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老年人大肠息肉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适应证、并发症等进行讨论.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8年10月共完成老年人大肠息肉EMR手术277例,共计413枚.对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术后定期内镜随访1~60月,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 413枚息肉中393枚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变完整清除,治愈率为95.2%;15枚(占3.6%,15例患者)术后病理示浸润癌再追加外科开腹手术.术中出血16例(5.8%),均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5例(1.8%),其中3例经内镜下止血成功,2例经输血及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无穿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病理结果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癌变分别占25.7%(106/413),19.1%(79/413),50.4%(208/413),4.8%(20/413),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腺瘤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升高(P<0.01).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 EMR是一种安全和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老年人大肠息肉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和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EMR和UEMR治疗的结直肠息肉共40例,CEMR组21例,UEMR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变情况(病变部位、病变大小、病变形态)、手术操作情况(操作时间、整块切除率、标本回收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UEMR组的操作时间短于CEMR组(P<0.05),UEMR组的整块切除率(97.37%)高于CEMR组(80.00%)(P<0.05),UEMR组的标本回收率(94.74%)较CEMR组(72.00%)高(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相比无差异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与CEMR相比,UEMR治疗结直肠息肉具有更高的整块切除率及标本回收率,操作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目前对胃肠道表浅型病变的一种微创治疗。2003年10月至2009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对109例老年人胃息肉和346例老年人大肠息肉行EMR治疗,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老年胃息肉患者109(男69,女40)例,年龄60~86岁,平均(70.2±6.7)岁。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肿瘤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 利用染色、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探测病变范围及侵犯深度,对位于黏膜层及黏膜肌层的早期癌、癌前病变、黏膜下肿瘤、侧向发育型息肉、无蒂或亚蒂巨大息肉、息肉癌变等病变行EMR治疗。结果 病灶最大直径6cm。2例早期食管癌、1例早期贲门癌、1例早期大肠癌及2例胃中、重度异型增生经EMR及透明帽负压吸引EMR切除,观察3-18个月无复发;31例黏膜下肿瘤经EMR和透明帽负压吸引EMR,均完全切除;对13例侧向发育型息肉及21例亚蒂和无蒂大息肉及局部癌变息肉采用EMR或分片黏膜切除术切除。术中出血5例,出血率7.04%,经内镜治疗停止。1例4.5 cm腺瘤术后3个月复发。结论 在超声内镜、色素内镜及放大内镜的指导下,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部分消化道早期癌、癌前病变、侧向发育型及无蒂或亚蒂臣大息肉、局部癌变息肉及黏膜肌层的肿瘤,足一项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对老年及老年前期胃及大肠息肉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适应证、并发症等进行讨论。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共完成老年及非老年胃息肉及大肠息肉EMR手术1076例;对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术后定期内镜随访1-60月。结果 348处胃息肉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变均完整清除,病理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分别占62.6%(218/348),27.9%(97/348),9.5%(33/348)。935处大肠息肉中892处病变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变完整清除,治愈率为95.4%;23处病变(2.5%)术后病理示浸润癌再追加外科开腹手术。病理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癌变分别占29.1%(272/935),20.9%(195/935),46.2%(432/935),3.9%(36/935),随年龄的增加,腺瘤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升高(P〈0.01)。术中出血52例(4.8%),均内镜下止血;术后迟发出血(〉24 h)21例(2.0%),其中15例经内镜下止血,6例经输血及内科保守治疗后止血。无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 EMR是一种安全和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老年及老年前期胃及大肠息肉治疗的疗效优于传统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在切除胃肠道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82枚息肉)行EMR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40枚胃息肉及40例患者42枚结肠息肉经EMR 治疗后,病变均完整切除,无出血、感染和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EMR是临床上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前,内镜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切除术在临床逐渐开展,2002年3月-2008年4月,我们对47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行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老年及老年前期大肠息肉的疗效,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适应证及并发症等进行探讨.