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静脉输注参麦注射液50 mL,连用14 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病人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死亡例数.结果治疗组降低QT离散度及提高心率变异性的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使QT离散度缩短,心率变异性提高,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抑郁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连续观察入住我科的冠心病患者,按有无抑郁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两组的心率变异性(HRV)、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合并疾病、危险因素也被考虑在内。结果抑郁组患者HRV明显低于非抑郁组[(65.5±38.6)ms比(94.6±29.9)ms,P<0.05],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发生率在抑郁组明显高于非抑郁组(28.5%比3.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影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论抑郁是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独立的危险因素,是影响冠心病预后的原因,其机制可能与影响QT离散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 (QTd)与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分析 6 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与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QTd大于对照组 ,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组QTd明显大于无心律失常组。结论 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变异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QT变异度的关系。方法 分析了33例冠心病无室性心律失常者(A组),29例冠心病有室性心律失常者(B组)及26例正常对照者的24小时心室复极指标:最快心率的QT间期校正值QTcmax,最慢心率的QT间期校正值QTcmin及其差值QTcd(QT变异度)。结果 B组较对照组及A组QTcmax(P<0.01及P<0.01),QTcd(P<0.01及P<0.05)显著增大,而A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变异度增大,它可能与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心率变异性(HRV)及QT间期变异性(QTV)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患者86例作为AMI组,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45例和非前壁心肌梗死组41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39例和存活组47例;根据室性心律失常分级量表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42例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44例。另选择同期体检正常者7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AMI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不同亚组AMI患者HRV指标〔时域分析指标:24 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频域分析指标:总频谱成分(TF)、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LF/HF比值〕和QTV。结果 AMI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F/HF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小于非前壁心肌梗死组,LF/HF比值大于非前壁心肌梗死组(P<0.05)。死亡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均小于存活组,LF/HF比值大于存活组(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小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LF/HF比值大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结论 HRV及QTV与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其对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方法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11例,健康对照组13例,对两组的跨度壁复极离散度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病人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跨室壁复极离散增大可能是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衰猝死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研究慢性心衰(观察组),和无心脏病病人(对照组)各60例的QT离散度。发现观察组的QT离散度较对照组大。而观察组中心衰猝死者(11例)的QT离散度明显大于观察组心衰存活组(30例)、心衰进展死亡组(19例)的QT离散度(P<0.001)。并发现心衰猝死组QT离散度的增大与心功能分级、电解质的血清浓度无相关性。慢性心衰猝死组QTd均值为96.81ms.提示QT离散度的明显增大,是慢性心衰发生猝死的一项具有警告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对老年严重心衰(CHF)病人的预后价值。方法:362例老年严重心衰患者入院时记录基础静态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QT离散度,平均随访(7.2±4.8)个月。结果:随访期间142例(39.2%)病人死亡,QT离散度为(76.3±28.6)ms,存活者220例,QT离散度为(74.8±30.2)ms。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QT离散度对总死亡率(RR 1.00,95%CI 1.00~1.00),心源性死亡率(RR 1.00,95%CI 1.00~1.01)及心律失常性死亡率(RR 1.00,95%CI 1.00~1.01)均无预后价值(P>0.05).结论:QT离散度(QTd)对老年严重心衰病人的总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及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均无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及 QT 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心衰组),随访一年,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43例)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57例);根据有无心源性猝死分为猝死组(18例)和生存组(82例)。同期100例在本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早期 DC 值和 QTd 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衰组、室性心律失常组及猝死组患者的 DC 和 QTd 值分别和对照组、非室性心律失常组及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QTd 与 DC 呈负性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DC 和 QTd 值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方法:观察64例AMI患者发病24小时内的QT离散度,并观察其与两周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QT离散度较对照组增大;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QT离散度与未发生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增大对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的 QT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 32例老年健康人和 9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体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 ,作 QT离散度测定。结果  (1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的 QT离散度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及高血压非左室肥厚组。 (2 )高血压伴心律失常组的 QT离散度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及高血压非心律失常组。 (3)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其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的 QT离散度明显增高 ,其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OT离散度(QTd)的变化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126例EH患者,其中72例伴左室肥厚(LVH),54例左室正常;健康对照组40名。