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体位性低血压(OH)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福州市长乐区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检查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4例,根据卧立位血压检测结果,分为非OH组193例,OH组51例。入选对象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OH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OH组比较,OH组年龄、糖尿病史、卧位收缩压较高(均P<0.05),立位1 min收缩压、立位3 min收缩压、夜间收缩压下降率较低(均P<0.05)。按血压节律分组,超杓型、杓型、非杓型、反杓型人群OH的检出率分别为8.0%(2/25)、11.7%(8/68)、21.6%(24/111)、42.5%(17/40,χ2=17.272,P=0.001)。按年龄分层,非老年组(年龄<65岁)与老年组(年龄≥65岁)OH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10/78)比24.7%(41/166),χ2=3.078,P=0.079],但老年组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高于非老年组[(10.9±7.4)%比(7.2±8.4)%,t=3.324,P=...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个体体位性高血压单日内和连续周间、相隔1年的变异性。方法 2013年6~7月对广东省佛山市某街道3所老人院居住者162例进行调查,年龄60~98岁。以站立3 min时收缩压(SBP)升高≥2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升高≥10 mm Hg判断为体位性高血压。第1天测量4次体位性血压,第8、15天、1年后分别测量1次体位性血压。结果直立后3 min SBP变化均值为10.0 mm Hg,极差101 mm Hg,四分位数间距18 mm Hg,标准差为14.5 mm Hg,变异系数(CV)为145.0%。第1天4次测量符合1次,2次,3次,4次体位性高血压标准的患者依次有32例,35例,17例,25例。相隔1 w 3次测量符合1次,2次,3次体位性高血压标准的患者依次有41例,34例,22例。112例居民1年后复测体位性血压变化,32例(28.6%)存在体位性高血压,其中12例在1年前第1天测量达到体位性高血压标准。结论个体体位性高血压变异大,多次测量对确定个体体位性高血压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并发不同常见慢性疾病的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 将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267名60岁以上老年人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OH组)和非体位性低血压组(非OH组),对两组患者HRV的时域和频域分别进行比较;同时,对这两组患者中并发不同的单一疾病患者的HRV指标分别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非OH组,从时域性指标来看,高血压病最高,冠心病次之,糖尿病最低;从频域性指标来看,高血压病最高,糖尿病次之,冠心病最低。在OH组,从时域性指标来看,也是高血压病最高,冠心病次之,糖尿病最低;从频域性指标高频(HF)来看,也是高血压病最高,糖尿病次之,冠心病最低,但从低频(LF)来看,高血压病最高,冠心病和糖尿病差异不显著。与非OH组同病名同指标比较,OH组并发糖尿病的患者,时域性指标下降最为显著;OH组3种常见慢性病的频域性指标下降均很显著(P<0.05,P<0.01)。结论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中,并发糖尿病患者时域性指标下降显著,并发冠心病患者频域性指标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评价价值。方法对152例门诊老年人进行卧位及立位3min血压测量,根据血压变化将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及非体位性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并比较两组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以及24h血压昼夜节律。结果体位性低血压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以反杓型为主。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用药指导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存在夜间高血压、卧位高血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上述特征均可造成重要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分析院内重症高血压患者中实施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的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纳入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将该时间段院内重症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讨论,包括58例患者,通过随机分配法安排为对照组(2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实施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的护理干预),对护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包括血压指标(收缩压与舒张压)、心率(heart rate,HR)、满意度。结果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HR等指标之间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接受不同护理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低于护理前,但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与HR水平更高,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满意度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重症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及HR,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提高护理效果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和醛固酮水平与短时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12月间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的65岁以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2例,检测肾功能、尿酸、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立位血浆肾素浓度、醛固酮浓度水平,并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醛固酮浓度/肾素浓度(ARR)的中位数(ARR=11.81)为分界线,分为高ARR组(>ARR中位数者)和低ARR组(相似文献   

9.
