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化病人肝移植术中脑氧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病人原位肝移植术中脑氧代谢的变化。方法16例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硬化病人,年龄25~67岁,体重45—80kg,Child分级B级3例、C级13例,心功能I或Ⅱ级,ASAⅢ或Ⅳ级。持续监测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血压和体温;分别在术前(基础值)、切肝前10min、无肝期20min、新肝期30min和术毕采集桡动脉、肺动脉(混合静脉血)和左颈内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血红蛋白、动脉、颈静脉的血氧饱和度(SaO2、SivO2)、血氧分压(PaO2、PjvO2),计算脑氧代谢和机体氧供指标: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静脉血氧含量(CjvO2)、动.颈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氧供(DO2)、氧耗(VO2)、脑氧摄取率(CERO2)、脑血流/脑氧代谢率比值(CBF/CMRO2)。结果与基础值比较,切肝前、新肝期及术毕CO升高,无肝期CO降低;术中Hb、CaO2、Ca-jvO2、CERO2均降低,Sjv02、CBF/CMR02升高;无肝期DO2、VO2、CjvO2降低,其余时期DO2升高,术毕VO2升高;新肝期PaCO:升高,pHa降低;无肝期和新肝期pHv和pHjv均降低,术中及术毕BEa、B瞄和BEjv降低(P<0.05)。结论肝硬化病人在肝移植围术期不存脑缺氧,脑氧摄取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肝脓肿的放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放射介入治疗(或联合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细菌性肝脓肿病人(其中2例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介入组无1例需中转手术引流,均痊愈出院;对照组39例中有2例因脓肿导管引流不畅需行手术引流,3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7.7%)高于介入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介入组病人的退热时间和脓肿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介入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麻醉处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患者无肝前期、无肝期和新肝期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变化和麻醉处理。方法 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5例接受肝移植术,1例接受肝、肾联合移植术。观察术中诱导期、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糖(Glu)、体温和尿量。结果 无肝期开始及进入新肝期MAP明显下降;HR变化增快,pH和剩余碱(BE)等代谢性指标变化较大,尤其是在新肝期BE平均下降4.4,呈代谢性酸中毒表现;2例患者在无肝期和新肝期开始的10min内,血K^ 升高;无肝期后血糖明显升高;所有患者在手术期间血Ca^2 均偏低。结论 肝移植手术期间,尤以无肝期和新肝期早期,血流动力学、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糖等变化突出。应采取及时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酸、补钙,降低血糖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病人女性,16岁。因上腹痛伴腹泻3周,发现皮肤、巩膜黄染2周于2005年2月28日入院。查体:除皮肤、巩膜黄染外无特殊发现。腹部B超诊断:(1)肝内外胆管扩张;(2)胰头占位;(3)主胰管扩张。MRI+MRCP+MRA诊断:胰头占位灶,考虑胰头癌可能性大,肝内外胆管、胆囊及胰管扩张(见图1,2)。ERCP诊断:胆总管胰腺段细线样狭窄,考虑壶腹癌可能性大。胆道刷检病理报告:脱落胆道上皮,未见异型细胞。  相似文献   

5.
晚期或肝内多发转移的肝细胞癌(HCC)已不能作肝叶切除,作者试行姑息性存积减小型肿瘤切除术(PRS),作为多方案综合治疗中一种措施,为了讨论PRS的指征,选用万例晚期HCC病例作为研究。取残留肿瘤指数(RTI)依据,RTI的计算法为最大残留肿瘤结节的最大直径(c)x残留肿瘤结书数。病例分成3组:1组(9例),RTI<5.0,仅切除肝内肿瘤;2组(例),RTI>5.0,仅切除肝内肿瘤;3组(5例),切除肝外肿瘤。除1例病人较年轻和2组病人HBSAg阳性率较高外,三组病例术前的肝功能无明显差异。分析结果组1、2和3的最大残留肿瘤的直…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Pittsburgh移植中心96例肝移植病人。结果 94例(97次移植)存活2d以上的病人,92例为端端+T管的胆道吻合,随访时间为5.8个月(0.3-10.2个月)。分析发现92例病人中8例有胆道并发症(8.51%);T管拔除时胆漏2例,术后早期胆漏2例,狭窄2例。75%胆道并发症有诱因,诱因:肝动脉狭窄2例,其中1例合并严重排斥反应;肝动脉血栓3例;供一受体胆管直径不匹配1例。冷缺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5例有肝动脉血栓和(或)狭窄>50%行再移植,另3例无肝动脉血栓和(或)狭窄<50%经皮穿刺和内窥镜+支架或行气囊扩张,所有病人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8.51%(胆-胆端端吻合+T管),胆道狭窄晚于胆漏,肝动脉检塞和(或狭窄是最重要的相关因素;无肝动脉栓塞和(或)狭窄,则无需手术治疗,若有肝动脉栓塞和(或)狭窄>50%,应尽早做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8岁,因“体检发现胆囊占位10d”入院。20年前行外伤性脾切除术。体检:神清,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上腹部见陈旧性手术疤痕,全腹无压痛、未触及包块,余无特殊。B超:(1)胆囊底部胆囊壁局限性增厚(考虑腺瘤可能)(见图1);(2)肝内钙化灶;(3)脾切除术后。胸部正位片:左侧3、  相似文献   

8.
