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学生再发意外伤害危险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中学生再发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伤害再发的危险因素,为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马鞍山市4所中学的4042名在校学生过去一年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伤害回顾调查。结果 发生各种类型伤害1134人次,共有657名学生发生伤害;其中再发伤害组的265名学生发生742次伤害,占伤害总事件的65.43%;父、母亲化程度、家庭类型、人均收入、儿童饮酒行为、学校类别、儿童注意力易分散以及学生安全意识等因素与中学生再发伤害有关。结论 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和健康促进手段提高儿童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改变与再发伤害密切相关的因素,以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安徽省马鞍山市大中学生多发伤害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伤害多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马鞍山市3所学校的中学生及大学生1494名,开展为期1年的伤害发生情况的监测;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中学生多发伤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3所学校发生各种类型伤害1639人次,总伤害人数为799人,伤害总发生率为53.48%.多发伤害组的200名学生共发生伤害854人次,占总伤害事件的52.10%.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家庭共同生活人口数多于4人、性格外向、焦虑评分高是多发伤害的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家庭经济状况中等、中等以上、抑郁评分高是保护因素.结论 3所学校学生多发伤害发生率较高;人口统计学变量和情绪状态可能预测伤害多发.  相似文献   

3.
了解芜湖市中学生伤害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芜湖市9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的2 459名中学生,对近1 a来伤害的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芜湖市中学生总伤害发生率为1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家庭月收入以及艾森克人格量表中神经质维度得分是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676,0.899,1.176,1.450,1.195和1.316).结论 中学生为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0~6岁儿童伤害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伤害的影响因素,制定一套适合深圳地区儿童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深圳6大区的12个社区为研究社区,对2001年全年内发生非致命性伤害的122名儿童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伤害发生率比较高的龙岗区横岗镇作为伤害监测点,开始伤害控制的全面监测工作。【结果】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有;散居儿童、危险的物理环境得分多、家庭子女数多、父亲职业为个体及商业工作者、儿童外向型性格、家中药品位置与热源放置不当;其保护因素有:家庭经济收入高、家中地板防滑情况好、父亲职业为公务员、儿童接受过老师的安全教育等。根据以上提供的儿童伤害及危险因素的基本数据,选择监测点,开始了伤害干预研究。【结论】应针对儿童伤害的影响因素,及早开展伤害的干预控制,以期减少儿童伤害发生率,达到促进儿童的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社区15~59岁妇女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探索行为、环境因素在妇幼人群伤害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及强度;识别影响伤害发生的有关因素,为开展社区伤害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州市芳村区4条街道居委会为抽样研究社区,对2002年15~59岁妇女发生的90例伤害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统计处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妇女伤害发生率为2.45%。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条件Logisfic回归分析,影响15~59岁妇女伤害的危险因素是妇女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保护因素依次为妇女的职业、有无伤害史、家庭月收入。结论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尽快建立伤害监测系统,把妇幼人群的伤害监测纳入到妇幼常规的保健项目中。通过宣传教育、健康促进等策略控制社区妇幼人群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从而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山东3所大学分层整群随机抽取1929名学生,对其伤害情况作回顾性调查,了解研究对象在2006年1月1日到2006年12月31日的意外伤害情况,同时调查学生家庭、学校及性格情况。资料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学生伤害以跌或/碰撞伤为主,秋冬季多见,伤害多发生在校园内。经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是父亲职业、打工、参加社团活动、走读、精神稳定性纬度(P分)高;保护因素依次为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神经性纬度得分(N分)低。结论:独生子女、神经性纬度得分(N分)低、父亲文化程度为保护因素;父亲职业、打工、参加社团活动、走读、精神稳定性纬度(P分)高是危险因素。建议针对学生的人格特点和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预防意识,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伤害研究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伤害状况指标、伤害原因和危险因素研究及伤害干预研究三个方面。伤害状况指标包括伤害强度、伤害程度和伤害损失等许多具体指标,这些指标既描述伤害发生状况,又可以作为伤害干预评价的指标。伤害发生原因可通过ICD-10分类中外因编码分类进行统计分析,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要从伤害发生的三个环节宿主、媒介物、环境研究。干预措施研究多采用干预三阶段模型(Haddon模型),通过对具体的干预措施评估得出结论,为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怀远县中小学生伤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怀远县的15149名中上学生进行了最近1年伤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并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顺归分析。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39.0%,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51.7%),高中生次之(42.5%),小学生最低(28.9%);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P<0.0010)学校类型,家庭住址,性别,父母化程序及职业,和谁生活在一起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针对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方法:按性别、年龄、班级1:1配对原则,选择254例伤害病例和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父亲年龄、父亲文盲、母亲文盲、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和睦程度、知道交通常识、常爬高、接受安全教育、独生子女、外向型性格、防范措施不健全、住房周围危险环境及高危行为与伤害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高危行为(OR=18.0600)、防范措施不健全(OR=12.6455)、常爬高(OR=9.6552)、父亲文盲(OR=7.7191)、住房周围危险环境(OR=5.7402)、外向型性格(OR=5.4707)、母亲文盲(OR=3.0581)是中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而接受安全教育(OR=0.2356)、家庭和睦(OR=0.4941)、独生子女(OR=0.5233)、知道交通常识(OR=0.5340)、家庭经济较好(OR=0.5609)是中学生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学生伤害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其伤害的影响因素。通过健康教育、消除环境危险等策略来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5 540名中小学生2011年3-8月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江苏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6.3%;伤害的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人均月收入学生间存在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生和父母文化程度高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增长是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应根据中小学生伤害特点和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教育,避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马鞍山市中小学生伤害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中小学伤害发生的现状,探讨伤害的危险因素,以便进一步进行伤害干预。