,尤其是循证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CHF的治疗措施得以很大改进。本文在常规强心利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卡托普利 ,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和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来治疗 CHF,并与传统方案进行疗效比较及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的慢性 CHF患者 6 2例。心力衰竭病因为 :冠心病 (CHD) 2 4例、高血压性心脏…  相似文献   

18.
李拥军  李勇 《临床荟萃》2008,23(13):913-915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是体内调节循环功能和水电解质最重要的神经体液因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其中最具生物活性的物质,它通过血管紧张素受体发挥作用,在高血压、冠心病、心肌重构、慢性肾脏病和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8例CHF患者,按NYHA心功能Ⅲ~Ⅳ级,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BNP.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对NYHA级别均有改善,但rhBNP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BNP治疗CHF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38例NYHA分级为Ⅲ-Ⅳ级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基础上无效加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对比患者用药前后心率.血压.LVEDD、LVESD、EF变化,疗效明显,总有效率达81.16%,提示难治性CHF患者联合应用倍他乐克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