肝缺血再灌注后肝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I/R)后肝内分流(IHSF)和功能性肝血流(FHBF)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l2只,作右侧颈动脉、颈静脉插管;开腹后,经回结肠静脉作门静脉插管,分别用以输血、输液、给药、留样、检测等。大鼠经部分肝I/R制模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1)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术中只分离肝周围韧带,不作肝门阻断及再灌注。(2)缺血再灌注组(1/R组,实验组),进行45min的肝门阻断及60min的再灌注。然后两组均经门静脉输注D一山梨醇(10mmol/L,0.2mL/min),2min后同时取颈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各1mL。测定门静脉血流量(PVF)、肝动脉血流量(HAF)。计算肝脏山梨醇摄取率、FHBF和IHSF。结果两组PVF,HAF及总肝血流量(THBF)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I/R组肝脏山梨醇摄取率和FHBF减少,IHSF增加(P〈0.01)。结论肝I/R后,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肝内门一体分流开放,功能性肝血流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4例经手术(5例)、穿刺活检(4例)或临床(5例)证实的肝结核患者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并与病理改变对照。结果14例肝结核可分为2种类型:①肝实质型12例。细分为4种亚型:粟粒型2例,增强扫描表现为点状稍低密度;结节型5例,平扫边界模糊,有2例环形强化,2例无强化,1例环形强化与无强化区混杂;脓肿型4例,平扫边界模糊,2例表现为云絮状淡薄强化,2例环形强化;纤维钙化型1例,钙化灶呈斑块状。②肝浆膜型2例,表现为肝包膜均匀性增厚或伴结节附着,呈轻微强化,肝包膜下局限积液。其他征象包括肝肿大和其他器官结核,如腹腔淋巴结、胰、脾、肾上腺、肠道及肺部可见结核病灶。结论螺旋CT对诊断肝结核有重要价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结核不同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L—glutamine,GIn)对肝门阻断后肝脏细胞凋亡及Bcl-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3组。采用Pringle’s法进行肝门阳断,持续35min,肝门阻断前C组大鼠腹腔注射Gin。分别于肝门阻断前及再灌注后2,4和24h,每组各选取10只大鼠,测定血清ALT、AST、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含量;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 l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method,TUNEL)检测肝脏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c index,AD;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肝Bcl-2mRNA的表达。结果:与B组相比,再灌注后C组肝组织中MDA含量下降(P〈0.05),而GSH水平增高(P〈0.05);血清ALT、AST、LDH含量及Al均明显刚氏(P〈0.05);Bcl-2mRNA表达则显著增强(P〈0.05)。结论:Gin能够减轻过刘匕损伤,上调肝脏Bcl-2 mRNA的表达,抑8UST细胞凋亡,从而在肝门阻断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肝切除术治疗重度肝外伤45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重度肝外伤的效果。方法:总结重度肝外伤45例,其中肝外伤Ⅲ级11例,Ⅳ级26例,Ⅴ级8例,合并器官损伤28例,行规则性肝切除18例,清创性肝切除27例。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死亡13例,病死率29%;两种术式间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69,P>0.05),而病死率,规则性肝切除明显高于清创性切除(χ2=4.85,P<0.05),合并器官损伤者明显高于无合并器官损伤者(χ2=4.01,P<0.05)。结论:肝切除治疗重度肝外伤应以清创性肝切除为主要选择,及时和准确处理合并伤能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大鼠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动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假手术组;(2)正常大鼠肝切除组;(3)肝硬化大鼠肝切除组,建立大鼠肝切除模型,观察围手术期血清和肝组织匀浆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重/体重、肝再生率,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肝切除后肝硬化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显著,持续时间较长(P<0.05);PCNA在肝切除后肝组织的表达显著延迟(P<0.05),血清ALT和AST水平与肝再生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肝损伤程度和肝再生状态呈负相关,肝损伤的程度影响肝再生状态,肝切除后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的变化可以间接的了解肝再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肝脏微循环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再灌注损伤中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移植肝脏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供肝冷保存时间100min,无肝期25min。32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6只。对照组:获取供肝前仅以肝素生理盐水经门静脉灌注;IP组;获取供肝前阻断肝门血供10min,再灌注10min,然后再以肝素生理盐水经门静脉灌注。移植肝脏再灌注2h后取血及肝脏检测。结果:IP组的肝脏抗氧化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肝组织中的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肝组织损伤以窦状内皮细胞为主,并且是以凋亡的方式发生死亡,IP组窦状内皮细胞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结论:IP对大鼠移植肝脏微循环的早期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猪原位肝移植中无肝期液体管理对移植后短期存活率的影响。