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乳腺科收治的94例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拟接受4~8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患者接受内分泌或靶向治疗,其余患者根据情况接受2~4个周期的辅助化疗或放疗。分析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与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结果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为74.47%(70/94);术前腋窝淋巴结阳性数目、ER状态、HER-2状态、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cell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human nuclear antigen,Ki67)表达、完成化疗周期情况、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缓解情况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T分期与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30.053、10.233、6.303、7.666、18.162、10.148、12.418,P均<0.05);术前腋窝淋巴结阳性数目>3(OR=2.788,95%CI1.253~5.318)、ER阳性(OR=3.298,95%CI1.744~7.837)、Ki67表达≤20%(OR=2.469,95%CI1.184~4.301)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pPR(OR=4.197,95%CI2.168~13.788)为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较高,术前腋窝淋巴结阳性数目>3枚、ER阳性、Ki67阳性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pPR为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钱秀珍 《中国综合临床》2013,(12):1332-1334
目的评价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至2012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177例,按照清扫淋巴结数目进行分组,应用x。检验,比较不同阴性淋巴结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177例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91.5%(162/177),其中腋窝淋巴结切除≤12个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83.9%(52/62),腋窝淋巴结切除〉12个组为95.6%(110/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1,P=0.01)。结论在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清扫淋巴结数目〉12个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明显提高,提示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影响该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行超声刀清扫腋窝淋巴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电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使用超声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2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 64%(2/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 18%(11/55)(P 0. 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行超声刀清扫腋窝淋巴结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预测新辅助化疗(NACT)后乳腺癌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方法 纳入155例接受NACT的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根据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pCR组(n=59)及非pCR组(n=96);比较2组NACT前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及乳腺癌病灶及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及操作技巧。方法:2010年8月—2012年10月应用HARMONIC超声刀配备FOCUS刀头(研究组64例)及高频电刀(对照组67例)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平均腋窝引流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及清扫腋窝淋巴结数目二者无明显差异。结论:和传统的高频电刀相比,应用超声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安全可靠,且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腋窝引流时间,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替代腋窝巴结清扫术在早期乳腺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52例T1-2N0M0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25例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不行腋窝清扫,27例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加做腋窝清扫术。结果不行腋窝清扫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腋窝清扫患者,随访6月至5年,未发现腋窝淋巴结复发患者,所有患者均健在。结论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可替代腋窝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N0 期胃癌患者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炭示踪剂对微小淋巴结的检出价值.方法 术前影像学检查证实cN0 期胃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辅助D2胃癌根治术;观察组术式同对照组,术中于肿瘤边缘注射纳米炭混悬液示踪淋巴结,并清扫所有染色淋巴结.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刀与普通电刀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号奇偶随机性分为两组,每组42例,术中以电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者为电刀组,术中以超声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者为超声刀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时间较电刀组减少,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较电刀组降低(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安全、有效,能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卡纳琳)淋巴示踪剂在上肢淋巴定位显影辅助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3例,于术前1 d用卡纳琳对上肢淋巴定位显影,2组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术中分别切除染黑淋巴结及未染黑淋巴结,对照组仅切除未染黑淋巴结。结果 2组45例均在腋窝区域定位出引流上肢淋巴液的淋巴结;观察组取出的染黑淋巴结病理均为阴性,未染黑的淋巴结中13例发生癌转移(59.10%),对照组切除的未染黑淋巴结中,17例出现癌转移(73.91%);观察组在术后1周及1、2个月均发生水肿,而对照组均未发生水肿(P〈0.01)。结论卡纳琳是上肢淋巴定位显影的理想染料,上肢淋巴定位显影能有效区分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术中的上肢回流淋巴结,预防上肢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腋窝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不同分为腔镜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腔镜组进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式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个数和术后引流量。术后随访12~24个月,统计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及转移情况。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个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肩关节活动良好,无上肢感觉或功能异常、复发、转移病例;对照组出现上肢疼痛1例,可疑肺转移1例,无局部复发、死亡病例。结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更符合乳腺癌的手术原则,术中及术后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切除加经乳腔镜清扫腋窝淋巴结的可行性和手术难点.方法 将2007年2月-2011年2月行乳腺癌保乳切除手术的27例患者,分成乳腔镜腋窝清扫组(乳腔镜组)11例和常规腋窝清扫组(常规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术后引流时间及引流量等.