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PS、rhlL-1β、rhIL-6、rhThF-a和rhIFN-γ单独或两两组合加于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测定了hVSMCNOS活性,cGMP含量,iNOSmRNA表达丰度和培养液中NO2浓度。LPS和细胞因子都能诱导hVSMC表达iNOS mRNA,升高hVSMC NOS活性、cGMP含量和培养液中NO2浓度;TNF-a是受试细胞因子中唯一能与另外三种细胞因子分别组合都显示出协同效应的细胞因子;LPS和其余三种细胞因子间的两两组合都没有显示出协同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LPS、rhTNF-α、rhIL-1β、rhIL-6、thThF-α、thIFN-γ都能诱导hVSMC合成NO;TNF-α可能是诱导hVSMCiNOS表达的致炎细胞因子中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CMP促诱生IL—2,TNF—α,IL—6,IFNγ/α效应和产品中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吉成 《免疫学杂志》1998,14(3):194-197
用羧甲基茯苓多糖(CMP)预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在以PHA和ConA为主的复合诱生剂诱导培养24、36、48、72h采样检测的促诱生组TNF-α、IL-2、IL-6、IFNγ效价(x±s)分别为456.1±24.2,475.6±185.7,7433±1189.9,5583.0±535.5IU/ml,分别比无CMP的常规诱生组效价高1.5,3.8,1.8,1.4倍;在以NDV-F病毒为诱生剂诱导培养22h采样,并经酸化和中性化后检测的IFN-α效价可达21274.2±5523.0IU/ml,比无CMP的常规诱生组高1.2倍,均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CMP对上述五种细胞因子均有明显的促诱生效应。此外,还采用CMP促诱生技术,对TNF-α、IL-2、IL-6、IFNγ和IFN-α细胞因子进行了中试,提出了低成本、高效益的中试工艺路线,有待于在制备天然细胞因子的细胞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IL-12和寄生虫感染[日]/小出幸夫//临床免疫,-1995,27(1).-56小鼠的T细胞克隆根据其产生的细胞因子不同,分为TH1和TH2细胞,TH1细胞产生IL-2,IFN-γ,LT-α(TNF-α);TH2细胞产生IL-4,IL-5,IL-9...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研究了几种细胞因子(rIL-1,rIL-2,rIL-6,rTNF-α,nIFN-α和nIFN-γ)对D2V感染U937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除nIFN-γ对DV感染U937细胞的感染无影响外,其余几种细胞因子都可使D2V感染U937细胞的感染率明显降低,为研究细胞因子在DV感染中的作用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对乙肝病毒基因疫苗诱导产生抗体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将构建的三套乙肝病毒基因疫苗(分别编码S蛋白、preS1+preS2+S蛋白及preS2+S蛋白)注射于C57BL/6小鼠胫前肌内。基因疫苗接种3天后,以同样部位注射rhIL-2、rhIL-4、rhIL-6、rhIFN-γ。运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小鼠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抗-HBs。结果显示:注射基因疫苗3天内,小鼠体内即可表达HBsAg;两周后,血清中可测到抗-HBs,两月后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并保持高水平至少两月以上;肌内注射的几种细胞因子均可提高血清中抗-HBs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中,rhIL-4、rhIL-6、rhIFN-γ较rhIL-2作用强。提示,细胞因子可作为基因疫苗的佐剂。该研究为增强基因疫苗免疫效果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对小鼠α2(Ⅰ)型前胶原基因上游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小鼠α2(Ⅰ)型前胶原基因启动子(-2kb~+54bp)为靶序列,将它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CAT)报告基因组成的重组体pAZ1009用脂质体法转染至胶原产生细胞NIH/3T3细胞,讨论IFNα、IFNγ、IFNα对小鼠α2(I)型前胶原基因上游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TNFα分别与IFNγ、IFNα联合应用能加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六种细胞因子对登革病毒感染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用不同浓度的TNFα,IFNα,GM-CSF,IL-1β,IL-2和IL-6等六种细胞因子分别作用于登革病毒Ⅱ型(DV2)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不同环节(病毒感染前,感染同时,感染后)。于感染后48小时收集感染上清液,用微量蚀斑法滴定病毒产量。结果发现:IL-2、IL-6和GM-CSF可以促进DV2在HUVEC中复制,而IFNα,TNFα及IL-1β对DV2的复制则有抑制作用。并发现细胞因子对病毒复制的影响与细胞因子的浓度和作用环节有关,GM-CSF对病毒复制的影响与浓度成反比,而其它五种细胞因子对病毒的作用则呈剂量依赖性。六种细胞因子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均不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数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人肿瘤细胞TH2类细胞因子的逆转与NK抗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促使人肿瘤细胞中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向TH0型的逆转及逆转后的肿瘤细胞对NK抗性的变化。方法首先用MTT方法对悬浮培养的肿瘤细胞株DB大淋巴细胞瘤、Karpas淋巴瘤、Michael淋巴瘤、Raji、HL60和K562进行了NK杀伤敏感性的筛选。选择NK不敏感的Karpas淋巴瘤和HL60,用rhIFNγ、rhIL-12和抗IL-10McAb经不同组合对其进行由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向TH1类细胞因子表达的促逆转研究,并观察促逆转后的肿瘤细胞对NK抗性的变化。结果RT-PCR结果表明,经上述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诱导后,Karpas淋巴瘤细胞均从表达TH2类细胞因子为主向TH0型逆转,并且各组逆转后的肿瘤细胞对NK的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结论TH1类细胞因子(如IFNγ)、TH2类细胞因子拮抗剂(如IL-10单抗)和IL-12不同程度地促进肿瘤细胞表达的细胞因子由TH2型向TH0/TH1型逆转。促逆转后可以改善肿瘤细胞对机体杀伤作用的敏感性,提高抗肿瘤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_(-α2b)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HIV感染的Ⅰ期研究[英]/SchnittmanSM…//JInfectDis.-1994,169(5).-981~989作者对用重组干扰素一α2b(IFNαb)和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联合治疗T细?..  相似文献   

