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内镜及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囊性病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总结微侵袭内镜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囊性病变的适应证、方法及其优缺点。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及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囊性肿瘤、蛛网膜囊肿、脑室内囊肿、透明膈囊肿及脑脓肿共 4 5例。结果 :11例囊性肿瘤全切 7例、次全切除 4例 ,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 ;18例蛛网膜囊肿全部行囊壁部分切除、囊肿 -脑池 /脑室造瘘 ,症状 (13/ 16例 )明显缓解或消失 ,2例缓解 ,1例无变化 ;3例脑室内囊肿均切除 ,症状均消失 ;10例透明膈囊肿全部行囊肿 -脑室造瘘 ,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9例 ,1例无缓解 ;3例脑脓肿行囊肿引流 ,症状均消失。并发症共 7例 ,无伤残及死亡。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等优点 ,适用于囊性肿瘤、蛛网膜囊肿、脑室内囊肿、透明膈囊肿及脑脓肿等颅内囊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囊肿外科治疗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al arachnoid cyst,IAC)约为颅内占位病变的0.4%~1.0%。婴幼儿及成人均可患病,蛛网膜囊肿外科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囊肿部位、体积及临床症状等综合因素考虑。手术方法有囊肿全切除、囊壁大部分切除加囊肿脑池造瘘术、囊腔-腹腔分流手术、开颅囊腔-脑池(或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42例蛛网膜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手术切除囊壁,建立囊腔与邻近脑池、蛛网膜下腔、脑室、腹腔的交通,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内镜行囊壁剥离是治疗囊肿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颅内蛛网膜囊肿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外科治疗。方法:29例显微镜下行囊肿壁部分切除,并与脑池,蛛网膜下腔沟通,8例行单纯囊肿切除术,5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囊肿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充分建立囊腔与脑池之间的交通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方法选择。方法 24例颅内蛛网膜囊肿,17例行囊肿一腹腔分流术,7例行囊肿大部切除 脑池交通术。结果 24例中19例得到随访。1年内囊肿完全消失率为63%,囊肿逐渐缩小率95.8%,症状改善率s15.8%。1例因蛛网膜囊肿巨大(占一侧半球的2/3)行囊壁大部切除 脑池交通术,术后24h中线结构移位而死亡(脑CT证实)。结论 两种术式比较,囊肿-腹腔分流术具有简单、有效、并发症少、安全、无复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曾亮  王峻  冯力  王玉平  陈劲草  陈坚  雷霆  李龄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722-3723
目的:探讨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1993—2006年间收治的进行过囊肿切除加脑池交通术或分流手术治疗并得到有效随访的症状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149例患者,并按Galassi对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分型分组研究其远期手术疗效。结果:Ⅰ型和Ⅱ型囊肿,行囊壁切除加脑池沟通术远期疗效优于行分流术;Ⅲ型囊肿行分流术远期疗效优于囊壁切除加脑池沟通术。结论:对于GalassiⅠ型和Ⅱ型囊肿行囊肿切除加脑池沟通术,对于Ⅲ型囊肿宜首选囊腔-腹腔分流术。[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复查头颅CT,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41例,无改变10例。随访3个月~8年,症状消失或改善45例,无改变5例,加重1例。12例行致疒间灶切除术患者症状控制满意。结论:神经内镜下囊肿-脑池或脑室造瘘术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方法。对伴有癫疒间的患者,采取开颅囊肿壁切除并脑池开放同时行致间灶切除术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侧裂区/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并发症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5例侧裂区/中颅窝底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开颅锁孔显微手术、囊肿壁部分切除加囊肿-脑池交通术,观察手术情况、疗效以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后无1例死亡,有2例发生硬膜下出血,保守治疗后吸收,术后并发症均得到较好控制;随访6~36个月,影像学复查囊肿完全消失6例,缩小17例,有效率92.0%。结论显微手术囊壁部分切除、颅底脑池显微交通术是目前治疗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儿童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9):1318-1318