所有患者均进行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测定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QT离散度与左室正常组、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正常组QT离散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时QT离散度增大,表明QT离散度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密切相关。早期检测及时逆转左室肥厚,降低QT离散度对预防严重心律失常事件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冠心病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美托洛尔片,持续治疗4周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QTd和心率变异性,观察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9%,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QTd、矫正的QT离散度(correcting QT dispersion,QTcd)在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率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15.56%,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8.89%,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应用可调节患者的QTd及心率变异性,减少不良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郑小娟  卢翀  丁进 《心电与循环》2023,(6):546-550+555
目的 分析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心电图QT间期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金华市中心医院85例IBD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29例和重度组22例,另择同期3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对象一般资料、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ESR)、心电图QT间期、QT离散度、QTc离散度,分析QT间期变化与炎症因子及IBD疾病活动度指数的相关性,ROC曲线评估心电图特征参数预测3个月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MA)的效能。结果 重度组CRP、降钙素原、ESR水平及QT间期、QT离散度、QTc离散度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中度组均高于轻度组,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IBD患者QT间期、QT离散度、QTc离散度与CRP、降钙素原、ESR水平均与疾病活动度指数呈正相关(均P<0.05);IBD患者MA发生率为14.12%,MA患者QT间期、QT离散度和QTc离散度高于无MA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3项指标均为IBD患者发生MA的影响因素(均P<0.05)。QT间期、QT离散度和QTc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QT离散度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QT离散度,并研究观察组室速、室颤、心脏骤停与其他心律失常、无心律失常QT离散度的比较,此外还针对观察组静脉溶检与未溶栓QT离散度进行对比,针对QT离散度不小于100ms与QT离散度小于100ms死亡率对比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入院后QT离散度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溶栓与未溶栓QT离散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QT离散度小于100ms死亡率低于QT离散度大于等于100ms的死亡率,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测量QT离散度,可有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同时,还能为预测室速、室颤、心脏骤停以及其他心律失常症状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旧性心肌梗死室性早搏与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室性早搏Lown's分级与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82例OMI患者,按室性早搏Lown's级别分组:A组:Lown's 1-3级,60例;B组:Lown's 4-5级,22例;检测各组HRV时域指标和QTd,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A组的QT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的QTd显著增加,明显大于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2)与正常对照组和A组比较,B组的HRV各项时域参数指标显著降低(P<0.001)。结论:室性早搏Lown's 4-5级OMI患者的QTd明显增大、HRV显著降低;预示其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倍他乐克对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按照前瞻性研究设计,对162例入选患者进行随机、单盲试验研究,入选患者在治疗前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测量心率、最大和最小QT间期,计算QTd、心率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和QT间期离散度比,在治疗4周后重复上述心电图检查;治疗组服用倍他乐克50~100 mg/d,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治疗,比较2组前后的QTd变化,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倍他乐克可以明显缩短劳力性心绞痛患者的QTd和心率校正后QTd(QTcd),降低QT间期离散度比。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QTd、QTcd和QTd ratio数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Td、QTcd和QT间期离散度比分别为(44.5±17.3)ms比(63.8±15.6)ms,P<0.01,(45.7±15.3)ms比(64.9±16.3)ms,P<0.01和4.94%±2.1%比8.08%±1.5%,P<0.001。结论倍他乐克在改善心肌缺血的同时可以明显的缩短QTd,降低QT间期离散度比;QT间期离散度比对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比QTd具有更重要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中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50例分为非室性心律失常组39例(A组)和室性心律失常组11例(B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各组的QTd及心率校正后的QTd(QTcd)数值。结果 A组QTd及QTc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和对照组的QTd及QTcd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d及QTcd显著增加,QTd及QTcd可作为预测该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ety,HRV)和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的影响。方法将19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4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V相关指标和QTd、校正后QTd(QTcd)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HRV相关指标均升高;QTd、QTcd均显著减少,以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的效果更为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提高HRV相关指标,降低QTd,起到改善自主神经平衡性、改善预后、防治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心脏电生理改变即QT间期变异昼夜规律、心率变异性与缺血性心脏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5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QT间期变异昼夜规律、心率变异性。结果 观察分析QT间期变异昼夜规律,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夜间两组QT间期变异较白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夜间QT间期、QT间期变异较对照组均明显较高,QT/HR斜率较对照组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两组夜间无明显差异(P>0.05)。白昼观察组QT间期变异明显高于对照组,QT/HR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T间期、心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QT/HR斜率外,两组昼夜心率、QT间期、QT间期变异、QT/HR斜率均有较大的变化,夜间QT间期较白昼明显较高,QT间期变异夜间较白昼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心脏病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