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佳琦 《心电与循环》2022,(2):187-189+196
目的 探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脑室内颅内压监测与调节56例(观察组),未实施脑室内颅内压监测与调节5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硝普钠用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硝普钠用量、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NIHS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不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脑室内颅内压监测与调节,能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预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及胰岛素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分组原则,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两组,30例每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血糖监测及胰岛素干预,观察组采取动态血糖监测及胰岛素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更高(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对患者实施动态血糖监测及胰岛素干预,有利于减少低血糖及感染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硫酸镁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承居  冯延江 《山东医药》2007,47(31):105-106
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首先15min内静脉滴注2g硫酸镁,然后7.8g硫酸镁加入液体24h持续静注,连用3d;对照组除硫酸镁外其他治疗完全相同。住院期间监测患者血清镁和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含量,伤后2周记录患者GCS评分。结果治疗组NSE含量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好于对照组。认为硫酸镁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und概念指导下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5年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Lund概念指导下进行ICP、CPP监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入住ICU时间、甘露醇用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3个月后预后。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甘露醇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癫痫、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神经源性肺水肿、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Lund概念指导下进行ICP、CPP监测有利于减轻重型颅脑损患者脑水肿,降低患者ICP,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在颅内压监测指导下进行治疗,并选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实行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并发症以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炎性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气管切开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医疗费用、GCS评分以及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BP)、心率(HR)、脉搏(R)、CO2分压(PCO2)、尿素氮(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氧分压(P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住院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8. 0%)显著低于对照组(32.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00. 0%)显著高于对照组(84.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更好地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减少气管切开术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小硬膜窗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于阳信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7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67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患者予以小硬膜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24 h红细胞悬液输注量,迟发性血肿、脑梗死、癫痫、术中脑膨出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3、5、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前及术后24、72 h颅内压,患者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 h红细胞悬液输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迟发性血肿、癫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脑梗死、术中脑膨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3、5、7 d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观察组患者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去骨瓣减压术比较,小硬膜窗血肿清除术可更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减少迟发性血肿及癫痫的发生,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33例和预见性护理组34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预见性护理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急救中所耗费的时间、相关重症并发症情况,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预见性护理组患者急抢救耗时、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919,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率,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预后及症状的改善提供优质保障,可作为重症护理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合生元制剂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2例高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规抢救治疗,同时早期展开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应用合生元制剂治疗。结果治疗3、7、10 d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3、7、10 d后,观察组患者的分泌型Ig A(SIg 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及光纤放大系统(SOF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感染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生元制剂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具有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肠道黏膜免疫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患者感染风险和死亡率,促进患者的康复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的气管切开患者交叉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2月,将行气管切开治疗的30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模式护理;另选取2015年1—12月行气管切开治疗的30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护理,比较两组交叉感染率、住院时间、预后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交叉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气管切开术的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减少交叉感染,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因素及相对应救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观察患者临床预后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 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2.3±3.6)d,伤残率为10.93%(7/64),死亡率为9.67%(3/64),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8/64)。入院及抢救时间、GCS评分、原发疾病、并发症、合并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主要影响因素。本组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例,腹泻2例,中枢性呼吸衰竭1例,死亡3例。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多样预后因素,争分夺秒进行综合治疗和ICU监护可以显著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2 w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根据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GCS>8分)与预后不良组(GCS≤8分)。筛选出影响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预后良好组136例(85.0%),预后不良组24例(15.0%)。单因素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低血压、心律失常、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明显多于预后良好组,且不良组手术时间及入院空腹血糖(FBG)水平亦明显高于良好组(P<0.05);不良组入院GCS评分明显低于良好组(P<0.05)。多因素显示低血压、心律失常、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入院GCS评分及FBG是影响术后重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入院GCS评分及FBG高的患者及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情况的患者需要密切注意,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能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行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依据手术室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入院至检查时间、检查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至检查时间、检查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缩短患者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180例与对照组1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颈部压疮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指导护理、临床宣教等针对性护理。治疗45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患者清醒率、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升高,护理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清醒率、患者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效果、促进患者恢复,且患者家属对其较满意,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5、10 d,观察组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保护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预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25.0%比60.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0%比45.0%)(P0.05)。结论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分析早期针刺与康复运动双因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交互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综合组、针刺组、康复组和对照组。综合组予针刺和康复运动治疗;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康复组行康复运动;对照组不针刺、不做康复运动。在治疗前后均对其进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4组GC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综合组促醒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3个治疗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组、针刺组促醒时间明显优于康复组、对照组(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开展针刺及康复运动能明显缩短其昏迷时间,减轻意识障碍程度,改善预后。针刺腧穴、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障碍均有促醒作用。针刺促醒作用强,起效快捷,疗效显著,康复运动促醒作用较弱,起效缓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诊绿色通道在颅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2014年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2015—2016年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急诊救治,观察组患者行急诊绿色通道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来院至检查完成时间,来院至手术开始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来院至检查完成时间、来院至手术开始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在颅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缩短急诊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