方法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共行非体外转流原位肝移植术10次。按无肝期补液量分为A组:常规补液组(n=5);B组:限制性补液组(n=5),比较其无肝期补液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移植肝脏功能恢复情况及短期存活时间。结果A组无肝期平均补液量为950±57.7ml,B组平均补液量425±64.5ml,A组无肝期血流动力学改变较B组平稳(MAP:115.5±2.3/63.75±4.0mmHg,P〈0.01;CVP:6.3±0.45/3.5±0.41cmH2O,P〈0.05)A组术后平均存活时间明显短于B组(平均存活时间26±4.6/80.3±10.7h,P〈0.01);移植肝脏功能恢复比较提示B组恢复较好。结论无肝期液体管理影响猪原位肝移植术后短期存活情况,非限制性输液不利于猪术后存活。控制无肝期输液量能延长猪原位肝移植术后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D^+68细胞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癌旁、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HCC60例,单纯性肝硬化62例,正常肝组织23例,以免疫组化SP法染色。对阳性细胞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CD^+68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为:癌旁组织,肝硬化,正常肝,癌组织(P〈0.01);(2)癌组织中CD^+68细胞随HCC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少(P〈0.05);(3)癌组织中和癌旁组织中CD^+68分布与临床TNM分期无关;(4)肝癌组织中15月内有转移组的CD^+68细胞数少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CD^+68细胞可成为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外科梗阻性黄疸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明确了外科梗阻性黄疸的概念,指出梗阻性黄疸与胆道梗阻并非同一概念,并强调梗阻性黄疸诊断时,必须辨明以下几个问题:(1)首先要确定是否为梗阻性黄疸;(2)进一步确定是肝内梗阻还是肝外梗阻;(3)最后确定梗阻的部位和病因。检查一般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创到有创,由廉价到昂贵的原则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川芎嗪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方法参照Delriviere和Kamada等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B组(肝移植对照组)和c组(TMP干预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术后血清肝功能(AST、ALT、LDH)水平;应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病理图像分析仪测定肝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1)C组AST、ALT、LDH明显低于B组(P〈0.01)。(2)C组Bcl-2或Bcl-2/Bax表达明显高于B组(P〈0.05),而Bax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3)A组无明显病理形态改变,B组术后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害,C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TMP可能通过上调Bcl-2或Bcl-2/Bax表达而减轻肝移植体的低温保存再灌注损伤,对供肝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者干1990~1993四年中对19例(男16,女3,40~69岁)慢性病毒性肝炎后肝细胞癌患者施行右肝叶切除术。根据以下7点标准:(1)静住吗!噪青管绿染料(indocyaninegreendye)0.sing/kg后15分钟醋留率(ICGR15)<15%;(2)血清白蛋白浓度(ALB))3.sing/dl;(3)血清胆碱酯酶)14.SIU/L;(4)凝血酶原时间(PT》SO%;(5)无糖尿病史以6)必须的肝切除率(ERR)<70%。全组有7例为术后可能发生肝衰的高危患者(4例至少有2项手术危险因素,3例必须的肝切除率超过周%),在术前先作经皮经肝门静脉无水酒精栓塞(P-P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时肝静脉系统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8月至2022年8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开展腹腔镜肝切除术以来的所有手术录像并剪辑和复盘。结果 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过程中,有十类错误的操作导致肝静脉系统大出血。具体包括:(1)超声刀手法使用错误;(2)Hem-o-lok夹使用不当;(3)切割缝合器爆钉出血;(4)肝静脉筛孔出血;(5)肝静脉病理性变异;(6)Hem-o-lok夹脱落;(7)腹腔镜视野的错觉;(8)助手牵拉过度;(9)肝静脉裸露于肝脏表面;(10)肝静脉壁侧壁灼伤。由于肝静脉系统往往为短时间内大量出血,需要术者及时果断地处理,必要时行中转开腹手术。结论 通过反复手术复盘、认真学习、术中多角度观察,仔细辨认关键手术部位,纠正错误的手术习惯,提高缝合的能力,能够很好地处理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的肝静脉系统出血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与中医肝脾亏虚的关联性,为运用健脾、补肝法防治POP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近15年来在我院骨质疏松专科门诊检测的女性3 35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问卷调查、骨密度检测和中医辨证,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①纳入2 692例,其中,POP组934例,无POP组1 758例,POP组中肝虚418例(44.80 %)、脾虚159例(17.00 %),无POP组中肝虚803例(45.70 %)、脾虚232例(13.20 %),脾虚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虚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无POP妇女相比,女性POP与脾虚、肝脾俱虚存在相关性(P<0.05);③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POP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脾虚(P<0.05)。结论 肝脾亏虚是女性POP的重要因素;脾虚是女性POP发病的危险因素;肝虚在绝经后及老年妇女中发生率均较高,但不随着骨量丢失而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