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治,旨在加强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急性胰腺炎发病类型及其诊治的认识。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组为9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组为15例。结果高脂血症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重症性急性胰腺炎,且其病死率显著高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易发生多器官衰竭,同时血淀粉酶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相比明显降低。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三高"等原因,更易导致患者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甚至死亡,应对此类患者加强饮食、减重、降脂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将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根据甘油三酯(TG)水平分为两种临床亚型,即高甘油三脂血症(HTG)胰腺炎(血清TG水平>1000 mg/dl;TG水平为500~1000 mg/dl且血清呈乳糜状)、急性胰腺炎(AP)伴HTG(TG水平为150~500 mg/dl)。流行病学表明,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及其残余物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严重的HTG则增加了胰腺炎的复发风险。因此,针对HTG-AP的早期与长期降TG治疗具有各自特殊性。本文就HTG-AP的研究及降脂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以显著的血甘油三酯(TG)值升高,代谢紊乱和多脏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该病的致病因素复杂,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TG水平升高,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FFA)增多导致对胰腺本身的毒性和化学刺激作用,胰腺微循环障碍,基因突变和氧化应激有关.早期降低血TG是该病治疗的核心, 血浆置换和血液滤过,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基因疗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预防主要在于合理饮食及控制特殊人群血TG的增高. 相似文献
4.
45岁的严女士,体型偏胖,反复发作上腹痛多年,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胰腺炎每年发作2-4次,使其苦不堪言。严女士自诉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二十多年,入院抽血检查,发现血清标本上一层黄油,甘油三酯水平高达12.8毫摩尔/升(正常值为〈1.7毫摩尔/升)。经积极降甘油三酯为主的治疗,近三年来,严女士急性胰腺炎再也没有发作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LASSO回归模型构建预测重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sHTGAP)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治疗的31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sHTGAP组(94例)和Non-sHTGAP组(221例)。sHTGAP组男59例、女35例,年龄(37.51±7.08)岁;Non-sHTGAP组男135例、女86例,年龄(41.87±6.28)岁。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采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特征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吸烟史、酗酒史、饮食习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HTGAP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多层螺旋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甘油三酯(TG)均高于Non-sHTGAP组[9.00(7.00,11.00)分比4.00(3.00,6.00)分、6.00(5.00,7.00)分比4.00(3.00,6.00)分、12.22(9.89,14.34)109/个比10.44(8.58,12.39)109/个、164.25(128.32,217.58)mg/L比56.15(37.13,76.95)mg/L、(12.16±2.99)mmol比(6.27±2.42)mmol、(14.05±5.10)mmol/L比(11.46±4.78)mmol/L],住院时间长于Non-sHTGAP组[13.00(8.00,16.00)d比9.00(5.00,13.00)d],钙离子(Ca2+)低于Non-sHTGAP组[(2.12±0.09)mmol/L比(2.17±0.0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SSO风险评分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8,优于单一指标。结论 APACHE Ⅱ评分、MCTSI评分、住院时间、WBC、CRP、Glu、Ca2+和TG水平与sHTGAP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综合评估这些指标对于提高sHTGAP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雷天能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2)
高脂血症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因素之一,应及时治疗.积极控制高脂血症,可减少急性胰腺炎(A P)的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在我国以胆道疾病为主,占50%以上,其次是酗洒和高脂血症.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血症胰腺炎在胰腺炎中所占比例有逐渐增高趋势,高脂血症与AP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我科2009年1~12月共收治各种急性胰腺炎72例,其中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2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探讨高脂血症胰腺炎的特点,并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病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HLSAP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血清TG水平,将其分为TG≥11.30mmol/L组(极高TG组)及TG 5.65~11.30mmol/L组(高TG组)进行比较。结果与高TG组比,极高TG组HLSAP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低钙血症更严重,合并ARDS、肠麻痹比例更高,平均住院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G水平影响HLSAP病情的严重程度,积极降低TG水平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对血脂、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性SAP 12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甘油三酯、总胆汁酸和淀粉酶水平,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并分析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总胆汁酸、淀粉酶、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黏附率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SAP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重症胰腺炎(HLSAP)患者分别使用血液灌流(HP)和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胰岛素(RI)对血液TG、CRP、PCT、APACHEⅡ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诊治HLSAP病人90例,分成3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A组使用血液灌流,B组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胰岛素,C组使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3...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静脉输入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应用藻酸双酯钠1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入,连用10天为1疗程。结果用药1疗程后全部有效,有效率为100%。结论用藻酸双酯钠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疗效确切,疗程短,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3.