体位性低血压在住院老年病人中较常见,易引起短暂性脑和心脏的供血不足,轻者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乏力或躯体功能失常,重者出现黑视、晕倒、摔伤或心绞痛、心律失常。因发病的先兆不明显,检测手段局限,往往在出现较明显的并发症后才能作出诊断。因此,注意到住院老年病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常见性,了解其易发时段,对其诊断及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餐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PPH)与血压晨峰的相关性。方法将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5例分三组,其中仅有原发性高血压组(非PPH组)45例,合并早餐餐后低血压组45例,合并中晚餐餐后低血压组45例,观察三组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勺型率、血压变异性及晨峰值等指标。结果 (1)合并早餐餐后低血压组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日间舒张压变异性明显高于非PPH组及合并中晚餐餐后低血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合并早餐餐后低血压组患者血压晨峰值及晨峰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PH组及合并中晚餐餐后低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餐前血压越高越容易发生餐后低血压,餐前血压与餐后血压下降值成正相关(r=0.548,P0.001),早餐餐前血压与早餐后血压下降值成正相关(r=0.623,P0.001)。结论餐前血压越高越易发生餐后低血压,早餐餐后低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更易发生晨峰现象。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血脂代谢异常对其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 入选231例40~65岁的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为初次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或经询问病史已停用所有降压药物>2周).其中单纯高血压组119例(A组),其中男69例,女50例;高血压合并脂代谢异常组112例(B组,3个月内均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其中男66例,女46例.两组均询问饮酒史、吸烟史,记录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病程、诊所血压(CBP),并计算体质量指数.测量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入选的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BPV长时变异指标,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血脂异常对高血压患者BPV的影响.结果 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组BP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组较单纯高血压组BPV增大.提示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两者联合干预治疗对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诊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改善心脑血管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心内科住院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例,男性34例,女性43例,年龄≥80岁;根据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患者分成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血压变异性及生化指标情况。结果夜间舒张压LVH 组34例(9.74±4.33)〉非LVH 组43例(6.87±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血压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94, P〈0.05)。结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夜间舒张压、HDL C有关,故应重视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舒张压波动性,及高密度脂蛋白情况,以改善并预防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短时收缩压变异性(SBPV)的变化,推测SSBPV在EH上的病生理机制。方法:用无袖带式动态血压仪检测31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EH虱的SSBPV,并与正常组(n=32)比较,。按静坐、站立、心算、握力、踏车依次进行,第组监测10分钟,每2次心跳采样1次,有效血压记录不少于300点。结果:(1)EH组与对照组在踏车时的SSBPV较高其余的状态差异均显著(P<0.01)。(2)对照组中SSBPV依次为握力>站立>心算>静坐,且各状态间差异显著(P<0.05),尤其在站立与静坐间(P<0.01)。(3)EH组心算与握力时的SBPV较同组静坐明差异显著(P<0.05)。(4)EH组静坐、站立、心算时的SSBPV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但握力、踏车时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结论:无论EH患者抑或正常人,脑力劳动与等长、等张运动是SSBPV增强的重要因素,体位改变对SSBPV的意义尚不能肯定。SSBPV既与收缩压显著升高有关,也可独立于收缩压之外,EH较正常人于静坐、站立、心算时SSBPV明显升高,但握力、踏车时差异不显著。SSBPV增大是EH一个重要特征,主要由于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减退及阻力小动脉结构重型所致血管收缩反应性增强,其可能参与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4.
背景 慢性支气管炎与高血压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关于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关系的研究.目的 探讨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诊断是否合并缓解期慢性支气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伴或不伴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OSA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阴虚阳亢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90例,对患者行便携式睡眠仪监测、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观察患者血压的均值、变异性,及昼夜节律和OSA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OSA和血压的关系。结果与不伴OSA的高血压患者相比,伴OSA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非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增高,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降低(P<0.05);其中夜间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血压标准差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呈正相关,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和AHI呈负相关(P<0.05)。结论伴OSA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增高,昼夜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血管科诊治的153例高血压患者,给予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及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四组:单纯高血压作为对照组(41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36例)、高血压合并中度OSAS组(36例)、高血压合并重度OSAS组(40例)。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影响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的公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的因素。结果:因子分析纳入可能影响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的因素,共提取4个公因子:体重指数、OSAS严重程度相关参数、生活行为习惯、年龄及高血压病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OSAS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夜间收缩压短时血压变异性(nSBPARV)及夜间舒张压短时血压变异性(nDBPARV)均存在相关性(β=0.277,P<0.05;β=0.360,P<0.05),对于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nSBPARV的影响因素依次为OSAS严重程度>年龄及高血压病程(分别为β=0.277,P<0.05;β=0.225,P<0.05),对于nDBPARV的影响因素依次为OSAS严重程度>体重指数(分别为β=0.360,P<0.05;β=0.187,P<0.05)。高血压合并轻度、中度、重度OSAS组的nSBPARV、nDBPARV均较对照组大;且高血压合并重度OSAS组的nSBPARV、nDBPARV、日间收缩压短时血压变异性均大于对照组、高血压合并轻度、中度OSA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合并OSAS时容易出现夜间短时血压变异性增加,OSAS严重程度是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夜间血压短时变异性增加的主要因素,肥胖、年龄及高血压病程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静息及应激状况下短时血压监测,以各时间段血压的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并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24h尿微量蛋白(MAU)。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长时血压变异增大,静息及心算时的短时血压变异也增大;LVMI,MAU与长时血压变异显著相关,但与各状态下短时血压变异不相关。结论提示血压变异性增大是高血压患者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特征,长时血压变异可能与某些靶器官(心、肾)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近年国外大量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正常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及短期血压变异性(BPV)增高与靶器官损伤(TOD)、不良心血管预后密切相关,而国内相似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亚临床TOD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短期BPV与亚临床TOD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北京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62例患者分为A纽82例(〉60岁),B组80例(〈60岁),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同时测定24h动态血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老年高血压具有是脉压增大,波动性大,晨峰高血压现象及并发症多的特点;(2)A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B组;(3)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与老年高血压的特点,特别是脉压增大、波动性大、晨峰高血压现象有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升高,提示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系统有影响,导致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特征性的变化,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测定可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监测及治疗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心率变异性(HRV),探讨MS对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MS患者(MS组)110例及对照组46例,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分析两组的BPV和HRV的指标.结果 (1)MS组的一般资料(性别比、年龄)及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的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体脂含量(FATc)及体脂比例(FAT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MS组BPV中9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5);其余3项(dDBPSD、nSBPSD及nDBPSD)指标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MS组HRV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MS与性别、吸烟、心血管病早发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TG、FBG及MBI具有相关性(P<0.05);与饮酒、TC、HDL-C及LDL-C无相关性(P>0.05).结论 MS患者存在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BPV的显著升高和HRV的显著降低,其与性别、吸烟、心血管病早发家族史、高血压病、糖尿病、TG、FBG及MBI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