蛛网膜囊肿多发于儿童 ,为先天性 ,与妊娠 7~ 8周神经管发育异常有关 ,尤其好发于颅内大脑外侧裂 ,我院从 1990~2 0 0 2年共收治儿童外侧裂囊肿 11例 ,均采用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6~ 13岁 ,平均 10岁 ,临床症状 :阵发性头痛 8例 ,癫痫发作 2例 ,视力减退 1例。影像学检查 :囊肿大小最大 10 cm× 12 cm× 9cm,最小 3cm× 3cm× 4 cm。手术方法为 3例行囊肿壁剥脱 颞肌瓣填塞 ,8例行囊壁剥脱 颞肌瓣填塞 囊腔、腹腔分流术。经治疗头痛症状缓解 7例 ,2例癫痫发作者均停止发作 ,囊腔明显缩小 9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囊肿大部切除+蛛网膜下腔疏通术(A术式)和单纯囊肿-腹腔分流术(B术式)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临床资料完整的81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患者,其中行A术式52例,B术式22例,囊肿全切除者7例。结果按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结果统计:行方式A的所有患者中有43例(82.7%)症状明显或完全缓解,5例(9.6%)症状缓解不明显,4例(7.7%)复发;行方式B的所有患者中有18例(81.8%)症状明显或完全缓解,3例(13.6%)症状缓解不明显,1例(4.5%)复发。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均有明显疗效,但青少年患者及囊肿位置较表浅的更适合行方式A;老年患者、囊肿位置较深或体积较大的更适合行方式B。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45例蛛网膜囊肿患者,其中行囊肿切除术10例,囊肿大部分切除+蛛网膜下腔疏通术17例,囊肿部分切除+脑池分流术4例,囊肿-腹腔分流术11例,3例未行手术治疗。【结果】42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3例未手术者因囊肿为非“责任”病灶而采取针对性治疗好转。【结论】蛛网膜囊肿在明确“责任”病灶的前提下应积极手术治疗,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大部分蛛网膜囊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颅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颅内肠源性囊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2%的囊肿位于脑干腹侧、背侧及天幕裂孔区。CT和MRI显示多为无强化性病灶,误诊率为90.9%。5例薄壁囊肿手术全切除,6例厚壁囊肿行大部分或部分切除。病理检查示囊壁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衬单层或复层柱状或立方上皮,免疫组化上皮膜抗原均为阳性。随访2例部分切除者术后3—4年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术后1年死于肺部感染,余10例恢复正常或症状减轻。结论颅内肠源性囊肿多见于女性和成年人。囊肿多位于下部脑干周围。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征性改变,难与其他囊肿鉴别: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3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病人均行椎板减压后,对囊肿的处理有3种方法:13例患者的囊肿大部分切除后,重新缝合残余的囊肿以包绕囊内神经根;8例患者囊肿大部分切除后用肌肉填塞交通孔;2例患者囊肿切口旷置。平均随访30.2个月,观察手术的疗效。并对其临床表现,手术中的病理特点,手术后的并发症等进行分析。以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特点。结果 囊肿与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相通。囊肿切除后重新缝合包绕神经组与囊肿切除肌肉填塞组优良率并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并发症包括皮肤糜烂和颅内感染。结论 对囊肿的处理以囊肿切除,肌肉填塞土交通孔最为合理,术后以不放引流及忌平卧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中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方法,讨论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前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35例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1例经手术探查证实右侧A2段动脉瘤.36例患者均在早、中期进行显微手术治疗.早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 d内手术22例,中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0 d内手术14例.结果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Ⅰ级21例,Ⅱ级4例,Ⅲ级4例,Ⅳ级4例.术后均复查头颅CT,无术后颅内血肿,不同部位脑梗死5例.死亡3例,1例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后发生枕叶梗死,发生脑疝,家属放弃治疗;1例为Hunt-Hess Ⅴ级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疝症状未解除:1例为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后2年再发出血,手术夹闭后1周突发枕骨大孔疝.术后26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1例患者提示前交通动脉瘤完全未被夹闭,1例后交通动脉瘤有残颈,1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示后交通动脉未显影.结论 早、中期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术后脑缺血是颅内动脉瘤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特别是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术中对后交通动脉的保护十分重要.