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马鞍山市 6所小学、4所中学的所有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001年 5月至 2002年 4月,在校学生发生意外伤害 2 367人(男生 1 323人,女生1 044人),伤害发生率为 21. 58%;男女意外伤害发生率分别为 28. 39%、14. 26%;发生 2种以上伤害者 779人,发生伤害 3 591人次,伤害人平均发生伤害 1. 52次。各类伤害中以交通伤发生率最高,其次依次为跌伤、锐器切割伤和烧烫伤。结论 马鞍山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与其它地市相比较低。加强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提高父母对儿童伤害的认识水平,努力消除不安全隐患,是今后采取干预措施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中学生心理状况 ,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出合理建议。方法 :采用SCL- 90表中 9个项目的 6 6个问题 ,对马鞍山市 70 1名学生进行调查 ,并分别与全国常模组和安徽省组进行比较。结果 :(1)调查组 9个项目的均分在 1.41~ 1.84之间 ,有轻度及轻度以上心理问题者达 6 .85~ 2 6 .5 3 % ,有中度及中度以上心理问题者达 0 .86~ 3.0 0 % ;(2 ) 9个项目均高于全国常模 (中国正常人生活事件评定常模 ) ,有统计学差异 ;(3) 9个项目除抑郁外均低于安徽省调查结果 ,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马鞍山市中学生心理状况好于安徽省调查结果 ,但高于全国常模 ,提示应对马鞍山市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意外伤害发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百色市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855名百色市中学生,对其意外伤害的发生及心理健康状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31.81%,初中生伤害的发生率高于高中生;意外伤害的发生与年龄及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的心理因子有关。结论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应对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训练,预防和控制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昆明市城区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昆明市城区中小学生伤害的现状及其相关的因素,为建立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 0 0 3年9月至2 0 0 4年9月抽取昆明市城区小学及中学各2所,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对抽取学校在校全体学生1年内的伤害情况和家庭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995 9名中小学生,发生伤害310 4人次,伤害发生率为31 17% ,男生伤害发生率为33 38% (16 72 / 5 0 0 9) ,明显高于女生发生率2 8 93% (14 32 / 4 95 0 ) (P <0 0 1) ;伤害发生的前五位原因依次为跌伤(2 6 91% )、碰伤(2 0 32 % )、刀具伤(10 14 % )、烫伤(7 5 5 % )和动物咬伤(7 12 % ) ;伤害发生地点以学校(37 92 % )、家中(31 15 % )为主;父、母文化程度高,父、母亲单独寄养,离异后重组的家庭的子女伤害发生率较高。结论 该次调查的中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强化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环境,以预防控制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城乡结合部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模式,为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宁波市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为对象,建立并实施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和环境改变综合干预对策,通过一年半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伤害发生及知信行等方面变化。结果:干预后中小学生伤害知识得分均较干预前上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被调查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经常在马路上打闹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分别从1.3%和1.9%下降至0.6%和0.8%);干预前后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技能培训和环境改变为辅的伤害干预方式在5所学校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可为城市城乡结合部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鄞县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我县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现况及常见的意外伤害种类和原因,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11所学校10568名中小学生在过去1年中的意外伤害情况。[结果]1年内有1207名学生发生意外伤害1757次,总发生率为16.63%,发生率以跌伤(5.95%),碰撞伤(2.55%),刀割伤(2.40%)为高;初中生发生率最高,男生高于女生;意外伤害主要在运动和玩耍时发生,有39.04%的病例去医院门诊,1.35%病例住院治疗,平均每例需休息3.24天,活动受限4.53天,缺课0.91天。直接医疗经费约149元。其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对子女伤害发生率有一定关系。[结论]伤害在中小学生中常见,多发,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佛山市城市青少年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佛山市中心城区12所全日制学校(含初高中、职校和大学)3844名在校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15种伤害危险行为中,发生率最高的是骑车违规(50.6%)。步行违规、不安全游泳、受欺侮、上下学不安全感、斗殴等行为的发生以初中生为高,骑车违规及感到孤独、抑郁等情绪相关行为以高中学生明显。安全相关行为、离家出走行为发生率职业技术学校及普通中学较高,感到学习压力高、失眠、抑郁等不良情绪相关行为发生率重点中学较高。非故意伤害行为、安全无保障相关行为和离家出走行为发生率男比女高,不良情绪相关行为则女高于男。结论城市青少年中发生伤害危险行为情况不容忽视,建议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联屏障,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达到预防、控制和减少伤害发生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蚌埠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素质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的蚌埠市第三十一中学七年级测查,有效样本306份。结果学生SCL-90平均分为158.87±45.21。总均分为1.76±0.51,阳性项目数39.20±1.73。306例学生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与常模组比较显示其总分及9个因子(不含"其他"因子)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的8个因子的分值均较全国常模分值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敌对分值亦较常模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蚌埠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在健康促进的理论指导下,对蚌埠市初中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9.
了解郑州市寄宿制中学生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郑州市抽取1所寄宿制高中、2所寄宿制初中共计1 335名学生,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寄宿制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45.0%,男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47.7%)高于女生(42.1%)(x2=4.295,P<0.05),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48.3%)高于初中生(41.6%)(x2=5.92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快乐、家庭快乐、生活费足够的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性较小(OR值分别为0.482,0.784,0.663,P值均<0.05).结论 郑州市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学习压力感是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