方法:2003-10/2008-10我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老年及非老年大肠息肉EMR手术561例766处病变,对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术后定期内镜随访1-60 mo,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766处病变总治愈率96.3%;21处病变(2.7%,21例)术后病理示浸润癌再追加外科开腹手术.术中出血23例(4.1%),均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10例(1.8%):7例经内镜下止血成功,3例经输血及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无穿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病理结果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癌变分别占29.0%,21.1%,45.7%,4.2%,随着年龄的增加,腺瘤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升(P<0.01).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EMR是一种安全、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老年及老年前期大肠息肉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切除术在切除大肠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73例经结肠镜诊断的大肠息肉,用内镜黏膜切除术法予以摘除,观察创面情况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73例患者均顺利摘除,无出血和穿孔发生,且创面较常规电凝摘除浅。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用于切除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大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s,CRP)是指结肠、直肠黏膜上皮所有伸入肠腔的赘生物,可呈单发或多发,包括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的息肉,临床可以腹痛、腹泻、便血等症为主要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肠覃"范畴[1-3].据统计,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仍然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5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2—2016-12我院收治的186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ESD组和EMR组,ESD组采用ESD进行治疗,EMR组采用EMR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穿孔的发生情况,并对2组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疗效评价。[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D组中有5例发生术中出血,2例发生穿孔;EMR组中有17例发生术中出血,9例发生穿孔。2组患者术中出血、穿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53、4.422,P<0.05)。ESD组可能治愈性切除率、非治愈性切除率、肿瘤复发率低于EMR组(χ2=10.225、11.976、10.123,P<0.05),但ESD组一次性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高于EMR组(χ2=22.763、27.991,P<0.05),说明采用ESD治疗早期胃癌更彻底,2组病理组织学疗效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ESD能有效降低早期胃癌患者术中出血及穿孔的发生情况,病灶切除彻底,肿瘤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PJS)巨大十二指肠息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20年8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确诊为PJS十二指肠息肉并经EMR治疗的病例资料,统计EMR治疗PJS十二指肠巨大息肉的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巨大息肉组(直径≥3 cm)与普通息肉组(直径<3 cm)患者EMR手术完整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EMR治疗PJS十二指肠息肉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71例患者纳入研究,男44例,女27例,中位年龄为26岁(5~58岁)。内镜下切除息肉最大中位直径为2.0 cm(0.6~13.0 cm),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EMR手术,63例患者EMR治疗PJS十二指肠息肉实现完整切除(63/71,88.7%),巨大息肉组EMR手术完整切除率低于普通息肉组(77.4%比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EMR手术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5.6%(4/71),1例患者同时存在术中创面渗血和术后胰腺炎。巨大息肉组与普通息肉组间并发症发生率(9.7%比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EMR切除十二指肠息肉有无并发症发生在患者性别、年龄、有无PJS家族史、手术史、息肉数量、切除方式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息肉位于乳头部位者并发症发生率(50%,3/6)显著高于非乳头部位者(1.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EMR治疗PJS巨大十二指肠息肉总体安全有效的,可作为PJS十二指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案。息肉部位是EMR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背景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广泛用于结直肠息肉切除,但其黏膜下注射可延展病灶,使之难以被圈套器套入.注水内镜黏膜切除术(underwater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UEMR)需吸气后以水浸没息肉,有时影响息肉暴露.改良型UEMR将EMR与UEMR优点合二为一,有利于息肉整块切除.目的探讨改良型UEMR提高结直肠息肉整块切除率、减少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07/2019-06在我院内镜科行改良型UEMR治疗的59例结直肠息肉及同期行UEMR治疗43例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改良型UEMR治疗的59例研究组共发现76个病灶, UEMR治疗的43例对照组共发现65个病灶.