开发怀疑药源性假性高甘油三酯血症(pseudo-hypertriglyceridemia,Pseudo-HTG)的临床鉴别流程,有助于临床药师协助医师进行药源性Pseudo-HTG的识别和管理;并提出药学监护途径,为临床药师的工作切入和监护提供参考。
描述了1例由药物中的甘油辅料导致的Pseudo-HTG的病例,并回顾迄今为止发表的药源性Pseudo-HTG文献,总结病例的临床和生化特征,确定HTG与药物的相关性。
饮酒史,肾功能损伤是Pseudo-HTG的高危因素,药源性Pseudo-HTG在停止外源性摄入后,甘油三酯值常可在3~5 d内恢复,但伴有肾功能损伤患者若未经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至数月。
药源性Pseudo-HTG的临床鉴别需要医师和药师的互相协作,含甘油药物的大量摄入、导致Pseudo-HTG药物的应用,均可能会造成药源性Pseudo-HTG。临床药师可从建立辅料数据库、跟踪前沿药学研究、患者教育和用药监护方面切入Pseudo-HTG患者的药学监护工作。
14.
目的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高脂血症(HL)性急性胰腺炎(AP)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9年11月收治的7例DKA合并HL性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均为中青年,年龄(32±6.58)岁;(2)均有腹部压痛,其中4例以明显腹痛为首发症状;(3)均符合DKA诊断标准;(4)均有HL,甘油三酯(TG)≥11.3mmol/L;(5)入院后6例血淀粉酶(AMS)升高,其中4例升至正常3倍以上,1例正常;(6)B超或CT检查共5位患者有胰腺炎改变;(7)予以禁食抑酸及纠正DKA为主的治疗后,患者腹部体征和症状消失,血脂和血淀粉酶均大致恢复正常。结论(1)DKA伴有腹痛或腹部压痛时应常规检查甘油三酯、血尿淀粉酶、胰腺B超或CT:(2)纠正DKA同时予以禁食、抑制胰液分泌是治疗DKA合并HL性AP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微粒化非诺贝特 (力平之 ,法国利博福尼制药公司 ,批号 772 89)对冠心病(CHD)患者脂餐后血清甘油三酯 (TG)浓度、达峰时间及反应水平的影响。以CHD脂餐后TG的动态变化指标进行研究。方法 将 116例研究对象分为CHD组 (62例 )和对照组 (5 4例 ) ,均口服标准脂肪餐 ,并予CHD组患者服用力平之 2 0 0mg ,每晚 1次 ,共 8周。检测其空腹及餐后 2、4、6、8h的TG浓度。结果 GHD组餐后TG浓度峰值时间是 6h ,峰值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8h复原能力下降。治疗8周后 ,患者空腹及餐后TG浓度、餐后TG曲线下面积 (TG AUC)、餐后TG峰反应 (TGPR)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力平之适用于CHD空腹及餐后高TG血症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并比较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其他原因所致急性胰腺炎相比,其肥胖、脂肪肝、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甘油三酯升高明显。结论及时清除血浆中高浓度的三酰甘油,降低血脂,将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症状缓解,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血糖、甘油三酯、D-二聚体、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择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择取6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对观察组患者中不同病情轻重程度患者的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D-二聚体、C反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随机血糖、甘油三酯、D-二聚体、C反应蛋白均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不良患者的随机血糖、甘油三酯、D-二聚体、C反应蛋白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糖、甘油三酯、D-二聚体、C反应蛋白与急性胰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糖、甘油三酯、D-二聚体、C反应蛋白等指标与急性胰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关系,临床用于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临床...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运用自拟降脂汤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凡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表现为肥胖、舌质暗、苔腻、脉滑等痰浊挟瘀之象者收入本观察范围,不符合痰浊挟瘀型者则剔除。本组120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以清晨空腹时静脉取血化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价值.方法 制作大鼠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与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均为三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组、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组和空白对照组.于造模后12 h,检测大鼠血清TNF-α含量,并对其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两个急性胰腺炎组血清TNF-α含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TNF-α含量与胰腺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病程中,血清TNF-α含量与胰腺炎胰腺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