结果 手术时间:乳腔镜组(186...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术前未接受化疗和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两组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结果,探讨对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后降期的患者以核素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2006年4月~2009年3月期间收治的99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未行化疗组60例,临床分期为T1~2N0M0,直接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新辅助化疗组39例,临床分期T2~3N0M0,患者术前先给予3~4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降期为T1~2N0M0后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乳晕下4点平均注射99m锝标记的非过滤硫胶体,术中用γ探针探测腋窝具有放射活性的前哨淋巴结并切除,然后常规清扫腋窝Ⅰ、Ⅱ组淋巴结。术后对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成功率、假阴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3%、3.3%、96.7%、100%、98.3%、100%和96.7%。B组分别为100%、10%、90%、100%、94.9%、100%和90.5%。两组比较假阴性率、准确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对新辅助化疗后降期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以核素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仍能够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同早期乳腺癌患者相比假阴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Occult breast cancer (OBC) is a special type of breast cancer presenting as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with undetectable primary lesions in the breast. Due to its low incidence and uniqu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ere is a lack of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BC. We report a case of OBC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anlotinib. The treatment was well tolerated, and the patient achieved a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CASE SUMMARYA 53-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a lump in her right axillary area with no primary lesions in the breast. Pathological biopsy confirmed right axillary metastatic carcinoma.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were positive for progesterone receptor, cytokeratin 7, specific breast markers GATA3 and gross cystic disease fluid protein-15. Tumor cells were negative for estrogen receptor,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cytokeratin 5/6, cytokeratin 20, and villin.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OBC, and she underwent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anlotinib. Mastectomy plus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was performed. The patient achieved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with no residual invasive tumor cells in the breast or axillary lymph nodes. Postoperatively, she received adjuvant radiotherapy and endocrine therapy.CONCLUSION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anlotinib had good efficacy and safety in the treatment of OBC and may be a new therapeutic option.  相似文献   

14.
临床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清扫术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sentinellymphnodebiopsy ,SLNB)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使用蓝染料和 /或99mTc标记的硫胶体对 1999年 9月~ 2 0 0 2年 12月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连续收治的 42 3例临床查体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对 60例患者进行SLNB替代全腋窝淋巴结切除术 (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 ,ALND)的前瞻性研究。结果 SLNB成功率为 98 6% (4 17/4 2 3 ) ,准确率为 93 0 % ,假阴性率为 16 5 %。单纯蓝染料法的分别为98 1% ,91 4%和 2 1 3 % ;联合使用蓝染料和99mTc标记的硫胶体组者分别为 10 0 % ,98 0 %和 4 1%。SLNB的方法对成功率和假阴性率有显著性影响。 60例患者进行了SLNB替代ALND的研究 ,其中 13例因术中发现前哨淋巴结转移而进行AL ND ,SLNB替代ALND者未发现明显术后并发症 ,47例仅行SLNB患者中位随访 8个月 ,未发现腋淋巴结复发者。结论 SLN能够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联合法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单用染料法者。SLNB缩小了手术范围、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 ,近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淋巴结示踪定位技术对进展期胃癌淋巴清扫的指导作用。方法术中肿瘤周围注射第三代淋巴结示踪剂—纳米炭混悬液,在D2根治术的基础上以黑染淋巴结为导向进行个体化清扫。统计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黑染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26.2±12.1)枚,其中阳性淋巴结(7.1±2.3)枚;淋巴结黑染率为54.3%,黑染淋巴结中发生转移的阳性率32.4%,高于未黑染淋巴结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在D2根治术的基础上以术中淋巴显影技术为指导进行个体化清扫,能增加淋巴结清扫的彻底程度,并可提高清扫转移淋巴结的效率,但肿瘤进展程度会影响淋巴显影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乳腺癌手术淋巴结病理检查中价值。方法:8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纳米炭组2组,比较2组患者淋巴结检获情况。结果:两组共计检获淋巴结1660枚,其中纳米炭组(24.5±3.2)枚/例,显著高于常规组(13.5±5.3)枚/例,(t=3.475,P〈0.05)。纳米炭组检获出更多淋巴结,炭着色淋巴结癌转移率更高。结论:纳米炭示踪剂提高了淋巴结检获率,确保了病理活检的准确性,是一值得推广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根据病情不同有不同程度的清扫方式,这要求术前提供乳腺癌淋巴结的详细影像学结果,以评估其可切除性。评估乳腺癌淋巴结可切除性的影像学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超声、X线、CT、MRI、核医学等,其中MRI的诊断性能最佳,能够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在乳腺癌淋巴结可切除性方面,使用mDIXON技术应用于腋窝血管成像,提供腋窝淋巴结与血管关系的详细信息,指导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术的术前评估和制定手术方案,降低手术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 48例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均于化疗前、化疗后对乳腺癌原发灶进行声像图的观察及分析.结果 48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超声检查显示,化疗前后原发灶明显缩小甚至消失,原发灶内血流丰富程度降低或消失;最高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降低(P <0.01,P< 0.01) ;相应病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也呈现上述表现.结论 利用对乳腺病灶化疗前后的超声检查,可为新辅助化疗提供有效、安全的疗效观察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