巴黎分型均为(Is、Ⅱ),息肉大小在1cm直径3cm.手术方式:退镜观察发现息肉后向肠腔内注入温生理盐水,完全浸泡息肉,将息肉置于6点钟方向,黏膜下注射美兰抬起病灶,采用合适的圈套器予以电切除,创面视病灶大小给予钛夹夹闭,切除的标本结晶紫染色后送病理.结果59例研究组的患者均成功完成改良型UEMR,76例息肉中64例息肉2cm,均行整块切除;12例息肉2-3cm有5例整片切除,7例行注水分片粘膜切除术(underwaterendoscopicpiecemealmuscosalresection,UEPMR).研究组总整块切除率为91%,2cm整块切除率为100%, 2-3 cm整块切除率为42%. 43例对照组的患者也均成功完成UEMR, 65例息肉中58例息肉2cm,其中49例患者一次性切除,9例出现息肉残留追加氩等离子体血浆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7例息肉大小2-3cm,有2例整片切除,1例出现息肉残留追加APC治疗,另外5例行UEPMR或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对照组整块切除率为76%,2cm整块切除率为84%,2-3cm整块切除率为14%.改良型UEMR研究组有9例患者术中出现少量渗血,UEMR对照组中13例患者术中出现出血,采用热活检钳烧灼或钛夹钳夹止血.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期间研究组发现2例切除部位息肉复发,均为分片切除术后,对照组UEMR有9例切除部位息肉复发.结论改良型UEMR使用水中注射液体垫不仅可以清晰暴露息肉大小边界,选择合适的圈套器,达到整块切除.同时液体垫垫高息肉,水中间断性吸引可以使圈套器更完整套住息肉的根部,相对于UEMR,改良型UEMR是结直肠息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完整切除率高、复发率低,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幼年性息肉又称黏液性或潴留性息肉,属于肠道错构瘤性息肉,好发于小儿,常因便血而就诊[1-3].近年来,随着结肠镜的普及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广泛应用,小儿幼年性息肉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现回顾我院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的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MT)泛指一类来自黏膜层以下(非黏膜组织)的消化道病变。随着内镜检查的开展和内镜超声的广泛应用,SMT的检出率逐年升高。通常认为起源于1~3层的病变可行内镜下治疗,超源于第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EGC)的疗效和安全性,为EGC内镜下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制定全面检索策略进行检索,结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获得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检索策略最初共检出656篇,最终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12篇文献,共纳入5 242个病灶,其中2 692个病灶行ESD治疗,2 550个病灶行EMR治疗。进行Meta分析显示病灶大块切除率(93.11%vs56.71%)、完全切出率(89.05%vs53.21%)及组织治愈性切除率(81.50%vs60.89%)ESD组均高于EMR组;术后复发率ESD组(13/1 737)显著低于EMR组(100/1 888)(OR=0.12,95%CI 0.07~0.22),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但出血发生率ESD组(6.39%)与EMR组(6.32%)基本一致(OR=1.45,95%CI 0.83~2.53);穿孔发生率ESD组(89/2 503)高于EMR组(24/2 500)(OR=3.54,95%CI 2.28~5.50),手术时间ESD组明显长于EMR组(WMD=55.41,95%CI 23.84~86.98),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ESD治疗EGC的病灶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复发率等疗效性指标均显著优于EMR组,但安全性指标中ESD组手术时间较长,出血未见改善,且穿孔发生率高,这些均有待技术、设备及操作熟练度的提高和改进。对于老年患者及小病灶,EMR技术仍可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消化道内镜的普及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行内镜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消化道息肉的发现率也大大提高.目前,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被广泛使用.在息肉治疗过程中,不少临床医师习惯经验性地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我们对消化道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大肠癌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早期大肠癌患者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病变,观察并发症、术后病理及术后内镜随访情况。结果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24例,分2块全部切除2例。术中出血2例(发生率7.7%),予止血夹钳夹止血。术后无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病理:25例黏膜内癌,1例黏膜下癌,切缘距离病变超过2 mm,无肿瘤组织残留,无血管及淋巴管侵犯。26例病变均完全切除,术后6个月复查结肠镜2例创面见息肉样组织增生,予高频电切除,病理诊断为黏膜组织慢性炎,其余病例创面形成瘢痕,无肿瘤复发。1年后复查结肠镜病变均无复发。此后每年复查结肠镜,原切除部位无肿瘤复发。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大肠癌是安全、有效的,在完全切除病变的前提下,可达到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16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治疗的阑尾腔内息肉病例共6例,息肉直径0.3~1.3 cm。6例阑尾腔内息肉均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其中3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整块切除、1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分片切除、1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1例予活检钳冷钳除。6例术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和急性阑尾炎等并发症。3例术后复查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其余3例暂未复查结肠镜。以上结果初步证实,阑尾腔内息肉行内镜下治疗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消化道息肉及黏膜下肿瘤(SMT)等肿瘤性疾病共6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