对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体内血栓形成或粥样硬化患者的手术治疗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对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2013年住院行内镜手术治疗的病例20例。男14例,女6例,失随访3例;年龄为2~14岁,平均7.6岁,分析术前、术后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4年,平均18个月。有症状者12例8例消失,4例好转,1例症状好转,但记忆力无改善;无症状者5例术后记忆力及学习成绩好转。1例皮下积液,经抽吸及加压包扎后痊愈;15例囊肿明显缩小,2例无症状囊肿无变化。结论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神经内镜下造瘘效果好,有症状者强烈推荐,无症状者可建议手术,也可继续保守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9月至2010年10月经头颅核磁共振和(或)CT确诊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定期观察,未做特殊治疗仅作一般处理;16例经保守治疗;共4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1例行囊肿分流手术;17例行脑室镜下囊肿壁切除手术;4例行开颅囊肿壁切除术。【结果】随访6个月至10年经过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盎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复查头颅MRI及CT显示手术治疗患者囊肿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未做特殊者症状无明显变化,复查囊肿无明显增大。其中一例为右侧侧脑室枕角囊肿患者,在外院行囊肿切除手术,术后脑积水,来本院行分流手术,术后效果不佳,死亡。【结论】囊肿分流手术和脑室镜手术是治疗蛛网膜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蛛网膜囊肿合并精神障碍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2例颅内蛛网膜囊肿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接受开颅手术,骨窗大小根据病变大小决定,在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LeicaMS2)下行蛛网膜囊肿壁剥除及囊肿与脑池多点开窗造瘘术。分析治疗前后囊肿大小变化,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手术前后精神状态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程均顺利。术后随访(6.8±1.5)个月,术前及术后囊肿缩小体积程度达1级3例、2级6例、3级2例、4级1例,有效及部分有效例数为11例(92%)。12例患者手术后各精神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手术对缩小蛛网膜囊肿体积及减少对脑组织压迫有效,且能缓解囊肿相关的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中皮质电极监测在致痫性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蛛网膜囊肿病人19例,术前均有癫痫发作史,CT或MRI检查确诊。术前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3例,轻度异常8例,中度异常6例,重度异常2例。常规开颅行蛛网膜囊壁全部或部分切除,同时行皮质电极监测,根据癫痫波位置行致痫灶切除或软膜下横切术。结果 19例病人术中皮质电极均监测到癫痫波,其中12例行致痫灶切除术,4例行多处软膜下横切术,3例行多处软膜下横切并颞极、海马切除术。术后常规脑电图检查均未见癫痫波。随访6个月~4年,18例癫痫消失;1例发作明显减少,口服药物可控制。结论在致痫性蛛网膜囊肿病人手术中,使用皮质电极监测致痫灶,定位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颞部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颞部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9例,根据蛛网膜囊肿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5例患者颞部蛛网膜囊肿较大,采用额颞骨瓣开颅手术将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并将颞部蛛网膜囊肿的囊壁开窗造瘘;另有4例患者颞部蛛网膜囊肿较小,则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结果 5例经额颞骨瓣开颅的患者术后痊愈,4例钻孔引流的患者中1例在术后1年内复发,经过再次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囊肿切除后治愈。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CT,见慢性硬膜下血肿消失,但是颞部蛛网膜囊肿仍然存在。结论颞部蛛网膜囊肿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密切相关,较大的颞部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可以采用骨瓣开颅清除血肿+蛛网膜囊肿囊壁造瘘术;而较小的颞部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可以采用钻孔引流术。  相似文献   

20.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行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 84例颅内蛛网膜囊肿分流术患儿中,术后感染4例、分流管梗阻3例、低颅压3例、脑脊液对腹膜刺激引起消化道症状5例.结论 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