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 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综合征病例,均在入院后立即给予脱水药物缓解神经水肿并在72小时内及时行全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术后继续使用脱水药物7天。结果26例随访期3个月~3.5年,平均16个月。根据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84.6%。4例就诊时已出现小便失禁伴一侧垂足的患者术后虽然疼痛缓解,但足下垂及膀胱功能障碍无改善。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综合征是手术的绝对适应证,一经明确诊断必须尽早手术抢救神经功能。手术必须充分彻底,操作必须谨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手术方法。术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术后早期脱水剂的应用。方法:1988年1月~2001年10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3例,其中23例证实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A、诊断与手术方法及术后早期脱水剂的应用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术后腰腿痛均立即消失,随访6个月~3年,疗效评定,优21例,良2例。结论:根据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可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术后早期使用脱水剂能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回植式髓核摘除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8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全椎板切除回植式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28例经6~54个月随访,平均21个月。据Macnab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2.9%。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全椎板切除回植式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3月诊治的17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超过12个月。结果根据Maenab疗效评定标准,总体优良率15/17,2例患者马尾神经功能不能完全恢复。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诊断后,应选择合适术式。手术彻底解除神经根的压迫,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防止神经根变性致不可逆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髓核碎块突破纤维环及后纵韧带 ,游离或游走于椎管内、硬膜外或硬膜下腔 ,压迫硬膜和神经根。我们自 1988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6 83例 ,其中 2 3例术中证实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占 3.4 %。现将此型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手术方法及术后早期脱水剂的应用等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 3例中 ,男 2 1例 ,女 2例。年龄 34~ 6 1岁 ,平均 4 5岁。病程 8个月~ 10年 ,平均 3年 7个月。病变部位 L4 - 512例 ,L5- S1 11例。1.2 临床表现本组 2 3例均有腰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采用PELD治疗的1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与DOI指数。结果 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2例残留下肢轻度疼痛症状,经脱水及神经根封闭等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3 d、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与DOI指数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 PELD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但术者要掌握工作通道置入及内镜下操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990年2月-2001年3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50例中34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年半,优27例,良6例,进步1例,差无,优良率97.1%。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慢性腰腿痛病史,腰部再度受外伤后腰腿症状加剧,强迫体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结合CT或MRI可明确诊断,一量确诊,应尽早手术减压,审十分重要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2013年3月~2016年7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均采用俯卧位侧方椎间孔入路,借助弯头导棒经皮靶向穿刺,逐级环锯定向偏心椎间孔扩大成形,建立工作通道后先切除椎间隙水平突出的髓核组织,然后调节套管鞘口至髓核脱出方向,用镜下磨钻增大操作空间,显露脱出游离的髓核,摘除剩余髓核组织。[结果]术中1例因显露困难改为椎间盘镜手术切除残留髓核。所有患者术后当天下肢放射痛均明显缓解,但5例患者术后短期内出现下肢感觉异常或异常加重,另外2例患者出现下肢肌力减退。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3个月时,前述7例术后推测神经并发症者均逐渐恢复正常。随访进程中,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及二次手术。VAS评分和ODI评分随术后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小,差异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JOA评分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差异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标准,术后3 d、3个月、1年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4.62%、88.46%、94.23%。[结论]在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掌握技术要点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真 《颈腰痛杂志》2004,25(3):182-183
目的 探讨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近10年我院21例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施行手术治疗的体会。结果 获得随访18例,随访3m-3.5年,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88.9%。结论 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有特殊性,术前需仔细检查、综合分析以免漏诊误诊,术中应仔细探查、小心剥离、彻底摘除退变游离的髓核方可解除症状。  相似文献   

10.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7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并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11年,平均2年3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于术评定标准,本组优良率98%。结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即可明确诊断,宜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