10.
人α—干扰素与乙型肝炎病毒前S2嵌合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重组表达人α-干扰素与乙型肝炎病毒前S2融合蛋白(IFN-Pre S2),探索治疗HBV感染的特异性免疫药物。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0技术扩增出人IFN-α2b和HBV Pre S2基因片段,分步克隆获取融合基因,构建pBV-IFN-Pre S2重组表达载体,转化E.coli后诱导表达IFN-Pre S2融合蛋白。结果 在E.coli中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7000的目标蛋白,后者以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对小鼠α2(I)型前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对小鼠α2(I)型前胶原基因上游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小鼠α2(I)型前胶原基因启动子(-2kb~+54bp)为靶序列,将它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组成的重组体pAZ1009用脂质体法转染至胶原产生细胞NIH/3T3细胞,讨论IFNα、IFNγ、TNFα对小鼠α2(I)型前胶原基因上游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TNFα抑制小鼠α2(I)型前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TNFα分别与IFNγ、IFNα联合应用能加强这种抑制作用。结论:TNFα分别与IFNγ、IFNα联合应用能加强抑制作用,这可能与IFNγ、IFNα诱导TNFα受体表达,从而加强TNFα抑制作用有关,而IFNγ抑制胶原蛋白合成作用与该序列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及骨髓血IL-2、sIL-2R、IL-3、IL-6、IL-8、TNF-α、CSF和IFN-γ含量变化与骨髓造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A外周及骨髓血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1.治疗前患者血浆及骨髓中IL-2、sIL-2R、IL-3、IL-6、IL-8、TNF-α和IFN-γ浓度及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I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I对胰岛B细胞的损伤及其保护方海立,朱文玉(北京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北京100083)细胞因子(cytokine)是机体在内外环境刺激下产生的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细胞调节蛋白。主要包括白介索(IL-1~12)、干扰素(IFN-α、β、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4株能稳定分泌抗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单克隆抗体(McAb)的小鼠杂交瘤细胞系BⅡ1B5、DⅡ6B9、MⅡ1H4和GI3E7。用鼠单克隆抗体分型试剂盒鉴定,其分泌的McAb的类分别是IgM、IgM、IgG1和IgG2a。间接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的效价为1×10-2~1.25×10-4,腹水效价为1×10-2~1×10-8。培养上清经ELISA鉴定,与IL-2、GM-CSF、IFN-α等细胞因子均无交叉反应,只与rHuEPO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15.
第二部分 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1 CK临床应用的概况表1 已获准正式临床应用的制剂与指征表2 已获准临床试验治疗的制剂与指征表3 已获准临床试验治疗的CK抑制剂2 干扰素临床应用指征2-1 目前美国批准的临床应用指征(1)毛细胞白血病(IFNα)(有效率≥90%)(2)尖锐湿疣(IFNα)(3)与AIDS相关的卡波济肉瘤(IFNα)(4)丙型肝炎(IFNα)(目前唯一有效的药物)(5)慢性肉芽肿病(IFNγ)2-2 目前其它国家批准的临床应用指征(1)慢性髓性白血病(IFNα)(2)非…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生物活性测定法检测了31例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生IL-2、IFN-γ及TNF-α活性,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探讨了脑囊虫病人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脑囊虫病患者PBMC体外诱生的IL-2、IFN-γ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而患者PBMC体外诱生的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脑囊虫病患者的CD+4Th1细胞呈低应答状态,脑囊虫病患者过量产生的TNF-α可能是造成脑囊虫病的免疫病理损害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相关性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肝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有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这些细胞因子及其网络的相互作用对肝脏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起调控作用,在肝纤维化形成的不同阶段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18受体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Okamura等[1]于1995年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因子,因其能诱导T细胞产生IFN-γ,被称为IFN-γ诱导因子(IGIF),后被命名为IL-18。此后,有关IL-18的研究十分活跃。研究发现,IL-18除了诱导细胞产生IFN-λ外,还能诱导GM-CSF,IL-2及TNFα等其它Th1型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促进Th1细胞发育、增殖和分化以及增强NK细胞活性的作用。多项研究提示,IL-18具有抗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及抗多种肿瘤的作用,中和或拮抗IL-18的效应可能在抗…  相似文献   

19.
张宏博  樊代明 《免疫学杂志》1994,10(3):168-170,174
应用基因重组干扰素-α和-γ体外诱导三侏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MGC803和MKN45,ABC-CELISA法测定诱导组和对照细胞表面免疫抑制酸性蛋白Ⅱ型的表达量。在基础培养条件下,三株细胞表达IAP-2均呈低水平。低浓度(<1000u/ml)IFN-α或-γ反使其IAP-2表达量显著减少。这些结果提示:(1)IFN-α和-γ可能对胃癌细胞IAP-2表达呈双向调节作用;(2)癌细胞IAP-2  相似文献   

20.
蔡翠芳  于秀丽 《现代免疫学》2000,20(4):220-221,235
对159例应用国产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皮埋避孕剂(C1a型)妇女血清中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自发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该药应用早期(〈1.5年),血清中和PBMC分泌的IL-2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BMC和IL-6的水平则有所降低;而IFN-γ未见明显变化,以上变化在中晚期(1.5 ̄6.0年)基本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血清中IL-2、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